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汽油催化裂化脱硫USY/ZnO/Al2O3催化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提出了汽油经催化裂化脱硫的技术路线,并对催化剂进行了研究.综合采用浸渍和共 沉淀法制备的USY/ZnO/Al2O3汽油催化裂化脱硫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评价结果表明, 具有优异的脱硫活性和硫化物裂化选择性.脱除的硫绝大多数以H2S的形式进入到裂化气中, 仅有少量沉积在催化剂上,这有利于硫的回收利用和环境保护.硫化物的裂化脱硫是裂化和 氢转移反应协同作用的结果,高温有利于裂化反应,而相对较低的温度对氢转移有利,420 ℃左右为汽油裂化脱硫的最佳温度是这对矛盾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烯烃在催化裂化催化剂上反应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在自制的微反-色谱装置上,进行了单体烯烃和催化裂化汽油在不同条件下的催化裂化反应实验。对单体烯烃的裂化反应规律和汽油中的烯烃在半再生催化剂和待生催化剂上的催化裂化反应规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体烯烃反应中,C6及C6以下的烯烃主要发生骨架异构和双键异构反应,氢转移和直接裂化反应发生的较少。C7以上的烯烃95%以上发生转化,高温下直接裂化生成C3、C4,氢转移和异构化比率较大。汽油中的烯烃转化主要集中在C7以上,烯烃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单体烯烃的催化裂化反应规律可以初步预测汽油中烯烃的转化。催化剂上的结焦类型对汽油中的烯烃的转化方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噻吩在USY沸石上的裂化脱硫反应机理探索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在线脉冲反应色谱和质谱瞬变响应技术,对噻吩在USY沸石上的裂化脱硫反应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噻吩在USY沸石上发生反应,除生成烃和H2S外,还可以生烷基噻吩和苯并噻吩等硫化物;但噻吩的裂化脱硫是主要反应。噻吩在USY沸石上裂化脱硫反应中,裂化和氢转移是两个重要的反应步骤。热力学上高温有利于前者而低温有利于后者,这对矛盾使得400℃左右最有利于噻吩的裂化脱硫。本文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噻吩在USY沸石上的裂化脱硫及生成其它硫化物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4.
Cr改性USY分子筛提高裂化催化剂的异构化性能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在催化裂化过程中,烷烃分子在酸性催化剂表面进行一系列的反应,其中氢转移反应能导致汽油中的烯烃质量分数降低,而异构化、环化、芳构化反应则改善裂化产品的分布,对提高裂化汽油的辛烷值有明显的效果。为了解决我国裂化汽油中烯烃质量分数过高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催化裂化装置都采用了降烯烃裂化催化剂,以氢转移反应活性高的REUSY分子筛作为裂化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但由于REUSY分子筛的异构化活性较低,因此裂化汽油的辛烷值有所下降,需要对裂化汽油进行加氢异构化处理。若直接对裂化催化剂进行改性,提高其异构化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5.
催化裂化过程中热裂化反应与二次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利用连续式小型提升管催化裂化实验装置,研究了重油催化裂化过程中热裂化反应和二次反应的特点;考察了反应温度、剂油比和油气停留时间对热裂化和二次反应(氢转移和异构化反应)的影响;给出了不同反应条件下催化裂化过程中的过裂化点,考察了过裂化点前后热裂化反应在催化裂化过程中所占比例及氢转移和异构化反应的变化。结果表明,降低反应温度,缩短停留时间,增加剂油比可以抑制催化裂化过程中不利的热裂化反应,有利于氢转移和异构化反应的发生;在由反应温度、剂油比和停留时间引起的过裂化点前后,热裂化、氢转移和异构化反应表现出各自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以γ-Al2O3为载体的Ni-Mo催化剂,并用于FCC汽油的加氢硫转移反应。对Ni-Mo/Al2O3催化剂上的硫转移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硫转移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硫醇与烯烃的反应在催化剂表面的加氢活性位上进行,小分子的硫醇发生加氢脱硫,生成吸附态H2S,吸附态的H2S与烯烃反应,生成大分子硫醇和硫醚;另外小分子硫醇还可直接与烯烃发生反应,生成硫醚。提高反应温度、压力、氢油比或降低空速,均可提高催化剂的硫转移反应活性,轻质硫转化率得到明显提高,且单烯选择性还能维持在98%左右。  相似文献   

