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PBE0方法, 在aug-cc-pVTZ水平上理论预测了含平面五配位硅和锗原子的XBe5H6 (X=Si, Ge)团簇. 势能面系统搜索及高精度量化计算表明, 它们均为全局极小结构. XBe5H6(X=Si, Ge)团簇整体呈完美的扇形结构: Si/Ge原子被5个金属Be原子配位; 4个H原子以桥基方式与Be原子相键连, 剩余的2个 H原子以端基方式与两端的Be原子成键. 化学键分析表明, XBe5H6(X=Si, Ge) 团簇中XBe5单元具有完全离域的1个π及3个σ键, 外围铍氢间形成4个Be—H—Be 三中心二电子(3c-2e)键及2个定域的Be—H键. XBe5单元上离域的2π及6σ电子赋予体系πσ双重芳香性, 并使Si/Ge原子满足八隅律(或八电子规则). 能量分解-化学价自然轨道分析揭示, Si/Ge和Be5H6之间主要为电子共享键.  相似文献   

2.
B24N24团簇的结构与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水平下,对B24N24笼状团簇的12种异构体进行了优化,并对它们的几何构型、化学键性质、振动光谱和稳定性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具有S8对称的含有2个八元环、8个四元环和16个六元环的结构h是B24N24笼状团簇最稳定的异构体,只存在B-N键,而无N-N和B-B键.含有五元环结构的稳定性最低.B-B和N-N键对的数目越多,结构的稳定性越低.12种异构体的稳定性顺序为h>a>b>I>g>l>c>k>j>d>e>f.  相似文献   

3.
以碱金属和碱土金属为模板, 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两种具有深紫外吸收特性的硼酸盐Na2Ba· [B5O8(OH)]2·2H2O(1)和KSr[B5O8(OH)2](2), 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SCXRD)、 粉末X射线衍射(PXRD)、 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热重分析(TG)等手段对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化合物1可归属于单斜晶系P2/c空间群, 结构中四连接的B5O10(OH)簇单元通过共氧连接形成含有两种9-元环窗口的二维层; 化合物2结晶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 结构中四连接的B5O10(OH)2簇单元则通过共氧交替连接构筑了罕见的含有8-/12-元环孔道的二维褶皱层. 两种基于B5On(n=11, 12)簇单元构筑的化合物均具有低于200 nm的深紫外吸收边, 在紫外/深紫外区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电化学阻抗谱可用于诊断多孔电极内电荷转移反应,即界面电荷集聚和电荷传导,以及反应物质输运。本文采用复相量方法,在同态假设条件下,重新推演多孔电极阻抗谱模型,厘清传统多孔电极阻抗谱模型中的模糊性表述。(1) 定义多孔电极表征输入参数,包括电极基体电子电导率σ1 、电解质离子电导率σ2、界面电荷传递电导率gct、单位面积界面电容C、固相扩散系数D、速度常数k、电极厚度d、特征孔深Lp 和单位体积表面积Sc;(2) 解析阻抗谱特征输出参数,包括场扩散常数K,特征频率ω0ω1ω2ω3ωmax,它们分别相关于界面传导反应、有限场扩散、氧化还原反应、孔内扩散和最小特征孔尺寸,以及分别对应于从传导到扩散和从扩散到饱和的转折频率fk1fk2;(3) 当参数XZ同时变化时(X = σ1Z = d,Sc,Lp,C,gct,D,k),通过阻抗谱特征参数的演变规律,分析了电荷转移反应中XΖ参数耦合竞争;(4)为深入分析电荷转移反应中参数XZ的耦合竞争,引入了分叉频率fXZfZXfXZfZX所处位置可以用于表征参数XZ影响电荷转移反应的深度和广度。当分叉频率fXZfZX不存在时,表明电荷转移反应中参数XZ在全频率范围内存在耦合竞争。总之,借助于特征频率和分叉频率,本文一方面研究了动力学参数和微观结构参数对多孔电极中电荷转移反应的影响,另一方面分析谱图的变化及其背后的阻抗谱特征演化规律。本文研究结果可为阻抗谱的系统仿真和辨识提供理论基础,可为多孔电极内电荷转移反应的竞争分析提供技术支撑,还可为电化学储能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5.
用价轨道双ζ型基,在B32H322-等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对C12B20、C12B20H32及其正离子进行从头计算,并对照C2B30、B32和B32H322-的计算结果讨论其成键特性、稳定性及得电子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B3LYP/def2-TZVP优化和在耦合簇方法(CCSD)单点水平下, 将$B_{6}S^{n}_{5}$ (n=0, +1, +2)作为基础结构研究证实了S原子对于形成B平面多配位结构具有良好的作用. 研究发现, $B_{6}S^{n}_{5}$ (n=0, +1, +2) 3种价态下最稳定和次稳定结构均为纯平面结构, 仅在不同电子数下两者的能量次序发生改变. 中性的B6S5因满足18电子规则其最稳定结构具有D5h对称性, 且中心B为平面五配位. 在$B_{6}S^{+}_{5}$和$B_{6}S^{2+}_{5}$中, 其17电子和16电子时的最稳定结构中的所有B均为平面四配位. 18电子的B6S5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7.
黄敏  徐畅  程龙玖 《化学学报》2016,74(9):758-763
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对B-Al二元团簇[BxAl13-x]-x=0~13)进行了全局结构搜索,并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下对其进行了优化计算. 结果表明在二元团簇中,随着硼原子的数量逐渐增加,团簇的结构由二十面体(3D)逐渐转化为准平面(2D)且团簇结构由B与Al原子的比例所决定的. 当x=0~7时,Al原子占多数,团簇保持3D结构;反之团簇呈现2D构型;在x=7~8时,团簇的结构发生由3D向2D的转变. 能量决定着团簇的稳定性(例如相对能量). 能量越小,其结构越稳定. 在计算相对能量Erel,当x=1时,其相对能量最低,团簇结构最稳定. 为了进一步了解团簇的稳定性,计算了[BxAl13-x]- 团簇的HOMO-LUMO能级差(EH-L)和垂直电离能(Vertical Detachment Energies,VDE),并且发现它们的值在整体上是随着B原子数量的增加而减小,表明其团簇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在所有的团簇中,BAl12-的能级差最大,结构最稳定. 因此文章中对其进行了分子轨道分析,发现当一个B原子替代了Al13-团簇中的中心Al原子时,所得到的BAl12-的电子壳层结构的1s2和1p6几乎和Al13-团簇保持一致. 此外,对于x=13时的准平面全硼团簇B13-,文章中用适应性自然密度划分(Adaptive Natural Density Partitioning,AdNDP)对其化学成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B13-有8个π电子,具有π反芳香性.  相似文献   

