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酰胺分离富集催化动力学电位法测定痕量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一种以痕量Pd2+为催化剂,邻二氮杂菲作活化剂,并基于铁氰化钾与EDTA之间的配位反应为指示反应的催化动力学电位法。该法基于用氰电极测定反应中释放出来的氰化物,测定钯的线性范围为5.0×10-10~5.0×10-6mol/L,检出限为1.32×10-11mol/L。采用聚酰胺分离富集可以除去干扰离子的影响。该法用于样品中痕量钯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用SCF—X_α—SW方法计算了最近合成的络离子[O_2(Im)_4Tc]~(+1)的紫外及可见光谱。计算结果跟三个吸收带的实验值符合得很好。峰值为45.4×10~3cm~(-1)的吸收带由配位体—配位体跃迁组成。峰值为31.5×10~3cm~(-1)的吸收带则由金属—配位体电荷转移跃迁构成。峰值为20.8×10~3cm~(-1)的吸收带明显地不对称。可能有一个频率为23.0×10~3cm~(-1)的弱吸收峰未被观察到。  相似文献   

3.
在PH7.6的10%三乙醇胺溶液中,用快速扫描伏安法,可获得茜素S以及铝-茜素S配合物的吸附还原峰,峰电位分别为-0.63V和-0.74V(vs.SCE)。起始电位置于-0.65V时,只出现配合物的还原峰,其导数峰的高度与铝的浓度在1.2×10~(-9)-1.0×10~(-7)M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6×10~(-10)M。电极反应是吸附于电极表面上的配位体由醌型还原为氢醌型。  相似文献   

4.
依据钬(钇)-三溴偶氮胂(TBA)体系吸收光谱出现等色点的特征,推断配位反应为M+nL=ML_n。提出了由光谱数据求算溶液中游离配位剂摩尔分数的计算方法,推导出两个线性回归公式,用以求算配合物组成、摩尔吸光系数、稳定常数和配位体浓度。在pH3.80的HC1-NaAc介质中,钬(钇)与TBA形成1:2配合物,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1.03×10~5及1.10×10~5 1·cm~(-1)·mol~(-1),表观稳定常数(1gβ_2)分别为11.37及11.15。校正TBA的酸效应后。1gβ_2~(abs)分别为43.23及43.01。本法可在配位剂准确浓度不易得知的情况下使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钼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硫代硫酸钠的反应与鲁米诺-H_2O_2化学发光反应相偶合,建立了痕量钼的无机偶合反应化学发光分析法。此方法的检出限是1.2×10~(-10)g/ml钼,相对标准偏差为2.7%(对5×10~(-9)g/ml钼11次测定),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为1×10~(-9)~1×10~(-3)g/ml。此法巴成功地用于天然水中痕量钼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超痕量钌的催化光度分析—KIO4—罗丹明B新体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钌的催化动力学分析法颇多,但检出限低于10~(-9)g/L级的甚少。Alekseeva等基于Ru(Ⅲ)对IO_4~-氧化[Fe(phen)_3]~(2+)反应的催化作用,建立了一个检出限和测定范围分别为5×10~(-9)g/L和10—140×10~(-9)g/L Ru的催化电位法。Rysev等利用Ru(Ⅲ)-IO_4~--金莲橙OO催化褪色体系可测定2×10~(-9)g/L的Ru。  相似文献   

7.
何云华  陈志红 《应用化学》2009,26(7):869-871
本文发现了异烟肼在铁氰化钾-钙黄绿素化学发光反应体系中的后化学发光反应。优化了反应条件,建立了一种利用后化学发光反应测定异烟肼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方法的检出限为6×10-8g/mL, 相对标准偏差为1.8% (2.0×10-6 g/mL 异烟肼,n=11),线性范围为2.0×10-7~1.0×10-5 g/mL。此法已用于异烟肼片剂中异烟肼含量的测定,结果与药典方法测定值一致。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离子强度的高氯酸钠水溶液中,用分光光度法测量自由卟啉H_2T_(β-N-EAES)PyPBr_4(简记为H_2P~(4+))与Gu(Ⅱ)离子的配位反应动力学,探讨高氯酸钠对Cu(Ⅱ)离子嵌入自由卟啉反应的催化本质.在给定条件下,高氯酸根与自由卟啉的缔合数n为1;缔合平衡常数K_0=3.70±0.42dm~3.mol~(-1).配位反应实验动力学方程为d[Cu(Ⅱ)P~(4+)]/dt=5.55×10~5γCu~2+γH_2P~4+γ(3)[ClO_4~-]~3[Cu~(2+)][H_2P]_总/(1.00+10~(2.02{H+}+10~(4.36{H~+}~2)、反应的活化能E=53.30kJ·mol~(-1),活化焓变△H~ =50.31kJ·mol~(-1),活化熵变△S~ =-77.65J·mol~(-1)·K~(-1).提出了金属卟啉生成反应中的ClO_4~-催化卟啉环变形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测定岩石和土壤中微量铋的一种简单、快速和灵敏的示波极谱分析法.在氢氧化钠介质中,铋与PAR生成电活性络合物.由于配位体的催化作用,峰电位在-0.68伏处(对饱和甘汞电极)铋有一灵敏的络合物吸附波.最适宜的支持电解质为0.8N氢氧化钠-0.5%甘露醇-2×10~(-5)M PAR。铋的测定范围为2.5×10~(-8)M-5×10~(-6)M。研究了干扰情况。  相似文献   

