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苯酚及其光催化降解中间产物的HPLC法同时测定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研究了苯酚光催化降解过程中苯酚及3种中间体(对苯二酚、对苯二醌、邻苯二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获得了同时测定4种物质的较佳液相色谱条件:流动相V(甲醇):V(水)=30:70,流速为0.8ml/min,进样体积为20uL,检测波长为280nm。用外标法进行了定量,相对标准偏差和回收率分别为0.31%~1.13%和97.2%~101.7%,该法快速、简便、准确,适合于苯酚光催化降解过程中样品  相似文献   

2.
方莉  李菲菲  张改霞 《化学通报》2015,78(8):749-752
以含有苯酚的PBS溶液为电解液,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苯酚在碳纳米管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电化学氧化的机理。结果表明,苯酚在碳纳米管修饰电极表面的氧化机理为:苯酚先于正向扫描中不可逆氧化为苯醌后,在负向扫描中被还原为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可进一步发生可逆氧化还原反应而存在于溶液中。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的生成对苯酚氧化形成苯醌的峰电流产生干扰,从而影响苯酚电化学测定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以含有苯酚的PBS溶液为电解液,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苯酚在碳纳米管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电化学氧化的机理。结果表明,苯酚在碳纳米管修饰的电极表面的氧化机理为:苯酚先于正向扫描中不可逆氧化为苯醌后,在负向扫描中被还原为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可进一步发生可逆氧化还原反应而存在于溶液中。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的生成对苯酚氧化形成苯醌的峰电流产生干扰,从而影响苯酚电化学测定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纳米La(OH)3修饰电极对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的同时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纳米La(OH)3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对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的电催化作用。讨论了支持电解质种类、酸度等对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伏安响应的影响,获得了较为优化的实验条件。在0.1mol/LPBS(pH7.0)中,采用示差脉冲伏安测定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其浓度与氧化峰电流线性关系良好。共存的多种金属离子、抗坏血酸及等量的苯酚等不干扰测定。该电极用于模拟废水样中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陈欢  马伟  孙登明 《应用化学》2012,29(5):576-584
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银掺杂聚L-甲硫氨酸修饰玻碳电极,研究了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同时测定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的新方法.研究发现,在pH=5.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扫速为100 mV/s时,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在银掺杂聚L-甲硫氨酸修饰玻碳电极上均出现1对氧化还原峰,峰电位分别为:Epa=0.228 V、Epc =0.162 V和Epa=0.347 V、Epc =0.287 V,二者的氧化峰电位差达119 mV,还原峰差达125 mV.在最佳的条件下,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同时测定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的线性范围为3.00 ×10-6~1.00 ×10-4mol/L,检出限为8.0×10-7 mol/L(对苯二酚)和5.0×10-7 mol/L(邻苯二酚).此法用于废水样中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计算机辅助褶合曲线分析法结合同步荧光光谱法对双组分体系(苯酚/对苯二酚、苯酚/邻苯二酚)同时测定。苯酚和对苯二酚的荧光光谱重叠比较严重,同步荧光光谱虽使选择性有所改善,但仍有重叠,苯酚和对苯二酚的同步荧光峰相差仅20nm。褶合曲线分析法可很好地用来测定苯酚和对苯二酚,方法简便、准确、易于自动化,同时证明,褶合曲线分析法在荧光分析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进一步试验苯酚和邻苯二酚双组分的同时测定,苯酚和邻苯二酚的同步荧光峰相差仅10nm,结果表明,该法虽然能在苯酚存在的情况下测定邻苯二酚,但不能同时测定苯酚。  相似文献   

7.
对吸收峰重叠严重的苯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和对苯二酚4组分体系进行研究,以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光度法建立校正模型,同时测定了水样中的苯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的含量,回收率为95.7%~109.2%。  相似文献   

