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不久前,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发明的“一种判断大豆异黄酮糖苷是否水解或水解程度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等豆科植物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它不仅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活动,还能对人体发挥有益的生理调节作用。为了得到生物活性高的大豆异黄酮苷元,在工业上大多以大豆豆饼或豆粕为底物,采用酸水解或微生物转化的方法将糖苷转化为苷元。此前,判断大豆异黄酮糖苷是否水解及水解程度,通常是通过水解前后苷元含量的变化来判断,此方法操作过程相对繁琐。成都生物所发明的该种方法,通过商品豆粕经乙醇提取、提取液抽滤除杂质、减压蒸馏浓缩至无乙醇得水相、以水相为底物进行水解、用乙酸乙酯从水解液中萃取大豆异黄酮苷元、萃取液减压浓缩、浓缩相进行薄层层析、在紫外灯下观察层析结果,以此判断大豆异黄酮糖苷是否水解或水解的程度。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仪器信息网成都生物所发明判断大豆异黄酮糖苷水解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豆黄酮属于大豆异黄酮的一种,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的次生代谢产物,属于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以异黄酮糖苷和相应的苷元形式存在。大豆异黄酮具有弱雌激素、抗氧化、抗溶血和抗真菌等活性,能有效地预防和抑制白血病、骨质疏松、胃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多种疾病的发生。目前,测定大豆异黄酮的方法主要有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因大豆异黄酮与杂蛋白的紫外吸收峰较近,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时背  相似文献   

3.
大豆乳清废水中异黄酮吸附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表明:吸附原料液的溶液体系非常复杂,其中大豆异黄酮含量很低,而干扰溶质种类多且含量高,所以在应用大孔树脂时大豆异黄酮的吸附分离中会同时存在多种不利因素.其中的大豆乳清蛋白、大豆低聚糖和大豆皂甙各自由于不同的原因而可能对大豆异黄酮的吸附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经实验研究所开发的“两级吸附”工艺充分发挥了大豆异黄酮的吸附优势,得到了纯度高于42%的大豆异黄酮产品,树脂吸附的回收率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2种含氮类大豆苷元衍生物,4,7-二((甘氨酸钠)羰基)甲氧基异黄酮(L1)和4'',7-二(肼羰基)甲氧基异黄酮(L2)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大豆苷元衍生物的抗氧化性能,评价了其对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吸附能力,以及对人体血红细胞抗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大豆苷元衍生物在生理pH条件下的抗氧化活性优于维生素C,特别是在清除羟自由基和抑制人血红细胞溶血方面,大豆苷元衍生物抗氧化能力表现更为突出。大豆苷元衍生物的羟自由基清除活性IC50值是维生素C的104倍。  相似文献   

5.
筛选6种不同性能的吸附树脂,对比了这些树脂对大豆异黄酮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以大豆胚为原料,用乙醇提取,经选择性吸附树脂ADS-22的吸附,再用75%的乙醇洗脱,可得到含量达74.37%大豆异黄酮提取物,表明ADS-22树脂对大豆异黄酮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2种含氮类大豆苷元衍生物,4,7-二((甘氨酸钠)羰基)甲氧基异黄酮(L1)和4′,7-二(肼羰基)甲氧基异黄酮(L2)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大豆苷元衍生物的抗氧化性能,评价了其对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吸附能力,以及对人体血红细胞抗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大豆苷元衍生物在生理pH条件下的抗氧化活性优于维生素C,特别是在清除羟自由基和抑制人血红细胞溶血方面,大豆苷元衍生物抗氧化能力表现更为突出。大豆苷元衍生物的羟自由基清除活性IC50值是维生素C的104倍。  相似文献   

7.
大豆异黄酮是从大豆中提取的1种天然异黄酮类混合物,具有抗氧化及抗癌作用,长期服用不仅能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脏病的发生,而且可以降低癌症的发病率[1,2].此外,大豆异黄酮还具有内分泌调节功能,用于缓解妇女更年期症状.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加强,大豆异黄酮将成为医药、保健、食物等方面多功能产品.由于其组份多,缺少标准对照物质,定性定量分析该类化合物比较困难.文献报导[3]的方法只分析了其中的几个组份,我们采用LC-MS方法,首次同时分析了大豆异黄酮中的12个成分,并用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份的相对含量,为控制该产品的质量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8.
经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大豆异黄酮粗提物后,以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PHPLC)分离得到高纯度的大豆异黄酮单体。以SHIM-pack PRC-ODS(20 mm×250 mm,5 μm)制备柱,考察了流动相组成及流速、进样量对分离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色谱条件为乙腈-水流动相梯度洗脱,进样量800 μL,流速10 mL/min,在120 min内实现了6种异黄酮单体的基线分离及制备。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鉴定,6种异黄酮单体依次为大豆苷、黄豆黄苷、染料木苷、大豆素、黄豆黄素、染料木素。6种产品的纯度分别为95.54%、90.14%、100%、100%、96.27%、100%。方法具有简便易行、稳定性好、产品纯度高等特点,适用于大豆异黄酮标准品的制备。  相似文献   

