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波变换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傅里叶变换、加窗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的基本概念,以及小波变换在化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的小波滤波方法在化学谱图信号滤噪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侠  沈兰荪 《分析化学》2002,30(7):805-808
仪器分析测定中,噪声的存在往往影响分析的准确度和仪器的检出限。小波变换多分辨分析的特性使得它成为一种很好的滤噪方法。基于小波分解后信号与噪声的小波系数随尺度变化规律不同的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滤波滤方法-空域相关法,即通过不同尺度上相关系数模值与小波系数模模值的比较,达到滤波滤的目的。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无需人为选定无需人为选定滤噪阈值和小波函数、方法简单、失真度小等优点,可以大在提高信号的信噪比。模拟数据和ICP-AES实验数据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卢小泉 《分析化学》2007,35(2):292-292
小波变换的概念是由法国从事石油信号处理的工程师J.Morlet在1974年首先提出的并建立了反演公式。它解决了Fourier变换不能解决的许多困难问题,所以被誉为“数学显微镜”,具有分析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意义。本书是分析科学现代方法丛书中的一册,是国内第一本介绍小波分析在分析化学中应用的图书。作者卢小泉教授自1994年始从事小波分析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他在自己科研的基础上参阅了国内外大量的有关小波分析的文献后编著此书,书中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该书的出版能给分析化学工作者,特别是化学计量学工作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卢小泉 《分析化学》2006,34(9):1298-1298
小波变换的概念是由法国从事石油信号处理的工程师J.Morlet在1974年首先提出的并建立了反演公式。它解决了Fourier变换不能解决的许多困难问题,所以被誉为“数学显微镜”,具有分析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意义。本书是分析科学现代方法丛书中的一册,是国内第一本介绍小波分析在分析化学中应用的图书。作者卢小泉教授自1994年始从事小波分析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他在自己科研的基础上参阅了国内外大量的有关小波分析的文献后编著此书,书中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该书的出版能给分析化学工作者,特别是化学计量学工作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程序升温脱附(TPD)、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及脉冲反应(PSR)等化学物理技术,综合分析研究了铁系无铬(NBC-1)型CO高温变换催化剂的吸附性能及化学反应特性。研究表明,NBC-1型催化剂对H2O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易吸附CO及CO2,该催化剂上水煤气变换反应的机理为氧化-还原(redox)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7.
小波变换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简介了小波变换的原理,综述了从1992年到1998年9月小波变换在化学中的应用。引参考文献65篇。  相似文献   

8.
一种基于二进小波变换的自适应滤波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信号和噪声经小波变换后在不同尺度上有不同的特征,将相邻尺度二进小波变换值的相关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并与小波变换值比较来判断信号与噪声,以噪声在各尺度的方差作为终止迭代的标准,提出了一种基于二进小波变换小波域选择噪声的自适应滤波方法。研究了模拟信号的去噪过程、半峰宽和信噪比对去噪结果的影响,并对模拟含噪信号和含噪毛细管电泳信号去噪前后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由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和显著的滤波效果,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环境科学中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由于FTIR法较强的鉴别能力、准确的测定结果和快速的响应功能,使其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逐渐普及,特别是便携式FTIR的诞生,使得此法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近年来,FTIR法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防“化学战争”和“反恐怖”活动、环境监测和环境化学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和使用有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10.
小波变换在重叠化学信号解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小波变换应用于重叠化学信号的分辨与处理,由于在噪声较大的情况下二阶导数法很难从噪声中区分出微弱信号峰,故通过小波卷积法确定各个组成峰的位置.在信噪比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明显优于二阶导数法,然后利用小波滤波器处理数据,处理后的峰可达到基线分离,峰位置和面积基本不变.将此方法应用于单一成分的正丁酮、正丁醛以及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正戊醇和仲辛醇6种醇类物质的混合物处理,得到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1.
催化荧光分析法研究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述催化荧光分析法的发展及其应用。催化荧光分析法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新体系的发现与新试剂的合成,增效试剂的应用,流动注射技术与催化荧光分析法的结合,活化剂与抑制剂的应用。介绍了催化荧光分析法在测定无机物、有机物和酶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2.
