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TPD谱图求解Ed、ko的等脱附速率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了一种简便的TPD谱图处理法——等脱附速率法。此法与查表法相结合, 有助于确定脱附反应动力学级数。实验证明, 该法适用于从一级或二级脱附反应TPD谱求解脱附活化能E_d和指前因子k_o值。  相似文献   

2.
二级脱附反应TPD谱图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上闰 《催化学报》1985,6(2):179-182
程序升温脱附(TPD)技术在固体表面化学和催化等研究领域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缺乏有力的理论处理手段,对TPD谱图所提供的信息利用率不高,甚至仍在运用某些错误的处理方法.为此,作者曾对一级脱附反应TPD谱图作过理论分析.本文进一步对二级脱附反应(均匀表面、无再吸附过程)TPD谱图作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3.
采用程序升温脱附(TPD)技术测定了苯、噻吩和正辛烷在NaY上以不同升温速率升温时的TPD谱图. 利用TPD谱图的峰形和其微分曲线判断了程序升温脱附过程中的脱附级数. 提出了一种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吸附剂/催化剂的脱附活化能及其动力学参数的方法. 以这些TPD谱图为基础, 分别采用传统TPD计算模型、最小二乘法以及一阶微分曲线法计算了苯、噻吩和正辛烷在NaY上的脱附活化能和动力学参数. 结果表明, 最小二乘法对在不同线性升温速率时的程序升温脱附活化能的计算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一级脱附反应TPD谱的峰高、峰温与脱附活化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从一级脱附反应TPD谱的峰高, 峰温求脱附活化能的方法——查表法。给出了h_m、T_m和E_d之间的关系表。对T_n在200—1100 K, E_d在20-220 kJ mol~(-1)范围内的一级脱附反应体系, 均可据表用内插法求得E_d值, 相对误差在1%以内。  相似文献   

5.
辛勤  张慧  薛俊  郭燮贤 《催化学报》1981,2(2):100-106
利用程序升温脱附(TPD)和差分红外光谱方法研究了CO在Pt/Al_2O_3上的吸附和脱附。发现CO在Pt/A1_2O_3上的TPD谱存在一系列的极大值,由TPD气相产物的组成分析证明除了CO外,尚有CO_2。从差分红外光谱研究发现CO在Pt/Al_2O_3上被吸附时,随温度升高发生歧化反应,生成的CO_2同Al_2O_3表面形成一系列的羧基、羧化物、碳酸盐吸附态,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热脱附时产生的CO_2则是由这些吸附态脱附而形成的。TPD图谱中的一系列的极大值同这些吸附态的脱附有关。  相似文献   

6.
程序升温脱附法对低变反应体系的吸-脱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程序升温脱附法(TPD)研究了低变反应各组分CO、H2O、CO2和H2在Cu/ZnO/A12O3型低变催化剂上的吸-脱附行为,并对与Cu/ZnO/A12O3具有可此相对组成的六种样品进行了类似的讨论,通过对所得TPD谱图的定性分析发现:构成Cu/ZnO/A12O3型低变催化剂的各个组元对低变反应各组分的吸-脱附作用互不相同,且不同的组元具有各自的吸-脱附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程序升温脱附(TPD)技术研究了光沉积方法制备的Pt/TiO_2催化剂经过氧化、还原后氧、氢的脱附行为.光沉积过程中,Pt/TiO_2表面上可以生成大量的吸咐氢,在TPD中脱附;同时Pt/TiO_2表面上化学吸附的水在TPD过程中也可以分解释氢.氧化处理的Pt/TiO_2在TPD过程中于550~750K温区出现氧脱附峰,随着氧化温度升高,脱附峰位向高温移动,经实验证明,这种可脱附活泼氧物种的生成是由样品前身中留存氢引起的.还原处理的Pt/TiO_2在TPD过程中分别在300~600和大于600K出现两个氢脱附峰,认为是由于表面羟基和钛—氢(Ti~(4+)—H~-)物种的分解释氢引起的Pt/TiO_2上活泼氧物种的存在,增加了样品在室温条件下的吸氢量;在中温(473~573K)这种活泼氧物种则和氢发生反应,减少了TPD过程中的脱氢量;Pt/TiO_2在大于673K温度还原,可以消除活泼氧物种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用程序升温脱附(TPD)和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技术研究了苯,丙烯和异丙苯在Hβ沸石上的吸附和脱附行为。结果表明,苯的脱附峰为一单峰,T_M值为260℃。在TPSR过程中,丙烯和异丙苯在Hβ沸石上分别发生聚合和裂解反应。用氨中毒法研究表明,强酸中心对聚合和裂解反应影响明显。文中讨论苯在Hβ沸石上的吸附模型和改进催化剂稳定性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9.
CO在Cu/ZnO/Al_2O_3型低变催化剂上的TPD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程序升温脱附(TPD)法研究了CO在Cu/ZnO/Al_2O_3型低变催化剂上的脱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在350℃以内,该催化剂对CO显示出一种能量分布的活泼部位,主要由催化剂中的Cu所提供。以T_f法结合脱附速率等温线法进行了TPD谱图的定量解析,求出了脱附动力学参数,建立了脱附速率方程。并发现Cu/ZnO/Al_2O_3型低变催化剂对CO的总有效表面虽为非均匀的,但该催化剂在350℃以内对CO显示的活泼部位所提供的有效表面却具有均匀表面的能量特征。由分析脱附级数,可推测出CO的吸附以缔合式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0.
气-固相催化反应活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反应组分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与脱附行为,因此,研究反应组分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与脱附性质对了解催化剂表面活性部位分布、催化活性、反应机理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程序升温脱附(TPD)及稳态化学吸附研究了具有良好催化活性的F-T合成铁基催化剂对CO和H_2的吸附、脱附特性,并讨论了Cu、K助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TPD导数谱,并以理论TPD导数谱图为对象,讨论了TPD导数谱在提高分辨率,消除口音干扰及确定脱附级数等方面的特点,推导了由TPD一阶、二阶导数谱求算脱附活化能和指标因子和的数学方程式,并对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几十年来,程序升温脱附法(TPD方法)被催化理论与实验工作者广泛地用于测定气体在固体催化剂表面的脱附活化能[1-5],和鉴定气体在固体催化剂表面的不同吸附态[6-10],某些热分解反应也采用了线性升温的方法[11]。  相似文献   

