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制备了一种以盐酸地尔硫卓与碘汞酸盐形成的缔合物为电活性物质的聚氯乙烯膜盐酸地尔硫卓选择电极,并对其性能做了测定,结果显示该电极对盐酸地尔硫卓有较好的能斯特响应。盐酸地尔硫卓的线性范围为4.5×10~(-2)~1.0×10~(-4)mol·L~(-1),检出限为3.55×10~(-5)mol·L~(-1)。该电极用于盐酸地尔硫卓片剂的分析,结果与药典法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2.
研制了一种以盐酸地尔硫卓与碘汞酸盐缔合物为电活性物的涂丝型盐酸地尔硫卓选择电极,电极的线性响应范围1.0×10-3~1.0×10-5mol.L-1,级差电位为28 mV/pc,检测限为4.5×10-5mo.lL-1.该电极响应迅速,重现性好,用此电极以标准曲线法测定了盐酸地尔硫卓片剂的含量,结果与药典法相符.  相似文献   

3.
在HCl-NaOAc酸性缓冲介质中,曙红Y(EY)与盐酸吡格列酮(PGH)反应形成1∶1的离子缔合物,不仅引起曙红Y的荧光猝灭(FLU),更能导致共振散射(RRS)的显著增强。荧光猝灭的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λex=524nm和λem=544nm;最大共振散射波长为308nm,并在540nm处产生一共振峰。方法的线性范围分别为9.04×10-7~2.05×10-5mol/L(FLU)和1.6×10-7~5.1×10-6mol/L(RRS),检出限分别为1.88×10-7mol/L(FLU)和4.82×10-8mol/L(RRS)。研究了荧光和共振散射的光谱特征、适宜的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据此建立了灵敏、简便、快速测定抗糖尿病药物盐酸吡格列酮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抗坏血酸和乙二胺为原料,采用低温回流的方法合成了掺氮碳量子点(N-CDs),盐酸小檗碱对该N-CDs具有明显的荧光猝灭作用,据此提出了以N-CDs为荧光探针测定盐酸小檗碱的方法。在pH 7.40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HCl缓冲溶液中,盐酸小檗碱的浓度在5.0×10^(-7)~4.0×10^(-5) mol·L^(-1)内与N-CDs的荧光强度猝灭值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2.0×10^(-7) mol·L^(-1)。方法用于盐酸小檗碱药片的分析,加标回收率为99.2%,103%。通过荧光寿命和吸收光谱的变化以及温度对猝灭常数的影响,确定该N-CDs与盐酸小檗碱的作用机理为动态猝灭。  相似文献   

5.
谢剑炜  许金钩  陈国珍 《化学学报》1995,53(10):972-977
本文首次报道了将敏化和猝灭同时偶合在同一体系中的敏化/猝灭室温磷光新方法。体系中, CTAB胶束一方面增强α-溴代萘的室温磷光发射、α-溴代萘和联乙酰的三重态-三重态能量转移效率, 另一方面起到猝灭α-溴代萘敏化联乙酰发射的室温磷光的作用。CTAB对联乙酰的猝灭反应由三重态-三重态能量转移速率限制,求得α-溴代萘敏化联乙酰的三重态-三重态能量转移速率常数为1.76×10^9(mol.dm^-^3)^-^1s^-^1, CTAB对联乙酰的猝灭常数为7.82×10^7(mol.dm^-^3)^-^1s^-^1。详细研究了实验条件, 实现了猝灭法测定联乙酰,检测限达2.8×10^-^8mol.dm^-^3。  相似文献   

6.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地尔硫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现了盐酸地尔硫卓在过硫酸钾-鲁米诺化学发光反应体系中的后化学发光反应.据此发现建立了利用后化学发光反应测定盐酸地尔硫卓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3.0×10-6~1.0×10-4 g/mL,检出限为3×10-7 g/mL,对6.0×10-5 g/mL的盐酸地尔硫卓标准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6%.方法已用于盐酸地尔硫卓片剂中盐酸地尔硫卓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运用荧光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胡椒酸丁二醇单酯(简称BPM)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胡椒酸丁二醇单酯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导致BSA内源性荧光猝灭,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其猝灭速率常数为Kq为1.077×1013L/(mol.s)(25℃)、0.946×1013L/(mol.s)(37℃)。利用荧光猝灭反应测得结合常数KA为2.6×106(25℃)、3.4×106(37℃),结合位点数n为1.30(25℃)、1.33(37℃)。根据Frster能量转移理论得到结合距离r=2.92nm(25℃)、2.66nm(37℃)和能量转移效率E=0.45(25℃)、0.43(37℃)。通过热力学参数计算,确定胡椒酸丁二醇单酯与BSA的相互作用是熵增加和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主要作用力是疏水作用力。  相似文献   

