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环节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产教融合是校企深度合作育人的教学模式.本文介绍了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在专业实践环节存在的不足之处和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实践模式改革.通过大力推进应用型课程建设,突出工程能力培养,构建信息化管理,多专业融合的实习实训培养体系,强化工科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等措施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企业.  相似文献   

2.
《高分子通报》2021,(5):107-114
基于专业认证视角,分析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改革实验实践课程的具体举措。遵循工程认证的三个核心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聚焦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我校本专业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构建了"链条式"实验课程体系,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对实验课程实施过程性评价,建立了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重的评价体系;通过提高综合性与探究性实验的比例,精心设计高分子综合实验,来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分析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缺乏工科性、与生产联系少等问题,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和查阅文献,从校内实验、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3个方面对药物分析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强调该课程的综合性和工科特色,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新工科理念,针对传统分离工程课程存在的“师资队伍综合素质与能力未高度契合新工科建设要求”“教学模式重知识、轻学生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课程整体设计与新经济、新产业、新技术结合不紧密”等痛点问题,结合新工科建设的内涵,通过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深化课程思政、编写国际认证教材、夯实科教融合、创新教学方法、拓展全英语教学、完善多元化评价体系和“多回路”持续改进机制等措施进行了课程改革与实践。拓宽了学生国际视野,强化了其高阶思维、多元综合的工程能力和工程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常州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中传统专业实验体系存在的不足,提出了"2+7+2"梯度式专业实验体系,即在2周实验仪器操作实训的基础上,进行7周加工与合成综合实训,然后再进行2周工程能力综合实训。该实验体系的三项内容在难度和实践强度上层层推进,呈梯度式分布。从体系实施后学生在后续生产实习及毕业论文阶段的表现来看,新的专业实验体系效果良好,不仅强化了学生对本专业主要知识的系统了解,并且使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多学科交叉融合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人才产出的重要发展方向,如何做好学科交叉工程人才培养是当前工科专业建设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是为满足国家产业用纺织品人才需求而设立的工科专业,具有高分子材料、化学、机械、纺织等多学科交叉且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本文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和人才培...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工程伦理教育的独立设课和跨课程教学模式不足,结合工科专业教学体系重视实践教学的背景,首次提出在综合实验周中融入工程伦理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具体以"材料回收与资源综合利用实验周"为例,从教学目标、内容设计、教学形式和评价标准等方面,探讨在综合实验周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工程伦理教育。新教学模式凸显工程伦理教育实践有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和工程伦理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工科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下,通过专业课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成为落实毕业要求达成的关键,但如何提炼与专业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并渗透教学过程,成为当前专业课教学的普遍难题。《高分子物理》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本文以《高分子物理》为例,围绕毕业要求设置了面向产出的课程目标,并通过对复杂工程活动的真实场景进行提炼与模拟,形成了复杂工程问题案例库,建立了高分子物理复杂工程问题案例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实践表明,案例式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分子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介绍了在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立独立的、知识和能力并重的实验教学新体系的设想和具体做法。经过四届本科生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证明这种实验教学新体系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提出了思维创新系统工程学的概念、思维创新成果形式及对各形式的特点进行了概括与总结。  相似文献   

10.
“化工原理”作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核心课程,担负着由理论到工程、由基础到专业的桥梁作用,对培养具有工程观点、实践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的新工科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如何使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机接轨并相辅相成,是教学关键。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及教学实践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措施,以期达到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如何培养专业硕士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问题。本文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电源制造工程实践课程为例,针对该课程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师队伍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进行课程改革。构建了研究生课内外全方位自主学习的教学体系,对有效利用实践课程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及科研能力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最重要教学环节。本文阐述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实验教学、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这三大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着力构建新的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环境,增加研究性、探索性实践教学内容比例等,为培养具...  相似文献   

13.
新工科背景下,实验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及实践创新的能力。以环境化学实验为例,通过构建课题制的实验项目,并对其实施教学过程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实践表明,课题制实验可提升学生的自主参与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综合能力及综合素养的有机融合,是新工科理念在实验教学中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4.
结合高分子学科的特点,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新工科建设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高分子专业人才为目的,本论文从教学实践出发,讨论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方法调整与改革的想法和措施。通过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反哺教学的方式加强授课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建设的同时,采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以及以赛促学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于高分子专业的主动学习热情、科学思维方式、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国际视野,助力新工科建设。  相似文献   

15.
针对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化学工艺学》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对教学内容与教材建设、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学队伍、考核内容及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编撰出版了工程特色突出、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化学工艺学》,创建并实践了集先进性、创新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三型案例并用"教学法,探索实践了"将理论教学与毕业实习、化工仿真实训相结合"的能够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教办学思路、体制、模式与机制的一次大胆创新,以其面向社会、市场自主办学,设置社会和市场所需要的学科专业,合理定位,注意学生就业等优势,在已有的高教发展体系与模式中,寻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本文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建设为例,通过增加硬件投入、加强师资队伍、优化培养方案、完善实践体系四...  相似文献   

17.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制定了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并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方面采取了优化培养方案、加强企业导师和校内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完善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培养了一批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卓越工程师人才。本研究对于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腐蚀与防腐”课程实践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包括调整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建设“腐蚀与防腐”实践教学基地,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等。将实践能力培养贯穿在整个课程的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工程实践素质,为将来毕业后的工作提供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科学思维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赵悦  兰大为  马力通 《化学教育》2022,43(20):22-29
为解决化工类课程普遍存在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出发,以化工设计基础课程为例,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践表明,改革方案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学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与工程师素养,提高化学工程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0.
聚合反应工程是一门具有鲜明的工程实践性的专业基础课,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工业化实践应用,在高分子科学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根据本校以"职业化学工程师"为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指导方针,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改革。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授课过程中,着重进行工程化分析思维培养,教学过程中注重形象化与实践化教学,并且在授课中加强专业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学习该门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