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乙醇体系中,以氯化铕与1,2邻苯二氧基二乙酸和二苯甲酰甲烷反应合成了三元配合物Eu-BDDA-DBM以及弱荧光离子La3+,Y3-,Yb3-和Nd3+掺杂的铕配合物.通过红外、紫外-可见、热重、荧光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表明,单一配合物和掺杂配合物具有相似的配位结构.荧光光谱表明,La3+和Nd3+离子掺杂可以大幅度提高的铕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其中La3+掺杂荧光强度增强最明显.  相似文献   

2.
1,8-萘啶氮氧化物用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合成至今尚未见报道。有资料介绍铕(Ⅲ)与芳香胺及其氮氧化物的配合物具有荧光,因而合成销(Ⅲ)与1,8-萘啶氮氧化物的配合物是有意义的。我们首次制得了这一新类型的荧光固态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摩尔电导及x光粉末衍射等测定,对新化合物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3.
以对苯二甲酸(H2L)为配体,合成了系列(Eu1-xYx)2L3.3H2O固体粉末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并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它们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钇掺入配合物后,能增强Eu3+的特征荧光,当铕与钇的摩尔比为0.05∶0.95时荧光强度最强.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2,3-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在发光材料方面的应用,首先合成了2,3-二氢黄酮类衍生物[3-(2-萘甲酰基)-2-苯基苯并二氢吡喃-4-酮(L)]配体,然后利用Eu(III)与此配体和水/邻菲罗啉(Phen)反应得到两种新型的红色荧光配合物。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与荧光光谱等手段对相关物质进行了系统的表征。表征结果表明:两个新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Eu(L)3·2H2O和Eu(L)3·Phen;荧光光谱研究显示,两种配合物的配体能将吸收的能量有效地传递给铕离子,从而使配合物发射出强的铕离子的特征荧光,且两个配合物Eu(L)3·2H2O和Eu(L)3·Phen均以5D0→7F2跃迁的荧光发射最强。得到了两种新的高效的红色荧光材料。  相似文献   

5.
铕与间苯二甲酸四元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乙醇溶液中合成了铕与间苯二甲酸二元配合物和铕与间苯二甲酸、1,10-邻菲罗啉的四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热分析、红外光谱,对其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其基本组成二元配合物为Eu2(C6H4(COO)2)6·4H2O、四元配合物为Eu(C6H4(COO)2)3·Phen·NO3·K·6H2O.红外光谱测定其配合物的羧基氧与铕是桥式配位.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配合物在613 nm处出现了Eu(Ⅲ)的特征发射.  相似文献   

6.
以1,8-萘酰亚胺和三聚氯氰为主要原料, 合成了两种由三嗪环桥连的双1,8-萘酰亚胺化合物3 和5.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手段考察了两种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光物理行为. 与参比化合物N-丁基-1,8-萘酰亚胺相比, 在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甲醇等极性溶剂中, 化合物3和5除了在短波区(λ<400 nm)存在1,8-萘酰亚胺的特征荧光发射峰外, 在长波区(>450 nm)均产生一个较强的新荧光发射峰, 表现出分子内激基缔合物的光物理行为. 与化合物5相比, 由于化合物3特殊的构象异构, 其荧光强度发生严重的猝灭. 在非极性溶剂甲基环己烷中, 化合物5 由于存在较强的分子间氢键作用而聚集, 受激后形成了较稳定的分子间激基缔合物, 但未观察到明显的分子内激基缔合物的形成. 在甲苯溶剂中, 化合物3和5与甲苯分子形成了激基复合物, 并未形成分子内激基缔合物. 进一步研究3和5的固态激发态性质, 发现化合物3和5的固体薄膜受激后分别在465和469 nm处出现激基缔合物的特征荧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系列铕铽双核稀土有机稀土配合物Tb1-xEux(TTA)3Phen,通过差热.热重分析、XRD、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发光性质。由紫外可见光谱可以看出,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吸收峰主要来自有机配体HTrA和1,10-Phen;差热-热重分析证明,稀土有机配合物热稳定性较好。荧光光谱和电致发光表明,铽对铕配合物的发光有协同作用。在该系列配合物中,不仅有机配体可以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发光的铕离子使其发光,而且铽离子也可将其吸收的能量通过分子内能量传递给铕离子,增强铕的发光强度。同时就双核稀土有机配合物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的特性及掺杂体系的能量传递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由2-甲硫基烟酸(HA)与Eu(Ⅲ)合成了二元配合物和13种分别掺杂La(Ⅲ),Y(Ⅲ),Zn(Ⅱ)的三元配合物。通过红外、紫外、元素分析、荧光光谱和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着重研究了掺杂离子、溶剂、配合物溶液的浓度对配合物中Eu(Ⅲ)发光性能的影响。紫外光谱显示HA与铕离子配位后其吸收峰强度发生较大改变。红外光谱表明2-甲硫基烟酸中的羧基与铕离子以螯合双齿配位,且单一配合物和掺杂配合物具有相似的配位结构。荧光光谱表明La(Ⅲ),Y(Ⅲ),Zn(Ⅱ)掺杂可以提高铕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其中La(Ⅲ)掺杂荧光强度增强最明显。配合物(Eu0.5Zn0.5)(A)2.5·3H2O以乙醇为溶剂,浓度为5×10-5mol·L-1时,其荧光强度是最强的。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9个新的萘酰亚胺-多胺缀合物,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1H NMR,13C NMR和MS确证.经MTT[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法对白血病细胞(K562)、人乳腺癌细胞(MB-231)和肝癌细胞(7721)体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多数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具有抑作用,尤其是化合物5a的抗肿瘤活性优于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药物氨萘非特(Amonafide).化合物5a与鲱鱼精DNA-EB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提示:DNA-EB与萘酰亚胺-多胺作用引起的荧光淬灭机制属于静态淬灭,DNA与萘酰亚胺-多胺物结合模式是扦插结合.  相似文献   

