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间苯二胺和3-吡啶异氰酸酯在甲苯中加热回流得到双吡啶脲类配体L,然后将配体分别与CdSO4·8H2O,ZnI2,HgI2,HgCl2进行配位反应,得到4个配合物{[Cd(L)(SO4)(H2O)3]·H2O}n1),{[Zn(L)I2]·2C2H5OH}n2),{[Hg(L)I2]·C2H5OH}n3),[Hg(L)Cl2]·H2O(4),并用元素分析、FT-IR、X射线单晶衍射、粉末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形成一维螺旋链结构,配合物23形成一维“之”字链结构,配合物4形成32元环状结构。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2个含肟基Schiff碱的Cu(Ⅱ)和Ni(Ⅱ)配合物[Cu(L12]·(1,4-dioxane)(1)和[Ni(L22](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2均包含1个中心金属离子和2个双齿配体单元,且金属离子的配位数均为4,均具有轻微扭曲的平面四边形几何构型。不同的是配合物1通过分子间氢键以及ππ堆积作用相连接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而配合物2仅通过分子间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一条一维超分子链。  相似文献   

3.
以配体菲咯啉取代苷脲(L), 分别与CoCl2·6H2O、CuCl2·2H2O进行配位反应, 得到2个配合物{[Co(L)(H2O)3]Cl2·2H2O}n(1)和[Cu2(L)2Cl4]·3C2H5OH(2)。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 P212121空间群, 每个Co(Ⅱ)的配位环境为扭曲的八面体, 分别与1个配体上菲咯啉单元的2个氮原子、另外1个配体的羰基氧原子和3个水分子配位, 配合物中每个配体 L 表现为三齿配体分别与2个Co(Ⅱ)离子配位桥联形成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 Cu(Ⅱ)的配位环境为扭曲的四方锥形, 分别与配体上菲咯啉单元的2个氮原子和3个氯原子配位, 3个氯原子中有2个氯原子同时和2个Cu(Ⅱ)离子配位, 从而使配合物2形成双核配合物。  相似文献   

4.
以配体菲咯啉取代苷脲(L), 分别与CoCl2·6H2O、CuCl2·2H2O进行配位反应, 得到2个配合物{[Co(L)(H2O)3]Cl2·2H2O}n(1)和[Cu2(L)2Cl4]·3C2H5OH(2)。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 P212121空间群, 每个Co(Ⅱ)的配位环境为扭曲的八面体, 分别与1个配体上菲咯啉单元的2个氮原子、另外1个配体的羰基氧原子和3个水分子配位, 配合物中每个配体 L 表现为三齿配体分别与2个Co(Ⅱ)离子配位桥联形成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 P21/n空间群, Cu(Ⅱ)的配位环境为扭曲的四方锥形, 分别与配体上菲咯啉单元的2个氮原子和3个氯原子配位, 3个氯原子中有2个氯原子同时和2个Cu(Ⅱ)离子配位, 从而使配合物2形成双核配合物。  相似文献   

5.
合成并通过单晶和粉末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失重以及荧光光谱技术表征了含有4-(1,2,4-三唑-1-基)苯酚(hptrz)配体的2个过渡金属配合物{[Ni(H2O)2(hptrz)2(tp)]·2DMF}n1)和[Cu(hptrz)2(SCN)2]·2H2O(2)(H2tp为对苯二甲酸)。配合物1中八面体的Ni(Ⅱ)离子由tp2-阴离子拓展形成线性的一维链状结构;而配合物2则呈现中心对称的单核结构。配合物中,中性的hptrz配体呈现端基配位模式,并通过形成O-H…O氢键相互作用将低维结构拓展为高维超分子网络。此外,配体内的电荷转移使这2个配合物均在紫外区发射出强的荧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   

6.
利用3,5-二(3-吡啶)-4-氨基-1,2,4-三唑(L)配体与Co(Ⅱ)/Cu(Ⅱ)盐室温下反应得到了一维的配位聚合物{[CoL(H2O)4]SO4·H2O}n1)和单核配合物[Cu(hfac)2L2](2,hfac=hexafluoroacetylacetonate)。通过红外、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检测手段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中,配体L呈顺式构型,采取双齿配位方式桥联Co(Ⅱ)离子形成一维正弦链状结构,一维链通过多种氢键相互作用连接进一步形成三维网状结构;溶剂水分子和硫酸根阴离子通过氢键连接在框架上。配合物2中,配体L则采取单齿配位方式,与Cu(Ⅱ)离子形成离散型的单核结构,通过多重氢键作用进而连接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三个基于4’-羧基-2,2’∶6’,2"-三联吡啶(HL)的单核配合物,其分子式为[ML2]·4H2O(1,M=Zn(Ⅱ);2,M=Cu(Ⅱ);3,M=Fe(Ⅱ)),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波谱、单晶和粉末衍射表征。晶体结构测试结果表明3个配合物为异质同晶结构,都属于四方晶系的I42d空间群。配合物1~3都是1个二价金属离子和2个羧基未配位且去质子化的三齿螯合配体L配位形成的单核结构,通过分子间π-π堆积和氢键作用拓展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由于二价Zn离子的全充满d10电子构型,配合物1与其配体相比具有明显的室温固态蓝色荧光发射性质。  相似文献   

