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测定了蝙蝠蔼碱及其酯衍生物D2,珼D3,D9珼1在不同的流动相pH时的HPLC反相C13柱容量因子k',并将流动相pH为7.4时测得的Logk'7.4与四个酯衍生物羟基上取代的侧链基团的疏水参数薪进行了比较,两者相关性院很芎好。对D,D3珼D,D10在pH11.3碱性溶液中的水解动力学亦进行了研究。四个化合物的水解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主要受羟基取代侧链基团的电子效应参数*及立体参数的影响,而受Logk'或π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测定了蝙蝠蔼碱及其酯衍生物D_2,D_3,D_9,D_(10)在不同的流动相pH时的HPLC反相C_(13)柱容量因子k',并将流动相pH为7.4时测得的Logk'7.4与四个酯衍生物羟基上取代的侧链基团的疏水参数π进行了比较,两者相关性很好。对D,D_3,D_9,D_(10)在pH11.3碱性溶液中的水解动力学亦进行了研究。四个化合物的水解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主要受羟基取代侧链基团的电子效应参数σ~*及立体参数的影响,而受Logk'或π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该文研究了大豆苷元苯磺酸酯衍生物D1~D3在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代谢途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检测了大豆苷元苯磺酸酯衍生物的细胞代谢产物,初步推断出苯磺酸酯衍生物的体外代谢途径。研究发现,大豆苷元苯磺酸酯衍生物D1~D3水解代谢产物的进一步葡萄糖醛酸苷化和硫酸化是其主要代谢途径,二者存在竞争关系,衍生物均可以代谢成先导物大豆苷元(DD)。其中化合物D2是先发生苯磺酸酯基的水解,然后甲基醚水解生成DD的代谢途径,表明在细胞内水解酶的作用下苯磺酸酯键比甲基醚键更易发生水解。而化合物D1、D3则存在两种可能的代谢途径,表明在细胞内水解酶的作用下,乙酰基、乙基和苯磺酸酯基可以同时发生水解。该体外代谢途径的研究可为化合物D1~D3的整体实验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NMR方法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锡酯样品(PTMTM、PTETM、PTBTM)中锡原子的配位形式,结果表明:处于不同状态的样品,其锡原子的配位形式不尽相同,样品溶解于CDCl_3时,锡原子仅以四配位形式存在,固态时则存在两种不同的配位形式:即四配位形式和五配位形式,然而随着酯基基团的增大,逐渐以四配位形式为主,该结论与国产红外光谱法所得结论一致。本文还用NMR方法对各基团运动情况进行了初探。发现锡的取代及其配位形式和酯基基团的大小皆不影响高分子主链的α-CH_3的运动,但酯基基团的内旋转运动因单元内Sn与C=0的顺式配位而减弱,同时.NMR参数还揭示了较长酯烷基侧链链段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5.
两亲性羧甲基壳聚糖衍生物的表面活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将羧甲基壳聚糖与烷基缩水甘油醚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两亲性化合物(2-羟基-3-烷氧基)丙基-羧甲基壳聚糖,对其表面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对同一衍生物,在所研究范围内,取代度越高,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及效率越高;对同一取代度的不同衍生物,疏水链越长,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越强;对链较短和取代度较大的衍生物,如(2-羟基-3-丁氧基)丙基羧甲基壳聚糖(HBP-CMCHS),在外加电解质存在时溶液的表面张力曲线出现2个转折点,表明可能有分子内胶束形成;而对链较长的衍生物,如(2-羟基-3-十二烷氧基)丙基羧甲基壳聚糖(HDP-CMCHS),则无明显的临界胶束浓度,有外加电解质时表面张力曲线也未出现2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6.
以红紫素-18甲酯为起始原料,通过外接环的胺解反应转化成氮上连有含羟基或者酰基取代结构的红紫素-18二酰亚胺,利用其周环上的活性反应区域,通过氧化、空气氧化、游离基取代和亲核取代反应,在3-,12-和20-meso-位上分别引进了羟基、酰基或者带有相应官能结构的取代基团,完成了12个未见报道的具有红紫素-18二酰亚胺的叶绿素类二氢卟吩衍生物的合成,其化学结构均经UV,IR,1H NMR及元素分析予以证实;同时也讨论了不同位置的羟基化和酰基化对四吡咯大环所形成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7.
冯惠  唐自强  冯长君 《化学通报》2018,81(9):853-857
抗氧化剂是防止食品氧化、提高食品稳定性的一类食品添加剂。为了研究25种酪醇酯衍生物对Fe~(3+)-TPTZ配合物抗氧化活性Fr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按照分子的拓扑环境编程计算了上述化合物的电性距离矢量(M_d)。通过最佳子集变量回归方法,建立了抗氧化活性的三参数(M_(32)、M_(59)、M_(77))QSAR模型,传统相关系数(R~2)与逐一剔除法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_(cv)~2)分别为0.939、0.815。经R_(cv)~2、V_(IF)、F_(IT)、A_(IC)、F诊断,显示良好的稳健性和预测能力。根据进入模型的3个变量可知,影响酪醇酯衍生物对Fe~(3+)-TPTZ配合物抗氧化活性的主要结构基团是酚羟基、C-和-NH-等。  相似文献   