8.
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在缓冲溶液中不同温度下α-硫辛酸(AL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ALA对BSA的内源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过程,猝灭常数KSV分别为4.65×103L/mol(26℃)和4.46×103L/mol(37℃)。依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得到给体(BSA)-受体(ALA)间的结合距离r=2.90 nm,能量转移效率E=5%。测定了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4.31×103L/mol(26℃),4.27×103L/mol(37℃),以摩尔比1∶1结合。根据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确定了相互作用过程的热力学参数,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ALA与BSA之间作用力主要是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流动注射在线氧化结合在线透析采样技术建立了荧光法测定血浆中游离盐酸硫利达嗪的新方法, 并将其应用于盐酸硫利达嗪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机制的研究. 将盐酸硫利达嗪与牛血清白蛋白以不同比例混合并在37 ℃下培养, 以流动注射透析采样技术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游离盐酸硫利达嗪, 在线氧化为强荧光化合物后测定其浓度; 应用Scrathard方程分析所测数据, 求得盐酸硫利达嗪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为1.2×104 L/mol, 结合位点数为0.98; 根据热力学参数推断, 盐酸硫利达嗪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以疏水作用力为主; 进一步基于荧光猝灭现象和F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 得到盐酸硫利达嗪小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能量转移效率(E=0.497)和结合距离(r0=3.27 nm).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次报道了将敏化和猝灭同时偶合在同一体系中的敏化/猝灭室温磷光新方法。体系中, CTAB胶束一方面增强α-溴代萘的室温磷光发射、α-溴代萘和联乙酰的三重态-三重态能量转移效率, 另一方面起到猝灭α-溴代萘敏化联乙酰发射的室温磷光的作用。CTAB对联乙酰的猝灭反应由三重态-三重态能量转移速率限制,求得α-溴代萘敏化联乙酰的三重态-三重态能量转移速率常数为1.76×10^9(mol.dm^-^3)^-^1s^-^1, CTAB对联乙酰的猝灭常数为7.82×10^7(mol.dm^-^3)^-^1s^-^1。详细研究了实验条件, 实现了猝灭法测定联乙酰,检测限达2.8×10^-^8mol.dm^-^3。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新型Co(Ⅲ)配合物trans-[(en)~2(NO~2)Co(O~2CC~5H~5N)](ClO~4)~2, 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同时分别以[Fe(CN)~6]^4^-和[Fe(CN)~5(H~2O)]^3^-作为还原剂, 考察了该配合物被还原的反应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两反应体系分别按外配位界机理和内配位界机理进行电子传递。在25℃, Ⅰ=0.5mol·L^-^1,trans-[(en)~2(NO~2)Co(O~2CC~5H~5N)]^2^+/[Fe(CN)~6]^4^-反应体系的前驱配合物离子对形成常数Q~i~p=29mol^-^1·L, 电子转移速率常数k~e~t=2.4×10^-^4s^-^1,电子转移过程的活化焓△H^≠~e~t和活化熵△S^≠~e~t分别为1.2×10^2kJ·mol^-^1和5.0×10^2J·mol^-^1·K^-^1。在40℃, pH=8.0, Ⅰ=0.1mol·L^-^1,trans-[(en)~2(NO~2)Co(O~2CC~5H~4N)]^2^+/[Fe(CN)~5(H~2O)]^3^-反应体系前驱双核配合物分子内电子转移速率常数为7.0×10^-^5s^-^1。最后讨论了分子轨道对称性, 两金属中心氧化还原电势差等因素对电子转移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应用荧光光谱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研究了紫檀芪(PTE)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HSA的荧光能被PTE静态猝灭,并伴随有非辐射能量转移作用,两者形成了1:1复合物,结合距离r=1.495 nm,结合常数KA=1.12×104(298 K)、4.07×104(304 K)和2.45×105 L/mol(310 K).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揭示,PTE分子通过甲氧基与HSA进行结合;热力学数据表明,二者间的作用主要为疏水作用;标记竞争实验指出PTE优先结合HSA的位点Ⅲ.三维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结果显示,与PTE作用后,HSA构象发生变化,导致色氨酸残基周围环境疏水性降低,但对PTE分子构象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二(乙基黄原酸基)金属配合物为中性载体的阴离子选择性电极,其中二(乙基黄原酸基)钴(Ⅱ)对碘离子有高的选择性, 且电极呈现反Hofmeister行为, 其选择次序是: I^->SCN^->NO2^->Br^->ClO4^->SO4^2^->NO3^->Cl^-, 采用交流阻抗和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电极的响应机理, 并将电极用于药品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纳晶稀土复合氧化物Dy1-xSrxCoO3-y I. 荧光特性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坤  石燕  贺伦燕 《化学学报》1998,56(6):589-593
研究了在紫外(UV)激发下纳晶Dy1-xSrxCoO3-y(0.0≤x≤1.0)的荧光特性及其发光机理。结果表明, 纳晶Dy1-xSrxCoO3-y的荧光为量子限域型光致发光, 这源于纳晶的尺寸量子化效应, 其发光机理为量子限域模型。Dy^3^+的自身浓度猝灭机理为电隅极-电四极相互作用。纳晶电偶极跃迁的振子强度为3.256×10^-^6~41.00×10^-^6, 摩尔消光系数为0.8581-10.82。  相似文献   

