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新型1,4,5,8-萘酰亚胺类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4,5,8-萘四甲酸二酐(1)和2-乙基己胺(2)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3种新型的1,4,5,8-萘酰亚胺类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IR和MS表征。中间体N-(2-乙基己基)-萘-1,8-二甲酸单酐-4,5-单甲酰亚胺的最佳反应条件为:19.7 mmol,n(1)∶n(2)=1.1∶1.0,以醋酸锌为催化剂,在DMF(20 mL)中于140℃反应15h,收率25%。  相似文献   

2.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组分通过π-π相互作用、电荷转移和氢/卤键等非共价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共晶体,因其在有机光电子领域中的应用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溶液共结晶的方法制备了三种电荷转移共晶体,以晕苯和芘作为给体,萘二酰亚胺衍生物N,N'-二甲基-1,4,5,8-萘四甲酸二酰亚胺(N,N'-dimethyl-1,4,5,8...  相似文献   

3.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四种二萘嵌苯二酰亚胺(PDI)(N,N'-二萘嵌苯-3,4,9,10-四羧酸二酰亚胺(1), N,N'-二(3-氯苯甲基)二萘嵌苯-3,4,9,10-四羧酸二酰亚胺(2), N,N'-二(3-氟苯甲基)二萘嵌苯-3,4,9,10-四羧酸二酰亚胺(3)和N,N'-二(3,3-二氟苯甲基)二萘嵌苯-3,4,9,10-四羧酸二酰亚胺(4))半导体材料的最高占据轨道和最低未占据轨道能量、离子化能和电子亲和能以及在电荷传导过程中的重组能. 与化合物2-4的最高占据轨道和最低未占据轨道能量变化相同, 在PDI分子外围引入氯苯甲基或氟苯甲基后导致化合物2-4的绝热电子亲和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应用Marcus电子传导理论, 计算了这四种半导体材料应用于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在电子传递过程中的电子耦合和迁移率. 计算结果表明:这四种化合物相对于金属金电极而言具有较小的电子注入势垒, 是优良的n型半导体材料. 计算的这四种半导体材料的电子传输迁移率分别为5.39, 0.59, 0.023和0.17 cm2·V-1·s-1. 通过研究化合物分子在还原过程中几何结构变化和在化合物3晶体中不同类型的电子传递路径, 合理地解释了化合物1-4在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电荷迁移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  相似文献   

4.
在合成松香基手性试剂(4a~4f)的过程中,首次发现N-(1-萘基)-马来海枞酸二酰亚胺(4f)的位阻异构现象,而与其结构类似的N-苯基-马来海枞酸二酰亚胺(4a)、N-(2-羧基苯基)-甲酯化马来海松酸二酰亚胺(4b)、N-(2-硝基苯基)-甲酯化马来海松酸二酰亚胺(4c)、N-(2-氯苯基)-甲酯化马来海松酸二酰亚胺(4d)和N-[1-(2-氨基)-苯基]-甲酯化马来海松酸二酰亚胺(4e)则没有该位阻异构现象.化合物4a~4f的结构通过核磁共振、质谱和红外光谱等方法进行了表征.采用变温条件下的1H NMR谱图研究了化合物4f的位阻异构化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5.
萘二酰亚胺类化合物是新的抗病毒前体之一,在生物化学和医学领域的应用近来引起广泛注意[1].这类化合物具有独特的荧光特性[2],可用于核酸损害机理的研究,是典型的外源型核酸荧光探针之一.因此,研究这类探针的荧光光谱特性对核酸化学的研究将提供重要信息.本文研究了三种新型荧光探针N-(羟乙基)-1,8-萘二酰亚胺(NI1),2-(1,8-萘二酰亚胺基)乙酸(NI2)和6-(1,8-萘二酰亚胺基)正己酸(NI3)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荧光光谱性质.实验表明,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NI型荧光探针的荧光发射峰值发生了明显的红移,荧光强度变化的总体是增大的(表1),其Stock位移(荧光的最大发射峰波长值与最大吸收峰波长值之差)符合Lippert线性方程,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6.
薁是一种青蓝色的具有较大分子偶极矩的化合物.与传统的芳香化合物不同,薁类化合物具有特殊的光电性质.分别以薁的2-位和6-位通过叁键与萘二酰亚胺相连接合成了两个同分异构体化合物1和2.鉴于薁七元环的缺电子性和五元环的富电子性,通过不同的连接位点,两个化合物在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器件性能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理论计算表明,6-乙炔基薁封端的萘二酰亚胺衍生物2具有更低的最低空轨道(LUMO)能级和更好的LUMO电子离域性.通过旋涂的方法制备了两个化合物1和2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器件,在氮气条件下测得1和2的电子迁移率分别为0.022和0.16 cm~2·V~(-1)·s~(-1),基于化合物2的OFET器件表现出更优的场效应性能,这和理论计算所得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以4-溴-1,8萘二甲酸酐作为先导化合物,通过氨解、亲核取代合成了9个1,8-萘酰亚胺类衍生物,通过质谱(MS)、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表征其结构,采用CCK8法检测目标化合物对乳腺癌MCF-7、肺癌H460、肝癌HepG2的细胞活性.结果表明,9个衍生物中目标化合物3b的体外抗肿...  相似文献   

