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8 毫秒
1.
在乙醇体系中,以氯化铕与1,2邻苯二氧基二乙酸和二苯甲酰甲烷反应合成了三元配合物Eu-BDDA-DBM以及弱荧光离子La3+,Y3-,Yb3-和Nd3+掺杂的铕配合物.通过红外、紫外-可见、热重、荧光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表明,单一配合物和掺杂配合物具有相似的配位结构.荧光光谱表明,La3+和Nd3+离子掺杂可以大幅度提高的铕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其中La3+掺杂荧光强度增强最明显.  相似文献   

2.
在乙腈介质中, 除水剂原甲酸三乙酯存在下, 合成了以Eu(Ⅲ), Eu(Ⅲ)-La(Ⅲ), Eu(Ⅲ)-Gd(Ⅲ)为中心, 以冠醚(18-C-6)及对苯二甲酸为配体的同核铕及其铕-镧、铕-钆异核稀土配合物,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及荧光性能的测定和研究.发现空腔较大的18-C-6不仅可以与半径大的La3 离子配位, 还可以与半径小的Eu3 和Gd3 离子配位. 非荧光的La(Ⅲ), Gd(Ⅲ)对Eu(Ⅲ)的发光有较强的敏化作用,桥联配体对苯二甲酸根可有效地传送能量. 与大多数铕配合物不同, 所研究的配合物的5D0→7F0跃迁强度非常高.  相似文献   

3.
以N,N'-二(2-羧基苯基)-2,6-吡啶二甲酰胺(BCPD)为配体,按不同摩尔比掺杂Ln3+(Ln=Gd,Y)的Eu混合物为中心体,合成掺杂钆、钇的稀土铕配合物EuxLn1-x-BCPD,并对配合物进行了光谱分析。红外分析结果表明,掺杂钆、钇后的配合物结构与未掺杂的BCPD-Eu配合物的配位结构基本保持一致;荧光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掺杂离子对铕配合物的特征荧光均存在"共发光效应",但钆的共荧光作用要强于钇;随着掺杂离子的加入,体系中R值均大于1,且当掺杂稀土离子与铕离子的比例接近1∶1时,所得掺杂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最大。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开发成本低且发光性能良好的稀土发光材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彩荣  王璟琳  白洋 《化学通报》2015,78(8):764-767
摘要: 以BCPD为配体,按不同摩尔比掺杂Ln 3+ (Ln = Gd,Y)的Eu混合物为中心体,合成掺杂钆、钇的稀土铕配合物EuxLn1-x-BCPD,并对配合物进行了光谱分析。红外分析结果表明掺杂钆、钇后的配合物结构与未掺杂的BCPD-Eu配合物的配位结构基本保持一致;荧光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掺杂离子对铕配合物的特征荧光均存在“共发光效应”,但钆的共荧光作用要强于钇;随着掺杂离子的加入,体系中R值均大于1,且当掺杂稀土离子与铕离子的比例接近1:1时,所得掺杂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最大。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开发成本低且发光性能良好的稀土发光材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对甲基苯甲酸铕与2,2′-联吡啶的晶体配合物,元素分析表明配合物的化学式为Eu(p-MBA)_3dipy(p-MBA:对甲基苯甲酸根;dipy:2,2′-联吡啶).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其结构式为Eu_2(p-MBA)_6(dipy)_2,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1.4086(6),b=1.9115(11),C=2.3077(16)nm;β=96.60(4)°,V=6.1727nm~3,Z=4.对甲基苯甲酸根,2,2′-联吡啶均以双齿配位,中心铕离子的配位数为八,形成的配位多面体为三角十二面体.两个铕离子通过四个对甲基苯甲酸基桥联,形成双核配合物.利用配合物Eu(p-MBA)_3dipy在紫外光或可见光激发下,能发出很强荧光的特性,以Eu(Ⅲ)离子为光谱探针,77K下测得其高分辨激发和发射光谱及时间分辨光谱,光谱数据表明配合物中有两种Eu(Ⅲ)离子格位.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稀土金属铕(Ⅲ)-联吡啶(bpy)有机配合物与双亲水性两嵌段聚合物聚乙二醇-聚丙烯酸(PEO113-b-PAA82)在不同溶剂中[V(水)∶V(乙醇)=7.5∶1,5∶1]通过“配位诱导”作用在水中形成配合物胶束的过程.荧光光谱结果表明Eu(Ⅲ)分别与bpy和PAA发生配位,Eu(Ⅲ)与PAA中羧基的配位使聚合物发生交联在水性溶剂中形成了配合物胶束.用动态激光光散射(DLS),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透射电镜(TEM)等测试方法对配合物胶束的形态及尺寸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以5-甲基-苯并三唑-1-乙酸和1,10-邻菲啰啉为配体,采用溶液法合成了一种铕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配位滴定、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其组成可能为Eu(L)3phen·3.5H2O(HL=5-甲基-苯并三唑-1-乙酸,5-mbtaa;phen=1,10-邻菲啰啉)。使用热分析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性质。热分析结果显示:铕配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荧光光谱显示:该配合物发出Eu(Ⅲ)特征荧光,并且5-甲基-苯并三唑-1-乙酸是较好的敏化剂。  相似文献   