8.
计算了4种α-取代丙酸酯衍生物在β-环糊精衍生物气相色谱固定相上手性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对手性拆分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样品的容量因子、手性选择因子和分离度都在逐渐降低。热力学参数表明,4种α-取代丙酸酯在固定相上的色谱保留及手性识别都为焓驱动过程,氢键力没有在手性识别中起到决定作用,而样品的母体结构和取代基团的性质则对手性识别有较大的影响。样品在固定相上的手性分离效率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其对映异构体与固定相之间作用力的能量差异。  相似文献   

9.
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采用热缩聚法合成聚琥珀酰亚胺.选用醇钠作为亲核试剂,开环反应得到聚(α,β-烷氧基-L-天冬氨酸).该聚合物部分水解制备两亲性聚天冬氨酸(PAsp-Na/PAsp-R).以聚(α,β-L-天冬氨酸丁酯)为例,利用UV、<'1>H NMR等方法研究聚合物的水解降解行为.通过<'1>H NMR中侧链酯基信号的消失和主链游离氨基在紫外光谱中吸光度的变化,证明水解降解过程包括侧链酯键的水解和主链酰胺键的适度裂解两部分,水解过程受环境温度和缓冲溶液pH的共同影响.水解速率具有温度响应性,环境温度越高水解速率越快(37℃时的水解速率>25℃时的水解速率).缓冲溶液pH对聚合物降解速率的影响顺序为:pH 12>pH4>pH 7.  相似文献   

10.
1,2方酸衍生物非线性光学性质的从头算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CPHF方法在abinitio/4-31G+pd水平上计算了四个1,2方酸衍生物分子的线性极化率,一阶和二阶超极化率.从电荷分布,跃迁偶极矩,前沿轨道性质等方面讨论了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表明,四元环作为吸电基团(A),取代基作为供电基团(D),组成了D-A-D结构,取代基的性质对分子的非性光学系数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权静  陈志春  吴起  王娜  林贤福 《分析化学》2006,34(Z1):78-82
利用OD-H手性柱对普萘洛尔及其3种氨基取代和3种羟基取代的普萘洛尔二酸乙烯酯(N-酰基、O-酰基普萘洛尔丁二酸乙烯酯、N-酰基、O-酰基普萘洛尔己二酸乙烯酯、N-酰基、O-酰基普萘洛尔癸二酸乙烯酯)进行了对映体分离的研究。考察了流动相正己烷中不同醇类添加剂、二乙胺、不同的流速以及不同底物结构对分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手性分离机理。结果表明,普萘洛尔、3种不同链长的氨基取代普萘洛尔二酸乙烯酯、以及羟基取代的普萘洛尔己二酸乙烯酯在实验的条件下能够达到基线分离。  相似文献   

