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本文合成了二烯丙基二(十二烷基)溴化铵(DADD),用超声波分散其水溶液而形成微泡。用γ射线、偶氮二异丁睛(AIBN)、过硫酸铵(APS)引发使微泡发生聚合,井对所得的微泡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证明:用γ射线引发能使微泡双分子膜发生全部聚合、而用AIBN,APS引发则只能发生部分聚合,聚合后,微泡的形状(态),渗透性行为、相转变温度等都未发生变化,但其稳定性却提高了,用断裂电镜证实了本文所合成的微泡是单室的双分子膜微泡。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双十六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CDAB)形成的微泡溶液中,二苯酮(BP)/三乙胺(TEA)体系的光化学初级反应和引发MMA光聚合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DCDAB微泡对聚合反应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使聚合速度提高近4倍左右,其效果和离子型胶束的催化作用结果相近.由DCDAB微泡中光聚合得到的产物PMMA,具有较高的结构规整性,它的间同和全同结构可达70%左右.  相似文献   

3.
将乙酰丙酮、乙酰乙酸乙酯、苯甲酰基丙酮作为β-二羰基基团通过烷基化反应,引入到氯甲基聚苯乙烯微球,研究了该微球在硝酸铈铵存在下引发丙烯酰胺的接枝聚合,以接枝前后β-二羰基功能化聚苯乙烯微球吸水率及氮含量的变化、颗粒的增重、ESCA及FT-IR光谱,显微照相等方法对接枝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提出接枝聚合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将乙酰丙酮(AcAc)、乙酰乙酸乙酯(AcAcE)、苯甲酰基丙酮(BzAc)作为β-二羰基基团通过烷基化反应,引入到氯甲基聚苯乙烯(PSt-CH2Cl)微球,研究了该微球在硝酸铈铵(CAN)存在下引发丙烯酰胺(AAM)的接枝聚合,以接技前后β-二羰基功能化聚苯乙烯微球吸水率及氮含量的变化、颗粒的增重、ESCA及FT-IR光谱、显微照相等方法,对接枝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提出了接技聚合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袁瑞琳  陈龙  吴长征 《化学学报》2022,80(6):839-847
二维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二维无限拓展超薄结构, 其声子输运受到维度限制, 从而赋予了二维纳米材料新奇的热传导性质, 是研究微纳尺度热传导的理想材料平台. 界面工程可以引发二维纳米材料中声子振动模式的改变和声子振动的耦合, 导致材料的热传导行为改变, 为实际应用中微纳器件的散热、极端环境的热防护等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详细介绍了在经典二维纳米材料中热传导的不同机制及新奇特性, 阐述了界面工程对二维纳米材料热传导的影响, 并进一步展望了原子分子级别界面调控在二维材料热传导领域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β-二酮或β-三酮(如:3-苄基乙酰丙酮,苯甲酰基丙酮,二苯甲酰基甲烷及3-苯甲酰基乙酰丙酮)对铈(Ⅳ)盐引发丙烯酰胺聚合的促进作用,测定了聚合反应速度及表观活化能,表明铈(Ⅳ)盐/β-二酮或β-三酮可组成活性很高的氧化还原体系,采用版自旋捕捉技术及ESR谱研究了体系的初系级自由基结构,通过FTIR光谱端基分析检测这类体系引发丙烯腈所得聚合物端基有β-二酮结构,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这类体系引发  相似文献   

7.
李莉  林美玉  邱枫  杨玉良 《化学学报》2005,63(14):1375-1378
用电形成法制备含三组分二油酰磷脂酰胆碱(DOPC)/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胆固醇(Chol)的巨型囊泡, 以TR-DPPE为荧光染色剂, 在荧光显微镜下直接观察膜的侧向相分离与微区相凸起出芽的耦合. 发现囊泡膜内的相分离具有诱导期, 相分离速度很快, 形成的微相区在整个囊泡球面上均衡分布. 各微相区的出芽不是同时进行, 为逐个随机发生. 每次出芽的时间小于0.5 s. 分相与出芽的耦合使球面上的不同微区之间不会相互融合成更大的微区.  相似文献   

8.
偶氮双脒式丙烷二盐酸盐在水介质中引发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聚合,其引发速率较用过硫酸铵引发的快,转化率,分子量也较高。对反应助剂Na4EDTA和水介质的PH值对两引发体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计算出在绝热聚合条件下三种引发体系的活化能。  相似文献   

9.
甲基丙烯酸甲酯微乳液聚合中粒子成长过程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γ射线、过硫酸钾(KPS)、过氧化苯甲酰(BPO)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引发高单体含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微乳液聚合,观测了聚合过程中聚合物粒子大小及其分布随转化率的变化.水溶性与油溶性引发剂引发聚合有许多相似之处.聚合初期,体系内很快生成大聚合物粒子;随聚合的进行,体系中大聚合物粒子与小聚合物粒子共存;在更高的转化率下,微液滴成核都成为唯一的成核聚合方式,体系内只留有小粒子.但是两种类型的引发剂引发聚合时,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别。水溶性引发剂引发聚合时,存在由均相成核到微液滴成核的转变;而油溶性引发剂引发聚合时,在较低的转化率下,聚合主要是在大聚合物粒子内进行的.  相似文献   