8.
稀土烟酸与8-羟基喹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光谱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合成了 4种稀土烟酸 (HL)与 8 羟基喹啉 (Hhq)的三元固体配合物 ,对它们进行元素分析 ,确定其通式为REL2 ·hq·2H2 O (RE =La ,Eu ,Tb ,Dy) ,用摩尔电导、TG DTA分析、IR、UV和荧光光谱等研究了配合物的有关性质。结果表明 ,烟酸脱掉羧酸上的质子以酸根的形式与稀土离子呈双齿配位 ,而吡啶环上的氮原子未参加配位。hq- 的羟基氧和杂氮原子与RE3+ 离子配位。配体与稀土配位后 ,配合物中稠环数目增多 ,π键共轭程度增大。配合物中所含的水可能为配位水。荧光光谱研究发现 ,La和Dy的配合物的荧光表现为配体的荧光 ,Eu配合物中心离子的特征荧光峰表现不明显 ,而Tb配合物中配体能有效地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Tb3+ ,敏化Tb3+ 的发光 ,发射较强荧光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子设计,经过几步大分子反应,在聚砜(PSF)侧链键合了双齿席夫碱(SB)配基,制得了双齿席夫碱配基功能化的聚砜(PSF-SB)。在此基础上,以PSF-SB为大分子配体,以邻菲咯啉(Phen)为小分子配体,与Eu(Ⅲ)离子螯合配位,分别制备了二元高分子-稀土发光配合物PSF-(SB)3-Eu(Ⅲ)与三元高分子-稀土发光配合物PSF-(SB)3-Eu(Ⅲ)-(Phen)1,采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发射性能与发光机理。制备了配合物的固体薄膜,考察了固体薄膜的荧光发射性能。结果表明,大分子配基PSF-SB本身具有强的荧光发射,但与Eu(Ⅲ)离子配位后,其自身的荧光发射大为减弱,其与Eu(Ⅲ)离子所形成的二元或三元高分子-稀土配合物均能发射出很强的Eu(Ⅲ)离子的特征荧光,即键合在PSF侧链的双齿席夫碱配基能有效地产生分子内能量转移,强烈地敏化Eu(Ⅲ)离子的荧光发射。第二配体的协同配位效应与对配位水分子的置换作用使得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强度高于二元配合物。  相似文献   

10.
聚丙烯酸-铕-二苯甲酰甲烷配合物及其荧光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将铕的有机配合物NaEu(DBM) 4与聚丙烯酸反应获得铕配位聚合物 (PAA Eu3+ DBM) .此配位聚合物是白色固体 ,不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 ,只能溶于丙三醇和异丙醇的混合溶剂 .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电导率、元素分析和荧光光谱等手段对其结构和荧光性质进行表征 ,确定其配位组成和结构即每个铕离子分别与一个DBM分子和PAA分子中二个链节羧基发生配位 .荧光光谱表明PAA Eu3+ DBM有很好的荧光性  相似文献   