12.
10-甲基吖啶苯酚酯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化学发光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吖啶-9-羧酸苯酚酯是一类效率较高的化学发光试剂.其结构一般有两部分组成,吖啶环发光部分和9-羧酸苯酚酯离去基团.本文对离去基团进行修饰,分别在离去基团苯酚部分的2,5或2,6位引入取代基CF3、NO2、Br、CH3,合成了4个新吖啶酯衍生物,并对它们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4个新化合物和模型化合物(无取代基)比较,均表现出较好的化学发光效率;发光动力学基本符合文献报道规律.而且化学发光法对其水解稳定性考察显示,取代基的电性和位阻是影响稳定性的两大因素.  相似文献   

13.
基于碳酸酯结构易于亲核脱除的原理, 使用氯甲酸氯甲酯改构Wang树脂, 并探究了改构树脂与首位氨基酸的缩合效率. 实验结果表明, 改构后的Wang树脂与20种Fmoc保护氨基酸均能达到70%以上的缩合效率; 且对于带有较大侧链基团的Fmoc保护氨基酸, 通过降低树脂取代度或延长反应时间可提高其连接率. 为了验证改构后的碳酸酯型树脂在裂解时侧链未受到影响, 设计合成了3种模型肽, 并用温和裂解剂3-吡啶甲醛肟铯盐进行裂解. 实验结果表明, 利用改构树脂能得到侧链全保护的肽片段, 可初步应用到长链困难肽的合成中.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导了螺旋包结络合物对N-烷基-3-羟基吡啶羧酸酯催化水解的特殊微环境效应。合成的受物为N-甲基3-羟基吡啶乙酸酯碘化物1;N-八烷基3-羟基吡啶乙酸酯碘化物2;N-十二烷基3-羟基吡啶乙酸酯3;N-甲基3-羟基吡啶十二酸酯碘化物4。所有受物的自发水解和加入一定浓度的羧甲基糖淀粉钠5的催化水解反应都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受物3和4的k_(obs)随5的加入呈现Michaelis-Menten饱和动力学型式。分别研究了NaCl存在和不存在时,加入5对受物3水解反应的影响,肯定了所形成的络合物系羧甲基糖淀粉钠与受物生成的螺旋包结物。从受物3的k_(obs)的温度依赖性求出了螺旋包结络合物水解反应的活化焓和活化熵,并与相  相似文献   

15.
陈衍强  邱孝苹  徐修容 《色谱》2005,23(3):279-281
以1-氟-2,4-二硝基-5-L-缬氨酰胺(Marfey试剂)为衍生试剂,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了3-取代-(R,S)-β- 丙氨酸对映异构体。采用梯度洗脱(流动相 A:体积分数为0.1%的三氟乙酸乙腈溶液;流动相B:体积分数为0.1%的三氟乙 酸水溶液)成功分离了 32种3-取代-(R,S)-β-丙氨酸衍生物,所有化合物都是R型异构体衍生物(R-L)较S型异构体衍生物 (S-L)先洗脱。除3-羟基苯和4-羟基苯的疏水参数较小,但其取代的β-丙氨酸衍生物的保留时间较长、分离因子较小外, 其他疏水参数大的取代基的β-丙氨酸衍生物保留时间都长于疏水参数小的取代基的β-丙氨酸衍生物。该文同时测定了R -和S-β-丙氨酸的对映体过剩值。  相似文献   

