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3 毫秒
1.
药理实验研究表明,黄芩-栀子药对主要成分黄芩苷和栀子苷配伍可抗脑缺血炎性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OX-2的表达和活性有关。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分子对接方法,以黄芩苷和栀子苷为研究对象,以环氧合酶COX-2为靶点,从分子水平上揭示黄芩苷和栀子苷的结构与抗炎活性之间的关系,探讨黄芩苷-栀子苷配伍治疗脑缺血炎性损伤的作用机制。综合研究结果可知,黄芩苷对COX-2的抑制作用大于栀子苷对COX-2的抑制作用,黄芩苷的抗炎活性强于栀子苷,从而为黄芩苷和栀子苷的抗炎活性和作用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加压毛细管反相电色谱技术,建立了一种用于分离检测芎菊上清片中栀子苷和黄芩苷的高效简便新方法。色谱柱为EP-100-20/45-3 C18毛细管柱(总长度45 cm,有效长度20 cm,直径为100μm,ODS填料内径3μm),柱温为25℃,流动相采用20 mmol/L Na H2PO4-乙腈(71∶29),流动相的总流速为0.035m L/min,分离电压为+2.0 k V,检测波长为240 nm。经等度洗脱,栀子苷和黄芩苷可实现快速分离,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2.8%,回收率为91.9%~101.2%,测得该芎菊上清片中栀子苷的含量为2.616 mg/g,黄芩苷的含量为11.220 mg/g。该方法的选择性好、柱效高、试剂用量少,用于芎菊上清片中黄芩苷和栀子苷的分离检测,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黄芩中提取黄芩苷,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纯化后的黄芩苷进行测定。建立了一种以乙醇为溶剂、超声溶解制样、检测波长为278nm的测定黄芩苷含量的新方法。纯化后黄芩苷纯度达98.76%,黄芩苷乙醇溶液的含量在1~18μg/mL之间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3,平均回收率为99.49%,相对标准偏差为0.328%(n=4)。该方法适用于黄芩苷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压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牛黄上清丸中的黄芩苷, 利用蜜丸的粘性, 将蜜丸涂敷在自制毛玻璃片表面后, 置于高压微波提取装置中进行提取, 同时与直接将蜜丸切块置于微波装置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龙胆泻肝丸中栀子苷、龙胆苦苷和黄芩苷3种有效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样品经50%甲醇提取,C18固相萃取(SPE)小柱净化后,采用Ultimate XB-C18色谱柱(4.6 mm×50 mm,1.8μm)进行分离,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考察了不同规格色谱柱、流动相梯度比例、进样体积、柱温和流速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对SPE柱流出液的平衡体积进一步考察,在最佳分析条件下进行液相色谱分析,该方法显示了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其定量下限(LOQ)为0.24~0.44 mg/L,加标回收率为95%~99%。该方法快速、准确,可满足实际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6.
在碱性介质中,K3Fe(CN)6氧化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黄芩苷对该体系化学发光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利用该化学发光的抑制体系,结合反相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测定黄酮类药物黄芩苷含量的新方法。在优化的条件下,黄芩苷浓度在1.0×10-8~1.0×10-7和3.0×10-7~4.0×10-6mol/L范围内与化学发光抑制强度ΔI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9mol/L,对3.0×10-7mol/L的黄芩苷进行平行测定10次,得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该方法可应用于银黄口服液中黄芩提取物(黄芩苷计)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四季三黄丸中栀子苷、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和大黄素的含量。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后,利用Phenomenex Luna C_(18)色谱柱进行分离,以乙腈-0.1%(体积分数)甲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栀子苷、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和大黄素检测波长分别为240,345,278,287nm。栀子苷、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和大黄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7.66~76.6,8.99~89.9,3.87~38.7,4.45~44.5mg·L~(-1),检出限(3S/N)分别为0.27,0.038,0.037,0.048mg·L~(-1)。加标回收率在96.3%~99.5%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1.7%~2.4%之间。  相似文献   

