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应用微乳法制备二氧化硅包裹钯纳米粒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飞  张庆红  王野  万惠霖 《化学学报》2004,62(18):1713-1716
以氯钯酸为钯源,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己醇/水构成的微乳体系制备了二氧化硅包裹纳米金属Pd粒子.其中Pd的粒径可在5~30 nm调变,外部SiO2层的厚度可在5~35 nm调变.详细考察了氯钯酸和正硅酸乙酯的浓度、微乳体系中水和正己醇的量等参数对制备的Pd/SiO2粒子的大小及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电沉积方法分别在镀铂石英晶片和铂基底上制备了电活性铁氰化镍膜,并考察了膜电极在含钇离子溶液中的电控离子交换性能. 在0.1 mol·L-1的硝酸钇溶液中,使用循环伏安法及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测试考察了铁氰化镍膜对钇离子的置入释放性能及对应的质量变化,同时比较了铁氰化镍膜电极在Y(NO3)3和Sr(NO3)2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 在0.1 mol·L-1 [Y(NO3)3 + Sr(NO3)2]混合溶液中,通过循环伏安法分析了薄膜对Y3+/Sr2+离子的选择性.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铁氰化镍膜的表面形貌,并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测定了膜在氧化和还原状态下的元素组成. 结果表明,铁氰化镍膜在含Y3+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离子交换行为,其中氧化过程薄膜质量减少,对应着钇离子的释放;还原过程薄膜质量增加,对应钇离子的置入;在0.0 V或0.9 V调控膜电极的氧化还原状态实现对钇离子的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5种钯配合物Pd(bipy)Cl2, Pd(phen)Cl2, [Pd(dien)Cl]Cl, trans-Pd(NH3)2Cl2和cis-Pd(NH3)2Cl2对结核杆菌RecA intein蛋白质剪接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 trans-Pd(NH3)2Cl2的抑制活性最好, IC50=3.3×10-5 mol/L. 钯配合物通过与intein的第一个氨基酸(半胱氨酸)配位, 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剪接活性. 荧光猝灭的动力学数据表明, 配体的大小会明显影响钯配合物与intein的相互作用, 配体越大, 作用越慢.  相似文献   

4.
以PdBr2为起始原料,分别选择二叔丁基苯基膦((t-Bu)2PPh)、二叔丁基-(4-二甲基氨基苯基)膦(Amphos)、4,5-双二苯基膦-9,9-二甲基氧杂蒽(Xantphos)为有机膦配体,通过溶剂的配位加成和有机膦的配位取代,合成出3种溴化钯配合物,以寻找性能更佳的偶联催化剂。借助元素分析仪、核磁共振仪及单晶X射线衍射仪测试和解析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trans-Pd((t-Bu)2PPh)2Br2(1),trans-[Pd(Amphos)Br2]2(2)、cis-Pd(Xantphos)Br2(3),其中的trans-[Pd(Amphos)Br2]2(2)为溴桥双核钯配合物。选用了2个Suzuki偶联反应为评价模型,测试了它们的催化活性,并分别与市售的Pd((t-Bu)2PPh)2Cl2、Pd(Amphos)2Cl2、Pd(Xantphos)Cl2进行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在选定的模型上,2个有机膦钯(Ⅱ)配合物的产率均高于对应的有机膦氯化钯(Ⅱ)催化剂。  相似文献   

