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甲醇和二氯甲烷的混合溶剂中合成了 2个新的铜(Ⅰ)配合物:[Cu(dppp)(Bphen)]Cl·1.8CH_3OH (1)和[Cu_2(CN)_2(dppp)(dmp)_2]·2.5CH_3OH(2) (dppp=1,3-双(二苯基膦基)丙烷,Bphen=4,7-二苯基-1,10-菲咯啉,dmp=2,9-二甲基-1,10-菲咯啉),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磷谱、荧光光谱和太赫兹时域光谱对2个配合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单晶结构表明配合物1是以Cu(Ⅰ)为中心,Bphen和dppp为配体,螯合形成的扭曲四面体结构。配合物2则是由CuCN、dppp和dmp以2:1:2的比例混合得到。配合物2的双膦配体的2个膦基分别与2个Cu(Ⅰ)形成配位键,每个Cu(Ⅱ)又分别与1个氰根和1个dmp配位。发光光谱表明配合物1和2所有的发射峰来源于金属-配体电荷迁移(MLCT)。太赫兹时域光谱对配合物1和2的研究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2.
设计、合成了硝基咪唑衍生物N,N'-二甲基-5-硝基-2,2'-联咪唑(L)的过渡金属配合物[Cu(L)(Ac)_2]_2(1)和[Ag(L)(NO_3)·H_2O(2)。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是一个醋酸根桥联的五配位双核Cu(Ⅱ)浆轮笼型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固体荧光光谱、电喷雾质谱、摩尔电导率及热重分析等测试手段对配合物2进行了性质表征,初步确定了其结构可能为二配位的线型单核配合物。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及黏度法分析表明配合物1与小牛胸腺DNA(ct-DNA)相互作用强于配体及配合物2。以2倍稀释法研究了配体L及配合物的抗厌氧菌活性,发现配体对伴放线放线杆菌(ATCC 29523)的抑菌活性最强(最低抑菌浓度MIC=0.625~1.25 μg·mL~(-1)),这甚至要强于经典抗厌氧菌药物甲硝唑的抗菌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邻羧基苯甲醛分别与1,3-丙二胺和乙二胺进行缩合得到邻羧基苯甲醛缩1,3-丙二胺双席夫碱(L1)和邻羧基苯甲醛缩乙二胺双席夫碱(L2)。以L1和L2为配体,分别与一水合乙酸铜在无水甲醇中通过溶剂热反应得到2个铜(Ⅱ)配合物[Cu(L1)(CH_3OH)](1)和[Cu_2(L)_2]·2H_2O·CH_3OH (2),其中邻苯二甲酸单甲酯缩乙二胺双席夫碱(L)为配体L2与甲醇发生加成反应形成的新配体。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法、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热重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结构表征与性质研究。单晶结构分析表明:L2为邻羧基苯甲醛缩乙二胺双席夫碱配体,属单斜晶系,I2/a空间群。配合物1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Cu(Ⅱ)与一个双席夫碱L1配体和一个甲醇分子配位,形成五配位的四方锥[CuO3N2]构型。配合物2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Cu(Ⅱ)与配体L的2个氮原子和3个氧原子配位,形成五配位的扭曲三角双锥[CuO_3N_2]构型,并通过羧基氧原子桥连形成双核铜结构。  相似文献   

