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黎茂坚 《化学教育》2012,33(2):65-66
银镜反应是一个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一个有趣的实验,一个很好地将化学知识和生产、生活结合的例子.笔者利用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及其银重新做银镜反应实验,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具体操作如下.1试剂的配制(1)乙醛:用蒸馏水配成30%的乙醛溶液,再用NaOH溶液把它调到pH在8~9之间[1](注:配好的乙醛溶液存放时间不宜超过3天,最好是现配现用).(2)葡萄糖:用蒸馏水配成20%的葡萄糖溶液.  相似文献   

2.
应用氯化钙与乙醇形成的结晶醇在加热条件下释放出乙醇的性质,作为乙醇氧化成乙醛实验中乙醇蒸气的固体载体,增加实验操作的方便性,同时节约了乙醇;将乙醛生成和检验实验同步进行,解决了演示实验时间长和教材实验依靠闻乙醛气味的不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沈开惠 《化学教育》1983,4(5):48-48
高中化学第二册中规定了乙醛的一系列演示和分组实验。可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不易购到试剂乙醛,常常用甲醛水溶液代替乙醛作一些有关的试验。下面的装置可在实验室制备少量乙醛,并用于一系列性质试验。  相似文献   

4.
金秀莲 《化学教育》1998,19(5):34-35
乙醛的银镜反应是醛还原性验证的重要反应,近两年也作为我县会考实验考查试题之一,但平时在做该实验时,却常常遇到一些问题,如:实验效果差不能形成光洁的镜面,有时不能得到银镜等等。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对影响该实验的一些因素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乙醛2个特征反应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湘强 《化学教育》2009,30(3):63-64
做银镜反应实验常常遇到一些问题,如镜面发暗,不够光亮,不产生银镜等。而乙醛与氢氧化铜反应常遇到产生黄褐色混浊、暗褐色沉淀或红褐色沉淀等问题。针对以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提出了这2个实验在试剂配制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从而为教师提高这2个实验成功率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怀乐 《化学教育》1992,13(5):39-39
高中化学(必修)上册23页指出,溴比较容易溶解于汽油、苯、四氯化碳、酒精等有机溶剂中。而实验1—14的图1—16正是选取的无色汽油作为溴水的萃取剂。笔者就Br2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和溴水萃取剂的选择等问题,做了以下的实验,并提出了不能用汽油作溴水萃取剂的看法。一、溴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与萃取实验 1.把溴水加入酒精、乙二醇、甘油、丙酮、乙醛等有机溶剂中,溴水跟溶剂完全互溶,Br2的颜色缓慢褪去。定性表示其褪色的速度是:甲醛>乙醛>丙酮>乙醇>乙二醇>甘油。  相似文献   

7.
丁云香 《化学教育》2002,23(10):47-48
乙醛还原Cu(OH)2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显示的是乙醛的还原性。 但按书上的方案进行实验,往往看不到有砖红色沉淀生成,看到的却是一种黄褐色浑浊,它与Cu2O的外观性质相差甚远。 纪贵川老师在《化学教育》1997年7期上发表  相似文献   

8.
张应红 《化学教育》2007,28(8):51-52
按教材或文献上的实验方案中试剂浓度的要求,对影响新制氢氧化铜与乙醛反应实验的各试剂用量和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研究和分析,结论为保持较强碱性(pH≥11),乙醛和2%硫酸铜溶液的体积比不小于1:1,把直接加热改为水浴加热,就能取得很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9.
杨宝权 《化学教育》2003,24(1):45-45
高中化学(人教版)中“乙醇催化氧化实验”,用闻气味的方法,来证明乙醛的生成。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由于乙醇较多,而闻不到乙醛的刺激性气味。  相似文献   

