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Jaspine B是从海绵中提取的具有显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为了寻找活性更好,合成方法更简洁的抗肿瘤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3-epi-Jaspine B类似物,共16个化合物,所合成的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所有化合物都经过~1H NMR、~(13)C NMR和HRMS确定分子结构.对所合成的化合物用噻唑蓝(MTT)法对4种肿瘤细胞(B16-F10小鼠皮肤黑色素瘤细胞、A-549人肺癌细胞、MCF-7人乳腺癌细胞、PC-3人前列腺癌细胞)进行生物活性测试,部分化合物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8f和11对A-549人肺癌细胞具有较好的活性,其IC_(50)分别为(9.646±0.984)和(7.144±0.854)μg/m L.  相似文献   

2.
设计合成了系列吖啶-多胺类衍生物(ACP1~ACP6), 并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染色法研究了化合物对K562(人白血病细胞)、 A549(人肺癌细胞)和Hela(人宫颈癌细胞)细胞株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结果显示, 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尤其是化合物ACP2的抗肿瘤活性优于阳性对照顺铂. 通过UV-Vis光谱、 荧光光谱、 圆二色谱和热变性实验研究了合成化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键合作用. 结果表明, 三乙烯四胺修饰的化合物ACP2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与DNA分子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发现新型姜黄素类抗肿瘤先导化合物,通过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了14个螺杂环单羰基姜黄素类似物.该反应利用无需加催化剂的"一锅煮"方法合成,具有环境友好的优点.所有化合物结构经ESI-MS、ESI-HRMS和1H NMR确认,通过X衍射确证B6的晶体结构为单斜晶系,该类化合物的合成具有良好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通过噻唑兰(MTT)法测定所有化合物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人大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460的增殖抑制活性,部分化合物表现出了较好的活性.其中B1、B6、B7和B11对三种肿瘤细胞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而对正常人肝细胞HL-7702显示了相对较低的细胞毒性.化合物B1和B7均能明显诱导凋亡相关蛋白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和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的活化,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所合成的螺杂环单羰基姜黄素类似物为新型的抗肿瘤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可能在靶向抗肿瘤药物研发方面具有较好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4.
N-哌嗪烷基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与DNA相互作用及生理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霞  赵瑾  孙心齐  王超杰 《有机化学》2006,26(8):1066-1072
为研究多胺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合成了9个哌嗪烷基酰胺衍生物, 其结构经1H NMR, MS及元素分析确证. 合成的化合物与三个作为酰化剂的消炎药物萘普生、布洛芬和联苯乙酸及抗癌药物五氟尿嘧啶一并对人口腔上皮癌细胞(KB)、人肺癌细胞(A-549)、乳腺癌细胞(MDA)、人肝癌细胞(Bel-7402)四种肿瘤细胞进行了体外抑制率测试. 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化合物对KB细胞和Bel-7402细胞有正抑制作用, 但对A-549和MDA细胞呈负抑制作用, 意外的是四种商品药物也有类似结果. 还测试了对酪氨酸激酶的抑制作用, 未发现明显活性. 联苯乙酸和N-2-哌嗪基-乙基-4-联苯乙酰胺对DNA荧光光谱的影响表明联苯乙酸可嵌入DNA而后者没有表现出多胺衍生物与DNA的嵌入式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天然产物脱氧鸭嘴花酮生物碱为基础,通过生物电子等排手段,设计并合成了 40个二氢噁唑并[5,4-d]吡咯并[1,2-a]嘧啶酮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进行了确证,并对该类化合物合成方法的关键步骤影响因素和构效关系进行了探讨.使用噻唑蓝(MTT)法对该系列化合物的3种肿瘤细胞(MCF-7...  相似文献   