5.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的MOCVD技术,以均匀混合的金属β-二酮鳌合物固态源Y(DPM)3和Zr(DPM)4作为前驱物,在NiO/SDC多孔阳极和多孔-αAl2O3衬底上制备了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薄膜.研究了两种衬底对成膜过程和膜的结构以及微结构的影响,讨论了源区输运机制及薄膜生长动力学.XPS分析结果表明,薄膜中Y和Zr元素的摩尔比低于原始混合源中的Y和Zr元素的摩尔比,当混合源中的Y和Zr元素的摩尔比约为0.35:1时,可以获得无定形态的8%YSZ薄膜,经高温焙烧转化为单一立方相,其晶粒大小约为100nm,薄膜的生长速率约为7nm/min.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极性荧光指示剂Ru(dpp)3Cl2在非极性硅橡胶中的分散性,以沉淀白炭黑、气相白炭黑和甲基MQ树脂,载负荧光指示剂Ru(dpp)3Cl2,再填充到二甲基硅橡胶(PDMS)中,制备氧敏感荧光膜.以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光谱仪,研究载体种类对Ru(dpp)3Cl2的吸附性、荧光特性及氧敏感荧光膜性能的影响.白炭黑载负Ru(dpp)3Cl2的荧光发射光谱相对其稀溶液约红移20 nm.载体表面的甲基可减弱SiO2载体对Ru(dpp)3Cl2分子的吸附性和相互作用,减少荧光发射光谱的红移12 nm,提高荧光强度近10倍.白炭黑有助改善Ru(dpp)3Cl2在PDMS中的分散性和氧敏感荧光膜的荧光输出和猝灭比,尤以MQ树脂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二(四氢糠基茚)稀土氯化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四氢糠基茚锂分别与无水三氯化钇和无水三氯化钆以摩尔比2;1反应,除去不溶物和溶剂后,将产物在甲苯/THF中冷冻得到晶体(C4H7OCH2C9H6)2LnCl[Ln=Y(1);Ln=Gd(2)].这两种配合物都是单分子无溶剂化合物,在空气中稳定.配合物1和2的晶体结构都属于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晶胞参数分别为a=1.04252(9)nm,b=1.47455(12)nm,c=1.49799(13)nm,Z=4,Dc=1.508g/cm3;a=1.03701(10)nm,b=1.47233(12)nm,c=1.51354(14)nm,Z=4,Dc=1.699g/cm3.它们的结构相似,但空间构象不同.稀土中心离子分别与两个茚中的五元环和两个氧原子及氯原子成键,形成九配位结构.  相似文献   

8.
在离子液体BMImPF6中, 用不同的钯催化剂和Lewis酸三氟甲磺酸铜Cu(OTf)2共催化苯乙烯二聚反应, 发现用Pd(OAc)2/Cu(OTf)2作催化剂, Pd/Cu物质的量之比为1~4时, 可高产率高选择性地获得苯乙烯二聚产物1,3-二苯基-1-丁烯. BMImPF6对催化剂有较好的溶解性, 可固定催化剂体系, 使催化剂有效地与产品分离. 同时, α-甲基苯乙烯的二聚反应表明, 室温下不发生反应, 提高温度有利于反应进行.  相似文献   

