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选择中国化学国际论文数量、中国化学国内论文数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化学项目项数和化学项目资助金额等计量指标作地域分布的比较研究,尝试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其支持环境的宏观一致性和微观协调性的角度,审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专家评议的总体效果。  相似文献   

2.
南极乔治王岛重力潮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LCR-G型重力仪在南极乔治王岛获得342天有效的重力固体潮观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主波潮汐因子δ及相位滞后△φ的中误差小于6‰及0.3°。采用Schwiderski等潮图作海潮改正,发现M_2波受海潮影响固体潮观测幅度的20%且相位提高6.7°,获得该地区重力潮汐因子为 δ_(O_1) =1.2178±0.0061,△φ_(O_1)=2.13±0.25°, δ_(M_2)=1.2350±0.0045,△φ_(M_2)=-0.53±0.16°。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滦平地区中生代火山岩中锆石的稀土元素分析,表明髫髻山组顶部火山岩样品中锆石δEu的均值为0.49,(Lu/Gd)N的均值为21.87;然而,土城子组顶部层位、底部层位和张家口组底部层位火山岩样品中锆石的δEu均值分别为0.15,0.06和0.09,(Lu/Gd)N的均值分别为14.51,15.66和16.25.反映了土城子组中锆石的稀土元素特征与张家口组中锆石特征的一致性,而与髫髻山组中的锆石有较大的区别,表明土城子组与张家口组中的火山岩有明显的亲缘性和一致性.结合同位素测年结果和锆石的阴极发光特征,可以认为: 该地区的髫髻山组与土城子组之间不仅时间间隔长,而且火山岩的源区也有较大的区别;土城子组与张家口组之间不仅在时间上基本连续,而且火山岩的源区也有明显的一致性;该分析结果暗示了滦平地区的土城子组与张家口组之间不存在时间的间断和大的构造界面,是相同(或相近)地质背景下形成的,即二者之间应不存在构造转换界面和J3-K1界面.研究表明,在壳源岩浆锆石的稀土元素分析中,(Lu/Gd)N,δEu是相对稳定的、有指示意义的两个重要参数;壳源岩浆锆石的∑LREE的值变化范围较大,尤其是La的丰度变化范围较大,所以在锆石的稀土元素分析中,与La相关的各种比值的指示意义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教师自主支持认知与自主支持行为的相关性,以70名中学化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以著名学者Deci编制的问卷为工具,采用2种量化分析方法选择出高自主支持认知水平和低自主支持认知水平的2组教师。用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系统地对比分析2组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发现教师自主支持认知与自主支持行为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60年代北半球夏季气候跃变——Ⅰ.降水和温度变化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引用气候跃变概念,结合主相关型和EOF(经验正交函数)的分析,揭示了北半球夏季气候状况在60年代发生的大规模交化的主要时空分布特征。第Ⅰ部分介绍1951-1980年全球夏季降水、气温和海表水温的变化特征。降水变化在空间上呈带状分布型,自北非到日本一带在60年代出现突发性降水减少,而其南北两侧则各有一条降水增多的地带。北半球温度的主要变化为60年代前期中高纬温度普遍突降,较低纬则有部分增温区,从而形成南北温差的突增。不同地区和不同要素的气候跃变在时间上可能有不同,其间的动力学联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南极冰盖边缘-冰岩芯微粒分析及气候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微粒计数器(Couiter Counter)和光扫描计数(Optic Counting)分析了南极冰盖边缘冰岩芯的微粒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微粒含量是不同的,特别是从南极冰盖边缘到内陆。经与其他冰岩芯微粒含量的比较,本文认为,末次冰期气候最冷期和最高微粒含量出现期之间有一滞后。滞后的原因是因为微粒含量峰值的出现同其它大陆最干燥期的出现同步。  相似文献   

7.
敦德冰芯记录与过去5ka温度变化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本文基于敦德冰芯δ~18O的实验室资料,首次讨论了中国西部地区5ka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讨论结果表明,距今3ka左右是过去5ka中气候变化的一个界限:在此之前,以温暖气候为主,在此以后,气候趋于变冷。在过去5ka中最寒冷期是1000aA。D左右,而不是小冰期。敦德冰芯中13世纪左右暖期的记录是西部地区的首次发现。敦德冰芯记录还发现“隋唐温暖期”在这个地区是以寒冷气候为特征的。此外,敦德冰芯记录与竺可桢温度曲线,北半球温度变化具有广泛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珠江三角洲典型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人群暴露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环境污染问题最为严峻的地区之一。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毫无疑问地将影响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人体健康。大量的研究表明,多种传统和新型的有机污染物在珠江三角洲各类环境介质、生物体、甚至人体中广泛存在。这些污染物包括多溴联苯醚(PBDEs)、多氯联苯(PCBs)、有机氯农药(OCPs)、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OPEs)等。系统研究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人体暴露风险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可以为政策制定者采取有效的污染物控制措施提供科学数据支持。有机污染物在环境界面(沉积物-水、大气-水及土壤-水)迁移是控制其地球化学行为的重要过程。本文综述了珠江三角洲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宏观环境行为、微观的环境界面通量测定技术、人体暴露风险三个方面的研究历史及现状,并总结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展望了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9.
极地平流层云及其非均相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极臭氧洞的形成与南极平流层云及其非均相化学过程有很大关系.南极平流层云中存在着硫酸气溶胶粒子、与硫酸/硝酸/水有关的固体或液体粒子以及水的冰晶粒子等,在其表面上可以发生非均相化学反应,一方面使本来比较惰性的硝酸氯(ClONO2)具有相当大的活性,另一方面可以把NO2或硝酸以硝酸固体粒子的形式从平流层中移走.由非均相化学产生的HOCl和Cl2发生光离解,产生活性氯,加强了与ClO的二聚物或者与ClO-BrO互反应有关的破坏臭氧的催化循环圈的进行,加快南极臭氧洞的形成.本文重点介绍极地平流层云及其非均相化学在极地平流层臭氧消耗过程中的作用,使人们对加重平流层臭氧消耗的非均相化学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一种测定南极磷虾整虾、虾壳、虾头、虾肉、熟南极磷虾及南极磷虾干中硼含量的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D-ICP-MS)方法.样品匀浆后加入HNO3和H2O2进行微波消解,以锂为内标元素,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其中的硼.硼在O ~ 3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7;所涉及的...  相似文献   

