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水热方法,以3,5-二溴苯甲酸(3,5-HBr2BC)和吡啶(py)分别与Cd(NO32·4H2O和MnSO4·2H2O反应,合成了2个具有同质异心结构的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M3(3,5-Br2BC)6(py)2]n(M=Cd,1;Mn,2),并对其结构、荧光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这些配合物具有一维链状结构,而且这些一维链状结构通过Br…Br卤键和C-H…Br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三维超分子框架。配合物1在室温下能分别发出很强的绿色荧光,配合物2中相邻锰离子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3,5-二氨基苯甲酸配体合成了2种新的配合物[Cd(diaba)(phen)2]NO3·H2O(1)和[Zn(diaba)(2,2’-bipy)2](2)(H2diaba=3,5-diaminobenzoicacid;phen=1,10-phenanthroline,2,2’-bipy=2,2’-bipyridine),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Fddd,a=1.42581(7)nm,b=2.56462(13)nm,c=3.09247(17)nm。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a=1.27362nm,b=1.59278nm,c=1.51935nm,β=107.334°。配合物12都为单核晶体。配合物1的结构单元由1个Cd、1个3,5-二氨基苯甲酸和2个phen构成。配合物2的结构单元由1个Zn、1个3,5-二氨基苯甲酸和2个2,2’-bipy构成。两种配合物再通过氢键或π-π堆积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3.
以2,4-二氯苯乙酸、4,4''-联吡啶分别和硫酸镁、氯化钙和硝酸镉反应,采用自然挥发法制备了3个配合物[Mg(DCBA)2(H2O)4]·3(4,4''-bipy)(1)、[Ca(DCBA)(H2O)4]·DCBA·H2O(2)和[Cd(DCBA)2(H2O)2]·2H2O(3)(DCBA=2,4-二氯苯乙酸,4,4''-bipy=4,4''-联吡啶),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稳定性和X射线单晶衍射的表征,研究了配合物3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123均为零维结构,其中,配合物1中存在O-H…O、O-H…N、C-H…O、C-H…Cl和O-H…π氢键作用,而配合物2和3中存在O-H…O和C-H…Cl氢键作用,并以此分别形成了3D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4.
以2,4-二氯苯乙酸、4,4''-联吡啶分别和硫酸镁、氯化钙和硝酸镉反应,采用自然挥发法制备了3个配合物[Mg(DCBA)2(H2O)4]·3(4,4''-bipy)(1)、[Ca(DCBA)(H2O)4]·DCBA·H2O(2)和[Cd(DCBA)2(H2O)2]·2H2O(3)(DCBA=2,4-二氯苯乙酸,4,4''-bipy=4,4''-联吡啶),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稳定性和X射线单晶衍射的表征,研究了配合物3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1、23均为零维结构,其中,配合物1中存在O-H…O、O-H…N、C-H…O、C-H…Cl和O-H…π氢键作用,而配合物23中存在O-H…O和C-H…Cl氢键作用,并以此分别形成了3D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5.
以3-硝基邻苯二甲酸和咪唑及2,2’-联吡啶为配体构筑了2种配合物[Zn2(npa)2(Im)4](1)和[Cd2(npa)2(2,2’-bipy)2(H2O)2]·2H2O(2)(npa2-=3-硝基邻苯二甲酸根,Im=咪唑,2,2’-bipy=2,2’-联吡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测定了配合物12的热稳定性。2个配合物均为双核分子,具有M2C8O4十四元大环结构。配合物1的双核单元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3D网络结构,配合物2的双核单元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形成2D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3-(2-吡啶基)-4-(4-甲基苯基)-5-(2-喹啉基)-1,2,4-三氮唑(L1)和3-(2-吡啶基)-4-(4-氟苯基)-5-(2-喹啉基)-1,2,4-三氮唑(L2)作为配体,合成了2个新的单核铜配合物:trans-[Cu(L12(NO3)(H2O)]NO3·H2O(1)和trans-[Cu(L22(NO3)(H2O)]NO3·H2O(2),对其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和单晶结构表征。2个配合物都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单晶结构表明,配合物12中的铜离子均处于一个扭曲的八面体配位环境[CuN4O2],轴向上各有一个水分子和一个硝酸根配位。配体的吡啶氮原子和三氮唑的一个氮原子参与配位,而喹啉的氮原子不配位。配合物晶体中存在O-H…O、C-H…O、C-H…N氢键和C-H…π相互作用,从而连接单核配合物形成三维网络。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2个新的镉(Ⅱ)合物{[Cd(Htta)2(H2O)2]·2H2O}n1)和[Cd(tba)2(H2O)4](2)(H2tta=2-[1,2,4]-三唑对苯二甲酸,Htba=3-[1,2,4]-三唑苯甲酸),配合物分子结构经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认。对配合物12进行了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固体荧光光谱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表明,配合物1为一维双链高分子聚合物,2为单核零维配合物,中心镉(Ⅱ)离子均采取六配位八面体配位构型。配合物1通过分子间丰富的氢键作用进一步组装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则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组装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固体荧光光谱显示,配合物12分别在437和357 nm处有强的荧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   

8.
