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酞菁化合物LB单分子膜的SERR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酞菁类化合物具有优良的光电特性,选择适当的取代侧链可得到稳定的LB成膜材料,可望在微电子器件等方面获得重要的应用.本工作观测了四-4-(2,4-二特戊基苯氧基)酞菁铜(CuPc(Dt-PP)_4)在银岛膜上的LB单分子层的表面增强共振拉曼散射(SERRS)光谱。比较其固体粉末的共振拉曼散射(RRS)光谱,讨论了酞菁铜分子大环在载片表面的取向及其可能的原因。1 实验CuPc(Dt-PP)_4样品由陈文启等合成,经元素分析、IR、NMR、色谱等研究确认其结构如图1所示.银岛膜用真空蒸镀法制备在玻璃载片上。用同时蒸镀在铜网上的银膜的透射电  相似文献   

2.
酞菁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光敏,气敏,及分子电子器件等领域。用LB方法对酞菁类化合物进行分子组装,用光谱等手段对其膜结构进行表征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作者之一合成了具有良好LB成膜特性的四(2,4-二特戊基苯  相似文献   

3.
四-4-(烷氧基-羰基)酞菁铜(Ⅱ)的合成、结构及其成膜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合成了两种新型取代酞菁铜(Ⅱ)配合物:四-4-(戊氧基-羰基)酞菁铜(Ⅱ)(A)和四-4-(癸氧基-羰基)酞菁铜(Ⅱ)(B),并通过元素分析、ESR、~1H-NMR和FT-IR进行了表征.用可见光谱研究了它们在氯仿溶液中的聚集形式;用X-ray粉末衍射方法研究了配合物的固相堆积排列结构.两种配合物的氯仿溶液在亚相(水)上的π-A曲线表明,它们均有明显的“气”“液”“固”变化过程;并能在不同的表面压力区间形成较好的单分子层和多分子层膜.  相似文献   

4.
新型可溶性酞菁铜(Ⅱ)衍生物的合成,结构及其成膜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了两个新型取代酞菁铜(Ⅱ)衍生物:四-4-(2-甲氧基乙氧基-羰基)酞菁铜(Ⅱ)(A)和四-4-(2-正丁氧基乙氧基-羰基)酞菁铜(Ⅱ)(B),以元素分析、ESR、~1H NMR和FT-IR进行了表征。UV-vis光谱表明它们在氯仿溶液(10~(-5)~10(-6)mol/L)中主要以双分子缔合形式存在;X-射线粉末衍射表明配合物的分子以倾斜的方式相互平行排列;热重分析表明酞菁环引入有机基团后其热稳定性略有下降,且取代基越长,热稳定性越差。两个配合物的氯仿溶液在亚相(水)上的π-A曲线表明,它们均有明显的“气”液”“固”的变化过程,并能形成较好的单分子层膜。  相似文献   

5.
用4-(2,6-二甲基苯氧基)邻苯二腈和金属盐在熔融状态下合成了2,9,16,23-四-(2,6-二甲基苯氧基)酞菁钴配合物,对产物进行了IR、UV-vis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等测定和表征.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α-四芳氧基取代酞菁在溴化反应中溴原子的取代位置问题,本文合成了1,8,15,22-四(4-甲基苯氧基)酞菁钯(Pc~1)、1,8,15,22-四(2,6-二溴-4-甲基苯氧基)酞菁钯(Pc~2)、1,8,15,22-四(2,4-二特丁基苯氧基)酞菁钯(Pc~3)和1,8,15,22-四(2,4-二特丁基苯氧基)酞菁铜(Pc~4),并对它们分别进行了相同条件下的溴化,得到相应的溴化产物Pc~5、Pc~6、Pc~7和Pc~8.综合对比研究酞菁Pc~1-4及其溴化产物Pc~5-8的最大吸收波长,推测酞菁溴化反应发生在酞菁大共轭体系的苯环上,而不是芳氧取代基的苯环上,并从电子结构的角度简要的说明了原因.  相似文献   

7.
四(2,4—二叔戊基苯氧基)酞菁铜(Ⅱ)的合成及其LB膜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合成了标题酞菁铜衍生物,并通过元素分析,高压液相色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电镜,顺磁共振谱及质谱加以确认。该化合物在稀氯仿溶液和LB膜中各以单,双分子缔合的形式存在。Z型沉积形成的单层LB膜对氨气有很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八-4-(四氢糠氧基)酞菁铕(Ⅲ)(A)、八-4-(正壬氧基)酞菁铽(Ⅲ)(B)、双酞菁铽(C)和八-4-硝基酞菁铽(D),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加以确认.测定了配合物A的π-A曲线,表明有很好的成膜性,Z型沉积形成的石英LB膜具有很强的荧光响应,随着LB膜厚度增加,荧光强度增加.掺杂邻菲咯啉的混合LB膜荧光强度比纯膜强,但不是邻菲咯啉加入的量越多发光性越强.研究结果表明nA:nphen=1:10时有最好的荧光行为.同时研究了A和LB膜对于NH3,NOx(x=1,2)和Cl2的气敏性.当A和LB膜分别在NH3和NOx(x=1,2)为5×10-5时,未观察到响应.而Cl2气中,在2×10-6的情况下,迅速产生了响应.在低体积分数条件下(2×10-6~8×10-5),电导率随着Cl2体积分数的改变而呈直线变化.  相似文献   