11.
金岚  汪长春 《化学学报》2006,64(4):357-362
研究了稀土金属铕(Ⅲ)-联吡啶(bpy)有机配合物与双亲水性两嵌段聚合物聚乙二醇-聚丙烯酸(PEO113-b-PAA82)在不同溶剂中[V(水)∶V(乙醇)=7.5∶1, 5∶1]通过“配位诱导”作用在水中形成配合物胶束的过程. 荧光光谱结果表明Eu(Ⅲ)分别与bpy和PAA发生配位, Eu(Ⅲ)与PAA中羧基的配位使聚合物发生交联在水性溶剂中形成了配合物胶束. 用动态激光光散射(DLS), 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透射电镜(TEM)等测试方法对配合物胶束的形态及尺寸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Eu(TTA)3L1(Ⅰ)和[Eu(TTA)32L2(Ⅱ)二种新的铕(Ⅲ)三元配合物(TTA=噻吩甲酰三氟丙酮一价阴离子、L1=4,5-二氮芴-9-酮、L2=4,5-二氮芴-9-酮连氮)。用元素分析、IR、UV和溶液荧光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探讨了溶剂对Eu(Ⅲ)三元配合物荧光光谱的影响,发现在CH3CN中Eu(Ⅲ)三元配合物发光效果最好,而溶剂DMF会使配合物荧光减弱。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配合物[Cu(HL)(H_2O)(NO3)]NO3(1)和[Zn(HL)Cl2](2)(HL为3-乙基-2-乙酰吡嗪缩4-苯基氨基脲),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了结构。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中心Cu(Ⅱ)离子与1个中性三齿缩氨基脲配体,1个水分子和1个硝酸根配位,配位构型为扭曲的四方锥。配合物2中Zn(Ⅱ)离子周围的配位原子为N2OCl2,其配位构型与配合物1中Cu(Ⅱ)离子的相同。甲醇溶液中,配合物2的荧光发射峰与配体HL相似。而配合物1由于配体和金属离子之间的能量转移,最大荧光发射峰略有红移。  相似文献   

14.
铕与间苯二甲酸四元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乙醇溶液中合成了铕与间苯二甲酸二元配合物和铕与间苯二甲酸、1,10-邻菲罗啉的四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热分析、红外光谱,对其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其基本组成二元配合物为Eu2(C6H4(COO)2)6·4H2O、四元配合物为Eu(C6H4(COO)2)3·Phen·NO3·K·6H2O.红外光谱测定其配合物的羧基氧与铕是桥式配位.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配合物在613 nm处出现了Eu(Ⅲ)的特征发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2,3-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在发光材料方面的应用,首先合成了2,3-二氢黄酮类衍生物[3-(2-萘甲酰基)-2-苯基苯并二氢吡喃-4-酮(L)]配体,然后利用Eu(III)与此配体和水/邻菲罗啉(Phen)反应得到两种新型的红色荧光配合物。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与荧光光谱等手段对相关物质进行了系统的表征。表征结果表明:两个新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Eu(L)3·2H2O和Eu(L)3·Phen;荧光光谱研究显示,两种配合物的配体能将吸收的能量有效地传递给铕离子,从而使配合物发射出强的铕离子的特征荧光,且两个配合物Eu(L)3·2H2O和Eu(L)3·Phen均以5D0→7F2跃迁的荧光发射最强。得到了两种新的高效的红色荧光材料。  相似文献   

