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利用湿法反应制备的LiV3O8的锂离子扩散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V2O5•nH2O湿凝胶和Li2CO3作原料,通过溶液反应和低温焙烧的方法合成了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的LiV3O8.对其前驱体和产品分别进行DTA-TG、XRD表征.LiV3O8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的电化学性能利用恒电流充放电测试进行研究.实验表明活性材料LiV3O8具有较高的充放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性能.LiV3O8电极的锂离子化学扩散系数由恒电位间歇滴定技术(PITT)来确定,其值依据Li1+xV3O8中x值的不同在10-8~10-10 cm2•s-1的变化范围内.获得的锂离子的扩散活化能为:Ea=25~42 kJ•mol-1(x=0.18~2.5).认为锂离子扩散的最大活化能是由锂离子在Li4V3O8相中的扩散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利用循环伏安法(CV)、充放电测试和恒电位间隙滴定技术(PITT)研究了LiFePO4在饱和LiNO3溶液中的电极过程动力学. 研究结果表明, LiFePO4在饱和LiNO3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可逆性, 其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16.2 mAh•g−1, 首次充放电效率达92%. CV法估算出氧化峰和还原峰处锂离子在LiFePO4中的扩散系数分别为4.3×10−11和3.8×10−11 cm2•s−1. 采用PITT测定出锂离子在LiFePO4中的扩散系数随电位的变化规律, 其在充电平台附近达到最小值5.5×10−11 cm2•s−1.  相似文献   

3.
二甲基甲酰胺中Y-Mg-Co合金膜的电化学制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二甲基甲酰胺(DMF)中Y(Ⅲ) 和Mg(Ⅱ) 及Co(Ⅱ)在Pt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Y(Ⅲ)、Mg(Ⅱ)及Co(Ⅱ)在Pt电极上一步不可逆还原为Y(0)、Co(0)和Mg(0).在301 K时,利用循环伏安法分别测定出Mg(ClO4)2-LiClO4-DMF中Mg(Ⅱ)的扩散系数和传递系数为2.95×10-6 cm2•s-1和0.11;CoCl2-LiClO4-DMF中Co(Ⅱ)的扩散系数和传递系数为1.34×10-5 cm2•s-1和0.24;Y(NO3)3-LiClO4-DMF中Y(Ⅲ)的扩散系数和传递系数为1.68×10-5 cm2•s-1和0.10.在铜电极上于-1.50~-3.00 V(vs SCE)下恒电位电沉积,得到黑色、光滑致密、粘附性好的Y-Mg-Co合金膜,其中Y含量为3.88%~58.66%;Mg含量为4.51%~17.52%.  相似文献   

4.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程序电位阶跃方法研究了乙二醇在Pt(111)单晶电极上的解离吸附过程.动力学研究的定量结果指出,乙二醇解离吸附反应的平均速率随电极电位变化呈火山型分布,其最大值在0.10 V(vs SCE)附近.测得在含2×10-3 mol•L-1乙二醇的溶液中,最大初始解离速率vi为4.35×10-12 mol•cm--2•s-1.  相似文献   

5.
冰醋酸中肾上腺素的现场光谱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以石墨为工作电极的长光程薄层光谱电化学池, 用循环伏安法、恒电位光谱法和单电位跃计时吸光度法,研究了肾上腺素(AD)在冰醋酸介质中的电子转移反应。结果表明:AD在冰醋酸介质中电氧化反应产物为肾上腺素醌,还原态和氧化态的扩散系数分别为 3. 98×10-6 cm2 /s和 3. 90×10-6 cm2 /s;电极反应的式量电极电位为 0. 632V(vs.SCE),式量异相电子转移速率常数为 7. 30×10-4cm/s;传递系数为 0. 15。  相似文献   