8.
阮曼  赵艳霞  何圣贵 《化学学报》2021,79(4):490-499
在单一原子量分辨水平上研究纳米尺寸过渡金属氧化物团簇(MxOyq)与小分子的反应不仅能够获得氧化物纳米颗粒的反应性随原子组成和尺寸连续变化的演变规律, 而且对认识其结构特征以及表面活性氧物种(如O-•自由基)的产生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工作分别采用耦合快速流动反应管和耦合四极质量过滤器-线形离子阱的两套反射式飞行时间质谱研究了不同“氧缺陷指数”(Δ)的氧化钇团簇YxOy- (x≤50,y≤76; Δ≡2y–1–3x, Δ=0~5)和掺杂氟(F)原子团簇Y xOyF- [x≤49,y≤74; Δ≡(2y+1)–1–3x, Δ=1]与 n-C4H10分子的反应. 实验观测到Δ=1系列团簇(Y2O3)NO- (N=1~25)、(Y2O3)NYO2F- (N=1~24)及Δ=4系列团簇(Y2O3)NYO4- (N=1, 3~24)具有氢抽取反应活性, N≥2时其它Δ系列团簇(Δ=0, 2, 3, 5)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反应性.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Δ=1或4系列小尺寸团簇(Y2O3)NYxOyF0,1- (N≤4;x=0, 1)的结构揭示O-•自由基是氢抽取反应的活性位点, 结合实验可推测Δ=1或4系列纳米尺寸团簇(Y2O3)NYxOyF0,1- (x=0, 1)结构中也含有O-•自由基. 这些结果表明Δ=0系列惰性纳米尺寸团簇(Y2O3)NYO2-可以通过吸附一个O2分子发生电子转移生成O-•自由基(O2-+O2→O-•+O2-•), 也可以通过掺入F原子的方式生成O-•自由基(O2-+F→O-•+F-).  相似文献   

9.
了解金属纳米团簇的形成机制对于进一步发展其化学制备方法是必要的。我们利用盐酸(HCl)和十二硫醇(RSH)共同刻蚀L3 (L3: 1, 3-双二苯基膦丙烷)包覆的多分散性的Aun (15 ≤ n ≤ 60)团簇成功制备出单分散性的Au13(L3)2(SR)4Cl4纳米团簇,并结合原位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谱、原位真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质谱技术,研究了Au13(L3)2(SR)4Cl4纳米团簇的动力学形成过程。结果表明,Au团簇从多分散到单分散的转变经历了3个明显不同的动力学步骤。首先,尺寸较大的多分散金属团簇Aun主要在HCl刻蚀作用下,形成尺寸较小的亚稳的中间产物Au8–Au11团簇。然后,这些中间产物与反应溶液中已有的Au(Ⅰ)-Cl物种反应,并与SR发生部分配体交换,逐渐长大为由SR和L3保护的Au13团簇。最后,形成的Au13团簇经过一个较缓慢的结构重组过程,最终形成稳定的Au13(L3)2(SR)4Cl4的纳米团簇。  相似文献   

