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初中化学第五章水和溶液一章中的第五节液体和气体在水里的溶解度中,关于压力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没有演示实验,课文中只举了汽水为例。农村中的学生对汽水见到的较少,在教课中教师纵使讲解得很清楚,学生可能还是难以理解。化学通报1955年8月号,对此有一演示实验,是用碳酸钠与酸放在盛有水的玻瓶中,瓶口用塞塞住,让学生观察水中放出气泡的多少,然后打开瓶塞,再让学生观察水中放出气泡的多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五章“碳和碳的化合物”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该章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 ,能否把该章教“活” ,将影响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 ,对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的研讨又是本章的难点之一。这部分内容 ,我们采用“探究式教学” ,即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进行参与性和体验性的学习[1]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对待科学的情感 ,都有积极作用。1准备工作在第五章第三节的“…  相似文献   

3.
本通报53年12月号第559页登载着这一问题和解答。我看了以後,觉得对解答有着一点不同的意见。斯大林同志教导我们说,如果没有不同意见的争论,没有自由的批评,任何科学都不能发展;不可能进步的。故特将我的意见提来和同志们商讨。答者对於回答这个问题,曾费了一番工夫,我们是可以看见的,他首先提出“水系化学”,再提出“液体氨系化学”而後作出“在液体氨中所生的离子反应与在水里的反应完全相反”的断语,随即对断语加以解释,并写出镁和两种铵盐在液体氨中对NH_4~+的置换反应方程式,最後作出结论:“这样就证明了游离的铵是不存在的”。但这样的回答,是把  相似文献   

4.
利用Vc泡腾片与水反应创设情境,引发一系列学生想要探究的问题;教师引领学生共同分析问题,用实验的方法逐一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通过对核心问题“Vc泡腾片溶于水产生的气体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解决,学生在主动探究中重新认识了氧气、二氧化碳和酸的性质,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能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感受到生活因化学而精彩。  相似文献   

5.
谭文生 《化学教育》2007,28(8):47-47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17页关于"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中谈到: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教学时,由于此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好理解,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亲眼目睹"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升高,从而树立环保理念,笔者设计了温室效应模拟实验演示器,经使用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约瑟夫·布莱克(J.Black)是十八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他一生突出的成就是:发现“固定空气”(二氧化碳),开拓了对气体化学的研究;建立“比热”和“潜热”学说,为热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还为许多国家培养出一批杰出的科学人材。  相似文献   

7.
我在化学教学中存在的嚴重問題是,課堂里光是自己講解。就像苏联專家傑普莉茨卡娅在教育部座談会上發言時所说的,“一个人在唱独脚戲,不注意發揮学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当然也很少提問学生,”因此,以前学生常反映“課堂听着可清楚,停一个時間就糊塗了”,学生感觉老師講的清楚,但是課後存在不会作題的現象。經我們教研組的分析檢查,認为基本上不是在启發学生積極思維,而只是先生講,  相似文献   

8.
周海花  吕琳 《化学教育》2005,26(12):29-30,64
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当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与化学学科中科学的解释不一致时就产生了化学模糊观念(fuzzy conception)。比如学生对气体的助燃性和可燃性搞不清楚,总认为氧气也可燃烧;学生对铁与生铁分不清,认为是一回事;误认为白色污染就白色的污染;二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催化剂仅仅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等等。这些模糊观念和科学概念虽然同是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均由主体的认知活动所产生,但是却与科学概念大相径庭,它们扰乱了学生正常的思维,严重阻碍着科学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据的科学。历期本刊一再指出重视化学教学中的实验工作,以及如何改进教学中实验工作的宝贵经验和意见,尤其是去年本刊7月号有高同恩、贺健两同志所著的“介绍边讲边做实验的教学方法”一篇文章,文中具体地举出他们试行这一先进教法比“先讲后做实验”或“先做实验再讲”等方法有若干优点,以及在实施这一方法时应注意的事项。这以前我对学生应做的实验,也是采用先讲後做实验的方法,结果正如高、贺两同志所说的“缺点不少”,去年暑假我读了这篇介绍,暗中忖量了很久,结合学校的设备条件,  相似文献   

10.
在整个高中化学中,周期律这一章教学的重要性是无庸怀疑的。它是整个教材的理论基础,并且在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面,也起着极重要的作用。但是,往往由於教师采用教条式的教学,或者学生对起始的20种元素的性质掌握不够,有些学过的也忘了,因此教到这一章时,学生感到难学。或者在学完後印象模糊。有些只知道死记硬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去年,当我教到东北版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这一章时,受到苏联教育部颁发的“中学化学课外作业的指示信”(译文见1953年9月号化学通报)这篇文章的启发,采用了元素性质卡片来进行这一章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化学教学大綱(草案)的说明中指出:“培养学生的爱國主义思想,除了使学生知道我國地大物博,資源丰富,知道我國歷史的一些化学發明,从而認識祖國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創造能力。……”这个問題是每个教师所重視的。黑火药是在高中第二册化学課本氮和磷这一章第三節硝酸鹽内講到的,它是我國在唐朝时(公元七世纪)的偉大“發明”。我們教师怎样使学生認識祖國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能力呢?当然我們不但要使学生了解黑火药的成  相似文献   

