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pH电位滴定法测定溶液中钙、镁离子与聚天冬氨酸的生成稳定常数;pH电位滴定;聚天冬氨酸;配位化学;钙离子;镁离子  相似文献   

2.
重稀土元素钇在铁、镍液中的脱氧热力学的研究甚少;Bek Z.曾采用间接法测得1600℃铁液中K_(Y_2O_2)=9.5×10~(-20),等由热力学计算出1600℃镍液中K_(Y_2O_2)=2.4×10~(-11)。本文采用浓差定氧和低温无水分离稀土夹杂物电解技术分别研究了1575~1625℃铁液及1500~1600℃镍液中[Y]—[O]平衡,测得钇的脱氧常数和钇与氧相互作用系数与温度的关系。试验用0号纯镍成分(wt%)如下:Ni 99.99、S 0.0005、  相似文献   

3.
高峰  牛春古 《应用化学》1990,7(3):10-13
为探索多元体系中稀土离子与氨基酸的配位作用,本文在25℃和0.15mol/dm~3(NPCl)离子强度条件下,用pH电位法测定了稀土—氨三乙酸分别与蛋氨酸、丝氨酸生成混配型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讨论了上述混配型配合物稳定常数随稀土原子序数的变化规律以及钇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稀土-蛋氨酸配合物的热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5 ℃和μ=0.15 mol·L~(-1)[NaCl]条件下, 用pH电位法测定了L-蛋氨酸的质子化常数、15个稀土元素与该配体生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表明稀土与L-蛋氨酸可生成1:1配合物。讨论了“四分组效应”及钇的位置。用量热滴定法直接测定了稀土与L-蛋氨酸生成1:1配合物的△H_(101)值, 计算了△S_(101)和△G_(101)值。  相似文献   

5.
苯氧乙酸的一些衍生物有特殊的生理作用,用作植物生长控制剂等.带有苯氧乙酸基团的这类配位体,其醚氧原子的配位能力引起人们的注意,与稀土的配合物研究也有一些报道.在第Ⅰ报中合成了带苯氧乙酸基团的氨羧酸型配位体邻羟基苄胺-N,N,O-三乙酸(HBATA),并测得了0.1 MKCl 水溶液中30℃时的 HBATA 酸离解常数及其与一些二价金属离子的配合物稳定常数.本文用 pH 滴定法测求了0.1 MKNO_3水溶液中30℃时HBATA与钇(Ⅲ)、镱(Ⅲ)的配合物稳定常数,同时还测了此条件的 HBATA 酸离解常数,制得 HBATA 与钇(Ⅲ)、镱(Ⅲ)的1∶1固体配合物,分析了组成并研究了它们的溶解度、电导、磁矩、红外光谱和综合热谱.  相似文献   

6.
依据钬(钇)-三溴偶氮胂(TBA)体系吸收光谱出现等色点的特征,推断配位反应为M+nL=ML_n。提出了由光谱数据求算溶液中游离配位剂摩尔分数的计算方法,推导出两个线性回归公式,用以求算配合物组成、摩尔吸光系数、稳定常数和配位体浓度。在pH3.80的HC1-NaAc介质中,钬(钇)与TBA形成1:2配合物,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1.03×10~5及1.10×10~5 1·cm~(-1)·mol~(-1),表观稳定常数(1gβ_2)分别为11.37及11.15。校正TBA的酸效应后。1gβ_2~(abs)分别为43.23及43.01。本法可在配位剂准确浓度不易得知的情况下使用。  相似文献   

7.
对甲基偶氮氯膦(CPApM)作为不对称偶氮氯膦类光度分析显色剂,已应用于稀土氧化物与有关矿石、镍基合金中测定钇的含量,本文以分光光度法测得了CPApM的离解常数及质子化常数,运用HMO法进行半经验量子化学计算,并对其电子结构、离解作用与质子化作用及微观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稀土—谷氨酸配合物的pH电位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报道了在生理条件下用pH电位法对15种稀元素与L-谷氨酸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结果。玻璃电极校正用MAGEC程序进行,各体系中配合物的选择及其稳定常数的计算用程序MINIQUAD-82A完成,讨论了“四分组效应”及钇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跳浓弛豫法研究钇与DBC-偶氮氯膦配位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从俊  杨波  郑丹 《大学化学》2003,18(2):49-52
推荐一个用跳浓弛豫法测定钇与DBC 偶氮氯膦配位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的实验 ,该实验方法和原理简单 ,知识内容丰富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兴趣 ,加深学生对快速反应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基本概念的掌握  相似文献   

10.
Fe—Ce—N—O,Fe—Y—N—S溶液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1570~1650℃范围内Fe-Ce-N-O、Fe-Y-N-S溶液的热力学性质,得到主要结果如下:(1)铈、钇增加氮的溶解度,氧轻微地增加氮的溶解度,硫轻微地减少氮的溶解度;(2)铈、钇、氧、硫与氮的相互作用系数与温度的关系。e_N~(Ce)=(-6230/T) 2.670,e_N~Y=(-6640/T) 2.986,e_N~O=(-3497/T) 1.650,e_N~S=264/T-0.128;(3)铈、钇脱氮产物为CeN、YN;(4)铈、钇脱氮常数与温度的关系:1gK_(CeN)-(-20960/T) 7.972,1gK_(YN)=(-20440/T) 7.863。  相似文献   

