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2-甲基-4-对甲苯基-1-苯甲酰基-2,3-二氢-1H-1,5-苯并二氮杂与由不对称1-苯基-2-偶氮-1,3-丁二酮热解产生的a-羰基烯酮的[2+4]环加成反应制备了标题化合物(C34H30N2O3,Mr=514.62),用X射线衍射测定了其单晶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a=11.560(1),b=19.058(3),c=13.207(2)A,β=106.82(1)°,V=2785.2(7)A3,Z=4,Dc=1.230g.cm-3,MoKa(λ=0.71073A),μ=0.064mm-1,F(000)=1088,2278个可观测衍子射点,R=0.046,Rw=0.049。分子骨架为由苯环、具有类扭船式构象的七元二氮杂环和略微扭曲的唑酮环构成的三环体系。  相似文献   

2.
用 ( -) -4 R-苯基唑烷酮为手性诱导试剂 ,N-端保护的 N-乙酰氯与 1 ,5 -苯并硫氮杂反应合成了 5个具有光学活性的 1 ,5 -苯并硫氮杂 -β-内酰胺衍生物 ,并通过 1 H NMR,MS,IR,[α]2 0D 和元素分析对此类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用 X射线衍射法确定了产物 b的立体结构 .晶体 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 ,化合物 b属单斜晶系 ,P2 1 2 1 2 1 空间群 ,晶胞参数 :Mr=5 5 3.0 5 ,a=1 .2 2 93( 2 ) nm,b=2 .6 0 2 6 ( 5 ) nm,c=1 .0 1 4 6 ( 2 ) nm,β=90°,V=3.2 4 6 1 nm3 ,Z=4 ,Dc=1 .31 2 g/ cm3 ,F ( 0 0 0 ) =1 34 4 ,R1 =0 .0 5 84 ,w R2 =0 .1 1 4 0 .该化合物分子中七元杂环为类椅式构象 ,四元环上连接的两个取代基在环的同侧  相似文献   

3.
用(-)-4R-苯基唑烷酮为手性诱导试剂,N-端保护的N-乙酰氯与1,5-苯并硫氮杂反应合成了5个具有光学活性的1,5-苯并硫氮杂 -β-内酰胺衍生物,并通过1H NMR,MS,IR,[α]20 1)和元素分析对此类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衍射法确定了产物Ⅱb的立体结构.晶体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Ⅱ b属单斜晶系,P21 21 21空间群,晶胞参数:Mr=553.05,a=1.229 3(2)nm,b=2.602 6(5)nm.c=1.014 6(2)nm,β=90°,V=3.246 1 nm3,Z=4,Dc=1.312 g/cm3,F(000)=1 344,R1=0.058 4,wR2=0.114 0.该化合物分子中七元杂环为类椅式构象,四元环上连接的两个取代基在环的同侧.  相似文献   

4.
α,β-不饱和酮(1a~1e)与邻氨基苯硫酚反应,得到含2-苯基-1,2,3-三唑基的1,5-苯并硫氮杂革(2a~2e),然后以其为原料与烯酮"现场"进行[2+2]环加成,合成出一系列含2-苯基-1,2,3-三唑基的β-内酰胺并合的1,5-苯并硫氮杂革衍生物(3a~3j).产物经1H NMR,IR,元素分析及MS加以确证.  相似文献   

5.
1,5-并硫氮杂Zhuo、溴乙酰氯在三乙胺的存在下,用微波辐射合成了5个新的1,5-苯并硫氮杂Zhuo-α-溴代-β-内酰胺衍生物,并且还合成了已用常规方法合成出的9个1,5-苯并硫氮杂Zhuo-β-内酰胺衍生物,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中研究了微波促进这类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6.
苯并硫氮杂草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七元杂环化合物,近年来,其各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质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关注[1-5].我们曾用氯乙酸氯与1,5-本并硫氮杂反应合成了具有两个活性结构单元的1,5-苯并硫氮杂-β-内酰胺衍生物.并发现其产物具有确定的构型[6].为了研究可能具有更好生理活性的α-烃基-β-内酰胺的杂草衍生物.我们合成了4个新的苯基取代的杂衍生物(Ⅱa-Ⅱd),研究了它们的谱学特征和立体结构是实验部分1.l仪器与试剂WC-1型显微熔点仪;PE-M-1730型博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KBr压片;ZABSPEC型质谱仪,电子轰击式…  相似文献   

7.
刘方明  王宝雷等 《化学学报》2002,60(6):1095-1101
α,β-不饱和酮(1a-1e)与邻氨基苯硫酚反应,得到含2-苯基-1,2,3-三唑基的1,5-苯并硫氮杂Zhuo(2a-2e),然后以其为原料与烯酮“现场”进行[2 2]环加成,合成出一系列含2-苯基-1,2,3-三唑基的β-内酰胺并合的1,5-苯并硫氮杂Zhuo衍生物(3a-3j),产物经^1H NMR,IR,元素分析及MS加以确证。  相似文献   

