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牟丽蓉 《化学教育》2021,42(9):34-34
正从新课引入、专题复习、拓展延伸及立德树人4个方面对如何有效应用微视频开展了实践与探索。对于新课引入,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接收图像信息的速度大约是文字的6倍,当我们观看一段视频时,视觉和听觉同时开启,信息强行灌进我们的大脑。以"溶液的酸碱性"为例,学生在课前利用紫甘蓝等制成酸碱指示剂,检测生活中常见溶液如食醋、油污清洗剂、食盐水等的酸碱性,并将这整个过程录制成视频。教师筛选整合后在新课引入时播放。与文字、图片相比,微视频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璨 《化学教育》1987,8(5):27-29
近年来,在化学课堂教学的教法改革中,“导入新课”已被越来越多的同志所重视,但课堂教学的“结尾”却为不少人所忽视。其实,“结尾”这一环,和“开头”一样,同样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黄肇锋 《化学教育》2015,36(16):50-53
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化学证考试辅导中,实践表明,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接受程度很高;学生认为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对其课前学习是有用的;学生基本在课前能主动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和在课中适应课堂学习活动。在较短的辅导时间内,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在技能操作辅导中的适应能力大于理论辅导。  相似文献   

4.
相佃国 《化学教育》2011,32(4):18-21
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课堂类型不同评价标准自然不同,评价量表理应有所区别。就化学教学与教研中最常见的几种课型:常规课、公开课(示范课)、专题研究课、片段教学课和评优课等评价量表的编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新课引入对一堂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的引入才是高效的,以“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为课例,对故事引入、化学事实引入、化学发展史引入、以“问题解决”为本的引入等4种新课引入方法进行对比,旨在探究相同教材的不同引课方法所带来的不同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先进纤维材料”是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在培养高分子材料专业技术人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将基于Canvas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引入“先进纤维材料”教学过程中,把常规的面对面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势充分结合,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为了将教学内容变得更生动形象,针对每一章节重难点录制微课并在其中插入更加直观的视频动画,上传至Canvas教学平台,供学生在课前对所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教学上的首要问题在於对大纲精神的掌握与教材的深入。只有如此,才能抓住教材的重点,教材中各个概念的前後有机联系,才能傅授给学生一个明确而完整的知识。所以,每一节课的讲授,必须注意到前节课的知识是怎样地为这节课打下基础,这节课又是怎样地为下节课打下基础。自然一节课中新课的讲授是主要的一环。但新課的讲授是建立在系统性原则上的。如此,新课的进行才能顺利,学生的接受才感到容易。高中第一册氯化氢的教学,它是关联到氯一节教学中的氯与氢的化合这一概念的。大纲是这样指出的,教材也是这样着重编写的。只氯与氢的化合就安排了  相似文献   

8.
赵向军 《化学教育》1991,12(2):35-37
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新课开始,若能巧妙地安排一个现象新颖、变化明快的实验,再配以生动的描述,将能引起学生浓厚的认识兴趣和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这时,教师抓住这一最佳时机,因势利导,层层设疑,用讨论式探索化学现象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就可以使化学课引人入胜,生动活泼,受到学生的喜爱。用化学实验设疑引入新课(以下简称引课),关键是设计好引课实验,其核心是设疑。所设计的实验应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可以选用课本中的实验,或增补一些简单实验;实验现象要新颖,能强烈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实验操作应简便、安全,需用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9.
陆禾 《化学教育》1994,15(3):1-4
化学复习课是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类型之一。上好复习课,有效地进行化学复习,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  相似文献   

10.
从1953年9月到现在,每月号的化学通报都刊载了赵引珠、高同恩、许印章三位先生合编的高中化学新课本,各章各节教法的文章,每次我都仔细的阅读了几遍,觉得里面的确有很多值得我们教化学的同志学习的地方,它对我们教课有很多帮助,在备课上,能使我们节省许多时间和力量。例如,每一课时教材份量的划分都很恰当,它适合了边讲边作实验的苏联的先进教学方法,每一课开始提问的问题,都是紧紧联系着上一堂或前几堂讲过而与新教材有关的东西,严格的遵守着由旧课引入新课的教学原则,在讲解过程中也时刻提问着讲过的东西,使同学从旧  相似文献   