4.
以6-甲基-2,3,5-吡啶三甲酸,菲咯啉为配体与AgNO3反应,合成出2种银配合物[Ag(H2mptc)(phen)]·2H2O(1)和[Ag(H2mptc)(phen)](2)(H3mptc=6-甲基-2,3,5-吡啶三甲酸,phen=菲咯啉),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元素分析,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荧光光谱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配合物1中的Ag(Ⅰ)采取三配位的配位方式与配体H2mptc-及phen中的N原子结合,在2中,除了3个N原子配位外,邻位羧基的O原子也参与了配位。通过计算得知配合物2是热力学上更稳定的结构。固体荧光光谱表明,1和2在475 nm左右有最大吸收,相对配体有75 nm左右的红移,均可归属于配体到金属间的电荷转移。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2个新设计的Salamo型N_2O_3配体(H3L)构筑的四核配合物,{Cu(L)(OAc)Cu(H_2O)}_2(1)和{Zn(L)(OAc)Zn(H2O)}_2(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由2个完全去质子化的L3-配体单元、2个桥联的乙酸根离子和2个配位的水分子组成,形成了一种对称的四核结构。铜(Ⅱ)离子均为五配位且分别具有稍微扭曲的三角双锥和四方锥几何构型。该配合物通过C-H…π相互作用自组装而形成了一种一维链状超分子结构。而配合物2却为非对称的四核结构,由2个完全去质子化的L3-配体单元、2个配位的水分子以及2个桥联的乙酸根离子组成。该配合物形成了一种三维超分子结构。同时,还研究了配体H_3L及配合物1和2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2个含三齿Schiff碱配体和单齿N-杂环分子的多核过渡金属配合物:1个含5-氯水杨醛缩对硝基苯甲酰腙(H2L1)和吗啡啉(Mf)的镍髤配合物[Ni(L1)(Mf)](1),1个含5-氯水杨醛缩水杨酰腙(H2L2)和吡啶(Py)的铜髤配合物[Cu2(L2)2(Py)2](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以及单晶衍射等手段进行表征。在配合物1中,中心Ni髤与酰腙配体(L12-)的酚氧、亚胺氮、去质子酰胺氧原子以及中性吗啡啉氮原子配位形成平面四方形的N2O2配位构型,相邻配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构筑成一维超分子链状结构。配合物2中含有2个晶体学上独立的双核铜髤配合物,相邻配合物分子的酚氧原子分别桥联2个[Cu(L2)(Py)]基本单元,形成2个含有Cu2(μ-O)2核心的配合物。每个Cu髤原子具有五配位的NONO(O)四角锥配位构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合成了2个新型Cu(Ⅱ)配合物:[Cu2(L1)2Cl4]L1(1)和[Cu(L2)2(NO3)2(H2O)](2),其中L1为3,6-二(苯并三唑-1-)哒嗪,L3为3-(1,2,4-三氮唑-1-)-6-氯哒嗪.配合物1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铜离子与3个氯原子和配体的2个氮原子形成五配位的四角锥构型,2个氯原子以μ-2方式桥联2个中心铜原子.在配合物1的晶胞中1个游离配体未参与配位.配合物2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铜原子处于五配位四角锥配位环境中.分子间氢键将2的分子结构延伸为一维链、二维网状结构.并通过分子间的π-π堆积作用进一步使配合物构型发展成三维拓扑结构.应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本文所涉及的化合物进行了清除自由基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这2个配体都具有较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两个多胺铜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以及DNA切割活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以配体N,N′-二(3-氨丙基)-4-甲氧基苄胺(amba)与4,4′-联吡啶,铜盐反应合成了两种多胺Cu(Ⅱ)配合物[Cu(amba)Cl2](1)和[Cu(4,4′-bipy)(amba)(ClO4)]ClO4(2),通过红外光谱、质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分子荧光,电化学以及粘度试验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方式。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得到配合物1和2与DNA的结合常数Kb分别为1.3×104 mol-1.L和1.7×104 mol-1.L,荧光光谱得到配合物1和2的荧光淬灭常数分别为1.04×103mol-1.L和1.81×103 mol-1.L,表明了配合物1和2与CT-DNA结合方式均为静电模式。凝胶电泳实验的结果表明配合物对pBR322 DNA的切割均为水解切割。  相似文献   

9.
基于1,4-苯二硫乙酸(H2L)及中性含氮配体,水热法合成了两个新的d10金属配合物[ZnClL0.5(bpp)](1)和[Cd2L(phen)4(H2O)2].L.2.78H2O(2)(bpp=1,3-di(4-pyridyl)propane,phen=1,10-phenanthroline),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重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在配合物1中,Zn(Ⅱ)呈现四配位的扭曲四面体构型,进一步连接形成一维双链状结构。在配合物2中,Cd(Ⅱ)呈现六配位的扭曲八面体构型,并通过可能存在的氢键及π-π堆积作用,形成最终的三维超分子结构。同时,讨论了两种配合物的固体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0.
设计并合成了2种新型的salamo型N_2O_4配体的四核过渡金属配合物:[Ni_2(L)(μ-OAc)(CH_3OH)]_2·4CH_3OH (1)和[Zn_2(L)(μ-OAc)(CH_3CH_2OH)]2(2)(H_3L=6-hydroxy-6′-methoxy-2,2′-(ethylenediyldioxybis(nitrilomethylidyne))diphenol),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Hirshfeld表面分析和单晶X射线晶体学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晶体学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均为对称的四核配合物。配合物1中所有六配位的镍原子都形成了扭曲的八面体几何构型,而配合物2中的所有五配位的锌原子则形成了扭曲的四方锥和三角双锥几何构型。  相似文献   

11.
以1,2,5-噻二唑-3,4-二酸(H_2tdzdc)为主配体,具有螯合配位能力的2,2′-联吡啶为辅助配体,通过水热法合成了2个一维链状配合物,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单晶衍射结构解析.单晶结构解析表明:配合物[Co(tdzdc)(bpy)(H_2O)]n(1)和配合物[Cd(tdzdc)(bpy)(H_2O)]n(2)均为一维链状结构,前者为折线型,后者是直线型.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Pna21空间群,配合物2结晶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研究发现配位过程中先是金属离子与H2tdzdc配体形成了一维链,辅助配体2,2′-联吡啶再以螯合的形式与中心离子相结合,从而阻断了一维链进一步向多个方向的连接.辅助配体2,2′-联吡啶以"卡角"的形式参与配位,阻断配合物形成高维结构,这在调控结构上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5-(4-烟酸酰亚胺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配体(H2P)及其锌配合物(ZnP), 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等测试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加以确认, 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的变化和电化学性质. 热分析研究表明, 卟啉配体及配合物显示了很高的热稳定性, 超过390 ℃才开始分解.  相似文献   

