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治国  刘天伟  徐军  邓新禄  董闯 《物理学报》2005,54(7):3257-3262
采用静电探针技术对微波电子回旋共振(MW-ECR) 等离子体进行了诊断,利用等离子体增强 非平衡磁控溅射(PE-UMS)法在常温下制备了Zr-N薄膜, 通过EPMA,XRD,显微硬度对膜的 结构和性能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随氮气流量增加,总的等离子体密度从807×109c m-3增加到831×109cm-3然后逐渐减小为752×10 9cm-3;而N2+密度则从312×108< /sup>cm-3线性递增到335×109cm-3;电子温度变化 不大.对薄膜而言,随N2+密度增大,样品中氮含量增加,而晶粒逐 渐变小,当样品中N/ Zr原子比达到14时,薄膜中出现亚稳态的Zr3N4相以及非晶相, 在更高氮流量下,整 个薄膜转变为非晶态.与此相应,薄膜硬度由最初的225GPa增大到2678GPa 然后逐渐减 小到1982GPa. 关键词: 氮化锆薄膜 ECR等离子体 磁控溅射 诊断  相似文献   

2.
利用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对低气压氩气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进行诊断,重点考察了Ar亚稳态1s5和1s3的数密度和气体温度随放电电压,气压,流量,极板间距,以及随N2配比的变化情况。实验基于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通过计算吸收谱线的吸收峰面积求取Ar亚稳态的数密度,同时对谱线进行Voigt拟合得到多普勒展宽,进而求出气体温度。Ar亚稳态主要由电子碰撞产生,但同时电子也会碰撞亚稳态发生猝灭作用,从而使数密度减少;气体温度则与等离子体的实际功率、电子的状态以及粒子之间的碰撞有关。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范围内,Ar亚稳态数密度和气体温度随放电电压和流量的增大都先增大,之后逐渐趋于平缓,但两者随流量的变化幅度都较之随放电电压的小,增长较缓慢。随气压的升高,Ar亚稳态数密度和气体温度先增加并达到一个极大值,而之后逐渐降低。实验数据表明,气压对谱线展宽有较明显的影响作用。适当增大极板间距,Ar亚稳态数密度明显降低,但气体温度却有所升高。N2的加入对亚稳态有很强的猝灭作用,0.5%的N2就会使数密度下降50%,但随着N2浓度的进一步增大,其数密度不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李永强  吴建华  袁建民 《物理学报》2008,57(7):4042-4048
利用Debye模型,研究了等离子体屏蔽效应对热等离子体中原子能级和振子强度的影响.通过在MCDF模型中引入等离子体屏蔽效应,计算了MnXXII-BrXXII等11个类Be离子在等离子体环境下2s2—[2s1/2,2p1/21和2s2—[2s1/2,2p3/21跃迁的能级和振子强度.计算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屏蔽效应使得类Be离子2s2—[2s1/2,2p1/21跃迁的激发能量增大,从而导致谱线蓝移现象;并且随着屏蔽效应的不断增强,蓝移的程度会逐渐加大.屏蔽效应对于2s2—[2s1/2,2p3/21跃迁的振子强度也有类似的影响. 关键词: Debye 等离子体屏蔽 跃迁能级 振子强度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原子能研究院HI-13串列加速器上用束-箔技术完成了80 MeV Ti离子和C箔相互作用产生的高电离态离子谱观测,与用激光等离子体技术的实验结果做了比较,大多数谱线与激光等离子体技术的实验结果有较好的符合,有3条谱线是未观测到的.这几条谱线为ⅩⅧ 13.406,ⅩⅧ 14.987,17.439nm, 属于2s2p2 4P3/2—2p3 2D3/2, 2s2p2 1S0—2sp3 1P1, 4p 1P0—5d 1P1跃迁. 关键词: 串列加速器 高电荷态原子 激发光谱  相似文献   

5.
利用发射光谱法测量大气压He-Ar混合气体射频容性放电中的Ar亚稳态1s5(3s23p54s[3/2]2)粒子数密度。在不同的放电功率和气体组分下测量放电等离子体中的重要参数:气体转动温度、电子激发温度和Ar亚稳态1s5粒子数密度。结果表明:气体温度在不同放电功率及Ar气压在5103 Pa以内时变化不大,范围为300~350 K;电子激发温度随着放电功率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在Ar气压为4103 Pa时最大,在放电功率为70 W时达到0.58 eV;1s5粒子数密度随着放电功率以及电子激发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放电功率为70 W、Ar气压为4103 Pa时达到1.53109 cm-3。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发射光谱法诊断了大气压下Ar气、SiCl4及H2气混合气体(Ar/SiCl4/H2)射频放电等离子体射流特性.利用Si原子谱线强度计算了电子激发温度并以此估算了Si原子数密度,研究了射频功率及气体流量对电子激发温度和Si原子数密度以及SiCl4解离率的作用. 关键词: 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 发射光谱 电子激发温度 多晶硅薄膜沉积  相似文献   

