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冲击/动力接触问题有限混合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冲击/动力接触问题有限元混合公式;证明了应用Newmark-β直接直接积分法求解冲击/动力接触问题时进行了修正的必要性,提出修正的方法;数值实验表明了方法的效能。研究了工程中具有代表性的齿轮传事冲击总是同了数值分析的结果。本文的研究了分析工程中复杂的冲击/动力接触问题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应用Newmark-β直接积分法求解冲击-动力接触问题在初始接触和初始分离时进行修正的必要性;证明了基于Newmark方法的有效刚度阵的正定性,导出了关于接触力向量的有效柔度方程,从而把动力接触迭代过程凝缩到接触面上,提高了计算的效率;算例包括两杆冲击问题和两圆盘冲击问题。  相似文献   

3.
双参数地基上环板的非线性动力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双参数地基上环板的大挠度动力响应问题,给出了求解该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即在空间域上运用摄动微分求积法处理非线性边值问题,在时间域上则以三点递推格式的Newmark-β法计算其动力响应。文中同时讨论了不同形式地基对环板在均布阶跃载荷作用下动力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应用判别差分方程稳定性的Schur-Conhn准则,研究用于一般耦合系统动力响应分析的单步Newmark预测-校正算法的稳定性问题,给出了算法无条件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的严格理论证明。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Total Lagrangian增量叠加方法,采用Kirchhoff应力增量和Green应变增量表示的动力虚功方程和Kirchhoff应力-Green应变的单积分型本构关系,导出粘弹性大变形的动力变分方程。依此采用Newmark法和八节点轴对称等参数元与二十节点三维等参数元编制了轴对称及三维问题的动力响应计算程序,典型例题的计算结果表明分析符合结构的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TotalLagrangian增量叠加方法,采用Kirchhoff应力增量和Green应变增量表示的动力虚功方程和Kirchhoff应力-Green应变的单积分型本构关系,导出粘弹性大变形的动力变分方程。依此采用Newmark法和八节点轴对称等参数元与二十节点三维等参数元编制了轴对称及三维问题的动力响应计算程序,典型例题的计算结果表明分析符合结构的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7.
冲击载荷作用下结构动态响应分析的罚函数有限元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罚函数法,根据接触-冲击问题的边界条件,运用双线性参数法推导出用有限元模拟三维接触-冲击问题的具体算法,并对杆和梁在冲击载荷下的动态响应进行了仿真分析,取得较好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8.
对于线性或非线性系统振动方程,可采用自由度减缩降低其规模,再运用Newmark方法或Newmark-Newton-Raphson方法求解其动态响应,关键在于如何挑选合适的减缩基矢量,并了解减缩的影响。对于一般线性减缩变换,本文通过比较变换前后分别得到的位移响应,给出了误差表达式。  相似文献   

9.
针对含初始缺陷和脱层损伤的复合材料层合梁的轴向冲击动力屈曲问题进行了分析。基于Hamilton原理导出了考虑初始缺陷、轴向和横向惯性、横向剪切变形以及转动惯性影响时含脱层损伤复合材料梁的非线性动力屈曲控制方程;基于B-R准则,采用有限差分方法求解了受轴向冲击载荷作用下含脱层损伤复合材料梁的动力屈曲问题;讨论了冲击速度、初始几何缺陷、铺层角度以及脱层长度等因素对复合材料层合梁动力屈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广义变分原理,利用拉氏乘子法和罚函数法计入接触约束条件修正,建立了分析三维动力接触问题的一般有限元分析的理论模式;推导了处理这类问题的一种新的接触约束单元的接触刚度矩阵;采用增量求解模型解,研编了实施程序3DDCF;处理了方程中的病态问题、碰撞及能量释放条件问题。进行了算例考核,还首次给出了一个三维动力接触问题的算例结果。  相似文献   

11.
求非线性转子-轴承系统周期响应的一种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把求非线性转子-轴承系统瞬态响应的分块Newmark方法与打靶法结合求系统的周期解,该方法利用了分块Newmark方法求解速度快的优点和Jacobi矩阵求解时每步不需迭代的特点。本文首先给出周期解的求解公式,然后用一个算例,讨论了周期解的稳定性及失稳后的分岔行为。  相似文献   

12.
初曲矩形薄板的非线性动力屈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参数冲击载荷面内压缩作用下初曲矩形薄板的非线性动力屈曲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首先采用双重余弦函数的组合确定了面内冲击矩形薄板的艾雷应力函数和中面力的分布;其次根据伽辽金法求得了初曲矩形薄板非线性动力屈曲问题的控制方程,基于巴拿赫压缩映象原理,采用逐次逼近方法求解了该控制方程。最后,应用本文发展的理论,给出了面内两参数冲击载荷作用下初曲矩形薄板动力屈曲响应的计算实例,计算结果与已有的实验结果较吻合  相似文献   

