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Cu(II),Eu(III)和配体6,11-二甲基-7,10-二氮杂十六-5,11-二烯-2,4,13,15-四酮(H~4daaen)形成的单核、双核隔室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成键特性;观察到配体分子中有明显的电荷转移现象;并对Cu2p~3~/~2伴峰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Cu(II),Eu(III)和配体6,11-二甲基-7,10-二氮杂十六-5,11-二烯-2,4,13,15-四酮(H~4daaen)形成的单核、双核隔室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成键特性;观察到配体分子中有明显的电荷转移现象;并对Cu2p~3~/~2伴峰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由邻硝基苯甲醛、2,3-二甲基-2,3-二硝基丁烷和六氟乙酰丙酮铜等合成了2-(2'-硝基苯基)-4,4,5,5-四甲基咪唑啉-3-氧化-1-氧基自由基(NIT-oNO2)(1)及其Cu(Ⅱ)配合物[Cu(NIT-oNO2)(hfac)2](2),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结构分析表明:配体(1...  相似文献   

4.
用直接合成法合成了一种新配体-1,7-N,N′-二(邻氨基苯基)-1,7-二氮杂-4,10-二氧杂环十二烷[L]。经元素分析~1H、~(13)C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光谱等分析证实了其结构。并藉该配体合成了Cu(Ⅱ),Cd(Ⅱ),Ag(Ⅰ),Ni(Ⅱ)四种固体配合物。经元素分析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CuCl_2]_2·L,[CdCl_2]_2·2L·2H_2O_2[AgNO_3]_2·L,[NiCl_2]_2·L·H_2O.对配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和差热分析。配合物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均有明显位移或分裂;紫外特征吸收峰稍有位移。但摩尔吸光系数改变很大;摩尔电导表明配合物为1:1或接近2:1型电解质;差热分析表明配合物的热稳定性顺序为:Cd(Ⅱ)、Ni(Ⅱ)>Cu(Ⅱ)>Ag(Ⅰ)。对Cu(Ⅱ)配合物进行了ESR谱分析,并且对甲醇溶液中Cu(Ⅱ)与配体(L)的掺入反应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掺入反应为典型的二级反应。  相似文献   

