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测定了标题物Li-CaxPb1-xTiO3 (缩写为Li-CPT, 其中x=0.35, Li/Ti=1.0%, mol/mol, 850 ℃/h)的激光拉曼光谱(LRS)和激光显微组织, 并与湿敏性能极差的纯钛酸铅PbTiO3 (缩写为PT)以及不同钙掺杂量的钛酸铅CaxPb1-xTiO3 (缩写为CPT, x=0.08, 0.16, 0.24, 0.32, 0.40)的LRS进行比较, Li-CPT以及CPT的LRS与PT的LRS相比有很大差别,仅在75, 125, 190, 273和585 cm-1出现五个谱峰. 应用“软模理论”将其分别归属于PT四方晶相的五个特征单模E(1TO), A1(1TO), E(2TO), B1+E和A1(3TO)的红移及宽化, PT的其它五个特征单模在Li-CPT及CPT的谱图中完全消失或被淹没. 对于这种拉曼活性的降低, 可以根据“软模理论”与晶格畸变作用的关联加以解释. Pauling离子半径较小的Ca2+的掺杂, 等价取代了半径较大的Pb2+的晶格位置, 降低了四方晶相畸变度δ=c/a和不对称性导致的各向异性, 不单消除了薄膜冷却时位移型相变可能引起的破裂, 而且改变了晶格中氧八面体“TiO6”及十二面体“PbO12”的几何结构和电荷分布, 改变了晶格c轴上M-O (M=Ti, Pb)键的化学环境, 直接阻尼了M—O键的伸缩振动软模, 减小了电偶矩及其自发极化, 使Li-CPT的振动模的拉曼活性大大降低, 因此LRS提供了一种表征晶格畸变的有效方法, 反过来也佐证了“软模理论”可以用来解释拉曼光谱.  相似文献   

2.
王智民  左霞  韩基新  刘静波  张艳熹 《化学学报》2003,61(11):1792-1796
为了使感湿性能很差的钛酸铅湿敏改性,选取Ti(O-n-Bu)_4,Pb(OAc)_2和Ca (OAc)_2为起始物,采用溶胶-旋涂法以及烧结晶化过程,在镀有Ag-Pd合金叉指电 极的α-Al_2O_3基片上制备了钾修饰的钙掺杂钛酸铅纳米湿敏薄膜(K~+-Ca_xPb_ (1-x)TiO_3,缩写为K-CPT)。在(20 ± 0.1) ℃常温下、相对湿度RH=8.0%~93.6 之间5个检测点上测试了K-CPT的阻-温特性,并与纯钛酸铅薄膜(PT)、钙掺杂钛 酸铅薄膜(CPT)以及锂修饰的钙掺杂钛酸铅薄膜(Li-CPT)进行了比较,对工艺进行 了正交实验和研究。结果表明:在x = 0.35,K~+含量为1%(K/Ti, mol/mol),以及 850 ℃/1h的烧结晶化成瓷条件下,所制得的陶瓷薄膜在RH=8.0%~93.6%的实测范 围内,灵敏度S=3.3*10~3,感湿响应时间τ=15s,湿滞 ≤ ±2%;而在RH=0%~ 100%的全湿范围内,总的电阻值降低值约为10~4 kΩ,即全湿范围内的灵敏度可达 四个数量级;S=10~4kΩ/100△RH(%)。通过XRD,SEM和TEM手段对薄膜的晶相结构 及显微结构进行了表征,薄膜为四方多晶,具有网状孔道和岛形晶界,晶粒呈极度 化定向排列的电畴结构,粒度为10nm,岛的平均面积为4μm*5μm。  相似文献   

