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合成了含硫席夫碱试剂 1-苯基-3-甲基-4-((-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5缩氨基硫脲(L)及其10种稀土配合物. 元素分析及摩尔电导值表明新配合物的组成为[REL2(NO3)2]NO3(RE= La,Pr,Nd,Sm,Eu,Tb,Dy,Er,Yb,Y. 运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荧光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抗菌实验表明配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菌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
首次合成了直链醚Schiff碱,乙酰丙酮缩二甘醇二胺(ACACDA),并以分步法得到它与稀土元素的九种新配合物:[Ln(ACACDA)~2(NO~3)](NO~3)~2·4H~2O(Ln=La,Pr,Nd,Sm,Gd,Tb,Er,Yb,Y)。以紫外、红外光谱,特别是500MHz的NMR谱表征了配合物,通过其形成机理探讨,证明配合物中配体采取烯胺式构型形成稳定共轭结构。研究了Gd配合物的EPR谱,呈"U"谱特征,并出现"零场效应",据此讨论了配合物中晶体场强度及Gd^3^+周围的局部对称性。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希夫碱配体—缩肼基硫代甲酸苄酯三苯胺甲醛(L)及Cu L2配合物。其结构经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表征,研究了配体与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在二氯甲烷溶剂中有很高的荧光量子产率为0. 30及紫外-可见光区有很强的吸收。  相似文献   

4.
4-氨基苯甲酰基甘氨酸(PAH)与稀土铽离子在乙醇溶液中合成了铽的固体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热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Tb(PAH)3·K和Tb(PAH)3·H2O.摩尔电导值的测定结果表明铽的配合物为非电解质,讨论了铽的配合物的荧光性能,铽的配合物在544 nm处5D4→7F5跃迁的发射峰最强.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氨基酸席夫碱试剂 1-苯基-3-甲基-4-(α-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5缩β-丙氨酸(HL)及其10个稀土配合物.元素分析及摩尔电导值表明新配合物的组成为[REL2NO3]·nH2O (RE=La, Pr, Eu, Y, n=2; RE=Nd, Sm, n=1; RE=Tb, Dy, Er, Yb, n=3). 运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荧光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抗菌实验表明配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菌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6.
在乙醇-水溶液中,当pH=5-6时,用希土硝酸盐与BPMPBD反应,合成了15种希土元素(除Sc、Pm外)的二元配合物.通过化学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REL_2·nH_2O(RE=La,n=5,RE=Y,n=4,RE=Pr、Nd、Sm、Eu、Gd,n=3),RE_2L_3·5H_2O(RE=Tb、Dy、Ho、Er、Tm、Yb、Lu)及CeL_2·4H_2O.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一些性质及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荧光光谱和差热分析,认为重希土配合物具有双核结构。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14种稀土元素(R)与1,6-双(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4′)-1,6-己二酮(BPMPHD,H_2L)和α,α-联吡啶(DPy,D)形成的新三元混配配合物R_2L_3D_2·~nH_2O(R=La,Y,n=10;R=Sm,…,Lu;n=4)及R_2L_3D·4H_2O(R=Pr,Nd),研究了配合物的红外、紫外-可见光谱、差热-热重、荧光等性质。配合物分解温度具有“四分组”效应及“双峰”性质。Nd、Ho、Er配合物有超灵敏跃迁。Sm、Eu、Tb、Dy和Tm具有线状荧光,Tb配合物荧光量子效率为0.124。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乙醇中合成了PMHFP及phen与希土离子的三元配合物Ln(PMHFP)_3·phen(Ln=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Y).通过化学分析,元素分析及电导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研究了配合物的紫外、红光光谱;借助于差热-热重分析仪研究了所有配合物的挥发性质,测定了它们各自的起始挥发温度,探讨了用于希土分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以KPS为引发剂,一定比例的水/乙醇混合物为反应介质,采用改进的无皂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得了以聚苯乙烯(PSt)为核、 聚N-乙烯基乙酰胺(PNVA)为壳的单分散纳米级PNVA-co-PSt共聚微球,并使Tb3 离子与纯化后的PNVA-co-PSt微球进行配位,得到了Tb(Ⅲ)-PNVA-co-PSt配合物微球.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Zeta-电位、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荧光光谱对微球及其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PNVA-co-PSt微球具有良好的球形结构;Tb3 离子与PNVA-co-PSt微球之间确实存在配位作用,大大增强了配合物微球在紫外区的吸光性能,且在PNVA-co-PSt微球和Tb3 之间发生了有效的Frster能量传递,使得位于490,545以及583 nm处的Tb3 的特征发射明显增强. 配合物微球的荧光光谱峰形尖锐,说明其单色性较好,是一种有应用潜力的发光新材料.  相似文献   