5.
利用3,5-二(3-吡啶)-4-氨基-1,2,4-三唑(L)配体与Co(Ⅱ)/Cu(Ⅱ)盐室温下反应得到了一维的配位聚合物{[CoL(H_2O)_4]SO_4·H_2O}n(1)和单核配合物[Cu(hfac)2L2](2,hfac=hexafluoroacetylacetonate)。通过红外、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检测手段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中,配体L呈顺式构型,采取双齿配位方式桥联Co(Ⅱ)离子形成一维正弦链状结构,一维链通过多种氢键相互作用连接进一步形成三维网状结构;溶剂水分子和硫酸根阴离子通过氢键连接在框架上。配合物2中,配体L则采取单齿配位方式,与Cu(Ⅱ)离子形成离散型的单核结构,通过多重氢键作用进而连接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桥联吡啶类配体2,6-二(3′-吡啶乙炔基)-4-甲基苯胺(L1)和未见文献报道的尺度更短的桥联吡啶配体2,6-二(3′-吡啶基)-4-甲基苯胺(L2),在常温下分别将其与一水合醋酸铜(Cu(OAc)2·H2O,OAc-=CH3CO2-)进行配位反应获得零维的配位大环分子[Cu2(L1)(OAc)4]2(1)和一维的配位聚合物{[Cu2(L2)(OAc)4]·2CH2Cl2·CH3CN}n(2)。对获得的2个配合物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方面的结构表征。对比其结构可以发现,配合物1和2中均存在{Cu2(OAc)4}的二核铜簇,不同的是2个配合物中配体的配位取向不同:配位大环化合物1中的配体L1以U型构型与二核铜簇形成了“2+2”的平面配位大环结构,而化合物2中的配体L2则以Z型构型连接相邻的二核铜簇形成一维链状结构。2个化合物的结构差异是由于配体的尺度导致的,更短的尺度使得配位氮原子取向发生改变而产生不同的配位构型,这显示了结构调控中配体尺度的影响作用。通过测定配体与配合物在固态下的荧光发射性质,证实了铜的引入会猝灭配体自身的荧光发射;同时,采用亚甲基蓝(MB)为底物的光催化降解实验证明,大环配位分子的光催化降解活性明显优于一维配位聚合物,两者的催化活性均远远强于醋酸铜本身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2种新的水杨醛型单肟配体HL1(HL1=(E)-2-{1-甲氧基亚氨基甲基}-4,6-二溴苯酚)和HL2(HL2=(E)-2-{1-乙氧基亚氨基甲基}-4-硝基苯酚)分别与一水合乙酸铜反应,合成了2个铜配合物[Cu(L1)2](1)和[Cu(L2)2](2),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等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2均为单核结构,由1个CuⅡ离子和2个配体组成。中心CuⅡ离子的配位数是4。配合物1为扭曲的平面四边形,而2为规则的平面四边形。配合物1以分子间氢键形成了无限的一维链状超分子结构,而配合物2以分子间氢键和π…π作用形成了二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8.
用直接合成法合成了一种新配体-1,7-N,N′-二(邻氨基苯基)-1,7-二氮杂-4,10-二氧杂环十二烷[L]。经元素分析1H、13C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光谱等分析证实了其结构。并藉该配体合成了Cu(Ⅱ),Cd(Ⅱ),Ag(Ⅰ),Ni(Ⅱ)四种固体配合物。经元素分析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CuCl2]2·L,[CdCl2]3·2L·2H2O,[AgNO3]2·L,[NiCl2]2·L·H2O.对配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和差热分析。配合物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均有明显位移或分裂;紫外特征吸收峰稍有位移。但摩尔吸光系数改变很大;摩尔电导表明配合物为1:1或接近2:1型电解质;差热分析表明配合物的热稳定性顺序为:Cd(Ⅱ)、Ni(Ⅱ)>Cu(Ⅱ)>Ag(Ⅰ)。对Cu(Ⅱ)配合物进行了ESR谱分析,并且对甲醇溶液中Cu(Ⅱ)与配体(L)的掺入反应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掺入反应为典型的二级反应。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Cu(Ⅱ),Ni(Ⅱ),Co(Ⅱ),Mn(Ⅱ),Zn(Ⅱ)和Cd(Ⅱ)的乙基3-(2-氨硫化亚肼基)-2-(羟胺基)丁烯酸酯配合物(H2L)并用元素分析,DTA热分析,IR,UV-Vis,1H-NMR,质谱,顺磁共振以及磁矩,电导率测量等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表征。摩尔电导率测量结果证明合成的配合物为非电解质。光谱数据表明配体分别表现为一元的三齿配体,一元的二齿配体,中性的二齿配体,中性的三齿配体,一元的四齿配体或二元的四齿配体通过席夫碱的氮原子,氨基硫脲中的氮原子,肟中的氮原子和硫酮中的硫原子与金属离子键合生成围绕金属离子的四面体或平面正方形构型。固态Cu(Ⅱ)(2),(3),(4)和(5)的配合物顺磁共振谱表明其为轴向对称,但(10~15)的配合物却为各向异性。配体和配合物(2),(3),(10),(13),(16)和(19)由于它们对乳腺癌(MCF-7细胞系)和肝癌(HePG-2细胞系)的抑制作用而表现出潜在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10.
从含4,4'-二吡啶胺结构单元的双(二吡啶胺) 桥联配体出发,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两个结构新颖的配位聚合物:[CdL1Br2]n?7.5nH2O (L1 = N,N,N′,N′-四(4-吡啶)-1,4-苯二胺) (1)和[Cu2L2(μ1,1,3-SCN)2]n?nMeOH (L2 = N,N-二(2-吡啶)-N',N'-二(4-吡啶)-1,4-苯二胺) (2),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单晶测试结果显示,配合物1中配体L1的四个吡啶N原子均参与配位,桥联了4个Cd原子,每个Cd原子与四个吡啶 N 原子和两个溴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通过这些配位作用,最终形成包含 Kagome 结构的三维超分子网络。配合物2 是由一维柱状 {Cu(SCN)}n 链通过 L2 桥联生成的二维结构。有趣的是,L2中具有螯合能力的2,2'-二吡啶胺单元并未参与配位,只有4,4'-二吡啶胺单元中的两个吡啶N原子分别与一个 Cu(I) 配位,连接了相邻两条平行的{Cu(SCN)}n 链,生成二维结构。  相似文献   

11.
三种新型铜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理论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个柔性配体1,3-二(N-咪唑基甲基)苯(mbix)(1), 并将其与不同Cu盐组装, 得到3个新配合物[Cu(mbix)2(H2O)]·2NO3·CH3OH(2), [Cu(mbix)(N3)(OAc)]·CH3OH(3)和[Cu(mbix)2]·SiF6·2CH3OH(4), 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X 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征. 配合物2拥有二维二重贯穿结构, 配合物3中两个铜离子通过两个叠氮酸根桥连成双核铜, 它再通过配体连接形成一维绞链状结构, 而配合物4通过配体桥联成一维无限链状结构. 结果显示, 平衡阴离子在配合物的组装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还对配体及3个配合物中配体的构象进行了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5-溴间苯二甲酸(H2BIPA)、1,2-双(4-吡啶基)乙烷(bpe)和Cu(NO3)2.3H2O水热反应得到了一个配位聚合物{[Cu2(BIPA)2(bpe)2].H2O}n,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单晶洐射对其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Cu(Ⅱ)离子通过2个BIPA配体桥联形成一维梯状链,再通过bpe配体连接成二维层状结构。变温磁化率显示羧酸桥联的双核铜之间存在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两种未见文献报道的Schiff碱HCFM[(反)-肉桂酰基二茂铁-(S)-甲基二硫代碳酰腙]及HCFB[(反)-肉桂酰基二茂铁-(S)-苄基二硫代碳酰脘]及基铜(Ⅱ)、锌(Ⅱ)的六个配合物Cu(CFM)2·H2O、Cu(CFM)OAc·H2O、Cu(CFB)2·H2O、Zn(CFM)2·2H2O、Zn(CFM)OAc·H2O、Zn(CFB)2,考虑了它们的物理性质,并利用元素分析、IR、1^HNMR谱及摩尔电导表征了它们的组成、可能结构及配位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Schiff碱都是反式双齿配体,烯硫醇化失去质子后以负硫离子与过度金属离子形成共价键,氮原子与中心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  相似文献   