8.
通过使用两性离子羧酸配体4-羧基-1-(4-羧基苄基)吡啶盐(L1)和含氮辅助配体1,4-二(咪唑-1-甲基)苯(L2)或1,3-二(咪唑-1-甲基)苯(L3)分别与金属锌盐和金属钴盐反应,合成了配合物[Zn(L1)(L2)0.5Cl]n1)、[Co(L1)(L2)0.5Cl]n2)和{[Zn(L1)(L3)]ClO4·1.7H2O}n3)。配合物12同构,具有(6,3)拓扑的二维层状结构。该二维层进一步通过倾斜穿插形成三维结构。配合物3具有一维铰链结构。相邻的一维链进一步通过π-π作用扩展为二维层状结构。值得注意的是,配合物1~3均可视为由一维[M(L1)]n链和桥联的双咪唑基配体L2或L3构成。配合物12是由一维的螺旋链和Z形的桥联L2配体构成,而配合物3是由一维的之字形链和C形的桥联L3配体构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含氮辅助配体和阴离子对配合物的最终结构有重要的影响。光带能隙研究表明,配合物1~3的能带间隙分别为2.96、1.72和3.16 eV,这表明配合物具有潜在的宽隙半导体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用3,5-双(4-吡啶基)-吡啶(BPYPY)分别与反式-1,4-环己烷二甲酸(trans-H2chdc)和4,4''-联苯醚二甲酸(H2oba)组成混合配体,用温和的溶剂热法与Co(NO3)2·6H2O合成了2个配合物[Co(BPYPY)2(H2O)4]·(trans-chdc)·4H2O (1)和{[Co(BPYPY)(H2O)4]·(oba)}n(2),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配合物1为单核结构,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配位聚合物2是一维链通过O-H…O氢键形成的三维超分子结构,属于正交晶系,Pccn空间群。  相似文献   

10.
李芬芳  何婧 《无机化学学报》2022,38(11):2259-2266
本文报道了2种二维同构配位聚合物{(NH2(CH322[M(L)]}n(M=Fe (1)、Co (2),H4L=1,1''-(1,4-苯基双(亚甲基))双(1H-吡唑-3,5-二羧酸))的合成、晶体结构和磁性。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表明,2种配合物属于相同的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中心金属离子M(Ⅱ)是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该配合物的特点是配离子带有2个负电荷,溶剂DMF分解形成的二甲基胺离子作为阳离子而使配合物保持电中性。在聚合物中,每个配体通过吡唑环上的N、O原子和该吡唑环上的单齿O原子桥联2个金属离子,形成···M-L-M-L···一维链,此一维链相交形成包含M4L4单元的无限二维网络结构。磁性研究表明,配合物12具有反铁磁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3,5-二(3-吡啶)-4-氨基-1,2,4-三唑(L)配体与Co(Ⅱ)/Cu(Ⅱ)盐室温下反应得到了一维的配位聚合物{[CoL(H2O)4]SO4·H2O}n1)和单核配合物[Cu(hfac)2L2](2,hfac=hexafluoroacetylacetonate)。通过红外、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检测手段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中,配体L呈顺式构型,采取双齿配位方式桥联Co(Ⅱ)离子形成一维正弦链状结构,一维链通过多种氢键相互作用连接进一步形成三维网状结构;溶剂水分子和硫酸根阴离子通过氢键连接在框架上。配合物2中,配体L则采取单齿配位方式,与Cu(Ⅱ)离子形成离散型的单核结构,通过多重氢键作用进而连接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2个新的镉(Ⅱ)合物{[Cd(Htta)2(H2O)2]·2H2O}n1)和[Cd(tba)2(H2O)4](2)(H2tta=2-[1,2,4]-三唑对苯二甲酸,Htba=3-[1,2,4]-三唑苯甲酸),配合物分子结构经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认。对配合物12进行了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固体荧光光谱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表明,配合物1为一维双链高分子聚合物,2为单核零维配合物,中心镉(Ⅱ)离子均采取六配位八面体配位构型。配合物1通过分子间丰富的氢键作用进一步组装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则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组装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固体荧光光谱显示,配合物12分别在437和357 nm处有强的荧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2个一维Cd(Ⅱ)配合物[CdL(2,2′-bipy)]n·nH2O (1)和[CdL(2,2′-bipy)(H2O)]n·4nH2O (2)(H2L为1,3金刚烷二乙酸),并经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在配合物1中,中心金属Cd(Ⅱ)为七配位的单帽三棱柱结构,而在配合物2中,Cd(Ⅱ)为七配位的五角双锥结构。1,3金刚烷二乙酸根作为桥联配体连接中心金属Cd(Ⅱ)离子形成一维链,同时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研究了配合物1的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三个基于4'-羧基-2,2':6',2"-三联吡啶(HL)的单核配合物,其分子式为[ML2]·4H2O(1,M=Zn(Ⅱ);2,M=Cu(Ⅱ);3,M=Fe(Ⅱ)),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波谱、单晶和粉末衍射表征。晶体结构测试结果表明3个配合物为异质同晶结构,都属于四方晶系的I42d空间群。配合物1~3都是1个二价金属离子和2个羧基未配位且去质子化的三齿螯合配体L配位形成的单核结构,通过分子间π-π堆积和氢键作用拓展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由于二价Zn离子的全充满d10配位构型,配合物1与其配体相比具有明显的室温固态蓝色荧光发射性质。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2个Schiff碱Cu(Ⅱ)/Ni(Ⅱ)配合物[Cu(L12](1)和[Ni(L22](2)(HL1=1-(4-(((E)-3,5-dichloro-2-hydroxybenzylidene) amino) henyl) ethanoe O-benzyloxime,HL2=1-(4-(((E)-4-methoxy-2-hydroxybenzylidene) amino) phenyl) ethanone O-benzyloxime),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和分析。X射线结构表明:配合物12具有类似的结构,均由1个金属离子和2个配体单元组成。配合物12都是单斜晶系,但配合物1空间群为C2/c,而配合物2P21/c。且中心金属Cu(Ⅱ)和Ni(Ⅱ)离子的空间构型均为四配位的扭曲的平面四边形结构。配合物1通过π…π和C-H…π作用形成3D超分子结构,而配合物2通过C-H…π作用形成2D超分子孔道结构。  相似文献   