10.
以丙烯酸(AA)为第一配体、邻菲罗啉(Phen)为第二配体、Eu3+为中心离子,合成了一种可聚合的稀土铕配合物.以配合物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酰胺和对苯乙烯磺酸钠为共聚单体,通过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含铕荧光共聚物乳液.采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配合物单体含量对共聚物乳液性能的影响.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激光光散射粒度仪(PCS)测试结果表明,共聚物乳液形成了相对均一的球状结构,但随着配合物单体含量增加,共聚物微球粒径逐渐增大、分散性变差.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试了共聚物乳液的荧光性能,在594和619 nm处出现Eu3+的特征发射光谱,且荧光强度随着配合物单体含量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磺化2,3-萘酞菁锌(Ⅱ)、钴(Ⅱ)在DMF(N,N-二甲基甲酰胺)、DMSO(二甲基亚砜)、乙醇、水等溶剂中的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萘酞菁配合物的Q带与相应的酞菁配合物Q带相比,电子吸收光谱红移80~90nm,荧光光谱红移约100nm,荧光强度也显增加.在金属萘酞菁中引入磺酸基,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Q带发生红移,但是影响不大、对于相同中心金属的配合物,改变溶剂的种类对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的Q带影响较大.在金属萘酞菁环上引入一个磺酸基时,在相同溶剂中与无取代萘酞菁相比发生荧光光谱Q带红移,荧光强度增大.但在萘酞菁环上继续引入磺酸基时,荧光强度反而减少.磺化萘酞菁钴比磺化萘酞菁锌有较大的荧光强度.不同浓度下的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说明金属萘酞菁有集聚倾向、能形成基激缔合物.  相似文献   

12.
以5-甲基-苯并三唑-1-乙酸和1,10-邻菲啰啉为配体,采用溶液法合成了一种铕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配位滴定、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其组成可能为Eu(L)3phen·3.5H2O(HL=5-甲基-苯并三唑-1-乙酸,5-mbtaa;phen=1,10-邻菲啰啉)。使用热分析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性质。热分析结果显示:铕配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荧光光谱显示:该配合物发出Eu(Ⅲ)特征荧光,并且5-甲基-苯并三唑-1-乙酸是较好的敏化剂。  相似文献   

13.
新型稀土Eu,Tb(Ⅲ)芳香羧酸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二苯胺羰基苯甲酸(L)为第一配体,咪唑并[5,6-f]邻菲罗啉(IP)为第二配体,合成出新型稀土铕、铽三元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配合物中的稀土离子与第一配体L中的氧原子以及第二配体IP中的氮原子进行了配位。紫外光谱表明配合物主要是由第一配体L吸收能量。通过荧光光谱、荧光量子效率和荧光寿命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能,结果显示:两种配合物均表现出稀土离子的特征发射,且配合物的荧光量子效率和荧光寿命与发光强度成正比,配合物Tb(L)3IP的各项荧光性能均优于Eu(L)3IP。  相似文献   