7.
采用脉冲微反色谱研究了噻吩在不同方法制备的四种纳米HZSM-5沸石催化剂上的催化转化,并利用色质联用技术对反应产物定性.结果表明,在370℃下,噻吩在各种催化剂上除了脱硫生成硫化氢以外,还生成少量2-甲基噻吩、3-甲基噻吩和苯并噻吩等新的硫化物.噻吩转化率和脱硫率受反应气氛和催化剂酸度影响很大.氢气气氛比氮气气氛有利于提高噻吩转化率和脱硫率.临氢作用的实质是气相中的分子氢被催化剂上的L酸活化向噻吩裂化脱硫反应供氢.通过改性适当降低催化剂上的B酸中心数量和强度,增加L酸的比例,有利于发挥临氢作用.  相似文献   

8.
FCC轻汽油催化裂化生产丙烯反应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提升管实验装置和脉冲色谱装置上,采用ZSM-5催化剂,考察了不同条件下FCC轻汽油和2M1C5=的裂化。结果表明,催化裂化过程添加ZSM 5催化剂可提高汽油中C5=、C6=的质量分数。轻汽油裂化生产丙烯的性能优于重汽油和全馏分汽油,在相对低的温度下瞬时反应能得到较高的丙烯收率。在脉冲色谱装置上,反应温度和载气流量对轻汽油和2M1C5=裂化生产丙烯的影响一致,即反应温度升高,载气流量降低,丙烯收率增加。提高反应温度,延长停留时间可以提高丙烯对丁烯的比例。轻汽油在ZSM-5催化剂上反应,催化剂结焦失活速度开始较快,后来减缓。ZSM-5催化剂结焦失活对丙烯生成的抑制作用大于对丁烯的抑制作用,ZSM-5的强酸中心多则更有利于生成丙烯。  相似文献   

9.
在小型固定流化床装置上采用酸性催化剂进行了多系列不同反应深度的催化裂化实验,对大庆VGO催化裂化过程中发生的质子化裂化反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在重质油的催化裂化过程中会出现二次质子化裂化反应。二次质子化裂化反应主要是由于汽油中烷烃重新在酸性催化剂上形成五配位正碳离子随后分解所造成,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反应后期催化剂对反应中间产物的选择性吸附改变所致。二次质子化裂化反应对温度不敏感。大庆VGO在500℃下反应时二次质子化裂化反应约占整个质子化裂化反应的60%。  相似文献   

10.
在区分氢负离子转移反应与氢转移反应、非选择性氢转移反应与总的氢转移反应的情况下,通过合成物性相近但酸性不同的氧化铝,用以作为裂化催化剂基质材料,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催化裂化过程,基质酸性位类型及基质表面Lewis及Brönsted酸性位接触顺序对小分子烯烃(丙烯、丁烯)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裂化生成小分子烯烃过程中,分子筛与基质所呈现出的反应特点存在较大的区别,前者活性虽高,但总的氢转移反应活性过强。基质材料裂化活性虽低但其表面以氢负离子转移反应为主,反应路径角度更有利于小分子烯烃收率的提高。另外,基质表面存在Brönsted酸性位,或原料油首先与基质表面Lewis酸性位相接触再与Brönsted酸性位反应的预裂化过程,会在促进裂化反应发生的同时抑制总的氢转移反应,更有利于小分子烯烃收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adsorption/desorption of ammonia from the air mixture on the surface of commercial binary V/Al and ternary Pd/V/Al, V(0.65 wt.%) /W(6.73 wt.%) /Ti and V(1.8 wt.%) /W(7.3 wt.%) /Ti de-NOx catalysts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 (TPD) method. The ability of the commercial catalysts to adsorb ammonia in the most stable surface species was shown to correlate well with their suppression of the NH3 oxidation.  相似文献   