9.
在三-(2,4-二特戊基苯氧基)-一-(8-喹啉氧基)酞菁铜中掺杂SnO2超微粒子复合成膜,发现SnO2与酞菁铜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相互作用,对酞菁铜分子的结构有一定的破坏;气敏性研究表明掺杂后导电率提高一个数量级,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八-4-(四氢糠氧基)酞菁铕(Ⅲ)(A)、八-4-(正壬氧基)酞菁铽(Ⅲ)(B)、双酞菁铽(C)和八-4-硝基酞菁铽(D),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加以确认.测定了配合物A的π-A曲线,表明有很好的成膜性,Z型沉积形成的石英LB膜具有很强的荧光响应,随着LB膜厚度增加,荧光强度增加.掺杂邻菲咯啉的混合LB膜荧光强度比纯膜强,但不是邻菲咯啉加入的量越多发光性越强.研究结果表明nA:nphen=1:10时有最好的荧光行为.同时研究了A和LB膜对于NH3,NOx(x=1,2)和Cl2的气敏性.当A和LB膜分别在NH3和NOx(x=1,2)为5×10-5时,未观察到响应.而Cl2气中,在2×10-6的情况下,迅速产生了响应.在低体积分数条件下(2×10-6~8×10-5),电导率随着Cl2体积分数的改变而呈直线变化.  相似文献   

11.
As one of the most primitive nonlinear optical phenomena, optical 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 (SHG) has been investigated for half a century and it has become a very useful spectroscopic tool in the study of surface and interface[1—3]. It was theoretically shown that the SH signal cannot be generated in a centrosymmetric system. However, the generation of SH signal from the centro-symmetric molecules such as fullerene (C60) and CuPc has been detected[4—7]. In our recent ex-periments, an …  相似文献   

12.
张人杰  杨孔章 《化学学报》2000,58(7):748-752
研究了一系列非典型双亲性β-二酮稀土配合物LB膜在紫外光激发下两种不同条件时的荧光稳定性:(1)每40s检测一次;(2)每周检测一次。第一种条件下,稀土配合物LB膜的荧光强度以直线关系缓慢衰减,30次后变化约4%。第二种条件下荧光强度呈单指数关系衰减。荧光强度衰减至原始值的1/e时间τ约为10周{如n[Eu·(TTA~3)Phen]:n(AA)=1:1LB的τ为11.4周}。相同激发次数(大于1次)时,第二种条件比第一种条件下LB膜荧光强度小。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表明,受紫外光激发后,LB膜中稀土配合物的吸光度降低且随时间延长吸光度进一步降低,导致荧光发射强度减小。放置半年后LB膜的光强度仍可被检测到。低角度X衍射结果表明,LB膜具有良好的周期性层状结构且层状结构可长时间稳定存在,有利于提高稀土配合物LB膜的荧光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循环伏安法等研究了三.(2,4-二特戊基苯氧基)-8-喹淋氧基酞菁铜(简称酞菁铜)和2-十八烷基-7,7,8,8-四氰二甲基苯醌(简称C18-TCNQ)在Lang-muir-Blodgett(LB)膜中的电荷转移。实验结果表明,在交替和混合LB膜中,酞菁铜和C18-TC-NQ分子之间均发生了电荷转移,其中酞菁铜为给体分子,TCNQ为受体分子。在混合LB膜中,电荷转移程度较大。电导率测量表明荷移反应使LB膜的电导率较纯酞菁铜LB膜提高了3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4.
利用LB技术研究了带有4个长碳氢链的酞菁铜化合物(CuC12Pc)的单分子膜及它与十八胺(ODA)、二十酸(AA)的混合LB膜的聚集结构形态. 结果表明这种酞菁铜化合物在气液界面上可以形成比较稳定有序的双层Langmuir膜, 且可以转移质量较好的多层LB膜.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酞菁铜分子的聚集体结构, 发现CuC12Pc/AA混合膜表现为网状的聚集结构, 而CuC12Pc/ODA混合膜形成长岛颗粒状聚集, 并结合UV-Vis吸收光谱讨论了酞菁铜分子形成不同聚集结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LB films of three amphiphilic tris(phthalocyaninato) rare earth triple-decker complexes with crown-ethers as hydrophilic heads and long alkyl chains as hydrophobic tails have been prepared and found to display very well ordered layer structures, as proved by pi-A isotherms, UV-vis and polarized absorption spectra, X-ray diffraction experiments, and microscopic morphology characterization. These LB films have been fabricated into field-effect transistor (FET) devices, which show carrier mobilities as high as 0.24-0.60 cm2 V-1 s-1, among the highest mobilities achieved thus far for all LB film-based OFETs.  相似文献   

16.
Inrecentyears,thestudyontheconversionandapplicationofsolarenergyhasbeenoneofthemostactiveaspectsinthefieldsofnewenergeticsourcedevelopment,thefabricationofnovelsolarenergycellsbecomesthegoalofpeople’sefforts.Inorganicsemiconductivesolarenergycellshave…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三种新型双窗长链烷基稀土杂多酸化合物langmuir和langmuir-blodgett膜:DODA/Ln(PW~1~1)~2(Ln=La,Sm,Eu)。用π-A等温线,IR,UV,小角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光电压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它们在空气-水界面有良好的成膜性能,这些单层在表面压为零时,表观单分子占有面积为0.45~0.50nm^2。LB膜有良好的层间有序性,稀土杂多酸阴离子是作为一无机层夹在两个双长链烷基层之间。DODA/Ln(PW)~1~1)~2LB膜具有Sm,Eu的特征荧光,其光电压谱亦有较强的光电响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合成了锌酞菁、紫精与二茂铁经共价键相连接的两亲性新的三元化合物,测定了它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寿命和瞬态吸收及其衰减,并与二元化合物锌酞菁-紫精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DMF和表面活性剂溶液中三元化合物都发生了有效的分子内光致电子转移反应,给出了稳定的电荷转移离子对,其寿命长达100μs以上,表明存在着一个两步电子转移过程,用LB膜技术成功地组装了三元化合物的分子,并检测到明显的光电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