6.
借助杂合体药物和多靶点药物的设计方法,将含有3-芳基-2(5H)-呋喃酮结构单元的酪氨酰t-RNA合成酶抑制剂与氟喹诺酮(DNA促旋酶抑制剂)相融合,设计合成了7个结构全新的3-芳基-2(5H)-呋喃酮-氟喹诺酮杂合体化合物.体外抗菌活性筛选发现,大多数化合物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以及真菌均具有较好抑制作用.酶活性评价和分子模拟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是通过干扰蛋白质合成和DNA复制来发挥抑菌作用的双重抑制剂.这些结果充分说明,3-芳基-2(5H)-呋喃酮-氟喹诺酮杂合体化合物作为抗菌化合物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自噬是真核细胞降解蛋白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细胞的更新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肿瘤细胞借助高水平的细胞自噬能够阻断细胞凋亡途径, 降低化疗药物的抗肿瘤效果. 本文通过设计编码有核酸适配体序列(Aptamer)和DNA酶序列(DNAzyme)的多功能DNA纳米花, 利用DNA序列可负载化疗药物阿霉素(Dox)的特性, 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特异靶向的药物递送, 并高效沉默肿瘤细胞的自噬相关基因ATG5, 达到增敏抗肿瘤化疗的效果. 通过RT-PCR实验验证合成的DNA纳米花可以有效剪切肿瘤细胞中自噬相关基因ATG5的mRNA; 并通过DNA纳米花的细胞毒性和细胞凋亡实验研究了其对肿瘤细胞系MCF-7的靶向治疗作用, 结果显示该多功能DNA纳米花在增敏抗肿瘤化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根据活性叠加原理,在天然产物松香的改性产品光学纯脱氢枞胺(1)的B环和C环中引入不同的芳香杂环,合成了三个光学纯脱氢枞基杂环衍生物,乙酰脱氢枞胺-6,7-(3-巯基)-1,2,4-三嗪(5)、乙酰脱氢枞胺-6,7-吲哚(7)和12-(2-氨基噻唑)乙酰脱氢枞胺(10).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分析证明,化合物5、7和10均能够与DNA发生作用,且作用强度为5107.凝胶电泳实验结果表明, 5、7和10都能够对p BR 322质粒DNA进行单链切割且5的切割能力最强.另外,脱氢枞胺及化合物5、7和10与氯化铜的复配物(32 μmol/L)对人乳腺肿瘤细胞MCF-7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86.0%(1),86.7%(5), 34.4%(7)和0 (10).  相似文献   

9.
萘酰亚胺多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合成了萘酰亚胺的4种新的多胺衍生物并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这些萘酰亚胺衍生物能够嵌入DNA碱基对中,并且比氨萘非特对肿瘤细胞具有更高的毒性和更好的选择性,其中化合物3b对4种肿瘤细胞的抑制IC50值分别为7.80、5.08、9.78和9.27μmol/L;高内涵活细胞成像系统结果显示,这些化合物可能是通过线粒体通路而导致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根据骨架迁跃原理,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具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拉帕替尼(Lapatinib)和诺拉替尼(Neratinib)结构片段的水杨酰芳胺类化合物,其结构均经IR,1H NMR,13C NMR和MS确证.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考察所合成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细胞(A549,MCF-7,SGC-7901,Bel-7402)活性.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对4种肿瘤细胞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部分化合物的活性强于阳性对照药吉非替尼(Gefitinib).  相似文献   

11.
以对硝基苯肼为起始原料,采用费舍尔吲哚合成法合成中间体5-硝基吲哚-2-羧酸酯(3),经还原合成5-氨基吲哚-2-羧酸酯(4),再与氯甲酸苯酯合成酰胺(5),5在水合肼作用下形成2,5-碳酰肼吲哚(6),化合物6和取代醛反应,合成了7个2,5-二取代吲哚碳酰肼衍生物(7a~7g)。目标化合物经~1HNMR、~(13)CNMR、HR-MS结构确证。采用MTT法研究了目标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对所选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7c对宫颈癌细胞(Hela)、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活性与阳性药顺铂活性相近。  相似文献   

12.
B-降-孕甾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增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孕烯醇酮出发,通过一系列反应,合成了系列具有5(6→7)abeo-sterol甾核结构的化合物,所合成的化合物经红外、核磁、质谱进行结构确证,采用三种肿瘤细胞株HeLa(宫颈癌细胞株)、Bele 7404(肝癌细胞株)以及MGC 7901(胃癌细胞株)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其中具有20-缩氨硫脲-6-羟基结构的化合物14对三种肿瘤细胞的增殖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设计合成了两个含大环多胺亲水基团和甾体亲脂结构的两亲性小分子化合物, 化合物的结构经过核磁共振谱, 红外光谱和高分辨质谱确证. 凝胶电泳实验显示这类化合物与Sn-甘油-1,2-二油酰-3-磷酰乙醇胺 (DOPE)形成的阳离子脂质体对DNA有很强包裹能力. 两种脂质体M1和M2分别在N/P比为7和5时即可完全包裹质粒DNA. 另外, 这类脂质体与DNA形成的复合物的粒径经测定在160~220 nm之间, zeta电位为+20~40 mV. 实验结果显示这类脂质体具备了作为非病毒基因载体的潜在性, 可为设计阳离子脂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将两个优势结构单元的组合设计了一个含氮杂环新骨架哒嗪并[6,1-b]喹唑啉酮,并发展了一条以2-氨基苯甲酸酯等为原料,以分子内酰腙跟酯基的分子内缩合反应为关键步骤,经4步反应来合成哒嗪并[6,1-b]喹唑啉酮衍生物的路线. 14个目标化合物4a~4n被合成,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表征和确认.采用噻唑蓝(MTT)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人肿瘤细胞SK-OV-3, CNE-2, MGC-803, NCI-H460和人正常肝细胞LO2的体外细胞毒活性,发现2个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其中2-(4-溴苯基)-4-羟基-10H-哒嗪并[6,1-b]喹唑啉-10-酮(4b)对人鼻咽癌细胞CNE-2和2-(3-氯苯基)-4-羟基-10H-哒嗪并[6,1-b]喹唑啉-10-酮(4d)对人肺癌细胞NCI-H460的IC_(50)值分别为2.31和0.85μmol/L,远强于阳性对照药顺铂,与抗肿瘤天然药物喜树碱相当.用紫外光谱法、荧光滴定法进一步研究了化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证实化合物可通过嵌入DNA的方式与DNA相互作用.活性强而且毒性低的化合物4d还可以剂量依赖性关系将人肺癌细胞NCI-H460的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并显著诱导细胞发生凋亡,而毒性高的化合物4b则可诱导细胞的双链DNA发生断裂.  相似文献   