11.
稀土—丝氨酸配合物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在25℃和μ=0.15mol[NaCl]条件下,用电位法测定了L-丝氨酸的质子化常数、15个稀土元素与该配体生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表明稀土与L-丝氨酸可生成1:1及1:2配合物。讨论了“四分组效应”及钇的位置。用量热滴定法直接测定了稀土与L-丝氨酸生成1:1配合物的△H_(101)值,计算了△S_(101)和△G_(101)值。  相似文献   

12.
用pH电位法测定了生理条件(37℃,I=0.15mol/L)和25℃,I=0.10mol/L时甘氨酰L-亮氨酸的质子化常数及其稀土配合物稳定常数。结果表明稀土可与该配体形成1:1配合物,并且配合物稳定性呈现明显“四分组效应”。讨论了钇的位置以及肽键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稀土与甘氨酰-L-亮氨酸的配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pH电位法测定了生理条件下(37℃,I=0.15mol/L)和25℃,I=0.10mol/L时甘氨酰-L-亮氨酸的质子化常数及其稀土配合物稳定常数,结果表明稀土可与该配体形成1:1配合物,并且配合物稳定性呈现明显“四分组效应”。讨论了钇的位置以及肽键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在生理条件(37℃,I=0.15mol·L-1NaCl)下用pH电位法对15种稀土元素与L-谷氨酸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结果。玻璃电极校正用MAGEC程序进行,各体系中配合物物种的选择及其稳定常数的计算用程序MINIQUAD-82A完成,讨论了“四分组效应”及钇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硝酸钇对离体蟾蜍,兔心脏和豚鼠乳头肌舒缩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硝酸钇对离体蟾蜍、兔心脏和豚鼠乳头肌舒缩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时,硝酸钇对上述离体心脏及乳头肌有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则呈抑制效应。硝酸钇对心脏的作用可能与心肌细胞上的钙通道及β-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6.
以钇(III)离子作为模板, 以4-乙烯吡啶(4-VP)、乙酰丙酮(Hacac)和钇(III)形成的三元配合物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 采用本体聚合法合成了钇(III)离子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 系统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对钇(III)离子的吸附性和选择性. 结果表明, 印迹聚合物对钇(III)离子有很好的亲和性, 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为60 min, 最大吸附量为12.4 mg•g−1, 重复使用时性能稳定, 而且印迹聚合物对钇(III)离子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对萤光反应敏化作用的机理;提出了镧、钇的萤光分析方法,并确定了萤光反应的最佳条件。镧、钇的三元络合物与其二元络合物相比,萤光强度分别增强了四倍和十倍。表面活性剂的引入也大大地增加了方法的选择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先测定钇含量,然后用简单的作图法测定镧含量的镧、钇联合测定法。用本法测定了混合稀土样中谰、钇的含量,方法简便,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利用热天平与声发射同步测试技术研究了Co-30Cr-6Al合金中离子注入2×10~(17)Y~+/cm~2对合金氧化速率及氧化膜粘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00℃氧化时,钇能降低合金的氧化速率,1100℃氧化时,由于未注钇合金形成了Al_2O_3内层膜,其氧化速率反而降低。两种氧化条件下钇都显著地改善了氧化膜的抗剥落性。尽管如此,1100℃/10h氧化后注钇合金的氧化膜于冷却过程中较未注钇合金氧化膜易于发生破裂。1100℃更长时间氧化,注钇和未注钇两种合金的氧化膜于恒温过程中即发生破裂。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初步研究了新型显色剂偶氮溴膦-pB与钇的β型显色反应的条件,试剂和β型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分别在545nm和735nm处△λ=190nm (?)8.98×10~4l·mol~1·cm~1,Sandell灵敏度为9.9×10~4μg·cm~(?) 在HCl、HNO_3、HBr介质中都能产生β型反应,反应速度较快,稳定时间3小时。同时指出稳定时间与钇的含量高低有关。适量的乙醇对钇的β型反应无影响,丙酮对钇的β型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比尔定律适用范围为7.5—30μg mL。标准偏差为3.54×10~3,变异系数为1.11(?)  相似文献   

20.
球形尖晶石LiMn2O4掺杂钇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控制结晶方法, 在前驱体碳酸锰中共沉淀掺杂适量的钇, 得到球形掺杂钇的碳酸锰, 在540 ℃预烧后, 与锂盐一起焙烧, 可以得到高活性的掺钇球形尖晶石LiMn2O4. XRD分析表明, 产物中无杂相产生. 研究表明, 掺杂钇与掺杂其它金属离子的特性不一样, 钇具有催化特性, 掺杂钇可以提高尖晶石LiMn2O4中锰的活性. 掺钇使得更多的Mn3+参加电化学反应, 增加容量; 但同时也使更多的锰与电解液反应, 造成锰的溶解, 容量损失. 掺钇量越多, 锰的溶解量越大. 因此, 合适的掺杂量对于保证产品良好的电化学性能至关重要. 实验证明, 掺钇0.5%的产品Li(Y0.005Mn0.995)2O4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其常温初始比容量为130 mAh•g-1, 大于纯相的锰酸锂的125 mAh•g-1, 100次循环后比容量为120 mAh•g-1, 容量保持率为9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