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伯胺N1923萃取钯(II)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导了用恒界面池搅拌考察N1923-正辛烷溶液从氯化物介质中萃取Pd(II)时诸因素的影响.并用离子选择电极连续检测萃取过程中水相Pd(II)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伯胺N_(1923)在盐酸体系中对Hg(Ⅱ)具有很好的萃取性能。本文报导伯胺N_(1923)从乙酸体系中萃取Hg(Ⅱ)的机理。文中伯胺N_(1923)用正己烷作溶剂;Hg(CH_3COO)_2按文献方法合成;所用仪器及伯胺N_(1923)的标定均同文献;Hg(Ⅱ)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EDTA滴定。  相似文献   

3.
伯胺N1923萃取硫氰酸钴(Ⅱ)的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1923是国产仲碳伯胺萃取剂,已见其对贵金属的萃取理论研究。我们曾考察过它对硫氰酸钴的萃取平衡及该体系的萃合物组成,本文报道用生长液滴法对N1923萃取硫氰酸钴的动力学研究结果。 1 实验 1.1 主要试剂 萃取剂为伯胺N1923(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实验厂,6.66×10~2Pa、175~205℃下减压蒸镏提纯),其煤油溶液的浓度用标准酸滴定。萃取实验前用HSCN将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察了水相酸度、氯离子浓度、起始Pd(Ⅱ)浓度、有机相中萃取剂浓度、添加剂正辛醇含量和体系温度等因素对N_(263)-正辛烷从盐酸介质中萃取Pd(Ⅱ)的影响,确定了不同条件下萃合物的组成,计算了萃取反应的平衡常数和ΔH值。  相似文献   

5.
伯胺N1923(以下简称RNH_2)是分离钍和稀土的有效萃取剂。N1923对铁(Ⅲ)和稀土(Ⅲ)萃取热力学的研究表明,在硫酸体系中加入PO_4~(3-),可使稀土(Ⅲ)和铁(Ⅲ)的分离系数增大,本文研究了N1923从硫酸介质中萃取稀土(Ⅲ)和铁(Ⅲ)的动力学性质,以推动N1923在稀土工业中的应用。 N1923由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提供,伯胺含量>99%,用等当量浓度的硫酸平衡得到实验  相似文献   

6.
伯胺N_(1923)从HCl介质中可以两种机理萃取Cd(Ⅱ),在微酸性溶液中以配位反应萃取Cd(Ⅱ)生成的化合物为(RNH_2)_3CdCl_2;而在酸性溶液中萃取机理为加合反应,萃合物的组成是(RNH_3~+)_3[CdCl_5~(3-)],并计算了两种反应的浓度平衡常数及热力学函数。  相似文献   

7.
伯胺N1923萃取钼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等摩尔系列法、摩尔比法、饱和法以及有机相的红外光谱等研究了伯胺N1923从中性溶液和伯铵盐从酸性溶液萃取Mo(Ⅳ)的机理,结果表明,伯胺从中性溶液萃取Mo(Ⅳ)按溶剂化历程进行,伯铵盐从酸性溶液萃取Mo(Ⅳ)是阴离子交换反应。  相似文献   

8.
N1923从碱性氰化液中萃取金(Ⅰ)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放射性同位素198Au示踪法研究了伯胺N1923和TBP从碱性氰化液中萃取金(Ⅰ),考察了酸化率、水相pH值、萃取剂浓度等对萃取率的影响,以及NaOH对载金有机相的反萃作用。结果表明,TBP含量大于20%,酸化的N1923与KAu(CN)2摩尔比值在11时,金能够完全被萃取。载金有机相可采用0.1mol·L-1的NaOH溶液定量反萃。机理研究表明,伯胺和TBP萃取Au(CN)2-,符合BC类协同萃取机理。当金浓度大于10g·L-1时,在萃取有机相中形成纳米级的聚集体。  相似文献   

9.
伯胺N1923萃取铁的囊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研究伯胺N1923萃取铁(Ⅲ)的平衡,提出了萃取体系中“囊效应”的概念,并用红外光谱和电镜等分析方法加以佐证.当萃取剂伯胺N1923的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在有机相中形成了球状的胶囊(或反向胶团).其萃取过程中既有离子缔合萃取,又有胶束增溶作用,大大提高了伯胺N1923萃取铁的分配比,呈现出“囊效应”特征.  相似文献   