6.
聚阿魏酸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及电催化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阿魏酸在玻碳电极表面电聚合成膜的方法和条件,测量了应用电化学方法制备不同厚度的阿魏酸修饰电极的循环伏安行为及其它电化学性质.对厚度为0.5 μm的阿魏酸膜,测得的电子转移系数为0.49,表观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s)为6.56 s-1.扩散系数DR为7.9×108 cm2•s-1,Do为4.48×108 cm2•s-1.该修饰电极对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氧化具有很好的催化作用.NADH浓度在0.01~5.0 mmol•dm-3范围内与峰电流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铂电极上醋酸-醋酐溶液中Mn(III)/Mn(II)电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衡电极电势实验确定了25 ℃, 1.5 mol•L-1醋酸钾+醋酸-醋酐(3:1体积比)溶液中Mn(III)/Mn(II)的条件电极电势为0.719 V(vs SCE);采用电势扫描和旋转圆盘电极技术研究了醋酸-醋酐溶液中铂电极上Mn(III)/Mn(II)电对的阳极氧化动力学. 结果表明:Mn(II)阳极氧化成Mn(III)的电极反应控制步骤属电荷传递过程, 阳极传递系数β=0.347,交换电流密度i0=5.84×10-6 A•cm-2,阳极标准反应速率常数ka=1.35×10-8 m•s-1, Mn(II)和OAc-的反应级数均为一级.  相似文献   

8.
纳米MnO2超级电容器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用固相合成法制备纳米MnO2,作为超级电容器材料,通过循环伏安、交流阻抗与恒电流充放电等测试手段对MnO2电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1 mol•L-1 KOH为电解液, MnO2电极在-0.1~0.6 V(vs. Hg/HgO)的电压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法拉第电容性能.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电极比容量达240.25到325.21 F•g-1.恒电流充放电5000次后,电极容量衰减不超过10%.  相似文献   

9.
C2H3+NO2反应速率常数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激光光解C2H3Br产生C2H3自由基,在气相298 K, 总压2.66×103 Pa的条件下,研究C2H3与NO2的反应,用激光光解-激光诱导荧光(LP-LIF)检测中间产物OH自由基的相对浓度随着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报导了双分子反应C2H3+NO2的速率常数k(C2H3+NO2)=(1.8±0.05)×10-11cm3•molec.-1•s-1,同时也得到OH+NO2反应的速率常数k(OH+NO2)=(2.1±0.15)×10-12 cm3•molec.-1•s-1.  相似文献   

10.
Li2.6Co0.4N材料的制备及其锂离子嵌入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精制氨气气氛中,以纯相氮化锂和金属钴粉为原料,制备了新型锂电池负极材料Li2.6Co0.4N。利用XRD测定了其结构;采用库仑滴定方法对其锂离子的嵌入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Li2.6Co0.4N样品具有六方晶系结构,其晶胞参数为a=0.500nm,c=0.387nm;比容量为829mA·h·g-1,锂离子最大嵌入量为1.7215,室温下锂离子化学扩散系数为4.6×10-10~2.65×10-9cm2·s-1,嵌入自由能为-223.98kJ·mol-1,还获得一系列其它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1.
用直径7 μm的碳纤维组合成超微圆盘电极,以聚苯胺修饰电级.以阶梯扫描法、循环伏安法、双阶跃计时电量法和交流阻抗法等,研究了Cd2+在该电极上的表面络合吸附特性和电极过程.在循环伏安图上出现两个还原峰,实验和理论都证明,由于电极表面的聚苯胺对Cd2+的特性吸附,形成电活性的表面吸附态络合物.因此,这种表面络合物首先被还原,形成峰电位-0.90 V处的表面络合吸附波,还原峰电位比Cd2+直接还原电位(-0.98 V)正移,循环反扫时,氧化波无峰形.根据实验数据推测了电极过程的反应机理,证实该还原波具有扩散和表面反应同时控制的表面络合吸附波的特性.理论计算与实验基本一致,并求得了表面吸附态配合物的形成常数、吸附量和表面络合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实验还证实,在峰电位-1.06 V 处的还原波,是Cd2+的表面吸附还原态诱导而产生的催化氢波.  相似文献   