10.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钌掺杂的铂团簇阳离子([PtnRum]+, m + n = 3, n ≥ 1)活化甲醇C―H和O―H键反应进行了理论研究;探讨了电荷对[PtnRum]团簇反应活性的影响。电荷分析表明:(1) [Pt3]+团簇中正电荷在三个Pt原子上均匀分布;掺杂Ru原子后,正电荷主要分布在Ru原子上; (2)首先活化C―H键时[PtnRum]+的反应活性比[PtnRum]明显提高;首先活化O―H键时只有[Pt3]+比[Pt3]团簇的反应活性有明显提高。本研究可为金属团簇调控的C―H键和O―H键的活化提供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A decrease of the rate of high pressure oxidation of very rich methane-oxygen mixtures with increasing oxygen concentration was found. The results were confirmed by kinetic simulation of the process. A very distinct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rate of oxygen conversion can be explained on the basis of a critical change in the reaction mechanism.Translated fromIzvestiya Akademii Nauk. Seriya Khimicheskaya, No. 1, pp. 53–56, January, 1996.  相似文献   

12.
水溶液中嵌段共聚物的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耗散颗粒动力学(dissipative particle dyanmics)模拟方法研究了Pluronic L64(PL64)和Pluronic 25R4(25R4)三嵌段共聚物水溶液中的介观相分离,模拟了聚合物聚集的动力学变化过程. 结果发现,在水溶液中,不同浓度的聚合物溶液表现出不同的介观结构,如分散相、球形胶束、双连续相(bicontinuous)等;而Pluronic L64在低浓度时更容易形成双连续相. 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可以作为实验的一个辅助,提供介观层次上的信息,对实验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分子模拟技术煤焦分子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焦是过程工业的重要原料。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煤、焦分子结构以揭示其反应性。采用Materials Studio 7.0软件,从分子层次研究煤、焦的分子结构。根据已报道的文献,构建煤、焦的初始结构;基于分子力学原理对这些结构进行优化,使得模型物性与煤、焦物性相符;基于退火模拟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从而使得模型密度、元素分析数据与真实值吻合;基于能量最小化原理,对煤、焦模型再次优化,从而获得其稳定、真实的分子构型。由计算结果发现,模型的估算密度、元素组成与已报道一致,说明构建的模型是有效、合理的;在模型优化过程中,相对于其他能量而言,库伦能和范德华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推断在煤、焦热加工过程中,弱键占据主要地位。另外,本文采用分子模拟技术构建煤、焦模型的方法对于构建其他复杂大分子结构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模拟技术在表面活性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根据表面活性剂溶液行为的模拟所需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介绍了三种主要的计算机模拟方法:原子模拟、粗粒模拟和介观模拟.综述了这些模拟方法在表面活性剂单体、缔合体系及与聚合物相互作用等研究中的应用.指出了用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We present a simulation study showing the effect of bidispersity in matrix homopolymer length on the wetting/dewetting of homopolymer-grafted nanoparticles and the morphology of polymer nanocomposites where the graft and matrix polymer chemistries are identical. In a bidisperse matrix with equal number of short and long chains and average matrix length greater than the monodisperse graft length, the densely grafted polymer layer is preferentially wet by the short chains and relatively dewet by the long chains. This is driven by a larger gain in entropy of mixing between graft and matrix for short matrix chains than long matrix chains. Despite the preferential wetting of the short and dewetting of long chains, matrix length bidispersity does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 the overall wetting of the grafted layer. Unlike graft length bidispersity that significantly improves particle dispersion, matrix length bidispersity slightly increases particle aggregation in the polymer matrix. © 2014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Polym. Sci., Part B: Polym. Phys. 2014 , 52, 1661–1668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聚乙烯在石墨(001)表面的吸附和结晶过程;直观的给出了聚乙烯链被石墨(001)面吸附并诱导形成有序的片层晶体的过程;发现结晶温度对得到的有序结构中的聚乙烯链相对石墨表面的特定取向有影响(300 K和600 K时的取向方向不同);表面覆盖率影响聚乙烯吸附层的厚度,对取向的方向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The dependences of the maximum selectivity and the limiting yield of C2 hydrocarbons on the degree of methane conversion during its gas-phase oxidative coupling were calculated by means of kinetic simulati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sults of the calculations and the rersults obtained in the experimental studies dealing with catalytic oxidative coupling of methane is discussed.Translated fromIzvestiya Akademii Nauk. Seriya Khimicheskaya, No. 3, pp. 568–570, March, 1995.  相似文献   

19.
O—酰基—α—酮肟光分解反应的Monte Carlo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首次对光化学反应体系用Monte Carlo方法进行模拟处理。通过5个O-酰基-α-酮肟光分解反应的Monte Carlo模拟,可避免解析解中由于对吸收光强须采用一级近似求解动力学微分方程组,而造成拟合反应在后期产生与实验结果的偏差。  相似文献   

20.
采用偏压受限扩散聚集模型研究溶液中银树形纳米结构的生长。模拟中,在二维正方形格子中引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粒子进行模拟,同时运用不同的粘贴概率来描述表面活性剂的效果。模拟结果表明树形纳米结构随着偏压的增大而变得更密。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使得树形纳米结构变得更加对称和规则。更进一步,当表面活性剂的效果足够强且外加偏压很小的时候,银纳米颗粒聚集成了银纳米片。模拟结果有利于定性解释相关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