10.
在不断搅拌1×10~(-4)m~3 pH>13的5% PVA碱性水溶液中,缓慢地添加1×10~(-4)kgFeCl_36H_2O,溶液中即析出红棕色树胶状物.以XPS、ESR和IR等研究该析出物的组分及其形成过程.推定PVA部分羟基在上述条件下发生脱质子反应而提供L~-配位体,Fe(Ⅲ)盐水解生成初生Fe(OH)_3的Fe~(3+),它既有空轨道,又有较强的正电场,故能吸引PVA高分子配位体L~-上的氧而形成O→Fe配位键,从而发生L~-与Fe~(3+)离子间的交联反应,生成多核Fe(Ⅲ)-PVA配位聚合物而析出红棕色树胶状物。  相似文献   

11.
吡啰红B为底物的氯化血红素催化荧光反应测定葡萄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莉华  黄飞  刘六战  沈含熙 《分析化学》2003,31(10):1237-1239
吡红B在氯化血红素催化下可被过氧化氢氧化而使其荧光猝灭。在pH 5 .2弱酸性介质中 ,稳态催化速率由模拟酶和底物浓度决定 ,催化体系服从Michaelis Menten方程 ,用Lineweaver Burk作图法求得米氏常数 1.4× 10 - 5mol L ,最大反应速度 1.9× 10 - 6mol L·s ;催化常数 2 5 .6 /s。在最佳反应条件下 ,荧光猝灭程度F0 F与过氧化氢浓度在 0 .0~ 7.2× 10 - 7mol 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 8.0× 10 - 9mol L。当与葡萄糖氧化酶联用时 ,可定量检测葡萄糖 ,线性关系为 (0 .0~ 1.0 )× 10 - 5mol L ;检出限为 3.3× 10 - 8mol L。方法用于分析人血清中葡萄糖含量 ,结果与苯酚 4 氨基安替比林法一致。  相似文献   

12.
发现了可待因在铁氰化钾鲁米诺化学发光反应体系中的后化学发光反应。优化了反应条件,建立了一种利用后化学发光反应测定可待因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3×10-8g mL,相对标准偏差为1.9%(1.0×10-6g mL可待因,n=11),线性范围为8.0×10-8~1.0×10-5g mL。此法已用于可待因片剂中可待因的测定,结果与药典方法测定值一致。  相似文献   

13.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褪黑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强碱性介质中,铁氰化钾可直接氧化褪黑素产生化学发光。基于此,建立了一种测定褪黑素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线性范围为1.9×10-6~2.3×10-4g/mL,检出限为5×10-7g/mL,该法已用于药物中褪黑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鲁米诺-[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酚磺乙胺化学发光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发现 ,酚磺乙胺与鲁米诺在碱性溶液中可产生弱的化学发光 ,铁氰化钾和亚铁氰化钾的存在对该化学发光反应具有很强的催化作用。基于此 ,建立了基于鲁米诺 铁氰化钾 /亚铁氰化钾 酚磺乙胺体系测定酚磺乙胺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酚磺乙胺浓度在 4 .0× 10 -6~ 1.0× 10 -4g/L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强度具有线性关系。该方法的检出限为 1× 10 -6g/L ,相对标准偏差为 1.4 % (2 .0× 10 -5g/L酚磺乙胺溶液 ,n =11)。该方法用于止血敏注射液中酚磺乙胺的含量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同时 ,还对可能的化学发光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磷酸氯喹与过氧化氢缔合催化作用的极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2.0×10-2mol/LNH3·H2O NH4Cl(pH9.5)-1.0×10-2mol/LH2O2支持电解质中,磷酸氯喹于-1.87V(vs.SCE)产生一缔合平行催化波。该波的二阶导数峰峰电流与磷酸氯喹浓度在2.0×10-9~1.0×10-5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86,n=10)。可用于片剂中磷酸氯喹的测定。H2O2有双重作用:(1)H2O2作为配位体与磷酸氯喹形成缔合物,使峰电位Ep负移;(2)H2O2作为氧化剂氧化磷酸氯喹经单电子单质子还原生成的中间体自由基,产生极谱催化波。  相似文献   