12.
我们读过各同志对东北版化学教科学中问题的讨论及有关意见後,在教学上获得了很大的帮助,希望能继续发表意见讨论问题,以助我们的教学改革;我自去年暑假後才用东北版的教本,高中化学的第三册,还未见面,仅把对一二两册中的一些不完整的意见,提出来与大家研究,不妥之处,还请指教。 1.在第一册十八页中:“酸酐就是与水作用能生成酸的氧化物”及一二九页中“一氧化碳和水不能化合所以它不是酸酐”都说明酸酐一定与水化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上指示,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任务:“第一就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系统的和巩固的化学基本知识……。”我觉得这样的要求是非常恰当的。系统的鞏固的化学基本知识,就不是零碎的、片面的、散乱的一堆化学材料,而是系统的、科学的、自然界物质变化的规律;不是无用的、累赘的、死板的知识,而是学了化学之後,能获得合乎高等学校要求的化学基础,或是直接为国家的生产建设服务。因而在正确的进行系统的、鞏固的基本化学知识的讲授  相似文献   

14.
杨德壬 《大学化学》1994,9(2):57-59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第34届学术大会曾以“化学——21世纪的中心科学”为主题,充分表明化学已渗入社会、技术和其他科学的各个领域.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不断冲击着传统教育的办学体制.大中学课程新模式的探索也时时拍打着沉寂的讲台.“CHEMISTRY IN CONTEXT”是一门由美国化学会最近推出的大学非理工类专业学生的化学新课程,旨在使大学生充分了解化学日趋明显的重要应用价值.笔者愿意推荐,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5.
读了本年5月号的化学通报中小工同志所写“再谈关於强硷弱酸所成酸式盐的水解问题”一文以後,又看了赵继周同志(化学通报1953年8月号)所写的“强碱弱酸所成酸式盐的水解作用”一文,令我大吃一惊,真想不到这样错误的文章竟然会刊登出来。两文中最严重的错误是把氢离子和氢氧离子孤立开来,好像彼此完全没有关系似的。因此便把水解所生成的OH’和电离所产生的H分别计算,而完全没有考虑二者彼此的结合。根据两文:  相似文献   

16.
一、组织教材在集体备课时,对於教材内容与学生情况进行一般分析和研究,然後确定课时目的,我在组织教材上,常常花费更多的时间,进一步的,比较细致的分析教材和组织教材。结合所教班级的学生学习情况来考虑教学步骤与教学方法。最後,订出课时计划。例如,我讲高中化学第三册第六章§5.“酚”这一课时,课时  相似文献   

17.
Ⅰ引言近年来,在中学化学教学里,实验的运用有了很大的进步。苏联波里索夫的“化学教学法”(1956)一书中提出“没有一门科学像化学那样对实验需要到如此的程度”,这句话说明了突验在研究化学中的重大作用,对研究性实验和教学性实验都适用。因此,化学教师必须正确理解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我们都知道,脱离了实验去完成中学化学教学任务是不可能的。只有正确地运用实验才能使学生自觉地,而不是形式主义地去掌握巩固的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清楚地了解化学生产的基本原理;也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有效地揭露客观世界里事物和现象间的相互联系,从而  相似文献   

18.
曹存启 《化学教育》2001,22(11):46-48
燃素说对燃烧现象的理解是错误的 ,它本身既没有科学意义 ,也没有研究的价值 ,但是燃素说把当时的化学家引导到研究燃烧现象的方向是正确的。因为燃烧现象成为当时化学家研究的主要目标 ,而使与燃烧有关的一些气体如氧、氢和二氧化碳等被发现。由于这些气体的发现 ,拉瓦锡才能创立了氧化理论 ,推翻错误的燃素说 ,完成化学革命 ,崭新的科学的化学时代从此拉开了序幕。科学发展史告诉我们 ,因袭陈旧观念 ,缺乏批判精神 ,就会阻碍科学的前进 ,限制人们在科学发展上可能达到的高度 ,普利斯特里、舍勒、卡文迪许和布拉克等就是最好的例证。他们虽然发现了可导致氧化理论产生的气体 ,由于他们笃信燃素说 ,而未能创立氧化理论。  相似文献   

19.
陈鸿雁 《化学教育》2003,24(2):41-41
贵刊 2 0 0 1年第 9期刊登的《中学生化学实验设计初探》一文中 ,有这样一段文字 :在Fe2 + 和Fe3+ 相互转化试剂选择实验设计中 ,“我的学生用S2 - 来还原Fe3+ ,结果实验时发现有黑色的沉淀 ,还放出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同学们对现象特别感兴趣 ,在课堂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最后有几个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解释原因 :黑色沉淀是FeS ,放出H2 S气体是因为溶液中发生了双水解”。诚然 ,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是值得表扬的 ,但是得出来的结论是偏颇的。我不知道该篇文章的作者熊辉 ,在当时是怎样引导和评价学生的。笔者经过做Na2…  相似文献   

20.
学生:老师!初三年级就要开始学“化学”,这门学科主要讲些什么?我常看到我姐姐读“化学”真有劲,还时常在家里搞些瓶瓶罐罐说是在家做“家庭化学小实验”。她的化学成绩在班级里常名列前茅,不仅受到老师经常表扬,还叫她担任了化学科的科代表。老师:啊,你姐姐真光彩,你应该向她学习,“化学”这门学科讲的内容很多,有些你曾在小学里读过,像水、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燃烧和灭火等等,只是在小学里学的内容少一些,浅一些,到了中学,学的内容就要加深,加广一些,例如,水倒底是一种什么物质?火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为什么水能灭火?厨房里常用的切菜刀为什么很容易生锈,铁锈是什么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