8.
以四辛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以1,4,5,8-萘四甲酸为原料,分别与溴代丁烷和溴代辛烷反应制备了1,4,5,8-萘四甲酸丁酯和1,4,5,8-萘四甲酸辛酯.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测试技术研究了2种化合物的光谱性质.结果表明,2种化合物在溶液中有可能形成激基缔合物,采用DSC和偏光显微镜测试技术研究了其热行为和液晶性质.结果发现,2种化合物均表现出热致液晶性.  相似文献   

9.
在常压下, 以溴化钠和发烟硫酸(含质量分数为40%的SO3)为溴化试剂, 通过控制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和溴化钠的投料比选择性地合成了2-溴-1,4,5,8-萘四甲酸酐和2,6-二溴-1,4,5,8-萘四甲酸酐. 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合成溴代1,4,5,8-萘四甲酸酐衍生物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巯基氨基酸水平异常与多种疾病相关,其检测仍存在一定的局限,研究检测巯基氨基酸的荧光探针具有一定的价值.以苊为原料合成了61个1,8-萘酰亚胺衍生物,研究了该类化合物的荧光性能及其作为半胱氨酸含量测定的荧光探针的可能性.紫外光谱分析表明1,8-萘酰亚胺衍生物上N-取代基对最大吸收波长无明显影响;荧光光谱(FL)的性能测试显示硝基萘酰亚胺衍生物N-甲基-4-硝基-1,8-萘二甲酰亚胺(4a)~4-硝基-N-间氟苯基-1,8-萘二甲酰亚胺(4s)无荧光,氨基萘酰亚胺衍生物N-甲基-4-氨基-1,8-萘二甲酰亚胺(5a)~4-氨基-N-间氟苯基-1,8-萘二甲酰亚胺(5s)有强烈黄色荧光,而马来酰亚胺萘酰亚胺衍生物N-甲基-4-(1H-吡咯-2,5-二酮-1-基)-1,8-萘二甲酰亚胺(6a)~4-(1H-吡咯-2,5-二酮-1-基)-N-(间氟苯基)-1,8-萘二甲酰亚胺(6s)有微弱蓝色荧光,其中7个马来酰亚胺萘酰亚胺衍生物探针对半胱氨酸(Cys)溶液有荧光点亮效应.对7个探针加入21种其它氨基酸作为干扰项的测试显示探针对半胱氨酸检测有良好的选择性.研究了不同pH值下荧光强度,检测探针与半...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2-羟基萘醛苯乙酰腙(1)、2-羟基萘醛-4-羟基苯乙酰腙(2)和2-羟基萘醛-2-甲氧基苯乙酰腙(3)三种新型酰腙化合物,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XRD)、元素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化合物2和3结晶为单斜晶系,空间群C2/c。而化合物1结晶为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a。热重(TG)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1、2、3分子骨架热分解的温度分别为318.23、319.04、323.01°C,对应的热分解过程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15.90、145.18、129.38 k J?mol-1。微量热研究表明,三种酰腙及其前驱体酰肼与小牛胸腺脱氧核糖核酸(CT-DNA)相互作用均为吸热作用,但作用时间(1.00-50.0 min)和反应熵变(0.47-15.50 k J?mol-1)有较大的差异。化合物1和2与CT-DNA的反应焓变均大于其前驱体酰肼a和b与CT-DNA的反应焓变,而化合物3与CT-DNA的反应焓变却小于其前驱体酰肼c与CT-DNA的反应焓变。  相似文献   

12.
以苝四羧酸二酐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3个苝四羧酸二酰亚胺类化合物[1,7-二溴-3,4,9,10-苝四酸酐(1), N,N′-二(十二烷基)-1,7-二溴-3,4,9,10-苝四羧酸二酰亚胺(2)和N,N′-二(十二烷基)-1,7-二对叔丁基苯氧基-3,4,9,10-苝四羧酸二酰亚胺(3)],其结构经1H NMR和MS表征.用循环伏安法和热分析法研究了2和3的电化学性质和热学性质.结果表明:2和3的氧化电位分别为931.6 mV, 170.1 mV,还原电位分别为-1 028 mV, -1 941 mV;2和3具有高的分解温度(>300 ℃),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1,3-丙二胺或1,2-乙二胺的一端氨基通过单氨基保护,未保护的氨基和1,8-萘二甲酸酐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得到新化合物3;化合物3在盐酸的乙醇溶液作用下脱去保护基,得到化合物4;通过N,N-羰基二咪唑的缩合作用,化合物4和胆酸/脱氧胆酸反应,经过后处理得到胆酸-萘酰亚胺类衍生物5.所得到的化合物结构均经过1H NMR、13C NMR、ESI-MS、熔点测定等手段确认.  相似文献   