15.
张生烈  李乾  张磊  孙昊鹏  尤启冬 《有机化学》2012,31(8):1450-1458
以藤黄酸为原料,经过C-32位选择性环氧化、高碘酸氧化、甲基化、Jones氧化、不同条件的酯化、酰胺化等反应步骤,合成了17个藤黄酸衍生物.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质谱证实,并采用MTT比色法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细胞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5,7,8,13对人肝癌细胞(HepG2)、人结肠癌细胞(HCT-116)的增殖抑制活性显著强于藤黄酸.  相似文献   

16.
磺胺类药物是重要的化学治疗药物,设计合成新型的磺胺类药物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以乙酰苯胺为起始原料,经过磺酰化、氨解、N-烷化等多步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磺胺1,2,4-三唑类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 NMR、13C NMR、MS和HRMS证实.体外考察了合成的磺胺三唑类化合物的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结果表明所合成化合物的活性优于磺胺,且化合物普遍给出较好的抗大肠杆菌活性,特别是N-(4-(N-(2-(1H-1,2,4-三唑-1-基)乙基)-N-(3-氟苄基)磺酰氨基)苯基)乙酰胺(7b)显示较优的抗大肠杆菌活性(MIC=16?g/m L).此外,为了初步探讨化合物可能的抗微生物作用机制,利用紫外光谱法初步研究了强活性化合物7b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化合物7b可能通过嵌入的方式与DNA形成复合物进而发挥抗微生物效力.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9个新的萘酰亚胺-多胺缀合物,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1H NMR,13C NMR和MS确证.经MTT[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法对白血病细胞(K562)、人乳腺癌细胞(MB-231)和肝癌细胞(7721)体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多数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具有抑作用,尤其是化合物5a的抗肿瘤活性优于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药物氨萘非特(Amonafide).化合物5a与鲱鱼精DNA-EB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提示:DNA-EB与萘酰亚胺-多胺作用引起的荧光淬灭机制属于静态淬灭,DNA与萘酰亚胺-多胺物结合模式是扦插结合.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1-(5-(2-氯苯基)-3-(2,4-二氯苯基)-4,5-二氢-N-吡唑肟酯类衍生物,并经过元素分析、HRMS、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新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初步抗Bacillus subtilis, Staphylococcus aureus, Escherichia coli 和 Pseudomonas aeruginosa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7c 和7f对供试病菌具有较好的体外杀灭活性,其MIC值达到1.562 μg/mL;化合物7c ,7d和7f 具有中等的抑制DNA回旋酶活性(IC50 = 1.6~2.5 µg/mL)。在生物活性结果的基础上对系列化合物的构效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陈玉  柏舜  贺红武  杨光忠 《有机化学》2014,(11):2362-2369
以环己酮为原料,利用Gewald反应合成了6个3-烷基-5,6,7,8-四氢苯并[4,5]噻吩并[2,3-d]嘧啶-4-酮衍生物和17个3-亚苄基胺基四氢苯并[4,5]噻吩并[2,3-d]嘧啶-4-酮衍生物,通过1H NMR、13C NMR、IR和MS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所合成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的筛选.结果表明4个化合物对人鼻咽癌细胞株(KB)和鼻咽鳞癌细胞株(CNE2)两种肿瘤细胞株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20.
根据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7(CDK7)的蛋白结构, 利用Discovery Studio 2.1程序包中的LigandFit模块建立了CDK7抑制剂的分子对接模型,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方法选择LigScore2为最佳打分函数(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95), 并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 利用该模型对设计的化合物与CDK7蛋白进行对接分析, 得到了2个打分最高的化合物16、17, 进而通过13步的合成路线, 以中等至高的收率得到目标化合物, 并测定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化合物对急性前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HL60)、鼻咽癌细胞(KB)、肝肿瘤细胞(SMMC-7721)、结肠腺癌细胞(HCT-116)、肺癌细胞(A549)细胞株均有抑制作用(IC50值为0.84-19.70 μmol·L-1), 其中化合物16对HL60细胞株的IC50值最低, 为0.84 μmol·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