16.
基于水热技术,合成了多金属氧酸盐修饰的2种新的过渡金属配合物[Cu(dmbipy)2(SiW12O40)][Cu(dmbipy)(H2O)3]·3H2O(1)和{(Hdmphen)2[Ag2(dmphen)2(SiW12O40)]}n2)(dmbipy=4,4'-二甲基-2,2'-联吡啶, dmphen=2,9-二甲基-1,10-菲咯啉)。配合物1的最小不对称单元包含2种不同的Cu(Ⅱ)单元,其中Cu(Ⅱ)离子都采用了五配位的模式,并且水分子也参与了配位。氢键将不同的Cu(Ⅱ)单元连接形成了一维链,并延伸至二维层。在配合物2中,多金属氧酸盐连接Ag(Ⅱ)离子形成一维链。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将一维链拓展成了二维层。  相似文献   

17.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钴(Ⅱ)配位聚合物{[Co(L)(chdc)]·2H2O}n (1) (L=1,3-二(苯并咪唑-1-甲基)苯,H2chdc=1,4-环己烷二酸)。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4504(1) nm,b=1.834 9(2) nm,c=2.128 7(2) nm,β=94.325(1)°,V=5.649 2(9) nm3,Z=4。该配合物为一维环状链结构,并进一步通过链间的π-π作用自组装成二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1作为类芬顿反应的催化剂降解刚果红显示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Ni(L)(HL)](SO40.5·3CH3OH(1)和[Cu2(L)2SO4]·1.5CH3OH(2)的结构(HL为3-甲基-2-乙酰吡嗪苯甲酰腙)。单晶衍射实验结果表明,在配合物1中,Ni(Ⅱ)中心离子与2个酰肼配体的[ONN]配位原子组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2的最小非对称单元中含有1个独立的双核Cu(Ⅱ)配合物分子,它的2个Cu(Ⅱ)中心由2个酰肼配体中的2个O原子桥联。每个Cu(Ⅱ)离子还与L-配体中的2个氮原子和η2-SO42-阴离子中的1个O原子配位,拥有扭曲的四方锥配位构型。此外,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和DNA的结合能力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19.
以吡蚜酮为配体合成了单核的镍配合物[Ni(L)2(Ac)2(H2O)2]·4H2O(1)和双核的铜配合物[Cu2(L)2(Ac)4]·2H2O(2)(L=吡蚜酮),并对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热重、X射线衍射、循环伏安等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仪分析表明:化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镍离子采用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几何构型。化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两个醋酸根桥连相邻的Cu(Ⅱ)离子形成了双核结构。电催化实验发现化合物12对H2O2具有明显的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0.
吴浩  王元  宋雨飞  张玲  吴伟娜 《无机化学学报》2018,34(11):2057-2062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Ni(L)(OAc)](1)和[Co(L)2]Cl·4CH3OH(2)的结构(HL为2-乙酰-3-甲基吡嗪-N-(4-氟苯基)缩氨基硫脲)。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Ni(Ⅱ)离子中心与缩氨基硫脲配体中的NNS供体和1个单齿醋酸根配位,形成扭曲的平面四边形配位构型;在配合物2中,Co(Ⅲ)离子中心与2个三齿缩氨基硫脲配体配位,拥有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此外,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12与DNA的相互作用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