9.
邹少爽  陶占良  陈军 《化学学报》2011,69(18):2117-2122
以NaBH4为硼源、氨基络合物Ni(NH3)6Cl2为氨源制备高储氢容量的氨硼烷(NH3BH3, Ammonia Borane, AB)及其放氢性能研究. 通过XRD, FTIR, 11B NMR, ICP等手段分析表征了所制备产物的组成和纯度, 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原料比例、反应温度、时间和溶剂等因素对产物的影响. 同时, 对不同原料比制得氨硼烷的热解放氢性能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当物质的量NaBH4∶Ni(NH3)6Cl2=2∶1经过10 h的反应, 得到了纯度非常高的氨硼烷(纯度>99%)|以NaBH4∶Ni(NH3)6Cl2=3∶1得到的氨硼烷, 当以2 ℃/min进行升温时, 氢气释放主要集中在第一步, 并且没有硼烷和硼嗪等杂质气体的产生. 另外, 在产物中得到了金属Ni纳米颗粒, 经洗涤干燥后其粒径大小可控制在10 nm左右, 在催化氨硼烷等材料的水解放氢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Zn2+离子掺杂的TiO2纳米粒子[Zn2+掺杂量0.5%(物质的量的比)],并用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经Ru(bpy)2(NCS)2(bpy=2,2′bipyridine4,4′dicarboxylicacid)分别敏化的掺杂Zn2+的TiO2电极(简写为Zn2+-TiO2)和CdS/Zn2+-TiO2复合半导体纳米多孔膜电极的光电化学行为.实验证明Ru(bpy)2(NCS)2敏化CdS/Zn2+-TiO2复合半导体纳米多孔膜电极比单独敏化Zn2+-TiO2电极的光电转换效率高,且敏化Zn2+TiO2电极和敏化CdS/Zn2+TiO2复合半导体纳米多孔膜电极比Zn2+-TiO2电极的光电流产生的起始波长都向长波方向移动.在360600nm范围内,Ru(bpy)2(NCS)2敏化CdS/Zn2+-TiO2复合半导体纳米多孔膜电极光电转换效率最好.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3种不同结构、 粒径和气体吸附性能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 微米级Cu3(BTC)2、 亚微米级ZIF-8和S-Cu3(BTC)2. 氮气吸附等温线分析结果表明, ZIF-8和Cu3(BTC)2具有较大比表面积(1653和1439 m2/g), S-Cu3(BTC)2的比表面积为171.4 m2/g. 用共混法将MOFs直接引入聚酰亚胺中制备了MOFs/聚酰亚胺混合基质膜(MMMs). X射线衍射(XRD)和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ATR)分析结果表明, MOFs在混合基质膜中保持物理和化学稳定. 气体渗透测试结果表明, MOFs的加入使膜的气体渗透分离性能明显提高, S-Cu3(BTC)2使渗透系数增加了1.75倍; ZIF-8和Cu3(BTC)2使渗透系数增加了3倍左右; 同时, 膜的气体分离系数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12.
对Y(NO3)3·6H2O的差热和热重分析表明,Y(NO3)3·6H2O经脱水和热分解在580C以上完全分解为Y2O3.在此基础上,以Y(NO3)3·6H2O为前驱体,采用喷雾热解过程制备出粒度为0.50~1.50μm的立方相球形Y2O3粉末.通过对产物粒子粒度的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的比较,推测Y2O3粒子形成机理符合液滴-粒子转变机理(One-Droplet-One-Particlemechanism).本喷雾热解过程同样适用于其它稀土超细粉末的制备,粒子粒度可以通过调节液滴尺寸和溶液浓度等操作条件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3.
聚苯撑乙炔-苯并噻二唑共聚物的合成及光谱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俊峰  赵军子  李惠  曾翎  蒋家新  路胜利 《化学学报》2005,63(13):1220-1224
利用钯催化剂[Pd(PPh3)2Cl2]和相转移催化剂(PTC), 采用Heck交叉偶联缩聚反应合成了聚(苯撑乙炔撑-苯并噻二唑)系列交替共聚物(PPE-BT), 比较了聚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特征.  相似文献   

14.
电化学合成系列锡配合物及纳米SnO2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锡金属为"牺牲"阳极,首次在无隔膜电解槽中,电化学一步法制备了纳米SnO2前驱体锡配合物Sn(OEt)4, Sn(OBu)4, Sn(OCH2CH2OCH3)4, Sn(OEt)2(acac)2, Sn(OBu)2(acac)2, Sn(OCH2CH2OCH3)2(acac)2[acac为乙酰丙酮基],产物通过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和核磁共振进行表征.同时采用含Sn(OR)2(acac)2>的电解液直接水解制备纳米SnO2粉体,纳米SnO2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进行表征.实验表明,电解时防止阳极钝化,控制温度在40~60℃之间,采用有机胺溴化物为导电盐,可以提高电合成效率;电解合成Sn(OCH2CH2OCH3)4, Sn(OEt)2(acac)2, Sn(OBu)2(acac)2, Sn(OCH2CH2OCH3)2(acac)2的电流效率比Sn(OEt)4, Sn(OBu)4高,适宜作为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纳米SnO2的原料,制备得到的纳米SnO2经600℃煅烧后呈球形单分散结构,晶型为四方锡石型,平均粒径在(10±0.4) nm左右.  相似文献   