14.
三种新的铕(III)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吡嗪 [2 ,3 f]并邻菲罗啉及其一系列衍生物 ,作为第二配体 ,并以二苯甲酰甲烷为第一配体 ,合成了 3种新的铕 (III)三元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确定了它们的组成 ,研究了三种配合物的热稳定性、成膜性能和光致发光性能 (发光强度、荧光量子效率和寿命 ) ,并初步从理论上探讨含有不同基团的第二配体的结构对铕 (III)配合物发光的影响 ,结果表明 :这三种铕 (III)三元配合物均为优良的红色发光材料 ,而且在真空条件下均形成均衡的薄膜 ,这为以这三种铕 (III)配合物作为发光层材料制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提供了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采用荧光方法研究了DNA与萘酰亚胺-多胺缀合物1-3的作用,并分析了缀合物1-3对DNA的嵌入作用.结果表明,萘酰亚胺-多胺缀合物对DNA有嵌入作用,是DNA嵌入剂.  相似文献   

16.
三种新的铕(Ⅲ)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吡嗪[2,3-f] 并邻菲罗啉及其一系列衍生物,作为第二配体,并以二苯甲酰甲烷为第一配体,合成了3种新的铕(Ⅲ)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确定了它们的组成,研究了三种配合物的热稳定性、成膜性能和光致发光性能(发光强度、荧光量子效率和寿命),并初步从理论上探讨含有不同基团的第二配体的结构对铕(Ⅲ)配合物发光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三种铕(Ⅲ)三元配合物均为优良的红色发光材料,而且在真空条件下均形成均衡的薄膜,这为以这三种铕(Ⅲ)配合物作为发光层材料制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提供了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新的以水杨酰苄胺为功能端基的开环冠醚1,7-二(2'-苯甲酰苄胺)-1,4,7-三氧杂庚烷(L)有机配体及其硝酸铕和硝酸铽的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电导、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两个配合物均符合23(RE(NO3)3L)的化学计量比.此外还初步研究了铕、铽配合物在室温下的固体荧光性质,结果表明虽然配体保持了苯羰基共轭结构对铕、铽离子的敏化发光性质,两个配合物均能表现出一定强度的特征荧光,但是配体向Tb(Ⅲ)的能量传输效率明显要强于Eu(Ⅲ).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三种稀土配合物[Ln(5-Cl-2-MOBA)3phen]2(Ln=Nd(1),Eu(2),Ho(3);5-Cl-2-MOBA:5-氯-2-甲氧基苯甲酸根;phen:1,10-邻菲啰啉),通过元素分析、热重-微分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TG-DSC)、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及摩尔电导等技术对标题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2)发出铕离子的特征荧光.用热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TG-DSC/FTIR)联用技术,阐明标题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机理,并分析了逸出气体的三维(3D)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19.
以1,10-邻菲啰啉和2,7-二羟基萘-3,6-二磺酸钠为配体,合成了铕-2,7-二羟基萘-3,6-二磺酸-邻菲啰啉三元配合物{[Eu(HL)(phen)(H2O)](H2O)3}∞;利用配合物中未参与配位的-OH作为活性基团,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催化剂,与具有活性基团-NCO的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反应制备铕三元配合物-聚氨酯丙烯酸酯发光材料。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热分析和荧光光谱分析,测定了配合物及发光材料的组成、结构、热稳定性和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在496 nm波长激发下,配合物及发光材料在610 nm处能发出较强的特征荧光,且随着配合物含量的增加,荧光性能增强,同时在测试范围内没有发生荧光淬灭现象,是一种极具潜在应用的新型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20.
聚丙烯酸-铕-二苯甲酰甲烷配合物及其荧光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将铕的有机配合物NaEu(DBM) 4与聚丙烯酸反应获得铕配位聚合物 (PAA Eu3+ DBM) .此配位聚合物是白色固体 ,不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 ,只能溶于丙三醇和异丙醇的混合溶剂 .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电导率、元素分析和荧光光谱等手段对其结构和荧光性质进行表征 ,确定其配位组成和结构即每个铕离子分别与一个DBM分子和PAA分子中二个链节羧基发生配位 .荧光光谱表明PAA Eu3+ DBM有很好的荧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