9.
经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大豆异黄酮粗提物后,以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PHPLC)分离得到高纯度的大豆异黄酮单体。以SHIM-pack PRC-ODS(20 mm×250 mm,5μm)制备柱,考察了流动相组成及流速、进样量对分离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色谱条件为乙腈-水流动相梯度洗脱,进样量800μL,流速10 mL/min,在120 min内实现了6种异黄酮单体的基线分离及制备。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鉴定,6种异黄酮单体依次为大豆苷、黄豆黄苷、染料木苷、大豆素、黄豆黄素、染料木素。6种产品的纯度分别为95.54%、90.14%、100%、100%、96.27%、100%。方法具有简便易行、稳定性好、产品纯度高等特点,适用于大豆异黄酮标准品的制备。  相似文献   

10.
大孔树脂对大豆乳清废水中异黄酮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比较10种大孔吸附树脂对大豆乳清中异黄酮的吸附特性发现,弱极性和非极性吸附树脂有利于大豆乳清中异黄酮的吸附.研究结果表明,D312和AB-8树脂对异黄酮的吸附量大,解吸容易、可以应用于大豆乳清废水资源化工艺之中.适宜的操作条件为温度20℃左右、pH值7.5左右.  相似文献   

11.
稀土的人体健康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论述了稀土的人体健康效应及与疾病的关系,包括:人体的稀土来源,稀土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稀土含量异常与人体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微量元素医学精要Ⅰ.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和体内平衡   总被引:33,自引:9,他引:33  
本文综述了微量元素的各种生理作用及其在体内的平衡与健康的关系。主要内容包括,微量元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体内元素平衡及其与健康的关系;必需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与健康的关系;锌缺乏症,碘缺乏症;铁缺乏症;儿童铅中毒,铝中毒。  相似文献   

13.
氟元素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氟元素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在人体内主要分布于骨骼和牙齿中。氟通过各种途径对人体发生作用。人体内少量的氟对于生长发育,骨骼代谢等有一定的影响,而含氟量过量或过少会引起某些疾病,并且氟的特性对于人体健康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环境铅接触对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环境中的铅污染已成为严重的问题。从铅的性质和存在。环境铅的接触,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铅中毒的治疗和预防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今后仍需进一步加强环境中的铅研究工作。寻求解决铅污染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食物中的钼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食物中钼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常见食物中的钼含量,钼在人体中的代谢,钼的生物学功能以及钼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6.
硒·农业·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硒与农业及人体健康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重点介绍了硒添加剂在畜牧业和硒肥在种植业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7.
碘盐及其化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阐述了碘盐对人体的作用,并研究了碘盐中碘的化学分析方法,对杜绝无碘私盐,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镉的人体健康效应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综述了镉暴露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体对镉的需要量和居民膳食日摄入量、镉暴露生物标记物及危险性评估。过量镉暴露可引起肾、肺、肝、骨和生殖效应以及癌症。在中国和其他国家进行的最新研究表明,生活在镉污染区的一般人群可发生以骨矿密度降低和骨折发生率增加为特征的骨效应;出现肾小管功能异常的镉累积量比骨效应剂量更低,也比从前估计的临界剂量更低。附4图11表25篇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的优劣逐步成为人们越来越关心的问题。自然环境的优劣,会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自然环境的物质中所含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对维持人类生命,保护人体健康起到了一定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协调人和自然关系及人民体质建设的宏观角度,探讨了环境元素与生命健康关系及其规律的方法论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明确元素存在的普遍性、内外环境元素的相关性,提出了生命元素周期变化节律及内、外环境元素整体动态的相对平衡和纵横向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是保证生命健康的基础等概念。强调系统研究元素生物效应的重要性和人类活动在扩大元素三维分布不均匀性和增加元素与健康问题复杂性中的作用,由此提出了通过生物地球化学食物链系统研究和解决环境元素与生命健康关系问题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进行人民体质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