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鼎盛阶段的气候与环境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本文根据孢粉、古土壤、古湖泊、冰芯、考古、海面等变化,重建了全新世大暖期鼎盛阶段(7.2—6.0kaBP)的气候与环境。恢复了大暖期盛期的植被带、气温、降水以及海面变化等。认为其时华南温度比今高1℃,长江流域高2℃,华北、东北以及西北可能高3℃,青藏高原南部达4—5℃,冬季升温幅度更大于年平均温度。百年级的增暖相伴夏季风的扩张和冬季寒潮的衰退,植被带北迁西移,内蒙、新疆、青海和西藏普遍出现高湖面指示着降水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中国东部则在6.5—5.0kaBP间出现全新世中的最高海面,约高于现今1—3m,导致沿海地区约7×10~4km~2被海水所淹,达到全新世最大海侵范围。  相似文献   

2.
敦德冰帽中的小冰期气候记录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本文讨论了敦德冰帽中小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在敦德冰帽记录中,自公元1400年以来,有3次冷期、3次暖期,最冷是在17世纪,但敦德冰帽记录与上海冬温记录的比较发现,中国东西部气候变化又有时间的差异性,总的趋势是西部的变暖、变冷过程早于东部,在敦德冰帽中,目前已处于异常温暖期,而在上海冬温记录中,并没有敦德冰帽记录那么明显,除了中国东西部气候变化可能有时间差异这一原因外,另一可能原因是CO_2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增温过程,在地处中国西部中纬内陆地区的敦德冰帽地区可能已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部沿海和西藏南部广泛分布有中、新生代的花岗岩类岩石。为了研究它们H-O同位素体系的纬度和高度效应,我们首先研究了现代大气降水δD,δ~(18)O值的高度和纬度效应。在此基础上,我们研究了西藏拉萨-亚东地带花岗岩类岩石中羟基矿物的δD值。它们具有明显的高度效应。根据黑云母δD值计算出来的西藏高原在20—40Ma期间的年平均隆起速度为0.1mm。中国东部沿海燕山晚期晶洞花岗岩全岩δ~(18)O,δD值具有明显的纬度效应。每个岩体中δ~(18)O-δD值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代表在热水-岩石相互作用体系中ω/r比相同条件下温度与岩石δ~(18)_O,δD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的气候波动与重要事件   总被引:180,自引:0,他引:180  
根据70年代以来中国全新世孢粉及其他古植物、古动物、古土壤、古湖泊、冰芯、考古、海岸带变化等多方面研究资料,推断中国全新世大暖期(Megathermal)出现于8。5—3ka BP,延续达5.5ka,其间有多次剧烈的气候波动与寒冷事件。8.5—7.2ka BP为不稳定的暖、冷波动阶段,伴随着降水增加和植被带的北迁西移。新石器文化的迅速发展。7.2—6ka BP为稳定的暖湿阶段,即大暖期的鼎盛阶段(Megathemal Maximum)。夏季风降水及新疆与蒙古,北方降水显著增加,植被空前繁茂,为仰韶文化的盛期。6—5ka BP是气候波动剧烈,环境较差的阶段,出现强降温事件,影响文化发展。5ka BP后,气候和环境较前改善,文化遗址数量猛增。4.0ka BP左右,气候一度恶化,出现大洪水灾害,此后直到3ka BP左右气候仍相当暖湿。  相似文献   

5.
江苏建湖庆丰剖面1万年来的植被与气候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江苏建湖庆丰剖面全新世沉积地层比较典型,本文利用密集采样进行孢粉分析,以数值方法——对应分析,重建该地区1万年来气候变化序列,结果表现出7次暖期和6次冷期。其中8500—3700aB。P。是全新世高温期,年平均气温高出当地现今0.8—1.7℃。这种气候变化规律与格陵兰冰芯δ~(18)O同位素曲线及欧亚西北部根据孢粉资料建立的1万年来7月份气温曲线进行对比,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用弹性光散射方法研究了间规聚苯乙烯(s-PS)的非等温冷结晶行为和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弹性散射信号对s-PS的冷结晶过程中的构象变化非常敏感.弹性散射法所得的大分子链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以及冷结晶温度Tc与DSC的测量结果一致.此外,通过散射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可以更为清晰地分辨出冷结晶过程中各个阶段,包括晶体成核期,晶核生长期以及二次结晶期.通过等温弹性散射测试,同时结合Arrhenius方程,计算得到s-PS冷结晶表观活化能Ea为309 kJ/mol.  相似文献   