11.
以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为模型药物,采用同步荧光法测定了大鼠尾静脉注射模型药物后血浆中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系统研究了样品处理、测试条件等一系列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建立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测定生物体内的微量外源性蛋白质的方法,并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的测试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GPC-HPLC法测定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及校正因子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保健食品南极磷虾油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测定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含量的全自动凝胶渗透色谱(GPC)净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采用GPC净化,NaOH甲醇溶液皂化后,经C30液相色谱柱分离后测定。考察了皂化溶剂、加碱量、皂化时间等对虾青素皂化效率的影响以及pH对溶液稳定性的影响,并对虾青素异构体的校正因子进行了计算,确定了虾青素的定量方式。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的定量限为0.5 mg/kg;在0.1~5 mg/L时峰强度与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加标回收率为96%~98.5%;相对标准偏差为3.0%~5.6%。方法适用于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的实际检测。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新课程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对四川绵阳(实验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调查,揭示出该实验区实施初中化学新课程中教师的变化、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的变化以及教学资源、社会环境对新课程的支持与适应情况。  相似文献   

14.
随着核能的开发应用,研究环境中铀、钍、钾等长寿命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水平,对保护公众安全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对罗布泊地区环境样品作了放射性检测。根据该样品的比活度以及该样品的元素丰度与中国大陆地壳元素丰度的比较,表明罗布泊地区的地质放射性无明显的放射性异常,并可以作为建筑材料使用,符合GB6566-2001标准。  相似文献   

15.
应用原子键电负性均衡方法模型(ABEEMσπ模型),通过大量量子化学计算,拟合确定了含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卤化物体系的ABEEMσπ参数.ABEEMσπ模型计算得到的电荷分布与从头算计算的电荷分布有很好的一致性.同时计算了模型分子的偶极矩,与实验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研究表明ABEEMσπ模型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含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卤化物的结构和性质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多氯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氯萘(polychlorinated naphthalenes,PCNs)是一类理化性质相似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共有75个同类物.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全球范围内已陆续停止了PCNs的生产和使用,目前环境中PCNs的污染主要来自历史上生产和使用PCNs以及现有废弃物焚烧、金属冶炼及其它类似过程的废气排放.PCNs广泛分布于各类环境介质中,其造成的环境污染已有所显现,PCNs的相关研究成为近年来环境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PCNs的污染控制已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环境管理的新任务.本文重点介绍了PCNs的特性、环境中PCNs的来源、分析检测方法、环境污染水平、环境化学行为与环境归宿.同时还讨论了我国有关PCNs研究的一些初步结果,展望了有关多氯萘的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论南极O_3层空洞的形成及其演变趋势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仔细分析了大量O_3观测数据与太阳活动之间的关系,发现:O_3总量对太阳准11年周期活动的响应,有“敏感地区”和“不敏感地区”。以此为依据,提出了Chapman过程作为控制平流层O_3含量的主过程之外,还应有一个次过程。由此提出了南极O_3层空洞形成的新观点,并对此空洞未来数年的演变趋势,作了较具体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大气臭氧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贾龙  葛茂发  徐永福  杜林  庄国顺  王殿勋 《化学进展》2006,18(11):1565-1574
臭氧是大气化学中的核心物种。在平流层中,臭氧层可以吸收对生物有害的紫外辐射,对地球生命起保护伞作用。在对流层大气中,适量臭氧对清洁大气是有益的。但是,由于对流层中臭氧前体物排放量的增加,特别是在大城市,产生的高浓度臭氧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人类、动植物和生态环境具有极大危害。臭氧的研究一般结合外场观测、实验室烟雾箱模拟和计算机数值模拟进行。深入开展大气臭氧化学研究,不仅有助于全面深入理解大气氧化过程以及全面掌握区域乃至全球大气自净能力,而且能为对流层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案。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有关臭氧化学的研究进展,论述了臭氧问题与人类当前面临的一些主要环境问题间的相互关系;重点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南极臭氧空洞、中纬度地区臭氧低值和北极地区臭氧的损耗机理及其发展趋势;综述了臭氧与大气光化学和气溶胶间的耦合关系,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大气臭氧化学尚待深入开展研究的一些重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
韦伯的一致性分析模式从知识的类别、深度、广度及分布平衡性等4个维度来分析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选用韦伯的一致性分析模式,对高中化学选修4教科书课后部分习题与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相关内容的一致性进行分析,得出习题与课程标准在各个不同维度的一致性情况,并对分析过程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0.
利用光照引发的光化学变化,作为一种通过宏观手段向微观系统提供能量和外加刺激的理想手段,在分子自组装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光化学变化可以实现对分子自组装结构从分子结构到微观结构,再到宏观性质的多层级调控.反之,通过其他手段调节聚集体的组装结构和分子排列,也可以控制改变聚集体的发光情况.此外,分子荧光探针为认识纳米尺度的分子自组装结构的微观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是研究自组装结构中不可取代的重要表征手段.本文就光化学手段对分子自组装结构的调控与探测,以及自组装结构对发光分子的光学性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