以2,6-二(甲基苯并咪唑)吡啶和2,2’-联吡啶为配体,合成了一个钴的配合物[Co(mbzimpy)(bipy)Cl]ClO4·1.3H2O (1)和一个镨的配合物[Pr(mbzimpy)2(NO32]ClO4·2CH3COCH32),(mbzimpy=2,6-bis(methylbenzimidazol-2-yl)pyridine,bipy=2,2’-dipyridine)并利用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还对配合物12的荧光和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晶体结构中C-H…O氢键和π-π芳环堆积作用将每个单核分子连接成一个三维的空间结构。配合物1的TD-DFT理论计算的结果表明:实验得到的紫外谱图和理论计算的紫外谱图较好地吻合。通过循环伏安图可以了解金属中心的氧化和还原电子对。在不同偶极矩的溶剂中研究其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9.
将5-甲基-3-吡唑甲酸(H2MPCA)与Mn(Ⅱ)或Ni(Ⅱ)金属盐反应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Mn(HMPCA)2(H2O)2](1)和[Ni(HMP-CA)2(2,2''-bpy)]·2H2O(2)(2,2''-bpy=2,2''-联吡啶)。在单核配合物12中,每个金属离子均为八面体配位构型,其中HMPCA-配体均采取的是N,O-螯合的配位模式。在配合物1中的分子间氢键N—H…O和O—H…O作用下,[Mn(HMPCA)2(H2O)2]配位单元堆积成含有1D纳米管道的3D超分子结构。在2中,[Ni(HMPCA)2(2,2''-bpy)]单元和结晶水分子之间在分子间氢键作用下,形成了1D链状结构,相邻的链之间通过分子间的ππ作用形成了3D超分子结构。还考察了配合物12的电化学性质和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醋酸镍、四氟对苯二甲酸(H2tfbdc)及1,10-邻菲啰啉(phen)为原料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合成了2个镍(Ⅱ)的配合物{[Ni(phen)2(Htfbdc)]2(μ-tfbdc)}·3H2O(1·3H2O)和[Ni(phen)3]2(tfbdc)2·13H2O(2·13H2O)。单晶结构分析显示配合物1·3H2O中3D超分子结构在C-H…O/F和C-F…π弱相互作用下而成;在配合物2·13H2O中,水分子和羧酸离子构建的三维氢键框架中含有金属有机离子链客体。此外,在这些3D超分子结构中强氢键作用、C-H…O和C-H…F等弱氢键作用,ππ及C-F/H…π作用均起到了稳定结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4-甲基-3-苯基-5-(2-吡啶基)-1,2,4-三唑(L)分别与CuCl2·2H2O、Ni(NO32·6H2O、Cu(ClO42·6H2O和Cd(NO32·4H2O反应合成了配合物[CuL2Cl]Cl·H2O(1)、[NiL2(H2O)2](NO322)、[CuL2(H2O)2](ClO423)和[CdL2(NO32]·CH3CN(4),测定了它们的X射线单晶结构,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和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Fddd,中心离子Cu1(Ⅱ)具有畸变的四方锥构型[CuN4Cl]。配合物234都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分别为P21/n,P21/nP21/c。配合物2、3和4的中心离子Ni1(Ⅱ)、Cu1(Ⅱ)和Cd1(Ⅱ)都为畸变的八面体构型[NiN4O2]、[CuN4O2]和[CdN4O2]。  相似文献   

12.
以3-羧基-1-(4-羧基苄基)吡啶溴酸盐((H2L) Br)分别与Co (Ⅱ)和Cd (Ⅱ)金属盐反应,制备了2个配合物[Co (L)2(H2O)4]·2H2O (1)和[Cd (L)2(H2O)]·3H2O (2)。晶体结构分析揭示配合物1是一个中性的单核配合物,其拥有丰富的并可作为超分子合成子的氢键和π-π作用力组分。对于1,单核的[Co (L)2(H2O)4]实体首先通过氢键形成具有孔道结构的二维层,该二维层进一步通过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的多孔配位超分子。配合物2具有一维的“之”字形链状结构,该链通过悬挂的L配体之间的π-π作用力形成一维梯形结构。该一维梯形链进一步通过梯形边之间存在的2种π-π堆积作用形成波浪状的二维层。二维层进一步通过8种类型的O—H…O氢键连接形成三维的超分子结构。根据拓扑的观点,配合物2中的一维链采取胶合板排列。此外,配合物2显示了强的紫外荧光发射,平均寿命为2.54 ns。  相似文献   

13.