11.
翻转课堂与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及创造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对信息检索课和现代大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再结合高校化学信息检索课的实际情况,以NoteFirst文献管理软件应用知识内容的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教学模型的设计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培养大学生文献信息管理及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浅谈初中化学课的导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军 《化学教育》1998,19(6):22-23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好的开始可以使学生精力集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学好知识。那么,如何更好地导入新课呢?我认为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选择较好的方法。一、化学课导入的原则1.新课的导入应具有吸引力注意力是学习的先导,它对学习的影响是最直接的。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小,缺乏一定的自觉性,无意注意占有很大成份,所以上课伊始,有经验的教师很注意利用导入新课这个环节,在极短的时间内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通过谈话或一些具体…  相似文献   

13.
翻转课堂模式有助于使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因而受到教育界广泛关注。以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铁为例,探索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非化学化工类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依据翻转课堂教学流程研究了课前视频、课前在线检测题及课上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方案,探索了将科技文献用于课前视频的教学方法。利用课上活动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利用课前视频和课前在线检测使学生的课前预习落到实处、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根据遗忘规律和及时强化原则,通常在讲授新课以后,或学生学完小单元的知识后,都要进行简明扼要的课堂小结。课堂小结的目的在于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和强化,理清知识的脉络,为学好后继课打好基础。还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15.
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钠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洪波 《化学教育》2005,26(2):33-35
化学教学是一种实验教学,怎样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利用实验教学手段实现主体性教学目标呢? 笔者从课前精心设计,课中精心组织,得出实现主体性教学目标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基础是《聚合物制备工程》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章,主要涉及本体聚合、乳液聚合、悬浮聚合、溶液聚合四种聚合方法,而引发剂的选择和利用将极大地影响这四种聚合的效果。正确掌握引发剂的种类、特性、动力学过程以及不同种类引发剂在不同聚合反应中的选择规则,对于控制自由基聚合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引发剂种类繁多,且特性各不相同,学生在理解和记忆时往往会出现偏差,最终在实际生产中导致聚合失败。本文将利用网格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引发剂的记忆网格。本着循序渐进与"高难度高速度"相结合的原则,利用网格化的课程设计,通过精心的"导课",深入浅出的"正课"以及探索求知的"结课",将繁杂的内容通过网格呈现给学生,并将复杂的动力学公式,分解成简单容易理解的基本方程呈现给学生,克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7.
通过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模型的构建,介绍了微课的选点、形式、制作、使用和管理要求,阐述了微课在课前、课堂、课后使用的方法,结合案例解析了微课的课堂教学应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前置性学习",课前建立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为教师更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提供基础。结合"硝酸的性质"教学,阐述了"前置性学习"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课前如何设计、课中的如何延伸和拓展,最终实现学生乐学、好学的好课。  相似文献   

19.
Ⅰ.从旧课引入新课在检查知识时提问一位同学:“氮气和氢气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化合?生成物是什么?写出化学方程式。”待学生回答并分析后,在黑板上留下学生所写的化学方程式:N_2+3H_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_3然后告诉同学:现在我们来研究氮的氢化物——氨的工业制法,从而引入新课。Ⅱ.通过演示实验讲解化学反应的原理讲课开始时,我先启发学生回忆氯和氢化合,硫和氢化合时所需要的条件,然后便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氯和氢气为什么要这样的条件才能生成氨呢?”这时我便进行如下的分析:“我们知道加热能促进某些物质的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20.
过去我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进行“巩固新课”这一环节是做得很不够的,主要表现在:①讲完新课后常没有时间进行巩固;②巩固新课的方式方法一般化。经分析后,发现自己主要有下列几种错误的思想:①认为在教学中只要讲清讲透了问题,不巩固也无多大关系;②“舍不得丢”的思想严重,在教学中往往旁征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