10.
Lu(Ⅲ)与HBED,EHPG结合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pH7.4、0.01mol·L-1Hepes及室温条件下,通过监测215~330nm范围内紫外差光谱的变化进行了Lu(Ⅲ)对N,N′ 二(2 羟苄基)乙二胺 N,N′ 二乙酸(HBED)、N,N′ 乙烯 二(2 羟基苄基)苷氨酸(EHPG)的滴定。结果表明:两者的紫外差光谱非常相似,均于238和292nm处出现最大吸收峰,且随着Lu(Ⅲ)的滴加,吸收峰强度逐渐增大。238nm处的滴定曲线表明:Lu(Ⅲ)与HBED、EHPG均形成1∶1的稳定配合物,配合物Lu(Ⅲ) HBED与Lu(Ⅲ) EHPG的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ΔεLu-HBED=(16.01±0.38)×103cm-1·mol-1·L,ΔεLu-EHPG=(16.99±0.56)×103cm-1·mol-1·L;条件稳定常数分别为:lgKLu-HBED=16.58±0.13,lgKLu-EHPG=15.56±0.20。同样实验条件下,荧光光谱测定表明:配体HBED、EHPG均在310nm处有最大荧光峰,配合物Lu(Ⅲ) HBED、Lu(Ⅲ) EHPG的形成都使其最大荧光峰红移,Lu(Ⅲ) HBED的形成使HBED的荧光增强约2.3倍,而Lu(Ⅲ) EHPG的形成却使EHPG的荧光有约65%的淬灭。  相似文献   

11.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多柔比星( Adriamycin,ADM)稀土金属离子配合物(ADM-M)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在pH=7.0时,ADM与Eu3+、yb3+能形成稳定配合物,该配合物可使DNA的最大吸收产生明显的减色效应及红移,并能够竞争置换溴化乙锭(EB)与DNA的结合点.KI猝灭试验发现D...  相似文献   

12.
水溶性金属席夫碱与DN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研究了几种水溶性的金属席夫碱与 DNA相互作用的光谱性质。在所研究的金属中 Mn的络合物与 DNA的相互作用最强,荧光强度改变最大且其激发和发射峰均有微小紫移。其紫外可见光谱亦有明显的减色效应和微紫移。 KI猝灭和 Mn席夫碱与溴化 3, 8 _ 二氨基 _ 5 _ 乙基 _ 6 _ 苯基菲啶的竞争实验证实了 Mn席夫碱与 DNA之间的作用方式是嵌入方式。同时也考察了 pH值、温度对 Mn席夫碱及 Mn席夫碱- DNA体系荧光强度影响。 Mn席夫碱仅与 DNA的一部分键位发生作用, Mn席夫碱相对荧光强度与加入的小牛胸腺 DNA的浓度,在 3× 10- 6~ 2× 10- 4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水溶性 Mn席夫碱可以作为一种新型荧光探针用于微量 DNA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荧光法研究手性金属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以溴化乙锭为荧光探针,研究手性金属配合物[Ni(phen)3]^+和[Fe(phen)3]^2+与DNA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作用存在插入和静电结合两种模式,即部分菲咯啉配体插入DNA双螺旋碱基对中,同时带正电荷的配合物与DNA的磷酸基团发生静电结合。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两种新型三齿多吡啶钴(Ⅲ) [Co(PhTPY)(H2Bzimpy)]3+(A)和钌(Ⅱ) [Ru(PhTPY)(Bzimpy)](B)混配配合物, 用元素分析和1H NMR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测定了配合物B的晶体结构. 用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以及配合物对pBR322DNA的断裂作用. 结果表明, 两种配合物均是通过静电作用与DNA结合的. 凝胶电泳实验结果表明, 配合物A经波长310 nm光辐射15 min, 配合物B经450 nm光辐射4 min, 可使超螺旋pBR322DNA断裂为开环缺口型和线型DNA.  相似文献   