制备了一种水杨醛类多齿Schiff碱(H3Lds,1),并合成了2种金属配合物[CuCl(H2Lds)]·H2O(2)和[Co2(H2O)2(Lds)2]·5H2O(3)。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1属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分子间氢键将该化合物H3Lds连接成二维超分子网络。2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它是一种具有平面四边形构型的单核铜配合物。而3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它是一种双核钴配合物,其中Co(Ⅲ)处于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23借助分子间氢键均形成了一维超分子链。  相似文献   

14.
合成和表征了2个吡唑-3-甲酸过渡金属配合物[Cu2(pca)2(H2O)6]·2H2O(1),[Mn(Hpca)2(phen)]·3H2O(2)(H2pca=吡唑-3-甲酸;phen=菲咯啉)。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它是一个畸变八面体的双核铜配合物;配合物2是一个畸变八面体的单核锰配合物。配合物12分别通过分子间的O-H…O,N-H…O氢键形成了三维网状结构。配合物1在二氧化碳的环加成反应中显示出了良好的催化效率(转化率高达97.4%;选择性高达98.9%)。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法合成2种配合物[Pb2(ptcp)2(DDA)](NO32·2H2O(1)和[Co(ptcp)2(DDA)(H2O)]·0.5H2DDA·H2O(2)(ptcp=2-苯基-1H-1,3,7,8-四-氮杂环戊二烯并[l]菲,H2DDA=1,12-十二烷二酸),并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理论计算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配合物12分别呈现双核和单核结构,通过π-π和氢键作用形成二维和三维结构。此外,配合物1具有较好的发光性质。利用Gaussian09W程序,采用B3LYP/LANL2DZ方法对配合物1进行自然键轨道(NBO)分析。结果表明配位原子与Pb(Ⅱ)离子之间存在明显的共价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热方法,用半刚性三羧酸配体(H3cpta)和菲咯啉(phen)或2,2''-联吡啶(2,2''-bipy)与CoCl2·6H2O反应,合成了一个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Co(μ2-Hcpta)(phen)(H2O)]n1)和一个二维层状配位聚合物[Co3μ5-cpta)2(2,2''-bipy)2]n2),并对其结构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均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1具有一维链状结构,而且这些一维链状结构通过C-H…O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二维超分子网络。而配合物2具有由三核钴单元构筑的二维层状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2中相邻钴离子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吡啶-3,5-二羧酸、2,2’-联吡啶和硝酸镍为原料,使用水热法合成2个配合物:[Ni(pdc)(bpy)(H2O)3]·2H2O(1)和{[Ni(pdc)(bpy)]·H2O}n2)。配合物结构经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都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体1为单核结构,利用氢键连接为三维网状分子。晶体2中二价镍离子为五配位,由吡啶二羧酸阴离子连接为二维平面结构。对化合物12进行了红外、紫外和变温磁化率分析。并利用密度泛函方法对2的电子结构和轨道能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紫外光谱数据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8.
用水热法合成了基于刚性不对称三氮唑衍生物配体H2ptp (H2ptp=4-(5-(1H-pyrazol-4-yl)-4H-1,2,4-triazol-3-yl)pyridine)的2个Cd(Ⅱ)配合物 {[Cd2(Hptp)2(OAc)2]·7H2O}n1)和{[Cd(Hptp)Cl(H2O)]·H2O}n2),并通过元素分析、差热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和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表征。配合物1具有一个梯状的一维结构,在ππ堆积作用下这些一维梯链形成了超分子二维平面。在氢键的连接作用下,客体水分子形成了独特的以双五元水簇为结构单元的水链,这些水链填充在相邻的二维平面之间并通过氢键把二维平面连接成了三维超分子网络。配合物2具有一个新型的二维双层结构,分子间氢键把这些二维平面连成了三维结构。另外,测试了2个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9.
合成和表征了2个吡唑-3-甲酸过渡金属配合物[Cu2(pca)2(H2O)6]·2H2O(1),[Mn(Hpca)2(phen)]·3H2O(2)(H2pca=吡唑-3-甲酸;phen=菲咯啉)。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它是一个畸变八面体的双核铜配合物;配合物2是一个畸变八面体的单核锰配合物。配合物12分别通过分子间的O-H…O,N-H…O氢键形成了三维网状结构。配合物1在二氧化碳的环加成反应中显示出了良好的催化效率(转化率高达97.4%;选择性高达98.9%)。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热方法,用半刚性三羧酸配体(H3cpta)和菲咯啉(phen)或2,2''-联吡啶(2,2''-bipy)与CoCl2·6H2O反应,合成了一个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Co(μ2-Hcpta)(phen)(H2O)]n1)和一个二维层状配位聚合物[Co3μ5-cpta)2(2,2''-bipy)2]n2),并对其结构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均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1具有一维链状结构,而且这些一维链状结构通过C-H…O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二维超分子网络。而配合物2具有由三核钴单元构筑的二维层状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2中相邻钴离子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