12.
PP/尼龙66/聚碳酸酯/ABS共混高聚物的SEM样品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PP/尼龙66/聚碳酸酯/ABS共混高聚物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制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实验,探讨了出该材料最佳的样品制作条件。  相似文献   

13.
A new kind of organometallic precursor for Si/Zr/C/N-based ceramics was synthesized from the amine exchangereaction of hexamethylcyclotrisilazane (D_3~N) and tetrakis(diethylamino) zirconium (Zr[NEt_2]_4). Pyrolysis was performedunder nitrogen at 800℃ in a tube furnace equipped with a temperature program controller. The highest pyrolytic yield was67.5%.  相似文献   

14.
载体对浸渍型Cu/Mn/Mg/K甲醇裂解催化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云 《分子催化》2011,25(3):226-232
采用分步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Pd/Mn/Ba/Al系列催化剂,并用DRIFTS、TPD、TPSR等方法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在不同温度点NOx的存储量以及存储-还原循环中NOx的脱除率.结果表明,NO更容易在MNOx上形成亚硝酸盐,Mn的加入显著提高了Pd/Ba/Al的低温存储活性,与Pd/Ba/Al相比,Pd/Mn/...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在各种环境水、土壤等样品中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和发展。SPME/GC/MS联用技术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Solid Si/C/H/F materials laser-deposited from gaseous fluoro-methylsilanes are examined by XPS, SEM, IR and Raman spectroscopy and revealed to be a blend of silicon-carbon-based frameworks, possessing some Si-H and C-H bonds, and carbon whose modification is dependent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parent fluoromethylsilane. Their properties are affected by contact with the atmosphere: although incorporation of oxygen into silicon-carbon frameworks is a very fast process, the dramatically improved adhesion to aluminium requires long exposure periods.  相似文献   

18.
王萌  吴锋  苏岳锋  陈实 《物理化学学报》2008,24(7):1175-1179
通过在硝酸钇水溶液浸渍并焙烧的简单工艺, 在LiCo1/3Ni1/3Mn1/3O2材料表面包覆了一层Y2O3. 采用X射线衍射(XRD),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循环伏安(CV)和恒流充放电对包覆和未包覆的LiCo1/3Ni1/3Mn1/3O2进行了测试分析. 结果表明, Y2O3包覆并没有改变LiCo1/3Ni1/3Mn1/3O2的晶体结构, 只存在于LiCo1/3Ni1/3Mn1/3O2的表面; 与未包覆的材料相比, Y2O3包覆后的材料在高电位下具有更好的容量保持率和放电容量. CV测试表明, 包覆层的存在有效抑制了材料层状结构的转变及电极与电解液的负反应.  相似文献   

19.
TiO2包覆对LiCo1/3Ni1/3Mn1/3O2材料的表面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材料LiCo1/3Ni1/3Mn1/3O2的循环性能, 采用浸渍-水解法对其进行TiO2包覆. 用X射线衍射(XRD)、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研究包覆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TiO2仅在材料表面形成包覆层, 并未改变材料的结构. TiO2包覆能提高材料LiCo1/3Ni1/3Mn1/3O2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TiO2包覆后的材料在5.0C(1.0C=160 mA·g-1)下的放电容量达到0.2C下的66.0%, 而包覆前的材料在5.0C下的放电容量仅为其0.2C下的31.5%. 包覆后的材料在2.0C下循环12周后的容量没有衰减, 而未包覆的材料容量保持率仅为94.4%. EIS测试表明包覆材料性能的提高是由于循环过程中材料的界面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循环后材料的XRD和ICP-OES测试表明, 包覆层能提高材料LiCo1/3Ni1/3Mn1/3O2的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A study has been made on the plasma polymerization of acetylene/CO_2/H_2 in a capacitively coupled RF plasma. The monomer mixture yielded a crosslinked film with light brown color. A kinetic study is reported for the plasma polymer ization of acetylene/CO_2/H_2. The effects of discharge power level and reactor geometry on the rate of polymer formation are reported. The structure of the plasma polymer is investigated by IR stu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