8.
利用异丁酸乙酯、异丁酸异丙酯、异丁酸薄荷醇酯和LDA作用形成烯醇锂盐,然后和1,5-苯并硫氮杂(艹卓)反应,得到了6个新的1,5-苯并硫氮杂(艹卓)-α,α-二甲基-β-内酰胺衍生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1a的晶体结构。晶体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9299(3)nm,b=1.0134(3)nm,c=1.2455(4)nm,α=98.457(5)°,β=106.143(5)°,γ=103.843(5)°,V=1.0657(6)nm~3,Z=2,Dc=1.295Mg/m~3,F(000)=440,μ=0.175mm~(-1),R1=0.406,ωR2=0.1064。  相似文献   

9.
α,β-不饱和酮(1a~1e)与邻氨基苯硫酚反应, 得到含2-苯基-1,2,3-三唑基1,5-苯并硫氮杂(艹/卓)(2a~2e), 然后以此化合物为原料同1,3-偶极子氧化腈"现场"发生1,3-偶极环加成, 合成出一系列含2-苯基-1,2,3-三唑基的1,2,4-(口恶)二唑并合的1,5-苯并硫氮杂衍生物(3a~3j). 产物经元素分析、 IR、 1H NMR及MS加以确证.  相似文献   

10.
α,β-不饱和酮(1a-1e)与邻氨基苯硫酚反应,得到含2-苯基-1,2,3-三唑基1,5-苯并硫氮杂卓(2a-2e),然后以此化合物为原料同1,3-偶极子氧化腈“现场”发生1,3-偶极环加成,合成出一系列含2-苯基-1,2,3-三唑基的1,2,4-恶二唑并合的1,5-苯并硫氮杂卓衍生物(3a-3j)。产物经元素分析、IR、^1H NMR及MS加以确证。  相似文献   

11.
含吡唑基的1,5-苯并硫氮杂衍生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1-苯基-3-甲基-5-苯氧基-吡唑-4-甲醛和1-苯基-3-甲基-5-对甲苯氧基-吡唑-4-甲醛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与苯乙酮(取代苯乙酮)发生羟醛缩合,合成出10种新型含吡唑基的查尔酮;再用此查尔酮与邻氨基硫酚在冰醋酸中反应,合成了10种新的1,5-苯并硫氮杂,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和1HNMR确认,同时测定了化合物6c的晶体结构.化合物6c属单斜晶系(Monoclinic),空间群P2(1)/n,晶胞参数a=1.1793(2)nm,b=1.1907(2)nm,c=1.8726(4)nm,α=90°,β=104.71(3)°,γ=90°,M=522.04,V=2.5432(9)nm3,D=1.363Mg/m3,Z=4,F(000)=1088.  相似文献   

12.
利用异丁酸乙酯、异丁酸异丙酯、异丁酸薄荷醇酯和LDA作用形成烯醇锂盐 ,然后和 1,5 苯并硫氮杂反应 ,得到了 6个新的 1,5 苯并硫氮杂 α ,α 二甲基 β 内酰胺衍生物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 1a的晶体结构 .晶体为三斜晶系 ,P1- 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 :a =0 92 99( 3 )nm ,b =1 0 13 4( 3 )nm ,c =1 2 45 5 ( 4 )nm ,α =98 45 7( 5 )° ,β =10 6 14 3 ( 5 )° ,γ =10 3 843 ( 5 )° ,V =1 0 65 7( 6)nm3 ,Z =2 ,Dc=1 2 95Mg/m3 ,F( 0 0 0 ) =44 0 ,μ =0 175mm-1,R1=0 0 40 6,wR2 =0 10 64 .  相似文献   

13.
标题化合物C23H26O4是由水杨醛与5,5-二甲基-1,3-环己二酮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反应而得.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行射法确定,其晶体属于单料晶系,空间群P21/c,a=7.056(7),b=20.263(3),c=13.665(2)A,β=93.32(1)°,V=1950.7(4)A3,Mr=366.46,Dc=1.248g/cm3,Z=4,μ(MoKa)=0.84cm-1,F(000)=784。晶体结构用直接法解出,经全矩阵最小二乘法对原子参数进行修正,最后的偏离因子R=0.068,Rw=0.075。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分子中存在一个共轭的烯醇式结构。  相似文献   

14.
苯并硫氮杂(艹卓)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七元杂环化合物,近年来,其各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质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关注[1~5].我们曾用氯乙酰氯与1,5-苯并硫氮杂(艹卓)反应合成了具有两个活性结构单元的1,5-苯并硫氮杂(艹卓)-β-内酰胺衍生物,并发现其产物具有确定的构型[6].为了研究可能具有更好生理活性的α-烃基-β-内酰胺的杂(艹卓)衍生物,我们合成了4个新的苯基取代的杂(艹卓)衍生物(Ⅱa-Ⅱd),研究了它们的谱学特征和立体结构.  相似文献   