8.
采用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芩苷、白藜芦醇二元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黄芩苷的测定波长为257.2nm,白藜芦醇的测定波长为277.9nm。黄芩苷和白藜芦醇的浓度在1.0~20.0mg/L范围内与一阶导数光谱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7。黄芩苷和白藜芦醇的回收率分别为98.6%~102.4%和99.5%~102.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39%和1.03%(n=6)。  相似文献   

9.
联合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管碟法分析牛黄解毒片中抑菌物质黄芩苷、甘草苷。以Diamonsil C18柱(250mm×4.6 mm,5μm)为分析柱,0.1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为30℃,进样体积为10μ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2批不同厂家的牛黄解毒片,记录色谱图;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年版)建立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和共有峰指认。采用管碟法,以阿莫西林为对照,测定牛黄解毒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使用SPSS 21.0软件对牛黄解毒片的抑菌活性指标值与指认峰峰面积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12批不同厂家牛黄解毒片的相似度均不低于0.937,并确认甘草苷与黄芩苷为共有峰;甘草苷的灰色关联度值为0.696,黄芩苷的灰色关联度值为0.680。黄芩苷与甘草苷是牛黄解毒片中的2种抑菌物质。  相似文献   

10.
槐角(Fructus Sophorae)为豆科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天采收,有人工栽培和野生,全国大部分地区有生产.槐角丸是由槐角、黄芩、枳壳、防风、当归、地榆组成的常用中成药,具有清肠疏风、凉血止血的功效.槐角在处方中是君药,而染料木素、染料木苷为槐角的主要成分,具有极强的抗癌活性、抗繁殖性、抗氧化性、抗菌和消炎作用.关于槐角丸的有效成分测定方法主要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总黄酮,薄层色谱法测定芦丁和黄芩苷,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黄芩苷和测定染料木素.本文在硅胶G薄层色谱板上,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建立了测定槐角、槐角丸中的染料木苷和总染料木素的分析方法.染料木苷和染料木素的薄层展开剂分别为三氯甲烷-甲醇-冰醋酸(2574)和三氯甲烷-甲醇-冰醋酸(1510.1),染料木苷和染料木素分别在0.5~3.0 μg和0.9~5.0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该方法快速、简便,为中药槐角和中成药槐角丸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建立同时测定舒胆片中栀子苷、虎杖苷、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选择Kromasil 100–5–C18柱(4.6 mm×250 mm,5μm)为分离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量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0~13 min时为238 nm,13~17 min时为306 nm,17...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用C18色谱柱,甲醇-水-冰乙酸为(55:45:1,V/V/V)流动相,在波长276 nm处测定感冒止咳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黄芩苷在0.101~1.01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26%,相对标准偏差为1.52%(n=6).该法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结果准确,可用于感冒止咳颗粒中黄芩苷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RP-HPLC法测定3种中药复方制剂中的黄芩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芩连片、复方鱼腥草片、槐角丸3种中药复方制剂中的黄芩苷。以ODS柱为固定相,甲醇 水(V(甲醇)∶V(水)=60∶40,H3PO4调至pH2 5)作流动相,检测波长275nm,黄芩苷检出限为5.03ng,并在6 03~102.48μg 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回收率97.0%~99.9%。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同时分离测定栀子苷、芍药苷和丹皮酚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新方法.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甲醇作为有机改性剂、 NaOH溶液为背景电解质,在234 nm 波长下紫外检测.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NaOH的浓度以及有机改性剂、分离电压等因素对分离的影响做了系统的研究, 确立了栀子苷、芍药苷和丹皮酚的最佳分离条件.栀子苷、芍药苷、丹皮酚分别在20~100 μg/mL,5~80 μg/mL,2~20 μg/mL范围内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分别为99.00%~100.27%,99.49%~101.83%,97.11%~99.06%.方法已用于加味逍遥丸中3种成分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许海棠  黄丽涵  徐远金 《色谱》2008,26(5):599-602
建立了同时测定清热解毒口服液中的绿原酸、栀子苷、黄芩苷、连翘苷和靛玉红5种有效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HPLC-ESI/MS)分析方法。采用Zorbax SB C18色谱柱,以含0.2%甲酸的0.4 mmol/L醋酸钠(A相)、乙腈(B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ESI正离子模式下,采用选择离子监测方法进行测定,用峰面积进行定量。结果表明,绿原酸、栀子苷、黄芩苷、连翘苷和靛玉红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50~50 mg/L,0.020~20 mg/L,0.005~30 mg/L,0.010~15 mg/L和0.010~10 mg/L;检出限分别为0.010,0.005,0.001,0.002和0.003 mg/L。5种成分的加样回收率为97.0%~101.7%,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2%。该法快捷、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清热解毒口服液中的5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6.
双黄连粉针剂中黄芩苷的高效毛细管电泳-电导法测定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建立了双黄连粉针剂中黄芩苷含量测定的高效毛细管电泳电导法;以未涂层融硅毛细管(75μm×50cm)为分离柱,Tris-H3BO3为电泳介质(15mmo1/LTris,1.5mmol/LH3BO3),在18kV、pH85的碱性环境下,柱端电导检测双黄连粉针剂中的黄芩苷含量;重点探讨了缓冲溶液的种类、浓度、分离电压、进样时间对检测的影响;该法的线性范围为10~720mg/L,检出限为2.5mg/L;结果表明该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适用于含黄芩苷的制剂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栀子乙腈水提取液中的栀子苷在诱导相分离后在两相中的分配行为,建立了乙腈/水分相体系分离纯化栀子苷的新方法。重点考察了能使乙腈/水体系分相的诱导剂的种类,分析了诱导剂的组成比例以及用量、乙腈的体积分数、样品加入量和温度对栀子苷分配行为的影响。当温度为25℃时,栀子的乙腈/水(体积比1∶1)提取液中加入KCl与MgSO4组成的混盐(质量比2∶1)分相诱导剂后,栀子苷的萃取率达到81.63%,含量由分相前的3.05%提高至13.54%。  相似文献   