3.
稀土乙酰丙酮络合物的激光拉曼和红外光谱(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测定了15个一水稀土乙酰丙酮络合物的激光拉曼和红外光谱,在401、415cm~(-1)附近的拉曼谱带对不同稀土离子表现敏感,它们随原子序数变化呈现“四分组”效应,这是第一次在振动光谱中观察到的镧系递变规律。该系列络合物的振动频率变化亦符合镧系“斜W”效应的规律,这些特征规律为确认401、415cm-1附近谱带为M-O拉伸振动提供了最好的证据。实验结果同时可用于讨论M-O键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稀土乙酰丙酮络合物的激光拉曼和红外光谱(英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测定了15个一水稀土乙酰丙酮络合物的激光拉曼和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在401、415cm~(-1)附近的拉曼谱带对不同稀土离子表现敏感。它们随原子序数变化呈现“四分组效应”。这是第一次在振动光谱中观察到的镧系递变规律。该系列络合物的振动频率变化也符合镧系“斜W效应”规律。这些特征规律为确认401、415cm~(-1)附近谱带为M-O拉伸振动提供了极好的证据。从络合物M-O振动频率,近似地利用双原子分子关系式计算得到M-O拉伸振动的力常数,当进一步研究力常数与络合物稳定常数对数关系时,发现以Eu为交点得到轻、重稀土斜率显著不同的两条直线。重稀土乙酰丙酮络合物的稳定常数的对数变化很小,而力常数则有显著的变化,可见力常数是描述络合物的更敏感的结构参数。在红外光谱中,随着稀土金属离子与乙酰丙酮的络合,C=O基拉伸频率降低,这意味着络合时伴有电荷迁移发生。从C=O基和C(?)C基红外吸收随原子序数的变化表明,乙酰丙酮大环中,负电荷倾向非定域。虽然通常认为稀土乙酰丙酮络合物是离子型的,但实验结果表明,有一定的共价成份存在。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下,CuO添加对0.94PMN-0.06PT(PMN-6PT)弛豫铁电陶瓷B位化学有序度的影响。拉曼和XRD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烧结温度下,离子取代不同,对B位有序度的影响不同。烧结温度在950℃时,主要是Cu2+进入晶格,不影响B位化学有序度;烧结温度在1 080℃时,主要是Cu1+进入晶格,B位化学有序度改变。介温测试所表现出来的弛豫特性与拉曼分析有序度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和RM-1000型显微激光拉曼仪(LRS)测定了古墓出土、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戒面的矿物成分以及其中所含有元素,为确定此宝石为金绿猫眼提供了有力地佐证.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下, CuO添加对0.94PMN-0.06PT(PMN-6PT)弛豫铁电陶瓷B位化学有序度的影响。拉曼和XRD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的烧结温度下, 离子取代不同, 对B位有序度的影响不同。烧结温度在950℃时, 主要是Cu2+进入晶格, 不影响B位化学有序度;烧结温度在1 080℃时, 主要是Cu1+ 进入晶格, B位化学有序度改变。介温测试所表现出来的弛豫特性与拉曼分析有序度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硒化镉量子点膜的拉曼光谱及拉曼成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CdSe量子点膜的Raman光谱,发现CdSe量子点的横模(TO)振动活性较强,表面模(SO)、纵模(LO)振动不明显。比较了量子点、氧化三辛基膦及十六胺的Raman光谱,证明量子点表面大部分区域被十六胺及二辛胺修饰。在此基础上,对量子点膜的TO模振动及C-H弯曲振动峰进行了Raman成像分析,并与明场图像进行了对比,表明拉曼成像信号对量子点膜的表面变化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9.
可见光响应的硫掺杂TiO2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硫掺杂TiO2光催化剂粉末.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实验结果表明,钛酸四丁酯与硫脲的摩尔比Ti/S=2.7∶ 1,经600℃热处理后光催化活性最佳.通过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DRS)、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以及表面光电压谱(SPS)等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硫掺杂导致TiO2有效地抑制晶相转变.在热处理过程中由S2-被氧化为S4+并进入TiO2晶格中取代部分Ti4+,发生晶格畸变,带隙变窄,使催化剂吸收光谱红移至550 nm,诱发可见光活性.  相似文献   

10.
在253K和16MPa的压力下,于实验室内合成了氮气水合物,用显微共焦拉曼光谱对其N-N和O-H键伸缩振动的光谱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气水合物中的N-N和O—H键的拉曼峰分别为2322.4和3092.1cm^-1,与天然的空气水合物中的数据十分接近.另外,还测定了液氮和溶解于水中的氮分子中N—N键的拉曼峰值,分别为2326.6和2325.0cm^-1.氮气笼型水合物分解的拉曼谱图表明,氮分子同时进入水合物的大笼和小笼中,但由于氮分子在大、小笼中的环境氛围十分接近,其拉曼位移相差不大,故拉曼谱图只能显示N—N键伸缩振动一个峰.  相似文献   

11.
刘永梅  郭永榔 《应用化学》2009,26(10):1236-1240
以Li2CO3和NH4VO3为原料,在不同条件下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用Li1+xV3O8。研究了反应物的分散条件和煅烧温度对产物晶型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XRD、IR和SEM结果表明,用超声波在无水乙醇中分散反应物得到的前驱体于550 ℃下煅烧,所得产物Li1+xV3O8结晶度低、粒径小、形貌均匀。 充放电、循环伏安等结果表明,该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极化低、嵌脱锂位置多、循环稳定性好。 在0.5 C放电条件下,第2次循环放电容量达到268 mA·h/g,100次循环后容量仍保持210 mA·h/g以上。  相似文献   