14.
(1R,2R)环己二胺Schiff碱双核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二(3-羧基水杨醛叉)缩(1R,2R)环己二胺Sch iff碱配体(H4DS)及其Cu(Ⅱ)和N i(Ⅱ)的同双核配合物.用元素分析,IR光谱和1H NMR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配合物Cu2DS.2H2O的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2种salen型配体及其具有N2O2配位模式的salen型铜、镍金属配合物ML1和ML2[M=Cu,Ni;salen型配体L1=N,N'-双(4-羟基-邻羟苯亚甲基)-2,2'-联苯二胺;L2=N,N'-双(3,5-二叔丁基-邻羟苯亚甲基)-2,2'-联苯二胺];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1H NMR)、电喷雾质谱(ESI-MS)、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元素分析等对配体及目标金属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循环伏安法电化学研究发现,在-1.5~+1.5 V电势扫描中,CuL2和NiL1只有一组单电子准可逆氧化还原过程,而NiL2发生了两次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16.
将(1R,2R)-环己二胺与2-羟基-1-萘甲醛和3,5-二叔丁基水杨醛反应,得到非对称Salen配体H2L,然后将配体H2L与Ni(OAc)2·4H2O、Cu(OAc)2·H2O、Mn(OAc)2·4H2O进行配位反应,得到3个单核配合物[Ni(L)]·CH2Cl2(1),[Cu(L)](2),[Mn(L)(Cl)]·CH2Cl2(3),分别采用1H NMR、FT-IR和元素分析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测定了配体和3个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体H2L属于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而配合物2和配合物1的结构相似。配合物3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  相似文献   

17.
以三(3,5-二甲基吡唑甲基)胺(TMPzA)及2,5-噻吩二羧酸为配体合成了2个双核Cu的配合物[Cu_2(DMPzA)_2(TPDC)_2]ClO_4(1)和[Cu_2(TMPzA)_2(TPDC)(H_2O)_2](ClO_4)_2(2)。在1中,配体TMPzA发生裂解,以二(3,5-二甲基吡唑甲基)胺(DMPzA)与Cu配位,并在2个Cu原子之间形成一个大环,2个Cu原子之间的距离为0.786 84 nm。清除自由基实验发现,配合物1比2具有较好的清除自由基活性。  相似文献   

18.
在众多桥联配体中 ,二硫代草酰胺有独特的性质 ,其衍生物与各种金属形成单核或多核配合物已有较多报道 ,但以二硫代草酰胺 (H2 dto)作桥联基的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报道仍较少[1 ] 。本文以 H2 dto作桥联基 ,乙二胺 (en)或二乙烯三胺 (dien)作端接配体 ,合成了两个新的双核配合物 [Cu2 (en) 2 (dto) ](Cl O4) 2 .3H2 O(1)和 [Cu2 (dien) 2 (dto) ](Cl O4) 2 .2 H2 O(2 ) ,另外用二环己酮草酰二腙 (BCO)作桥联基 ,以 2 ,2′-联吡啶作端接配体 ,合成了一个新型草酰胺类双核铜配合物 [Cu2 (bipy) 2 (BCO) (Cl O4) 2 ](Cl O4) 2 (3) ,研…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N(1)取代5-氟尿嘧啶乙酸、5-氟尿嘧啶丙酸与铜(Ⅱ)、钴(Ⅱ)、镍(Ⅱ)和锰(Ⅱ)的十种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分析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组成,并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电子光谱的表征。讨论了各配合物中金属离子与配体的配位状态。在Cu(Ⅱ)配合物中,Cu(Ⅱ)是与配体的N3原子和C4上的羰基氧原子配位,其他金属配合物中,金属离子是与配体的C2的羰基氧原子和羧基配位。  相似文献   

20.
由新型双功能配体2,6-双(1,5,9-三氮杂环十二烷)-2,6-二甲基苯甲酸(L)与溴化铜在甲醇中反应得到新型铜双核配合物[Cu~2LBr~2]Br.3H~2O单晶。晶体结构分析表明:2个Cu(II)中心离子由配体L中的羧酸基团桥联;2个等价的Cu(II)中心离子均由双功能配体L的1,5,9-三氮杂环十二烷([12aneN~3)的3个氮原子和羧酸的1个氧原子及1个Br^-离子配位,并都处在三角双锥的配位环境中;分子内Cu...Cu双核间的距离为0.5884(6)nm。变温磁化率数据表明:在同一分子中的2个铜核之间存在反铁磁偶合作用(J=-22.49cm^-^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