7.
利用调QNd:YAG 1064 nm激光器诱导产生锡等离子体,基于9条锡发射谱线,构建二维玻尔兹曼图,得到锡等离子体电子温度5063 K,利用洛伦兹函数拟合锡发射谱线Sn(I) 228.66 nm,得到锡等离子体电子密度3.8×1017 cm-3,结果证实激光诱导的锡等离子体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8.
243—263nm S原子Rydberg态的(2+1)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243—263nm波长范围,测量了S+分质量激发谱,得到SO2分子光解产生的S原子近50条(2+1)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谱线.除了来自S原子基态3p43P2,1,0直至n=10的Rydberg态3P,3D,3F的许多双光子跃迁谱线外,观察到若干新的1P0,5S关键词:  相似文献   

9.
叶超  宁兆元  程珊华  康健 《物理学报》2001,50(4):784-789
使用三氟甲烷和苯的混合气体,利用微波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F/C比在0.11—0.62之间的α-C∶F薄膜.研究了微波功率对薄膜沉积和结构的影响,发现微波功率的升高提高了薄膜的沉积速率,降低了薄膜的F/C比,也降低了薄膜中CF和CF3基团的密度,而使CF2基团的密度保持不变.在高微波功率下可以获得主要由CF2基团和C=C结构组成的α-C∶F薄膜.薄膜的介电频率关系(1×103—1×106Hz)和损耗频率关系(1×102—1×105Hz)均呈指数规律减小,是缺陷中心间简单隧穿引起的跳跃导电所致.α-C∶F薄膜的介电极化主要来源于电子极化 关键词: 氟化非晶碳薄膜 ECR等离子体沉积 键结构 介电性质  相似文献   

10.
利用基于多组态Dirac-Fock理论方法的原子结构及性质计算程序GRASP92,详细研究了类氟W65+到类锂W71+离子的2p38/2—2s1/2跃迁性质.计算结果与Podpaly等[Phys.Rev.A 80 052504(2009)]的实验结果符合得非常好.在此基础上,利用全相对论扭曲波方法研究了2s1/2—2p1/2的电子碰撞激发总截面和磁子能级碰撞激发截面以及部分谱线的线性极化度,分析了电子碰撞激发截面和谱线线性极化度随碰撞能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覃华芳  郭太良 《物理学报》2008,57(2):1224-1228
采用沉淀法制备四脚氧化锌纳米材料场致发射阴极,将阴极和荧光屏封装起来抽真空并对屏施加电压,测试阴极的发射电流和荧光屏的发光亮度.利用沉淀法制备出面积为(13×15) cm2的阴极,测试结果表明,硅酸钾体积百分比在50×10-3—83×10-3范围,硝酸钡浓度在50×10-4—77×10-4 M范围,四脚氧化锌的浓度在82×10-4—12×10-3关键词: 场致发射 沉淀法 显示屏亮度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重电子金属CeCu6-x6-xCdxx(x=010,015,020,0 30,050)在18—300K温度范围内,在磁场(μ00H=0,5,10T)下电阻 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及低温(19 ,15K)下的磁电阻(μ00H=0—10T).实验表明所有样品在 零场下的Tmaxmax(对应于电阻极大值的温度)都低于18K.加磁场后,Tmax max随磁场和掺杂量 关键词: 重电子系统 低温电阻 近藤散射 相干散射  相似文献   