16.
牟兰  陈小康  李隆弟 《分析化学》1999,27(5):509-512
以TINO_3作重原子微扰剂,Na_2SO_3作化学除氧剂,在无需加入任何保护介质条件下,仅需仪器光源适当照射,1-氨基4-萘磺酸盐、1-氨基5-萘磺酸盐、2-氨基1-萘磺酸盐水溶液均能产生强而稳定的室温燐光信号(RTP)。3种氨基萘磺酸盐浓度分别在4.0×10~(-8)~1.2×10~(-5)mol/L;1.2×10~(-6)~1.6×10~(-5)mol/L;1.6×10~(-7)~8.0×10~(-6)和8.0×10~(-6)~2.5×10~(-5)mol/L范围内与RTP信号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3.8×10~(-9_、1.4×10~(-7)和2.8×10~(-8) mol/L。1-氨基 7-萘磺酸盐和1-氨基 8-萘磺酸盐在相同条件下则不能产生RIP信号,表明取代基位置对RTP发射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镓邻苯二酚紫(PV)体系的极谱行为。在单扫示波极谱仪上,PV分别在硫酸(pH3.2)和0.3mol/L NH_4Cl底液(pH2.9)中还原,E_(?)=-0.55V(vs.SCE),加入Ga(Ⅲ)后此波峰电流降低,并在稍负电位上出现一新波,在前者底液中,Ep_2=-0.67V,ip_2与C_(Ga)在1.0×10~(-7)—1.2×10~(-6)mol/L成正比;在后者底液中,Ep_2=-0.74V,在1.0×10~(-6)—2.0×10~(-5)mol/L成正比。用等摩尔系列法确定络合物的组成比为1:2。用循环伏安法等试验手段研究该波的性质及其反应机理,认为是络合吸附波,是络合物中配位体的还原。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金属置换碳酸酐酶的活性研究。指出了离子半径的大小,配位构型的要求,热力学稳定性和配位体交换动力学是决定各种金属置换碳酸酐酶活性的重要因素。并用金属置换法测定了Ni(Ⅱ)与apo-CA形成金属酶的反应动力学速率常数。在25℃、pH7.47时,K_(fNi(Ⅱ)-CA)为14.01·mol~(-1)sec~(-1),较之于Zn(Ⅱ)-CA的速率常数小10~3倍。Cd(Ⅱ)-CA的生成动力学为一快反应,采用配位竞争法,在邻菲罗啉配位剂存在下,测得了Cd(Ⅱ)-CA生成动力学的条件速率常数在o-phen浓度为1.96和2.92×10~(-4)mol·1~(-1)时分别为137.1和114.61·mol~(-1)sec~(-1)。这一研究提示了镉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使锌酶失活。而配位剂的存在大大降低了镉与脱辅基锌酶的反应动力学,这也是它们显示解毒功能所在。  相似文献   

19.
基于4 (2 吡啶偶氮) 间苯二酚(PAR)在碱性条件下催化铁氰化钾 鲁米诺体系产生很强的化学发光的原理,对影响PAR发光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得出该体系下PAR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7%,线性范围为1.0×10-5~1.0×10-7mol·L-1;检出限为5.7×10-8mol·L-1。利用PAR对许多金属离子的络合性,得出测定某些金属离子的检出限。并同时建立了测定PAR的化学发光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pH 5.9的0.1 MHOAc-NaOAc中,可获得铥-茜素配位剂的单扫极谱配位吸附波.在适宜条件下,峰高与铥浓度在1×10~(-8)~1×10~(-6)M范围有正比关系.溶液中生成Tm_2L_2配合物.在C_(Tm~(3_+)≥C_(aliz)条件下,Tm_2L_2直接在电极上吸附后配位体可逆地还原.在C_(Tm~(3+))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