8.
超过20种人类疾病与蛋白质或者多肽淀粉样纤维化密切相关,探究影响蛋白质的结构稳定性及其淀粉样纤维化的环境条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牛胰岛素作为模型蛋白质,研究了Na2SO4对蛋白质淀粉样纤维化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Na2SO4对胰岛素淀粉样纤维化过程具有不同的影响,低浓度条件下可促进纤维化,较高浓度可明显抑制淀粉样纤维的形成,更高的浓度则使胰岛素形成非纤维状聚集体.ANS荧光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浓度的Na2SO4均可减小胰岛素聚集体的表面疏水性,并导致聚集体对细胞膜的损害作用降低.Na2SO4的上述作用可能与其改变蛋白质分子间的静电作用力及溶剂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利用电纺丝技术制得钯/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Pd/CNFs),并将其用于修饰玻碳电极Pd/CNF-GCE/CME.Pd/CNF-GCE/CME对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的氧化还原反应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显著提高了二者电化学反应的可逆性.考察了支持电解质的酸度对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电化学响应的影响,选用0.1 mol/L PBS(pH 8.0)作为支持电解质.用微分脉冲伏安(DPV)法对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进行选择性检测:当混合溶液中存在50 μmol/L对苯二酚时,邻苯二酚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90 μ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3 μmol/L(S/N=3);当存在50 μmol/L邻苯二酚时,对苯二酚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2~100 μ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 μmol/L.另外,此修饰电极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将此修饰电极用于模拟水样中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石明娟  崔华 《化学学报》2007,65(22):2555-2562
系统研究了不同pH下的NaHCO3-Na2CO3和NaOH缓冲介质中, 36种苯酚和苯胺类化合物对鲁米诺电致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体系的影响. 发现苯酚和苯胺类化合物的抑制和增强作用与化合物的结构、氧化电位和介质的pH有直接的关系: 具有较高氧化电位的苯酚和苯胺类化合物对鲁米诺的ECL没有影响; 而具有较低的氧化电位、苯环上有两个处于对位的-OH(或-NH2)或苯环上有多个相邻的-OH的化合物, 在较低的pH下有增强作用, 在较高的pH下具有抑制作用; 其它的化合物则呈现抑制作用, 抑制作用的大小与化合物的结构有关. 通过研究化合物的氧化半峰电位、ECL光谱、荧光光谱等, 提出了增强和抑制作用的可能机理: 各种有机物的电氧化产物如醌、酮及具有醌、酮结构的聚合物等能够淬灭激发态3-氨基邻苯二甲酸根阴离子(3-AP2-*)的发射, 导致了鲁米诺的ECL的降低; 同时, 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半醌自由基中间体或 会促进鲁米诺的发光反应, 呈现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天然多酚化合物是蛋白质淀粉样纤维化相关疾病的潜在治疗药物。本文采用溶菌酶和表没食子儿茶素(EGC)研究了多酚化合物对蛋白质淀粉样纤维的作用。结果表明,EGC能够抑制溶菌酶的淀粉样纤维化,并能够破坏成熟的纤维结构,使纤维的淀粉样特性降低。巯基化合物二巯基苏糖醇(DTT)能够部分抑制EGC破坏纤维的作用,表明EGC可能通过与巯基结合而对多肽链进行共价修饰,从而改变了淀粉样纤维的自组装结构。根据上述结果,我们认为,多酚化合物形成醌类中间体并对多肽链的自由巯基进行修饰,是其抑制蛋白质淀粉样纤维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电化学还原的方法制备了4-氨基吡啶共价修饰玻碳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在此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4-氨基吡啶修饰电极对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有较好的电催化活性和电分离作用.利用微分脉冲伏安法,用4-氨基吡啶修饰电极可同时及定量检测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在2.5×10~(-6)~1.1×10~(-4)mol/L范围内,二者的微分脉冲伏安响应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用恒电位沉积法制备了金纳米修饰玻碳电极(GNP/GCE),并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 H=6.5的磷酸盐缓冲液中,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在该修饰电极上均出现一对准可逆氧化还原峰,峰电位分别为:Epa=0.250 V、Epc=0.220 V和Epa=0.140 V、Epc=0.100V。在最佳测定条件下,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在1×10-6~8×10-5mol·L-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分别为3.7×10-7mol·L-1,2.4×10-7mol·L-1。该方法用于模拟水样和茶叶中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舒世立  张硕旭 《化学通报》2015,78(8):702-709
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均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中间体。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由苯酚直接羟基化合成苯二酚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的特点,近年来受到各国研究者的重视。本文综述了苯酚过氧化氢直接羟基化合成苯二酚所用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复合金属氧化物、杂多酸盐和分子筛等几类催化剂的制备、性能、特点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同时测定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分散碳纳米管(CNTs),通过层层组装(LBL)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和CNTs构筑PDDA/CNTs多层膜电极.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对PDDA/CNTs多层膜的组装过程进行监测,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同时存在时PDDA/CNTs多层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对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有较好的电催化活性和电分离作用,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无需经过分离即可同时被检出.在修饰电极上的线性范围如下:邻苯二酚为2.0×10-6~1.4×10-4mol/L,线性相关系数R=0.9991;对苯二酚为2.0×10-6~1.4×10-4mol/L,线性相关系数R=0.9987.  相似文献   