12.
碳基针孔组合微电极的性能测试与理论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涂敷绝缘漆的碳电极上,用针尖刺穿绝缘膜,形成组合微盘电极.在铁氰化钾与亚铁氰化钾溶液体系测得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与理论计算曲线十分吻合.阶梯扫描伏安法测得的极限扩散电流,与亚铁氰化钾浓度和扫描速率平方根都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氯化钾支持电解质溶液中,测得Cd(Ⅱ)的循环伏安曲线是不可逆的, Cd(Ⅱ)的还原波峰电位在-0.98 V(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附近; 800 mV•s-1阶梯扫描速率下,在2.55×10-5 ~1.28×10-4 mol•dm-3浓度范围内, Cd(Ⅱ)的浓度与还原波峰电流成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用波长为800 nm,脉宽为160 fs,强度范围为7.6×1013~1.4×1014 W•cm-2的强激光使甲烷分子解离,并用质谱仪检测产生的离子.母体离子在较低的激光强度(7.6×1013 W•cm-2)下出现;当激光强度增加到8.0×1013 W•cm-2时,开始出现;CH2+、CH+和C+离子出现的阈值分别为1.0×1014 W•cm-2、1.4×1014 W•cm-2和1.4×1014 W•cm-2.这些现象表明甲烷的解离是一个顺序过程.质谱图中没有多电荷离子,因此排除了发生库仑爆炸的可能.以线偏振激光作用于甲烷,只有H+离子有各向异性的角度分布,暗示分子中的化学键是被激光外场拉断的,且初级产物离子H+是沿着激光电场的方向飞出.提出的准双原子分子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CCl2自由基与H2O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213 nm激光光解CCl4产生CCl2自由基,用LP LIF技术测定了室温下基态CCl2自由基与H2O分子的反应速率常数为(5.45±0.95)×10-14 cm3•molecule-1•s-1.在G2MP2理论水平上计算了CCl2+H2O反应的最低单重态势能面,揭示了插入与加成 消除两种反应机理,得到了三个可能的产物通道:HCl+HClCO、HCl+trans ClCOH以及HCl+cis ClCOH.并用RRKM TST和传统过渡态理论计算了这三个通道的分支比及其温度效应.结果说明在低温下(273 K),插入机理的产物通道的分支比远大于加成 消除机理的产物通道, HCl+HClCO是主要产物,分支比为77.4%,其次是HCl+cis ClCOH,分支比为22.6%.而在高温下(3000 K),加成 消除机理的反应通道大于插入机理, HCl+trans ClCOH分支比为82.3%.  相似文献   

15.
Cu(II)在对甲苯磺酸铜+DMSO中的电还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制备了对甲苯磺酸铜并首次用于电化学实验.差示扫描量热和热重曲线测定表明,对甲苯磺酸铜结晶容易脱除全部结晶水,无水盐在空气中不潮解.用循环伏安曲线、计时电流曲线和恒电流电解后的电位-时间曲线研究Cu(Ⅱ)在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中的电还原.结果表明, Cu(II)电还原为Cu的反应分两步进行,其中第一步是可逆过程.测定了Cu(II)在DMSO溶液中的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16.
CH3(2A′)自由基与臭氧反应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量子化学UMP2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研究了CH3(2A′)自由基与臭氧反应机理,全参数优化了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在UQCISD(T)/6-311++G**水平上计算了它们的能量;并对它们进行了振动分析,以确定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真实性;同时应用经典过渡态理论计算了反应的速率常数,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 CH3自由基与臭氧反应速率常数的理论计算结果为: 4.73×10-14 cm3•molecule-1•s-1,与实验报导的结果(k=2.52×10-14 cm3•molecule-1•s-1)很接近,同时发现CH3(2A′)自由基与O3的反应是强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