13.
烃在HZSM-5沸石上的程序升温脱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烃在HZSM-5沸石上的程序升温脱附(TPD).正己烷、环己烷和苯的TPD谱只有一个陡峰,对和间二甲苯的TPD谱均呈现出双峰.实验测得脱附活化能的次序为:正己烷>对二甲苯>苯>环己烷.水汽处理对正己烷的TPD影响不大;但对二甲苯的TPD影响较大.随着吸附量的增大,二甲苯逐渐占据孔道深处的强活性位置.  相似文献   

14.
用脉冲吸附和程序升温脱附(TPD)对α-Fe_2O_3,ZnFe_2O_4和ZnCrFeO_4进行了正丁烯异构体的吸附和反应性能的考察。结果表明,在室温下,三种正丁烯在α-Fe_2O_3上几乎不发生表面反应,而在ZnFe_2O_4,ZnCrFeO_4上则有不同程度的双键位移和选择氧化。多次脉冲吸附表明,第二次脉冲尾气中的丁二烯含量远大于第一次脉冲。各丁烯在三种氧化物上吸附后的TPD谱可分为以丁烯和丁二烯为脱附物的低温区(<200℃)与脱附物全部为CO_2的高温区(200~600℃)。丁烯-1在α-Fe_2O_3上较易热脱附,在其余两种氧化物表面上则强烈滞留,需经多次TPD才能脱净。还讨论了选择氧化部位和全氧化部位在这类氧化物表面上的可能形态。  相似文献   

15.
HZSM-12分子筛催化剂的化学吸附和程序升温脱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履让  李赫喧 《催化学报》1982,3(2):140-143
自从Amenomiya和Cvetanovic在闪脱基础上发展了程序升温脱附技术(简称TPD)以后,由于它能够在接近反应条件下考察催化剂的表面性质,而且设备简单,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多相催化研究。它不但能考察金属和氧化物催化剂,而且也能考察分子筛催化剂。本文用吸附等压线和TPD技术表征了HZSM-12分子筛催化剂的表面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程序升温脱附(TPD)法研究了CO2在Cu/ZnO/Al2O3型低变催化剂上的吸、脱附行为。结果表明:在350℃以内,该催化剂对于CO2显示出一种能量分布的活泼部位,且其主要是由催化剂中的游离ZnO所提供。以Tf法结合脱附速率等温线法进行了TPD谱图的定量解析,求出了脱附动力学参数,并发现Cu/ZnO/Al2O3对CO2的有效表面为非理想表面,CO2在Cu/ZnO/Al2O3上的脱附近似地服从一级过程。最后针对得到的Arrhenius图进行了有关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TPD技术[1]已成为研究固体表面性质的重要手段,本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考察了TPD谱峰峰宽和相应参数与脱附活化能(Ed)之间的变化规律,证明用任意峰宽法或半峰宽法测定Ed值有很好的实用性,该法直接运用TPD谱图参数,无需另外作图,故十分快速、简便,与其它方法比较,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8.
邓景发  叶良云 《催化学报》1984,5(4):326-333
用程序升温脱附(TPD)和电子自旋共振(ESR)研究了氧在Ag~0Y上的化学吸附态。在TPD谱图上观察到α和β两种吸附态,相应的峰温分别是120—160℃和233—250℃。较仔细地研究了β态,其脱附过程为二级,表明氧以原子态吸附在银表面,脱附活化能为19.69千卡/克分子。ESR的测量结果表明,该原子吸附态为抗磁性的。比较ESR和TPD的结果得出:原子态吸附氧种为O_吸~-。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Pt/MeM(Me=H,Cu,Ce)系列催化剂对CO的催化氧化活性,用热导-气相色谱同步跟踪CO在MeM和Pt/MeM上的TPD,发现CO_2脱附量大小及峰温次序与对CO的催化氧化活性一致。CO吸附达稳态后的TPSR(CO_2)研究表明CO_2的脱附峰温较TPD低,且其脱附量大小、峰温次序亦与对CO的催化氧化活性次序一致。  相似文献   

20.
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上CO、H2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程序升温脱附及FT IR技术考察了CO、H2在钴基催化剂上的吸附行为.H2 TPD表明,Co/SiO2催化剂有两类脱附氢,引入锆助剂后,低温脱附氢量明显增加,高温吸附氢量下降.CO TPD及吸附态CO的红外光谱表明锆助剂使CO在钴催化剂上的吸附强度减弱,但其吸附量增大.钴基催化剂的费 托合成反应性能可以用吸附态物种的变化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