13.
结构流—固冲击屈曲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回顾和综述结构在流-固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力屈曲问题的研究工作,重点分析、评述流-固冲击屈曲的特征、实验资料及已取得的成果,并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斜冲击界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界面受到斜冲击时的动力学问题。有效冲击摩擦系数被处理成冲击过程及初始冲击角的函数 ;界面的法向响应描述计及弹性接触、弹性变形极限以及依赖于应变、应变率及温度的完全塑性接触 ;界面在冲击过程中的构形变化也予考虑 ,并采用平均应变、应变率及最大温升的概念与估算。这种新的斜冲击界面动力学模型用于数值模拟刚性球对于延性靶的斜冲击实验 ,计算与实验比较 ,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5.
地基于Newmark积分格式的单步预测-校正算法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获得了算法应用于线性和多非线性区耦合系统动响应分析时无条件稳定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两参数轴向冲击载荷作用下圆柱壳弹塑性动力屈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圆柱壳在两参数轴向冲击载荷下的弹塑性动力屈曲问题,基本控制方程由弹塑性连续介质中关于加速度的最小原理获得,本构关系采用增量理论。研究表明:屈曲过程可划分为两相,两相之间由临界时间t表征,并分别讨论了应力波对屈曲的影响,压缩波与弯曲波的相互作用及几何尺寸,材料参数,初始缺陷,载荷峰值及持续时间等诸多因素与动力屈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具有局部非线性动力系统周期解及稳定性方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对于具有局部非线性的多自由度动力系统,提出一种分析周期解的稳定性及其分岔的方法该方法基于模态综合技术,将线性自由度转换到模态空间中,并对其进行缩减,而非线性自由度仍保留在物理空间中在分析缩减后系统的动力特性时,基于Newmark法的预估-校正-局部迭代的求解方法,与Poincaré映射法相结合,推导出一种确定周期解,并使用Floquet乘子判定其稳定性及分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非线性扁壳理论和弹性接触力学,建立了横观各向同性浅球壳在其顶部受集中载荷作用的非线性运动微分方程,根据Hertz定律,考虑撞击物与浅球壳之间的弹性接触效应,确定了壳体顶部所承受的冲击力,它与撞击物的质量、初始速度、壳体的几何和物理性质等因素相关.对此非线性动力问题,采用正交配点法与时间增量法求解.算例中,讨论了撞击物的冲击速度、壳体的厚度及中曲面曲率半径对壳体所受冲击载荷及其位移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钢轨轨缝接触-冲击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弹性点支承梁模型,采用三维非线性动力分析有限元程序ANSYS/LS-DYNA3D,建立了轮轨轨缝处接触一冲击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模拟车轮经过轨缝时冲击钢轨接头的过程,研究了冲击过程中轨头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车轮冲击钢轨接头时,轮轨间最大垂向接触力出现在冲击开始后0.5ms左右,约为静载时的2.6倍,且在一定时间段里,轮轨间出现瞬时脱离现象.同时,轮轨间接触力及各种最大应力均随着轴重的增加成正比增大;当车轮冲击轨端瞬时,最大Von Mises等效应力出现在轨端头部,约为静接触时的3倍;最大剪应力发生在离轨顶面5mm处.研究结果对于揭示轨头的冲击破坏机理和改善铁路轨缝连接方式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泡沫弹冲击加载实验对梯度金属泡沫夹芯梁结构开展了不同冲击强度下的动态响应和失效研究,分析了由三种不同密度泡沫铝组成的等面密度的五种不同梯度的夹芯结构在夹支边界条件下的抗高速冲击性能,结合三点弯曲实验,研究梯度效应对夹芯结构抗冲击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密度梯度对结构的失效过程和失效模式有着明显的影响,且夹芯梁结构的初始失效模式对结构整体响应和主要的能量吸收机制起着主导作用;当冲击条件不足以使得均质芯材发生压缩时,均质及负梯度夹芯结构初始失效模式为整体弯曲变形,低强度芯层位于前两层的梯度结构随着冲击强度的变化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芯层压缩;当冲击强度较低时,梯度结构通过丰富的局部失效表现出明显优于均质结构的抗冲击变形能力;当冲击强度大于临界值时,均质结构具有更好的抗冲击变形能力。通过合理地设计密度梯度实现逐层压缩吸能,能够有效的提升防护结构的抗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