12.
溶胶-凝胶法合成超细Li2+xRExSi1-xO3及其离子导电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i2+xRExSi1-xO3(RE=Pr,Nd,Sm,Gd;x=0~0.15),用DTA-TG,XRD,TEM及交流阻抗等技术对样品的结构、形貌、粒径及离子导电性等进行了观察和测试。基固淮体形成范围是0〈x≥0.09;平均粒径为100nm;在固溶体范围内,样品电导率随掺 增加而增高;与传统的固相反应合成方法相比,该法可使样品的生成温度降低,离子导电性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还原气氛下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Li2SrSiO4:Eu2+,Nd3+发光材料,测量了它们的可见和近红外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及Eu2+的荧光寿命,研究了Eu2+和Nd3+掺入对其发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Eu2+的浓度为0.01,Nd3+的浓度为0.05时,样品的近红外发光强度最强;Eu2+的发射光谱和Nd3+激发光谱之间的光谱交叠范围较大,Eu2+和Nd3+之间存在着高效无辐射能量传递,能量传递效率约为55.7%,Eu2+的掺入可显著地敏化Nd3+的近红外发光。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了Li+共掺杂的Er3+-Yb3+∶TiO2粉末。976 nm激光激发下在波长350~1700 nm范围内观察到了紫外、蓝色、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和红外下转换发光。随着Li+共掺杂浓度由0增大到20mol%,Er3+-Yb3+∶TiO2的紫外、可见和红外发光强度同步增强。低Li+共掺杂浓度引起的Li+固溶以及高Li+共掺杂浓度引起的相变过程相继破坏了Er3+的晶体场对称性,导致紫外、可见和红外发光显著增强。结果表明共掺杂Li+是一种提高Er3+掺杂材料发光性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了Li+共掺杂的Er3+-Yb3+:TiO2粉末.976 nm激光激发下在波长350~1700nm范围内观察到了紫外、蓝色、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和红外下转换发光.随着Li+共掺杂浓度由0增大到20mol%,Er3+-Yb3+:TiO2的紫外、可见和红外发光强度同步增强.低Li+共掺杂浓度引起的Li+固溶以及高Li+共掺杂浓度引起的相变过程相继破坏了Er3+的晶体场对称性,导致紫外、可见和红外发光显著增强.结果表明共掺杂Li+是一种提高Er3+掺杂材料发光性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制备了1种高纯度的新型锂盐三氟甲基三氟硼酸锂(Li[CF3BF3]),通过核磁共振(NMR)、元素分析(EA)及离子色谱(IC)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和杂质分析.采取示差扫描量热(DSC)、交流阻抗(EIS)、循环伏安(CV)和扫描电镜(SEM)等方法研究了1 mol/L Li[CF3BF3]-EC/EMC/DMC(体积比5∶3∶2)电解液的物化和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Li[CF3BF3]基电解液的电导率和Li+迁移数远高于LiBF4,氧化电位高达5.91 V(vs.Li+/Li),在镍电极表面能观察到可逆的锂沉积-溶出过程,并对Al箔表现出优良的钝化性能.研究了Li[CF3BF3]基电解液的电导率与温度和浓度、黏度与浓度的变化规律,以及一系列浓度电解液的相变规律.Li/C半电池测试结果表明,—CF3取代LiBF4的1个F原子后,其衍生产物Li[CF3BF3]明显改善了电解液与人造石墨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7.
柠檬酸络合法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90年代初,Sony技术能源公司首先使LiCoO2/C锂离子"摇椅"蓄电池[1]商品化.但由于Co价格较贵,生产成本高以及污染环境缺缺点,限制了Co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Pechini法合成了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La1.9-xMoO6:0.10Eu3+,xLi+(x=0,0.10,0.20,0.25),并对样品分别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能谱(EDX)以及荧光光谱(PL)等技术手段分析。 PL光谱显示该荧光粉可被近紫外光(395 nm)和蓝光(466 nm)有效激发,产生616和623 nm强的红光发射,归属于Eu3+5D07F2电偶极跃迁。该荧光粉与近紫外LED芯片(370~410 nm)和蓝光LED芯片(450~470 nm)均匹配良好,具有潜在的商业应用价值。 共掺Li+离子作为敏化剂能显著提高荧光粉的发光强度,且最优掺杂量为x=0.20。  相似文献   

19.
采用微波辅助法合成了蓝-绿色荧光粉Li2CaSiO4∶Eu2+,该荧光粉能很好的与紫外光及蓝光LED匹配。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激发-发射光谱(PLE/PL)对样品进行了表征。X射线衍射数据与标准卡片PDF#27-290很好吻合。扫描电镜测试表明样品粒径在2~5μm。在紫外光和蓝光激发下,Li2CaSiO4∶1%Eu2+发射主峰位于478 nm,对应于Eu2+的t2g→8S7/2电子跃迁,半高峰宽31 nm。样品发光性能与Eu2+掺杂浓度有关,且Eu2+的最佳掺杂浓度为1%。合成的样品色坐标为(0.09,0.24),可作为白光LED用蓝-绿色荧光材料。  相似文献   

20.
The spinel Li‐Mn‐O‐F compound cathode materials were synthesized by solid‐state reaction from calculated amounts LiOH‐H2O, MnO2(EMD) and LiF. The results of the electrochemical test demonstrated that these materials exhibited excellent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It's initial capacity is ‐ 115 mAh.g1 and reversible efficiency is about 100%. After 60 cycles, its capacity is still around 110 mAh.g1 with nearly 100% reversible efficiency. The spinel Li‐Mn‐O‐F compound possibly has two structure models: interstitial model [Li]‐[Mn3+xMn4+2‐x]O4Fδ, in which the fluorine is located on the interstice of crystal lattice, and substituted model [Li]‐[Mn3+xMn4+2‐x]O4‐δFδ, which the fluorine atom substituted the oxygen atom. The electrochemical result supports the interstitial model [Li][Mn3+xMn4+2‐x]O4F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