14.
罗河伟  李乐琦  马贺 《化学通报》2021,84(11):1219-1223
杂环修饰的萘二酰亚胺(NDI)类化合物由于其独特的光电性能被研究人员广泛关注,并应用于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s)、有机太阳能电池中(OSCs)、传感器等领域。但是含有给受体单元的多元杂环萘二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并不容易,本文通过简单高效的方法设计合成了含有氮、硫原子的11个杂环类萘二酰亚胺衍生物,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循环伏安曲线和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了物性研究。通过溶液旋涂法,制备了该材料的底栅底接触场效应晶体管器件,在空气中表现出p型半导体性能,当退火温度为140 ℃时性能达到最优,其空穴迁移率为0.2 cm2?V-1?s-1。  相似文献   

15.
在三氯化铝作用下(S)-2-甲氧基-2’-特戊酰氧基-1,1’-联萘经酰基化反应生成(S)-6-(3-氯丙酰基)-2-甲氧基-2’-特戊酰氧基-1,1’-联萘2a.在三乙胺存在条件下2a脱去氯化氢生成了(S)-6-丙烯酰基-2-甲氧基-2’-特戊酰氧基-1,1’-联萘3.将单体3用正丁基锂作引发剂在甲苯溶液中进行了负离子聚合.聚合物3的比旋光度的绝对值[α]25589为+96,是其单体3的8倍.通过对照聚合物和单体以及模型化合物如(S)-6-丙酰基-2-甲氧基-2’-特戊酰氧基-1,1’-联萘2b和(S)-6-庚酰基-2-甲氧基-2’-特戊酰氧基-1,1’-联萘2c之间的比旋光度和圆二色谱,确认聚合物3以单手性螺旋结构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聚合物3的各向异性因子g值是其单体的18倍,这也证实了聚合物3的单手性螺旋结构.  相似文献   

16.
张萍  王萍  李媛 《有机化学》2007,27(8):1031-1033
从苹果酸出发, 经过一系列反应得到3-(3-叔丁氧基)丁二酰亚胺乙酰氯. 3-(3-叔丁氧基)丁二酰亚胺乙酰氯和含不同取代基的Schiff碱1a1h反应得到8个新的3-(3-叔丁氧基)丁二酰亚胺基单环β-内酰胺衍生物2a2h, 化合物2a2h的结构经IR, 1H NMR, MS和元素分析所确证.  相似文献   

17.
由三甘醇和四甘醇出发,经炔丙基烷基化、Mitsunobu反应和Eglinton偶联反应3步合成了2个含均苯四甲酸二酰亚胺结构单元以及丁二炔结构单元的大环化合物,关环产率分别为81%和85%.大环化合物及中间体的化学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低分辨质谱、高分辨质谱或元素分析等确认.通过氘代丙酮中1HNMR实验以及氯仿中紫外滴定实验研究了这类大环化合物与客体分子四硫富瓦烯(TTF)和1,5-二甲氧基萘(DNP)在溶液中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大环化合物的核磁化学位移及紫外光谱均发生变化.通过得到的主-客体间的络合常数可知,此类新型大环化合物与TTF和DNP之间有一定的络合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型1,8-萘酰亚胺类化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粘度法对两种新型1,8-萘酰亚胺类化合物N-羟乙基-3-硝基-4-溴-1,8-萘酰亚胺(B)和N-羟乙基-4-羟乙基-3-硝基-1,8-萘酰亚胺(N)与D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考察和比较了它们与DNA的作用模式和强度,求出了两种化合物的嵌入常数。结果表明,化合物N和B主要以插入方式与DNA作用,且化合物N与DNA的作用强于化合物B。  相似文献   

19.
以1,4,5,8-萘四甲酸二酰亚胺(NTCD)为原料,运用真空气相沉积-分子自组装法制备了NTCD有机纳米材料。通过扫描和透射电镜、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了其结构。通过NTCD独特的荧光特性,建立了测定三聚氰胺荧光的纳米化学传感器。该体系荧光强度变化与三聚氰胺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8.0×10~(-7)~4.0×10~(-5) mol/L,检出限为1.33×10~(-8) mol/L。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为食品有害添加剂三聚氰胺的检测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20.
以乙醇作溶剂,双环[2.2.1]庚-5-烯-2,3-二羧酸单乙酯、1,2,4-偏苯三羧酸-2-(或-1-)乙酯和4,4’-二氮基二苯甲烷为原料,合成了“PMR”型(Polymerization of Monomer Reactants)聚酰胺-酰亚胺树脂。用它制成的复合材料能在260℃长期使用。利用模型化合物对聚酰胺-酰亚胺形成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