13.
合成和表征了两个类似的三齿席夫碱配体(L1)-和(L2)-的铜[Ⅱ]配合物[CuL1I](1)和[CuL2I](2)(HL1为2-(2-pyridyl)-N-[1-(1H-pyrrol-2-yl)ethylidene]ethanamine;HL2为N-[1-(1H-pyrrol-2-yl)ethylidene](2-pyridyl)methanamine),并用红外光谱、电喷雾质谱、紫外-可见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对配合物1的X-射线晶体结构测定表明它是一个畸变的平面正方形单核铜[Ⅱ]配合物。晶体结构还表明,除了配体的柔性和空间限制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影响铜[Ⅱ]配合物结构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一个新颖的含ONN席夫碱配体N-水杨醛基-2-氨乙基苯并咪唑(HL),并在甲醇体系中合成了它的配合物ICu(L)(bipy)]ClO4(bipy为2,2'-联吡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Cu(L)(bipy)lClO4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a=2.585 5(8)nm,b=1.4355(5)nm,c=1.6242(5)nm,β=124.434(5)°,Z=8.在配合[Cu(L)(bipy)lClO4中,每个铜离子的配位数为5,分别和配体L的1个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及2,2'-联吡啶的2个氮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三角双锥配位环境.配合物[Cu(L)(bipy)]ClO4巾的氧键和π-π相互作用将配合物[Cu(L)(bipy)]ClO4连接成二维网络结构.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对配合[Cu(L)(bipy)]ClO4进行了表征,并用循环伏安法对配合物进行了电化学性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5-(4-异烟酸酰亚胺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配体(H2P)及其锌配合物(ZnP),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等测试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加以确认.研究表明,配体和配合物的拉曼光谱有很大区别,卟啉配体的循环伏安曲线与氨基卟啉和锌配合物不同,卟啉环的氧化还原峰位都有移动.差热研究表明,卟啉配体410oC开始分解,显示了很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在甲醇和二氯甲烷的混合溶剂中合成了2个新的铜(1)配合物,[Cu(bdppmapy)(2,2′-bipy)]BF4(1)和[Cu(bdppmapy)(2,2′-bipy)]I (2)(bdppmapy=N,N-二苯基膦甲基-2-氨基吡啶,2,2′-bipy=2,2′-联吡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磷谱、荧光光谱和太赫兹时域光谱对2个配合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1是由[Cu(CH3CN)4]BF4,bdppmapy和2,2′-bipy以1∶1∶1的比例混合得到的单核配合物。中心Cu(1)离子通过与双膦配体(bdppmapy)以及含氮配体(2,2′-bipy)的螯合作用形成变形四面体结构。与1相似,2由CuI,bdppmapy和2,2′-bipy以1∶1∶1的比例混合得到。在配合物2的非对称单元中,bdppmapy和2,2′-bipy配体分别与中心铜(1)离子螯合。荧光光谱表明所有的发射峰均源于金属-配体的荷移跃迁(MLCT)。太赫兹时域光谱的应用也为配合物研究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含双二苯基膦甲烷(dppm)和邻菲咯啉(phen)混合配体的双核铜(I)配合物[Cu(dppm)(phen)]2(NO3)2 1,并经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特征,配合物1的结构分析表明,dppm作为桥式双齿配体、phen作为双齿配体分别与铜原子形成四面体配位结构,硝酸根离子位于配合物外界.  相似文献   

18.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Ni L(HL)](OAc)(1)和[Zn L(OAc)]n(2)的结构(HL=3-乙基-2-乙酰吡嗪缩4-甲基氨基硫脲)。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的Ni髤离子与来自2个缩氨基硫脲配体的4个N原子和2个S原子配位,其中一个配体为阴离子。而配合物2中,五配位的Zn髤离子采取扭曲的四方锥配位构型,与2个μ-OCO桥联的醋酸根,一个三齿配位的缩氨基硫脲阴离子配位,形成沿a轴方向的一维链状结构。此外,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19.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表征了3个稀土配合物Ln(L)(NO3)3(H2O)(L=N-苯基-2-(5-氯-8-喹啉氧基)乙酰胺,Ln=Eu(1),Gd(2),Er(3)),结构与拥有相同有机配体的Pr,Nd和Sm配合物同构。在每个配合物中,十配位的稀土离子采取扭曲的双帽四方反棱柱配位构型,分别与来自1个配体L的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3个双齿配位硝酸根和1个水分子配位。配合物1能够发射Eu(Ⅲ)离子特征荧光,荧光寿命为437μs。  相似文献   

20.
三种新型铜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理论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个柔性配体1,3-二(N-咪唑基甲基)苯(mbix)(1), 并将其与不同Cu盐组装, 得到3个新配合物[Cu(mbix)2(H2O)]·2NO3·CH3OH(2), [Cu(mbix)(N3)(OAc)]·CH3OH(3)和[Cu(mbix)2]·SiF6·2CH3OH(4), 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X 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征. 配合物2拥有二维二重贯穿结构, 配合物3中两个铜离子通过两个叠氮酸根桥连成双核铜, 它再通过配体连接形成一维绞链状结构, 而配合物4通过配体桥联成一维无限链状结构. 结果显示, 平衡阴离子在配合物的组装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还对配体及3个配合物中配体的构象进行了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