7.
敦德冰芯记录与过去5ka温度变化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本文基于敦德冰芯δ~18O的实验室资料,首次讨论了中国西部地区5ka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讨论结果表明,距今3ka左右是过去5ka中气候变化的一个界限:在此之前,以温暖气候为主,在此以后,气候趋于变冷。在过去5ka中最寒冷期是1000aA。D左右,而不是小冰期。敦德冰芯中13世纪左右暖期的记录是西部地区的首次发现。敦德冰芯记录还发现“隋唐温暖期”在这个地区是以寒冷气候为特征的。此外,敦德冰芯记录与竺可桢温度曲线,北半球温度变化具有广泛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部海域更新世晚期的藻类、孢粉组合与古环境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中国东部海域距今70000-12000年沉积的孢粉、藻类化石,自下而上发现了三个孢粉、藻类组合带。Ⅰ带反映气候寒冷,海面下降,东部海域陆架部分出露成为“陆架平原”,平原上杂草丛生,湖沼众多,湖沼中生长着丰富的盘星藻、双星藻等淡水藻类,陆缘山地覆盖着以冷杉、云杉、松为主的暗针叶林。Ⅱ带气候转暖,海面回升,东部“陆架平原”复被海水淹没成为浅海,海域中有种类繁多的硅藻及甲藻、硅鞭藻等生长,陆缘山地演变为以松、栎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Ⅲ带气候又一次变冷,东部陆架再次出露成陆,地理景观和Ⅰ带大致相似,古黄河、古长江穿越陆架平原而汇入冲绳海槽。  相似文献   

9.
公元1380年以来我国华北气温序列的重建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本文首先根据现代气温观测记录,确定大雪、严霜等寒冷事件所对应的季平均气温距平。然后,按各种事件的寒冷程度定出寒冷指数,求每10年寒冷指数的和。最后,利用统计方法证明寒冷指数—1.0相当于10年平均气温距平—0.2℃。由此建立起1380年以来各季10年平均气温距平序列,结果表明1550s(即1550—1559年)—1690s和1800s—1860s为两个寒冷期。10年平均气温距平在冬季最低达—1.8℃,其它各季在—1.1——1.4℃之间。春、夏两季第1个寒冷期较明显,秋季第2个寒冷期较强,冬季两个寒冷期均比较清楚。这两个寒冷期要比竺可桢根据我国南部史料定出的提前70年和40年,这说明寒冷期在我国可能不是同时到来的。  相似文献   

10.
D-氨基葡萄糖-硫酸锌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孙胜玲  王爱勤 《合成化学》2004,12(5):462-464,498
在不同pH值下合成了一系列氨基葡萄糖一硫酸锌配合物,各配合物经元素分析、IR,UV和热分析的表征。不同pH值时,氨基葡萄糖与硫酸锌的摩尔比不同,随着pH值的增大,其摩尔比逐渐趋向于1:1。  相似文献   