10.
β羟肟萃取钯(Ⅱ)取代反应中的动力学催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羟肟、硫醚等在盐酸介质中萃取钯(Ⅱ)的配位取代反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有实用意义。Cleare等曾提出加入胺类化合物以加快β羟肟萃钯的速度。本文在研究β羟肟萃钯(Ⅱ)机理的基础上考察了加入伯胺后2-羟基-4-(1-甲基庚氧基)二苯甲酮肟(HL)萃取钯(Ⅱ)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以及界面特性,试图阐明伯胺对该取代反应的加速机理。试验所用伯胺N1923(Am)为混合支链伯胺,上海有机所实验厂生产。水相中伯胺含量用溴酚兰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它实验方法参见[3]。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察了水相酸度、氯离子浓度、起始Pd(Ⅱ)浓度、有机相中萃取剂浓度、添加剂正辛醇含量和体系温度等因素对N263-正辛烷从盐酸介质中萃取Pd(Ⅱ)的影响,确定了不同条件下萃合物的组成,计算了萃取反应的平衡常数和ΔH值。  相似文献   

12.
用恒界面池法研究了伯胺N1923和三苯基氧化膦(TPPO)二元萃取剂体系从盐酸介质中萃取AuCl4-的动力学,提出了界面化学反应控制机理.认为在界面区域内同时进行着N1923、TPPO以及二者的缔合物萃取AuCl4-的三个平行反应.三者的共同作用使Au(Ⅲ)向有机相的传质较N1923或TPPO的一元萃取剂体系明显加速.文中对这种动力学加速现象和动力学协同效应以及它们与热力学协同萃取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β羟肟、硫醚等在盐酸介质中萃取钯(Ⅱ)的配位取代反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有实用意义[1-5]。Cleare等[1]曾提出加入胺类化合物以加快β羟肟萃钯的速度。本文在研究β羟肟萃钯(Ⅱ)机理[2,3]的基础上考察了加入伯胺后2-羟基-4-(1-甲基庚氧基)二苯甲酮肟(HL)萃取钯(Ⅱ)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以及界面特性,试图阐明伯胺对该取代反应的加速机理。试验所用伯胺N1923(Am)为混合支链伯胺,上海有机所实验厂生产。水相中伯胺含量用溴酚兰分光光度法测定[6],其它实验方法参见[3]。  相似文献   

14.
有关HPMBP与胺类萃取剂的缔合问题,曾有报道,而且有光谱证实,其中 HPMBP 与TOA、TOMA 之间的缔合常数,也曾被测定。当胺的浓度超过某一值时,HPMBP 与伯胺N_(1923)、叔胺 N_(7301)均对 Pd(Ⅱ)出现反协萃现  相似文献   

15.
三辛胺萃取盐酸、硝酸和高氯酸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胺类萃取酸是萃取化学研究中常见问题之一.关于三辛胺萃取酸的平衡,文献[1]已有记载,但它萃取酸的动力学研究却报道甚少,本文用恒界面池法研究了它对盐酸、硝酸和高氯酸的萃取动力学. 实验所用三辛胺(TOA)系进口分装,纯度≥99%;正辛烷(稀释剂),化学纯;盐酸、硝酸及高氯酸均为优级纯.水相酸的浓度用HM-20E型pH计(日本TOA)监测;动力学实验装置及仪器同前文.实验时先向恒界面池中加入100ml的含酸水相,然后加入一定体积的正辛烷,再小心加入一定体积的TOA浓溶液,使有机相总体积达100ml,同时记录pH  相似文献   

16.
伯胺N1923萃取柠檬酸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伯醇A1416作有机相调节剂(15%,V/V),对照考察了N1923-煤油-A1416(15%,V/V)溶液对HCI、HNO_3和HClO_4的萃取,发现在相同条件下N1923萃取酸的顺序为HCl(?)HNO_3(?)HClO_4>H_3A.讨论了用盐酸反萃取含H_3A有机相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伯胺N1923在盐酸体系中对Hg(Ⅱ)具有很好的萃取性能[1]。本文报导伯胺N1923从乙酸体系中萃取Hg(Ⅱ)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不同稀释剂中N1923的界面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伯胺N1923;萃取;不同稀释剂中N1923的界面性质  相似文献   

19.
酰胺型萃取剂N-503[N,N-二-(1-甲基庚基)乙酰胺]可以用甲庚醇或2-氯代辛烷为原料来合成。它的重要中间体二-(1-甲基庚基)胺的制备方法有二:一是从甲庚醇制备的方法,将甲庚醇用阮来镍催化,常压氨解,得率95~99%左右;二是从2-氯代辛烷制备,此法需要高压设备,得率35%左右。第一个方法在扩大试验中,产率和产品质量都比较好,是一个较好的制备长碳链仲胺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用恒界面池法研究了伯胺N1923和三苯基氧化膦(TPPO)二元萃取剂体系从盐酸介质中萃取AuCl_4~-的动力学,提出了界面化学反应控制机理。认为在界面区域内同时进行着N1923、TPPO以及二者的缔合物萃取AuCl_4~-的三个平行反应,三者的共同作用使Au(Ⅲ)向有机相的传质较N1923或TPPO的一元萃取剂体系明显加速。文中对这种动力学加速现象和动力学协同效应以及它们与热力学协同萃取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