10.
陈廷俊 《化学教育》2013,34(3):68-69
1问题提出 乙醛还原新制Cu(OH)2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通常用于检验有机分子中醛基的存在.人教版教材的实验步骤为:在试管里加入10%的NaOH溶液2 mL,滴入2%的CuSO4溶液4~6滴,得到新制的氢氧化铜,振荡后加入40%乙醛溶液0.5 mL,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1]. 在加热至沸腾的过程中,试管内液体由深蓝色逐渐变成浅蓝色→黄绿色→橙黄色的浑浊物,试管底部有砖红色沉淀生成,液面上层还有少量红褐色油滴.究竟哪个实验现象能证明乙醛还原氢氧化铜?产生这一系列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在流动系统中,用碳-14标记化合物研究了丁二烯催化剂上的结焦过程.吸附标记乙醇的升温脱附产物的分析结果表明,吸附态乙醇并不结焦.非标记乙醇与催化剂上的标记焦炭间的交换反应的实验结果,证明在正常反应条件下最初结在催化剂上的焦炭,大部分既不是游离碳,也不是稠环结构.标记乙醛的吸附、脱附和交换实验证明,即使在高达400℃下,催化剂表面上仍可能存有一小部分吸附态的乙醛.由上述结果可以认为,乙醇在催化剂表面上首先生成吸附态乙醛,这种乙醛的一部分转化为丁二烯,一部分随反应时间延长直接地或通过气相逐步缩合成焦炭.  相似文献   

12.
王春 《化学教育》2020,41(23):87-91
借助手持技术通过电化学方法测定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电压变化情况,揭示了该反应的本质,通过控制变量的思想探究了NaOH在该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并结合相关文献知识和实验对比进一步探究了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产物的成分。  相似文献   

13.
黄秋玲 《化学教育》2006,27(1):57-58
通过4个探究实验,步步为营,探究出了一套较为理想的乙醇催化氧化成乙醛的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14.
亲核加成活性较高的醛、酮与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反应的普遍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并放热,但亲核加成活性很高的乙醛却是一个例外,部分有机化学实验教材编者却不甚了解这个例外。本文揭示了存在这个例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乙醛与亚硫酸氢钠加成实验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5.
对乙醛与“氢氧化铜”反应条件的一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琴 《化学教育》1995,16(2):34-34
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体现醛的还原性,又是醛基的定性检验方法。现行教材指出。“乙醛能被新制的氢氧化钢所氧化。”对此反应的条件,我通过多次实验进行了比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关于乙醛还原Cu(OH)_2实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乙醛还原Cu(OH)2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显示的是乙醛的还原性。反应按下式进行。2Cu(OH)2+CH3CHO→Cu2O+CH3COOH+2H2O演示实验最重要的是现象准确,观察到的现象和预想的现象应严格一致,而且清晰、鲜明。根据反应式,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有红色(也称砖红色)Cu2O沉淀生成。如果发生的就是这一个反应,现象应该是很清晰的。可是,在做此实验时往往看不到有红色沉淀生成,看到的却是一种黄褐色或红褐色浑浊,它和Cu2O的外观性质相差甚远。这种情况说明乙醇还原Cu(OH)2的反应不是一个简单的单一反应,而是有…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电解有机物的空白现状,应用Schiff试剂定性检测电解液中乙醛浓度的方法,开发了一个电解乙醛的课堂演示实验。该实验将有机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与电解过程相结合,以此发展学生对电解池工作原理以及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认识。通过实验探究,培育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并进行了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实验,以求找出最优实验条件,尽可能得到更好的银镜,增进实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方正 《化学教育》1983,4(4):47-48
本人采用一支试管,既发生乙炔又同时使乙炔和水蒸气一起与催化剂磷酸釜接触,在250-400oC温度下,直接水合生成乙醛。本实验可作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也可用于定性实验中的少量制备。  相似文献   

20.
以聚乙烯醇/醋酸锌复合纳米纤维为模板, 采用模板辅助共沉积技术制备了三维尖晶石型ZnO纳米线/纳米纤维分级结构, 并采用SEM, XRD对其形貌和晶型结构进行了表征. 在光催化降解乙醛性能实验中, 三维分级结构ZnO表现出比纳米粒子和纤维更好的光催化性能. 这主要归因于ZnO纳米线的次级结构和开放的三维网络结构更有利于乙醛分子和氧分子的扩散和传输, 从而提高了乙醛的光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