11.
消息     
中国国际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设备展览会暨高峰论坛即将举办经国家科技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由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学会和中国电子学会共同主办,并得到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及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公司支持的中国国际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设备展览会暨高峰论坛,即将在12月6~8日于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北京)隆重召开。食品安全涉及食源性危害关键检测技术和实验室检测能力。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卫生控制方面呈现两个明显趋势:一是安全卫生指标限量值逐步降低,二是检测技术日益趋向于高技术化、系列化、速测化和便携化。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仪…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DSC、X-射线衍射分峰、红外光谱研究高、低速卷线PET纤维的固态结晶行为,探讨在玻璃化温度(Tg)和冷结晶温度(Tc)之间的温度结晶对冷结晶峰的影响。实试结果表明,高速的Tc随结晶时间和结晶温度而增加,低速的Tc随结晶时间和结晶温度而降低。说明在结晶过程中低速的无定形大分子通过滑移重排逐步有序,而高速的无定形大分子的局部取向逐步耗散。若以结晶前、后冷结晶热焓之差表示结晶量,则结晶时间和温度之间存在变换关系,该关系作者已用多元线性回归技术求得。此外,还发现高速的在各个特征温度结晶后的反式指数(Itrans)与冷结晶热焓(△HTc)之间的函数关系,恰好与原纤维的冷结晶峰上各点所表征的结晶速率相对应。从而说明在不同温度下PET结构单元中乙二醇的构象变化是影响结晶速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北部晚中生代裂陷作用和东北亚断陷盆地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论证了分布于中国东北部、苏联外贝加尔地区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东部的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断陷盆地属于同一个盆地系,这一盆地系可分四个带,盆地的形成和分布受控于先存断裂网络、裂陷作用期的构造应力场和深部因素。板块相互作用引起的中国大陆内部应力场的巨大变化可能是深部过程的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乳化剂的HLB值、乳化剂浓度、乳化温度、搅拌强度对环氧树脂E-44相反转乳化中临界含水量Rf值与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探讨了环氧树脂E-44相反转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环氧树脂E-44从W/O向O/W相反转的发生与乳化剂的HLB值与浓度、乳化温度、搅拌强度等因素都有关,其Rf值随着乳化条件的不同是动态变化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冷的时期气候超常不稳定的历史证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采用我国1471年以来的26个水旱等级序列和一个合并的冬温指数序列作为数据。分析表明,降水变率和平均温度的振动,在统计上都是显著的。结果发现,我国东部地区中纬度,历史时期内平均温度与降水年际变率之间关系的分布,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地区性的分布型式,相关系数的符号也不相同。但是无论在范围上或在大小上均以负相关占优势。作者提出了小冰期是一个极值频繁的时期的证据,并证实冷的时期气候超常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几种生物柴油的制备及其流变学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以六种常见的动植物油脂为原料,制备生物柴油并测定其脂肪酸甲酯分布、凝点和冷滤点值。以动态流变仪为主要研究手段,研究了六种生物柴油的流体性能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生物柴油的凝点和冷滤点值受其脂肪酸甲酯分布的影响,饱和脂肪酸甲酯含量高的生物柴油,其凝点和冷滤点值也相应较高。流变学测定实验表明,六种生物柴油样品的流体性能受温度和剪切速率的影响。在较低的剪切速率范围内表现为典型的非牛顿流体行为,而在较高的剪切速率下则表现为牛顿流体行为。当流体温度高于生物柴油的相变温度时,六种生物柴油的表观黏度无明显差别,说明在该温度条件下生物柴油的脂肪酸甲酯分布对其流体黏度值影响不大;当流体温度接近其相变温度时,生物柴油流体黏度出现突跃式升高且其突变温度高于其冷滤点温度。  相似文献   

17.
翟然  汪浩  朱满康  严辉 《应用化学》2007,24(12):1405-0
对化学浴沉积法制备的CaWO4薄膜进行了动力学研究。采用Avrami-Erofeev方程进行计算,得到反应温度40~80℃和反应溶液pH值为8~12条件下,CaWO4薄膜的动力学方程。结合实验分析各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发现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常数k越大,薄膜趋向于自发形核生长;反应溶液pH值越高,反应速率常数k显著减小,Avrami指数n则几乎不变。结果可见,pH值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大,而对成核和生长方式影响小。pH值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主要在于改变了Ca-EDTA螯合体的络合稳定性,进而影响整个反应的进行速度。通过动力学研究可以明确反映反应参数对薄膜生长的影响,体现了薄膜生长过程的本质,有助于达到有效控制反应过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为推动食品产业创新发展、推广和提升食品安全保障与相关检测技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由上海市食品学会与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及德国慕尼黑博览集团共同主办的"2018中国国际食品产业发展论坛暨2018上海中欧国际食品安全研讨会",将于10月31日~11月2日"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和"上海国际食品安全装备与技术主题展"期  相似文献   

19.
工业、生活污泥与煤混合燃烧的灰熔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煤粉锅炉掺烧污泥后污泥对混合燃料灰熔特性的影响行为,利用矿物三元相图、XRD等分析手段,研究了不同特性污泥(生活污泥、工业污泥)与煤掺混燃烧过程中不同矿物组分的相互作用机制及灰渣的灰熔融特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元相图能够有效预测煤和污泥掺混后灰熔融温度的变化趋势;低含量的氧化铁形成低温共熔体以及透辉石、钙长石会降低煤和污泥混合后的灰熔融温度;而钙镁橄榄石、莫来石和单体形式存在的氧化铁能提高煤和污泥混合后的灰熔融温度。工业污泥中的高硫组分在混烧过程中易形成硫酸盐的低温共融体。生活污泥中磷对灰熔点的影响与氧化铝及碱金属的比例有关,当氧化铝的含量占主要成分时,磷的存在趋向于降低灰熔点,而当碱金属占主要成分时,磷的存在趋向于提高灰熔点。  相似文献   

20.
采用冷原子蒸气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尿中的汞。尿样加入溴化剂处理后,直接用冷原子蒸气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汞的含量。汞的质量浓度在0.15~10.0μg·L-1范围内呈线性,检出限(3s)为0.15μg·L-1。方法用于质控样品的分析,测定值与认定值相符,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2.8%~3.8%之间。应用此方法对实样进行测定,结果与冷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测定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