15.
The interaction of plumbagin (PLU) with human serum albumin (HSA) in physiological buffer (pH=7.4) was studied b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Results obtained from analysis of the fluorescence spectra indicated that PLU has a strong ability to quench the intrinsic fluorescence of HSA through a static quenching procedure. Fluorescence quenching data revealed that the quenching constants (K) are 4.43×104, 3.26×104 and 1.69×104 L?mol?1 at 293, 303 and 313 K, respectively. 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ΔH° and ΔS° were calculated to be ?36.63 kJ?mol?1, and ?35.702 J?mol?1?K?1 respectively, which suggested that van der Waals interactions and hydrogen bonds play a major role in the interaction of PLU with HSA. The distance between donor (HSA) and acceptor (PLU) was calculated to be 3.76 nm based on Förster’s non-radiative energy transfer theory. The results of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spectra showed that binding of PLU to HSA can induce conformational changes in HSA.  相似文献   

16.
毕树平  陈刚  刘剑  邹公伟  干宁 《化学学报》2000,58(5):494-499
利用吸附的方法在热解石墨电极上制得邻苯二酚紫(PCV)修饰电极。在NH~3.H~2O-NH~4Cl底液(pH8.5)中,该电极具有很好的电化学活性,其示差脉冲氧化峰电位为E~p~a=+80mV。对铝进行检测,只是峰电流降低,而峰电位不变,氧化峰电流的降低值与铝浓度在1×10^-^8-1×10^-^7mol.dm^-^3和1×10^-^7-1×10^-^6mol.dm^-^3范围内成正比,检测限为5×10^-^9mol.dm^-^3,标准偏差为5.0%(4×10^-^8mol.dm^-^3Al,n=8),对实际水样进行测定,结果令人满意。对其检测机理进行了研究后认为:(1)PCV修饰电极表面是PCV单分子层吸附,具有很好的电化学活性;(2)铝与PCV在电极表面形成一1:3的配合物,该配合物在修饰电极上本身没有电化学活性,仅覆盖住原有的PCV电活性点,从而使峰电流降低,而峰电位没有变化;因此,在有铝和无铝时,电极过程没有变化,都对应于PCV的电化学行为。我们用电化学方法、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此进行了证明。  相似文献   

17.
赵富荣  郭明  邵东伟  夏琪涵 《色谱》2020,38(8):975-983
利用毛细管电泳(CE)技术在体外条件下建立了苦参碱(MT)与血清白蛋白(SA)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生理条件下通过淌度移动法和前沿分析法(FA)研究苦参碱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状况,构建配体(MT)-受体(SA)相互作用模型。其中,淌度移动法采用非线性拟合方法获得苦参碱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结合参数;FA运用非线性回归方程、Scatchard方程、Klotz方程3种方程获得苦参碱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参数,分析其相互作用状况进而分析模型适用度。利用淌度移动法可知,人血清白蛋白与苦参碱表观结合常数KB为8.072×103 mol/L;利用FA法可知,采用非线性回归方程、Scatchard方程、Klotz方程3种方程获得苦参碱与人血清白蛋白表观结合常数KB分别为1.434×103、1.781×103和2.133×103 mol/L,且二者结合位点数在1.0左右,说明苦参碱与人血清白蛋白作用只有单一类型的结合位点。通过计算分析得到3个方程的相关系数(r),关系为rKlotz > r非线性 > rScatchard。结果表明:淌度移动法和FA法均适用于分析MT-HSA体系的结合状况;由于FA法可以计算出表观结合常数的同时又能计算出结合位点数,因而更适合MT-HSA体系的分析研究;分析比较得出3种方程之中Klotz方程为最适理论模型。结合参数表明,MT-HSA相互作用体系之间发生的结合反应为单一类型的结合位点且结合稳定。相关工作阐明了典型生物碱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可为生物碱的血液输运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生物酶HRP催化H~2O~2氧化间苯二胺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淑妍  焦奎 《化学学报》2000,58(6):617-621
应用电化学分析,高效液相色谱(HPLC),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NMR)等技术对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H~2O~2氧化间苯二胺(MPD)的反应进行了研究。伏安法和高效液相色谱实验说明,在所选择的酶催化反应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生成一种产物。用化学方法制得了HRP酶催化H~2O~2氧化MPD的产物纯品。经UV-vis,IR和^1HNMR谱鉴定,产物为2,7-二氨基吩嗪。写出了酶催化反应过程,同时对酶催化反应产物的电极还原过程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