16.
以微晶纤维素和苯甲酰氯为原料合成了纤维素三苯甲酸酯,涂敷于氨丙基硅烷化硅胶上制成手性固定相。并以β 环糊精衍生物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在手性柱上进行对映体的拆分。结果表明:当使用手性固定相和含有手性添加剂的流动相分离手性化合物时存在手性两相协同作用,其中以2,3,6 三甲基 β 环糊精(TM β CD)为流动相添加剂时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G-四链体是富含鸟嘌呤碱基的DNA序列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形成的四链螺旋结构. 通过小分子化合物诱导与稳定端粒G-四链体从而抑制端粒酶活性是一种新的抗癌策略. 为了研究一系列吲哚并喹啉衍生物与端粒G-四链体的相互作用, 探究其相互作用模式, 从而为实现基于G-四链体结构的药物合理设计提供依据, 使用分子对接的方法构建了吲哚并喹啉衍生物与G-四链体复合物结构, 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 并使用线性相互作用能(LIE)方法计算了化合物与G-四链体的结合自由能. 结果表明: 化合物与G-四链体的主要相互作用方式由氢键、静电与π-π堆积作用构成, 侧链末端基团类型和侧链的长短是影响相互作用强弱的重要因素. 通过LIE方法计算的结合自由能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关度达到r2=0.79. 并且, 基于预测的结合模式, 总结了拥有更高活性的新型吲哚并喹啉衍生物应具有的几个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8.
用分子对接软件GOLD, 研究了延胡索类生物碱corydaline与乙酰胆碱酯酶的结合模型, 并虚拟筛选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碳链长度和取代基的开环衍生物以指导潜在高活性化合物的合成. 分子对接结果表明, corydaline与开口构象的酶结合可能性最大. 结合模型显示, corydaline的A环与外周阴离子位点Tyr334产生π-π堆积; 质子化氮原子与疏水位点Phe330产生阳离子-π作用; 而D环上的甲氧基则深入到活性口袋底部占据催化位点. 开环衍生物虚拟筛选发现, 大部分化合物的得分均高于母体, 得分排名前15位的化合物主要为被苄氧基等大基团取代且连接碳链长为2-7的衍生物. 基于预测结果, 合成了化合物7, 其抑制活性为现有药物加兰他敏的3倍.  相似文献   

19.
在B3LYP/aug-cc-pvDZ理论水平上研究了CN,NO2,NH2,N3,N2H,NHNH2,N4H和N4H3含氮取代基取代1,2,4,5-四嗪环上的两个氢原子生成的衍乍物,预测了它们的分f构犁、分解能及含能性质.对衍生物分解能的研究结果表明.CN取代的衍生物的分解能比未取代时更高,而其余基团的取代使分解能降低.生成热的研究显示取代基化合物的生成热越大,取代1,2,4,5-四嗪中的氢原子后生成衍生物的牛成热也越大;CN,N3和N4H取代的1,2,4,5-四嗪衍生物的单位原子生成热在83.1~95.2 kJ,比文献报道的三叠氮基-均三嗪的(70.2 kJ)更高;N4H,N3,N4H3,N2H和CN取代的1,2,4,5-四嗪衍生物,生成热在904.9~1496.6 kJ·mol-1,但N4H和N4H3取代的衍生物分解能较小,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20.
巨大芽孢杆菌D01吸附金(AU3+)的谱学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休眠的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herium)D01菌体吸附Au^3 的作用过程进行了谱学表征.运用AAS考察了pH、时间和温度对D01菌体吸附Au^3 过程的化学动力学和热力学相关参数的影响.D01菌粉中硫元素含量的EDX分析说明该菌体中对Au^3 具有还原作用的L-半胱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极少;D01菌体水解后葡萄糖含量的UV-vis测定说明该菌体水解产物中含有一定量的还原糖,空白的和吸附Au^3 的D01菌体的FFIR检测表明该菌体细胞壁肽聚糖层糖类化合物的羟基和肽链侧链氨基酸残基离子化羧基为吸附Au^3 的活性基团;肽聚糖层部分多糖的水解产物低聚糖、二糖及单糖等还原糖的半缩醛羟基游离态醛基为电子供体,将Au^3 原位还原成Au^0.葡萄糖和Au^3 相互作用的XRD和FFIR表征证明Au^3 是在还原糖的醛基上直接被还原成Au^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