Topical application of 5-aminolevulinic acid (ALA) for protoporphyrin IX (PpIX)-based photodynamic therapy of skin cancer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not to induce systemic side effects because PpIX is supposed to be formed locally. However, earlier studies with topically applied ALA have revealed that in mice PpIX is not only produced in the application area but also in other organs including skin outside the application area, whereas esterified ALA does not. From these results, it was concluded that it is not redistribution of circulating PpIX that causes the fluorescence distant from the ALA application site, but rather, local PpIX production induced by circulating ALA.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ALA concentration in the cream, the application time, the presence of a penetration enhancer, the presence of the stratum corneum and esterification of ALA on the PpIX production in nude mouse skin outside the area where ALA is applied. For this purpose, ALA and ALA hexyl ester (ALAHE) were applied to one flank, and the PpIX fluorescence was measured in the contralateral flank. During a 24 h application of ALA, PpIX was produced in the contralateral flank. No PpIX could be detected in the contralateral flank after ALA application times ranging from 1 to 60 min. Tape-stripping the skin prior to short-term ALA application, but not the addition of a penetration enhancer, resulted in PpIX production in the contralateral flank. When ALAHE was applied, no PpIX fluorescence was measured in the contralateral flank under any application condi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ystemic component of PpIX production outside the ALA application area plays a minor or no role in relevant clinical situations, when the duration of ALA (ester) application is relatively short and a penetration enhancer is possibly added.  相似文献   

13.
对微波技术在现代分析化学中的应用作了综述,主要涉及在试样干燥,试样消解,微波萃取,微波雾化等方面的应用,微波技术的优点反映在高效、快速,操作控制较简单,及无化学污染等。对该技术的未来应用的展望也作了简述(引用文献46篇)。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高效液相色谱-核磁共振(HPLC-NMR)联用技术。综述了目前HPLC-NMR联用技术在药物代谢研究,天然产物分析以及食品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展望了HPLC-NMR在化学品分类鉴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反胶束萃取分离生物分子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段金友  方积年 《分析化学》2002,30(3):365-371
综述了反胶束有关的概念、理论;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传质机制、选择性分离过程及工艺流程;反胶束对氨基酸、抗生素及核酸的萃取分离;反胶束与其他方法、技术相结合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16.
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XPS)是材料表面分析的重要手段,其近年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表面化学领域研究的深入.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在摩擦学性能方面具有普遍的优势,通过XPS对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摩擦表面的分析,可以确定摩擦过程的化学变化,并对改进材料的摩擦学性能起到理论的指导作用.作者主要介绍XPS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高分子与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魏荣宝  张富  刘博 《有机化学》2009,29(8):1192-1199
螺共轭术语是1967年由Simmons和Fukunaga首次提出的, 由于其特殊的立体电子效应而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综述了近年来具有螺共轭效应的有机导电材料及磁性材料研究进展, 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络合剂在超临界CO2萃取重金属离子中的应用状况,分析并概括了不同类型络合剂在超临界CO2萃取重金属离子应用中的萃取范围、萃取效果以及优缺点,最后对络合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离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原理、制备方法及其在固相萃取、电化学等分析化学领域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The kinetics of accumulation of protoporphyrin IX (PpIX) after topical application of 5-aminolevulinic acid (ALA) and its methylester (5-aminolevulinic acid methylester [ALA-Me]) was studied on rat oral mucosa. The accumulation of PpIX in mucosa and skin after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ALA and ALA-Me was also studied. The elimination rate of PpIX was dependent on drug and dose as well as on administration route. Application of ALA on rat oral mucosa and skin caused a systemic effect with PpIX building up in remote skin sites not exposed to the drugs. No such systemic effect was seen after application of ALA-Me either in mucosa or on skin.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the drugs (0.2 g/kg) leads to more fluorescence in the skin than topical application of the drug (20%). For mucosa, the opposite is true. Maximal PpIX fluorescence appeared later after application of high concentrations of the drugs (around 8 h for 5% and 20% wt/wt) than after application of low concentrations (around 3-5 h for 1% and 2% wt/w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