10.
以二乙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为原料采用过硫酸盐水溶液引发体系合成了聚二乙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EDAAC).探讨了单体、引发剂和助剂EDTA的浓度及温度对产物的特性粘数和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1H 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单体浓度≥3.00 mol/L、引发剂浓度为0.015~0.020 mol/L、EDTA浓度为0.40~0.60 mmol/L、聚合反应温度为50~55℃、反应时间为6 h时,产物的特性粘数可达223 mL/g,单体转化率大于98.00%.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β-二酮或β-三酮(如:3-苄基乙酰丙酮、苯甲酰基丙酮、二苯甲酰基甲烷及3-苯甲酰基乙酰丙酮)对铈(Ⅳ)盐引发丙烯酰胺聚合的促进作用,测定了聚合反应速度及表现活化能,表明铈(Ⅳ)盐/β-二酮或β-三酮可组成活性很高的氧化还原体系;采用自旋捕捉技术及ESR谱研究了体系的初级自由基结构;通过FTIR光谱端基分析检测到这类体系引发丙烯腈所得聚合物端基有β-二酮结构。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这类体系引发烯类单体聚合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流体制备微发泡聚合物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超临界流体为物理发泡剂制备的微发泡聚合物材料具有小的泡孔尺寸和高的泡孔密度,从而赋予材料优异的性能.本文首先阐述了微发泡聚合物材料的制备原理,以及聚合物微发泡过程中泡孔形成的四个阶段;基于这些认识,针对微发泡聚合物材料泡孔形态的改善,即增加泡孔密度、减小泡孔尺寸以及均化泡孔尺寸分布,从加强泡孔成核、控制泡孔增长的角度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如何有效控制泡孔形态提出了建议,并对微发泡聚合物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三种二芳基碘翁氟硼酸盐,并用IR,NMR,紫外光谱及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它们引发环氧聚硅氧烷的阳离子光固化及光敏剂浓度、结构及促进剂等因素对光固化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三种二芳基碘weng氟硼酸盐,并用IR,NMR,紫外光谱及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它们引发环氧聚硅氧烷的阳离子光固化及光敏剂浓度、结构及促进剂等因素对光固化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无水乙醇为反应介质,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分散聚合工艺,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制备出了粒径为5μm单分散(分散系数≤5%)聚苯乙烯微球。所制备的聚苯乙烯微球标准偏差δ=0.16μm,分散系数ε=0.02,且具有良好的球形度,表面非常光滑,无破损,无缺损。对影响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分散稳定剂用量的增加,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减小;随着单体和引发剂用量的增加,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增大。分散稳定剂和单体用量是影响聚苯乙烯微球粒径分布的两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杜建委  牟芸  王幽香 《化学进展》2014,26(8):1427-1433
超声波能够在不损害人体正常组织的条件下,有效到达人体组织深处。超声造影剂(微泡),能够显著提高血液和组织的背向散射强度,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检测中。超声微泡介导基因转染技术是指通过微泡的空化作用,实现超声波能量在靶向组织处的富集和释放,进而促进此处组织细胞对基因药物的内化,达到高效转染的目的。由于具有无创、高效安全的特点,超声微泡介导在基因治疗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利用微泡的超声成像功能实现对病变组织诊断成像,利用靶向组织处的超声实现时间空间可控的目的基因的释放,利用微泡在超声作用下的“声孔效应”,实现基因对多种生物膜的跨膜传递,达到基因药物的可视化传递与高效可控释放的目的。本文主要从超声造影剂的种类、超声微泡介导基因转染的机理、微泡基因传递体系的构建等方面,详细综述了这一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对超声微泡介导基因转染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以二过碘酸含铜(Ⅲ)钾(简称Cu(Ⅲ))为氧化剂,尼龙1010自剂,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于碱性介质中,在尼龙1010表面引发丙烯聚合反应.测定了各种因素对接枝参数的影响.X-射线衍射及表征,并探讨了引发机理.  相似文献   

18.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中间链段含对氰基偶氮苯尾挂液晶基元的PMAA-b-PMAZOCN-b-PMAA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首先合成了含有偶氮苯液晶基元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再使用小分子双端引发剂,以对壬基联二吡啶、溴化亚铜为催化剂,通过ATRP反应制备了含偶氮苯液晶侧基的双端大分子引发剂.进一步以氯化亚铜为催化剂,用该大分子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叔丁酯聚合,制备了结构规则的PtBMA-b-PMAZOCN-PtBMA三嵌段共聚物.通过在三氟乙酸作用下的选择性水解,将PtBMA段中的甲基丙烯酸叔丁酯单体单元转化为甲基丙烯酸,得到了两端亲水,中间疏水的两亲性ABA三嵌段共聚物.用1H-NMR、GPC、PLM、DSC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利用溶剂诱导微相分离的方法,研究了该共聚物在THF/水混合溶剂中的自组装行为.TEM结果显示,在采用的亲疏水链段比例的条件下,得到了囊泡结构.囊泡结构的平均直径在300~500 nm.在固态下经过紫外光照射,囊泡结构转变为实心胶体球.  相似文献   

19.
1,3-二羟基丙酮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五氧化二磷为引发剂,二甲亚砜氧化1,3-二芳氧基(烷氧基)-2-丙醇化合物合成了一系列1,3-二羟基丙酮衍生物.通过IR和^H NMR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通过直接引发聚合,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 用N-羟甲基丙烯酰胺、硼酸三乙酯和N,N-二羟乙基十二烷基胺制备了聚硼酸酯(PMBE)表面活性剂, 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凝胶色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用透射电镜(TEM)研究了PMBE在纯水和0.1 mol/L NaCl水溶液中的自组装形态. 结果表明, PMBE在水和0.1 mol/L NaCl溶液中皆可自发形成聚合囊泡; 在水溶液中PMBE囊泡粒径约为20 nm, 而NaCl溶液中囊泡直径增大, 在150~250 nm之间, 分布较为均匀; 结合两亲性分子排列参数理论和一定的近似处理方法对PMBE聚合囊泡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