16.
将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分散在L-半胱氨酸溶液中并滴涂在玻碳电极表面.将上述电极在pH 6.9的B-R缓冲溶液中,于-1.0~2.5 V的电位范围内进行电聚合,制备了聚L-半胱氨酸/多壁碳纳米管复合修饰电极(Pol-L-Cys/MWCNTs/GCE).研究发现,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在聚L-半胱氨酸/多壁碳纳米管复合修饰电极上分别出现了一对氧化还原峰,且两者的氧化峰电位差达101 mV,提出了用微分脉冲伏安法同时测定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的方法.氧化峰电流与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的浓度在1.0×10-5~1.0×10-3mol·L-1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均达1.0×10-5mol·L-1.修饰电极用于模拟样品中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的测定,回收率在82.0%~107.0%之间.  相似文献   

17.
通过镀膜/循环伏安法制备了钴氢氧化物膜修饰的玻碳电极。该修饰电极对邻苯二酚(CA)和对苯二酚(HQ)具有较强的电催化活性。考察了支持电解质酸度对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电化学响应的影响,选用0.1 mol/LPBS(pH 10.0)作为支持电解质。利用差示脉冲伏安法(DPV)对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进行选择性检测,当两者浓度同时改变时,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在6~100μmol/L范围内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2×10–7,5×10–7mol/L(S/N=3)。钴氢氧化物膜电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重现性及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将此修饰电极应用于模拟水样中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的测定,回收率为95.4%~100.4%。  相似文献   

18.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UB3LYP/6-311G**//UB3LYP/6-31G*水平上研究了水溶液中羟基自由基进攻苯酚的邻位和对位生成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2个反应都存在3个过渡态,3个中间体,并通过振动分析对过渡态进行了确认.电荷密度的拓扑分析发现,邻位反应中羟基自由基的氧原子和苯酚环上的2个氢原子之间形成了氢键,并相应地形成了六元环和五元环结构.经单点能校正后,2个反应的主反应活化能十分接近,说明邻位和对位产物会同时存在,这与实验观测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对对苯二酚的电催化作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吴芳辉  赵广超  魏先文 《分析化学》2004,32(8):1057-1060
研究了多壁纳米碳管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对对苯二酚的电催化作用。讨论了支持电解质种类、酸度、修饰层厚度和扫速等因素对对苯二酚伏安响应的影响 ,获得了较为优化的实验条件。在 0 .1mol/L磷酸盐 (pH 6 .0 )缓冲溶液中 ,采用示差脉冲伏安法测定对苯二酚 ,其浓度在 5 .0× 1 0 -6~ 1 .1× 1 0 -3 mol/L范围内与其氧化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达 2 .7× 1 0 -6mol/L。共存的多种金属离子、抗坏血酸及等量的苯酚、邻苯二酚等不干扰测定。该电极用于模拟废水样中对苯二酚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朱本占  张静  唐苗  黄春华  邵杰 《化学进展》2022,34(1):227-236
卤代醌是一类卤代芳烃类环境污染物的致癌中间体,也是在饮用水中新发现的氯化消毒副产物。我们最近发现卤代醌和 H2O2 或有机氢过氧化物体系可以不依赖过渡金属离子,而产生高活性的羟基/烷氧自由基和醌氧/醌碳自由基。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卤代醌类致癌物和氢过氧化物共存能否诱导 DNA 产生氧化损伤和修饰,以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是什么。我们的研究发现 DNA 在四氯-1,4-苯醌/H2O2体系中可被氧化产生 8-氧脱氧鸟苷、DNA 链断裂和三种甲基氧化产物,这些反应不依赖过渡金属离子,且由于卤代醌与 DNA 的嵌入作用而导致其氧化作用增强。其他卤代醌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现象,而且通常比经典的 Fenton 体系更有效。我们进一步将研究从纯化的 DNA 扩展到了活细胞的基因组 DNA。同时还发现卤代醌和有机氢过氧化物(如叔丁基过氧化氢或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产生的 13S-过氧羟基-9Z,11E-十八碳二烯酸(13-HPODE))共存时,可通过独特的醌氧自由基介导机制诱导 DNA 氧化生成致突变性更强的咪唑啉酮类产物 dIz。这些发现为解释普遍存在的卤代醌类致癌中间体和消毒副产物的潜在基因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