18.
用循环伏安法(CV)在单壁碳纳米管表面直接沉积金纳米粒子,制备了纳米金/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NG/SWNT/GCE),并用扫描电镜(SEM)进行表征。研究了黄芩苷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黄芩苷具有电催化作用。用示差脉冲伏安法(DPV)对黄芩苷进行测定,其氧化峰电流与黄芩苷浓度在2.0×10-8~7.0×10-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0×10-9mol/L(S/N=3)。该修饰电极实测了中药黄芩粉中黄芩苷的含量,回收率在96.8%~102.5%。  相似文献   

19.
以黄酮类化合物黄芩苷作为功能单体,在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制备得到不同黄芩苷含量的聚异丙基丙烯酰胺水凝胶。通过红外、紫外、扫描电镜和热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所得凝胶的结构、形态、温敏性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黄芩苷的加入导致聚合凝胶由无色变为黄色,所得凝胶孔壁出现褶皱,孔洞尺寸随黄芩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黄芩苷在凝胶基体中主要起到模板作用,它的引入并未改变纯凝胶的体积相转变温度(VPTT),VPTT仍保持在32~34°C,但温度敏感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改善了纯凝胶的溶胀度和温度脉冲响应性,提高了储能模量。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微乳液相色谱(MELC)测定中药复方制剂清开灵注射液中黄芩苷含量的分析方法,并考察了微乳流动相的组成及pH值等影响因素.最佳条件为:采用Hypersil BDS C18 5 μm(4.6 mm×150 mm)色谱柱,柱温30 ℃,以3%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0.8%乙酸乙酯-7%乙腈-0.01 mol/L 四丁基溴化铵(磷酸调pH至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6 nm.对照品和样品均用70%甲醇处理.结果表明,黄芩苷的线性范围为25 ~100 mg/L,相关系数r=0.999 9.精密度实验和稳定性实验的RSD分别为1.0%(n=6)和0.50%(n=5),平均加标回收率和RSD值(n=6)分别为99%、1.9%.市售9批样品中黄芩苷的质量浓度为4.05 ~5.05 g/L,符合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