15.
以异丙醇铝Al(Opri)3(即Al(OCH(CH3)2)3)为原料,用醇盐水解法制备纳米氧化铝粒子,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制备条件(加水方式、反应物配比、浓度、溶剂等)对产物粒子颗粒大小的影响,采用TEM、X射线衍射等技术对所得产品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纳米Al2O3粒子分散性好,粒径在20-100nm之间,颗粒的形状和尺寸随反应条件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可溶性无机盐Sr(NO3)2,Bi(NO3)3及HTaF6为原料,以柠檬酸、乙二醇及乙二胺四乙酸(EDTA)为络合剂,利用溶胶-凝胶旋转涂覆工艺,分别在Al2O3和Pt/Ti/SiO2/Si的衬底上制备了SrBi2Ta2O9(SBT)铁电陶瓷薄膜.采用SEM,XRD及FTIR等微观分析手段,对制备的SBT溶胶与薄膜过程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由无机盐溶液原料络合合成SBT溶胶是此方法制膜的关键,其中络合剂的种类、用量和pH值的控制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制备了相组成均一、薄膜表面致密、均匀、无开裂、晶粒尺寸为150nm的多晶膜,获得了剩余极化(2Pr)与矫顽电场强度(2Ec)分别为9.6μC/cm2与76kV/cm铁电性能较好的薄膜材料.  相似文献   

17.
制备对醇氧化反应具有优异电活性的钯催化剂是醇燃料电池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用硼氢化钠还原法制备了钯纳米颗粒, 然后沉积在Fe3O4/C复合物表面, 得到了不同Fe3O4负载量的Pd/Fe3O4-C催化剂. 透射电镜(TEM)图显示钯纳米颗粒均匀地分散在Fe3O4/C表面. 对制备好的Pd/Fe3O4-C催化剂进行了循环伏安法(CV)、计时电流(CA)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的测试, 研究了其在碱性介质中对C1-C3醇类(甲醇、乙醇和丙醇)氧化的电催化活性. 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不同Fe3O4负载量的Pd/Fe3O4(2%)-C,Pd/Fe3O4(5%)-C, Pd/Fe3O4(10%)-C和Pd/C催化剂中, Pd/Fe3O4(5%)-C催化剂表现出最高的醇氧化电流密度. 依据循环伏安(CV)数据,Pd/Fe3O4(5%)-C催化剂对甲醇、乙醇、正丙醇和异丙醇氧化的阳极峰电流密度分别是Pd/C催化剂的1.7、1.4、1.7和1.3倍. Pd/Fe3O4(5%)-C催化剂对乙醇氧化的电荷传递电阻也远低于Pd/C催化剂. 制备的所有催化剂对C1-C3醇类电氧化的电流密度大小排序如下: 正丙醇﹥乙醇﹥甲醇﹥异丙醇. 此外, 碳粉中Fe3O4纳米颗粒的存在提高了钯纳米颗粒的电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以无水乙腈为反应介质,合成了硝酸钪及硝酸钇与DB24C8的固态配合物,确定其组成为Sc(NO3)3·DB24C8·2H2O和[Y(NO3)3]4·(DB24C8)3·8H2O,并对冠醚及其配合物的某些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溶剂热条件下制备了系列新配合物:[Cr2(tpc)2(HCOO)2(OH)2]·4H2O (1)、[Ba(tpc)2(H2O)2]n (2)、[Zn2(tpc)2(NO3)2]n (3)、[Pb(Htpc)(NO3)2]·2H2O (4)和[Rh(Htpc)Cl3]·CH3OH·H2O (5)(Htpc=2,2′∶6,2″-三联吡啶-4-羧酸)。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有机配体呈4种不同的配位方式;配合物1~5通过C—H…O/N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形成了新颖的超分子网络。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发光性能。在365 nm紫外辐射下,晶体2~5分别呈现绿色、蓝色...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甲基丙烯酸锌加速还原氯化钯(PdCl2) 溶液中的钯离子(Pd 2+)为钯(Pd) 纳米微球, 进而用得到的钯纳米微球直接制备钯/氧化钯(Pd/PdO) 纳米复合微球.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XRD)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等方法对 Pd/PdO 纳米复合微球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制备的纳米复合微球为表面粗糙、 大小均一的纳米微球.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等方法考察了 Pd/PdO 纳米复合微球在对硝基苯酚(4-NTP) 还原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发现其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