16.
芳香羧酸铕-含氮杂环配体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分别以苯甲酸、苯乙酸、β-苯丙酸、苯丙烯酸为第一配体,1,10-邻菲口罗啉或2,2′-联吡啶为第二配体,合成了7种铕(Ⅲ)的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配位滴定分析,确定了各配合物的组成。通过红外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在配合物中羧基氧原子和邻菲口罗啉及联吡啶中的氮原子均参与了配位。采用TG-DTG技术对7种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以phen为第二配体的4种铕(Ⅲ)的三元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室温下测定了各配合物粉末的激发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羧酸配体相同,以邻菲口罗啉为第二配体的配合物的荧光强度要大于以联吡啶为第二配体的配合物的相应荧光强度。7种铕(Ⅲ)的三元配合物中,最强发射峰强度顺序为:Eu(-βPPA)3phen>Eu(BA)3phen>Eu(PLA)3phen>Eu(BA)3bipy>Eu(PLA)3bipy>Eu(CA)3phen.H2O>Eu(CA)3bipy(其中BA为苯甲酸根、PLA为苯乙酸根、β-PPA为β-苯丙酸根、CA为苯丙烯酸根、phen为1,10-邻菲口罗啉、bipy为2,2′-联吡啶)。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对甲基苯甲酸铕2,2'-联吡啶的晶体配合物,元素分析表明配合物的化学式为Eu(p-MBA)~3 dipy(p-MBA:对甲基苯甲酸根;dipy:2,2'-联吡啶).用X 射线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其结构式为Eu~2(p-MBA)~6(dipy) ~ 2, 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1.4086(6),b=1.9115(11),c=2.3077(16)nm;β=96.60(4)~°,V=6.1727nm^3,Z=4对甲基苯甲酸根,2,2'-联吡啶均以双齿配位, 中心铕离子的配位数为八,形成的配位多面体为三角十二面体,两个铕离子通过四个对甲基苯甲酸基桥联,形成双核配合物,利用配合物Eu(p-MBA)~3 dipy在紫外光或可见激发下, 能发出很强荧光的特性,以Eu(Ⅲ)离子为光谱探针,77K 下测得其高分辨激发和发射光谱及时间分辨光谱,光谱数据表明配合物中有两种Eu(Ⅲ)离子格位.  相似文献   

18.
唐洁渊  林美娟  章文贡 《化学学报》2001,59(12):2202-2208
研究了铕(Ⅲ)和二苯甲酰甲烷(HDBM)形成的有机配合物与聚(苯乙烯-丙烯酸)(PSAA)发生配位反应得到配位聚合物Eu(Ⅲ)-DBM-PSAA。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光电子能谱的测试表明了Eu^3^+分别与PSAA,DBM^-发生配位,元素分析和电导率测定结果证明了一个Eu^3^+分别与PSAA中三个链节的羧基和一个DBM^-发生配位。从而得到该配合物的结构并对其荧光性进行研究,配位聚合物不能溶于普通有机溶剂,只能溶于丙三醇/异丙醇混合溶剂常温下配合物在紫外光下发出强的红光,主要是Eu离子的^5D0→^7F2的跃迁。  相似文献   

19.
首次合成了四种N,N′-双(2-吡啶甲酰胺)-1,4-二乙烯三胺(L=C16H19N5O2)稀土配合物。经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摩尔电导值的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Ln(H3L)(NO3)2].NO3.C l3.3H2O,(Ln=La(Ⅲ),Eu(Ⅲ),Gd(Ⅲ),Ho(Ⅲ))。光谱测试结果表明:配体中两个酰胺基氧和两个吡啶氮分别与稀土离子配位,两个硝酸根均为双齿配体,稀土离子的配位数为8,Ln(Ⅲ)与H3L形成了1∶1的配合物。另外,进一步采用荧光光谱、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粘度法研究了系列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系列配合物与DNA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其作用模式主要为沟面结合和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三种稀土配合物[Ln(5-Cl-2-MOBA)3phen]2(Ln=Nd(1),Eu(2),Ho(3);5-Cl-2-MOBA:5-氯-2-甲氧基苯甲酸根;phen:1,10-邻菲啰啉),通过元素分析、热重-微分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TG-DSC)、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及摩尔电导等技术对标题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2)发出铕离子的特征荧光.用热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TG-DSC/FTIR)联用技术,阐明标题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机理,并分析了逸出气体的三维(3D)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