15.
以高活性的2-甲氧/乙氧羰基-4-(4-氟苯基)-1,5-苯并硫氮杂A和B为模型化合物,设计合成了11个含氟杂衍生物3a~3k,考察了它们对白色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的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2-甲氧/乙氧羰基-4-(2-氟苯基)/(3-氟苯基)/(2,4-二氟苯基)-1,5-苯并硫氮杂3a,3b,3d~3f对新生隐球菌有很强的抑菌活性,3c的活性中等,而7位氯代杂3g~3k基本无活性;上述杂对白色念珠菌均无活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测试了高活性杂3a,3b,3d~3f对新生隐球菌的抑菌浓度梯度、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发现其MIC和MFC均远低于对照药氟康唑.为了考察杂3a~3f的药效基团,又设计合成了4类杂衍生物4a~4f,5a~5f,6a~6f和7a~7c,通过对其抑菌活性的评价,发现分子中2-甲氧/乙氧羰基和亚胺官能团对杂3a~3f的抑真菌(新生隐球菌)活性起关键作用,硫原子被氧原子或氮原子代替后原杂的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6.
1,5-苯并硫氮杂(Ⅱ)是一类重要的七元杂环化合物,具有明显的生理活性.多年来,其合成、结构及药理活性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1-5].(Ⅱ)通常由1,3-二烃基-3-邻氨基苯硫基-1-丙酮(简称氨基酮)分子内缩合反应合成.本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结合核磁共振监测反应中间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以1-苯基-3-甲基-5-苯氧基-吡唑-4-甲醛和1-苯基-3-甲基-5-对甲苯氧基-吡唑-4-甲醛为原料, 在碱性条件下与苯乙酮(取代苯乙酮)发生羟醛缩合, 合成出10种新型含吡唑基的查尔酮; 再用此查尔酮与邻氨基硫酚在冰醋酸中反应, 合成了10种新的1,5-苯并硫氮杂, 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和1H NMR确认, 同时测定了化合物6c的晶体结构. 化合物6c属单斜晶系(Monoclinic), 空间群P2(1)/n, 晶胞参数a=1.1793(2) nm, b=1.1907(2) nm, c=1.8726(4) nm, α=90°, β=104.71(3)°, γ=90°, M=522.04, V=2.5432(9) nm3, Dc=1.363 Mg/m3, Z=4, F(000)=1088.  相似文献   

18.
标题两个化合物是在反应体系(NH4)3VS4/CuX/PPh3/NEt4X(X=Br,Ⅰ)中采用低温固相反应方法得到的,单晶X射线结构分析表明:VS4(CuPPh3)5Br2(Ⅰ)和VS4-(CuPPh3)5I2(Ⅱ)是同构的,其中晶体(Ⅰ)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1/c,Mr=19682,a=20.215(7),b=15.691(4),c=27.345(9)A,β=95.29(3)°,V=8637.0A3,Z=4,Dc=1.51g/cm3,F(000)=3968,μ(MoKa)=24.6cm-1,R=0.078。晶体(Ⅱ)亦属于单斜晶系,Mr=2062.2,空间群P21/c,a=20.1613(2),b=15.9718(2),c=27.7427(3)A,β=96.07(1)°,V=8883.4A3,Z=4,Dc=1.54g/cm3,F(000)=4112,μ(MoKa)=22.0cm-1,R=0.068。簇合物(Ⅰ)和(Ⅱ)的簇芯结构可描述为共面的2个开口的扭曲立方烷,在这两个簇合物中,V原子仍保持反应起始物[VS4]3-中的四面体配位,5个CU原子呈近似的四方锥排列,V原子基本上处于Cu5四方锥底面的中心。其中1个Cu原子为平面三角形配位,另外4个Cu原子为严重畸变的四面体配位。  相似文献   

19.
WAMHOFF  H  马敬骥 《化学学报》1987,45(2):166-171
2-甲基-1,5-苯并硫氮杂-4(5H)-酮(1a)与不同的氯化试剂-五氯化磷、三氯氧磷和氯化砜在不同的条件下氯化,可分别生成:2-甲基-4-氯-1,5-苯并硫氮杂(2a)、2-氯-4-甲基-1,5-苯并硫氮杂(3a)、2-二氯甲基苯并噻唑(5)、2-三氯甲基苯并噻唑(6)和2-甲基-1,5-苯并硫氮杂-4(5H)-酮盐酸盐(4).2-甲基-4-氯-1,5-苯并硫氮杂与醇钠反应生成相应的2-甲基-4-烷氧基-1,5-苯并硫氮杂外,还可以分离到它的2,4-异构体,2-烷氧基-4-甲基-1,5-苯并硫氮杂.产物的结构均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和^1^3C核磁共振谱和质谱鉴定.  相似文献   

20.
苯基异氰酸酯与3,6-二甲基-1,6-二氢-S-四嗪反应生成标题化合物(C18H18N6O2,Mr=350.38)。经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此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9.348(2),b=6.860(6),c=27.929(7) A,β=94.57(2)°,V=1785.3A3,Z=4,μ=0.090mm-1,Dc=1.304g/cm3,F(000)=736。结果表明该化合物的2个酰胺基接在S-四嗪环的1,4位,而四嗪环本身呈船式构象,不具有同芳香性,分子间存在氢键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