15.
钯(Ⅱ)三元配合物稳定性及其与DNA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Pd(bipy)(DL-gly)]Cl•2H22O(2)两个钯三元配合物. 配合物1和2的稳定常数对数值lgβ分别为13.81和13.71, 表征常数ΔlgK、lgX高于统计值, 表明在配合物分子内存在d-p π电子协同效应. 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结果表明, 配合物1和2与鱼精DNA主要以插入方式键合, 键合常数分别为2.37×106(1)和4.57×106(2). CD光谱图也显示, 配合物与DNA分子之间发生了作用. 质粒pBR322 DNA的凝胶电泳图表明, 配合物浓度在3.00×10-3~7.50×10-4 mol •L-1范围内对DNA分子有切割作用, 配合物浓度低于3.75×10-4 mol •L-1时则主要以插入方式与DNA键合.  相似文献   

16.
制备了2种含长基链的烷氧基三联吡啶和2,2''-联吡啶配位的钌配合物(Ru-ClRu-NCMe),通过质谱、核磁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等进行了表征。从它们的晶体结构可以发现Ru-Cl配合物中第6个配位点为Cl-离子,在Ru-NCMe配合物中的第6个配位点为乙腈分子中的N原子。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这2种配合物与多种氨基酸和DNA的作用,发现这种长烷基链和刚性配位平面的配合物与DNA具有明显的特异性识别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它们与DNA以插入方式和静电作用结合,实验与理论模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咔咯钴(Ⅲ)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及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10-(4-羟基苯基)-5,15-二(五氟苯基)咔咯钴(Ⅲ)配合物(1-Co)和10-(4-吩噻嗪苯基)-5,15-二(五氟苯基)咔咯钴(Ⅲ)配合物(2-Co),并采用核磁共振波谱、质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谱、黏度测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技术研究了配合物1-Co和2-Co与小牛胸腺DNA(ct-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1-Co和2-Co与DNA之间的作用模式为外部结合,且在光照下均能引发DNA断裂.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1-Co和2-Co具有很低的暗细胞毒性,但在光照条件下均能有效抑制H460,He La,A549等肿瘤细胞株增殖,表明配合物1-Co和2-Co在光动力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细胞核染色和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结果表明,在光照条件下配合物2-Co可能是通过氧化损伤线粒体的途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8.
巯嘌呤金属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溴化乙锭为探针研究了巯嘌呤(mercaptopurine, MP)金属配合物与小牛胸腺 DNA的作用机制,探讨了其作用模式,即巯嘌呤与DNA是非嵌插结合,巯嘌呤金属酴 物与DNA之间的作用为静电方式和一定的嵌入方式。并求得巯嘌呤金属配合物与 DNA的结合常数。  相似文献   

19.
通过2-(4-吡啶)-咪唑[4,5-f]-1,10-邻菲啰啉(L1)与[Ru(η6-cymene)(μ-Cl)Cl]2反应合成了3种新型芳基钌配合物, 并利用新配体2-(4-咪唑基苯基)咪唑[4,5-f]-1,10-邻菲啰啉(L2)与RuCl3反应合成了配合物4. 利用核磁共振波谱、 质谱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通过紫外光谱和圆二色谱研究了配合物在缓冲溶液中的稳定性及与CT-DNA的相互作用, 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与牛血清蛋白的作用, 用乌氏黏度计测试了配合物对DNA黏度的影响, 并通过荧光光谱、 凝胶电泳研究了配合物4在不同pH条件下的荧光响应及与pBR322 DNA的作用. 结果表明, 配合物通过嵌入的方式与DNA作用, 并对DNA的二级结构产生影响; 配合物1~4均可与牛血清蛋白的一个位点发生相互作用并使其发生静态荧光猝灭. 配合物4在光照条件下有活性氧生成, 可以使pBR322 DNA断裂并在酸性溶液中荧光增强.  相似文献   

20.
Two polypyridyl ligands DCHIP (2-hydro-3,5-dichlorophenyl-imidazo[4,5-f][1,10] phenanthroline),MDHIP(2,4-dihydrophenyl-imidazo[4,5-f][1,10]phenanthroline) and their ruthenium(Ⅱ) complexes [Ru(phen)2MDHIP]2+ and [Ru(phen)2DCHIP]2+ were prepared. Their DNA-binding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and viscosity measurem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mplexes both bound to DNA by partial intercalation mode, but [Ru(phen)2DCHIP]2+ exhibited stronger binding affinity for DNA than [Ru(phen)2MDHIP]2+ due to the different planarities and steric effects of ligands. On the other hand, after binding to DNA,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Ru(phen)2MDHIP]2+ decreased, while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Ru(phen)2 DCHIP]2+ increa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