13.
磷掺杂纳米硅薄膜的研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PECVD薄膜沉积方法,成功地制备了磷掺杂纳米硅(nc-Si:H(P))薄膜.用扫描隧道电镜(STM)、Raman散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FTIR)谱、电子自旋共振(ESR)、共振核反应(RNR)技术对掺磷纳米硅进行了结构分析,确认了样品的微结构为纳米相结构.掺磷后膜中纳米晶粒的平均尺寸d减小,一般在25—45nm之间,且排列更加有序.掺磷nc-Si:H膜具有较高的光吸收系数,光学带隙在173—178eV之间,和本征nc-Si:H相同.掺杂nc-Si:H薄膜电导率在10-1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高能电子与超强激光束作用产生的阿秒脉冲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君  盛政明  张杰 《物理学报》2005,54(6):2638-2644
利用非线性汤姆孙散射的理论,从理论和数值模拟上研究了单电子在横向穿越高斯激光束束 腰时所辐射的x射线阿秒脉冲列的性质. 主要分析了电子以初始能量γ0=1M eV—100M eV横向穿越激光振幅参数为a0=1—10的高斯光束束腰获得的阿秒辐射脉冲的 时间 和空间性质. 计算表明,辐射呈现脉冲列的形式. 脉冲列的包络宽度取决于激光强度、束腰 的宽度以及入射电子能量. 电子的初始能量比激光强度对电子辐射脉冲的影响更大. 辐射脉 宽、脉冲间隔和脉冲包络宽度都正比于1/γ20,辐射功率正比于 γ60,辐射能 量正比于γ40. 当改变激光振幅a0时,辐射功率正比 于a20、辐射包络中单 个脉冲脉宽正比于1/a0、脉冲之间的间隔正比于a0. 当保持激光强 度不变,而改变光束 束腰半径w0时,辐射的脉冲数量、包络和辐射能量正比于w0. 当 激光功率保 持不变时而改变激光强度和束腰半径时,脉冲包络宽度和最大辐射能量都基本不变. 当激光 振幅参数a0=1,电子初始能量为10MeV时,激光束腰为两个激光波长时,电子 辐 射脉冲包络宽度只有14×10-3τ0(τ0为入 射激光周期),达到几个阿秒的量级. 关键词: 阿秒脉冲 非线性汤姆孙散射 高斯激光光束  相似文献   

15.
史慧刚  付军丽  薛德胜 《物理学报》2005,54(8):3862-3866
利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在阳极氧化铝模板中制备了Fe89.7P10.3非晶 合金纳 米线阵列.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振动样品磁强计和穆斯堡尔谱仪研究了样品的结构和磁性,发现纳米线阵列是非晶结构,且拥有垂直磁各向异性和高的矫顽力,Hc =304×104A/m.纳米线内部的平均超精细场和平均同质异能移分别为2 15×106 A/m和007 mm/s;而纳米线末端的平均超精细场(233×106 A/m )大于内 部的值,平均同质异能移(004 mm/s)小于内部的值.另外,纳米线内部Fe原子磁矩与线轴的夹角约为16°,而在纳米线末端Fe原子磁矩与线轴的夹角约为28°.这些结果表明,由于形状各 向异性,在纳米线中实现了无序非晶合金磁矩的有序排列. 关键词: 非晶合金 纳米线阵列 垂直磁各向异性 穆斯堡尔谱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人工掺杂Y-211相的方法以及熔融织构生长结合顶部籽晶工艺制备了不同211粒子含量的 准单畴熔融织构的YBCO块材料,样品致密度高,体密度大于62g/cm3,机械强 度好,振动样品磁强计测量结果表明,样品在温度30K、磁场06T下,其Jc仍 达到123×106A/cm2.在温度70K、磁场2T条件下,Jc 仍高达135×104A/cm2,而且临界电流密度对磁场不敏感.扫描电 子显微镜分析也表明,Y-211相的人工掺杂,能改善织构样品的生长状况,减小微裂纹,同 时,掺杂的Y-211粒子能作为强的钉扎中心,因此,这种工艺能精确地控制样品中Y-211粒子 的含量,所制备的样品中Y-211粒子分布越均匀,尺寸越小,其钉扎效果越好.从大量实验结 果比较得出,1∶05是最佳的掺杂比例. 关键词: 准单畴超导体 熔融织构 c')" href="#">临界电流密度Jc 磁通钉扎中心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型掺铒碲酸盐玻璃的光谱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一种新型掺Er3+碲酸盐玻璃的光谱性质;应用Judd-Ofelt理论计算了碲 酸盐玻璃中Er3+离子的强度参数Ω(Ω2=479×10-20 cm24= 152×10-20cm26=066×10-20cm2),计算了离子的自发跃迁概 率,荧光分支比;应用McCumber理论计算了Er3+的受激发射截面(σe=1040×1 0-21cm2),Er3+离子4I13/ 24I15/2发射谱的 荧光半高宽(FWHM=655nm)及各能级的荧光寿命(4I13/2 能级为τrad =399ms);比较了不同基质玻璃以及不同类型碲酸盐玻璃中Er3+离子的光谱 特性, 结果表明该掺铒碲酸盐玻璃具有更好的光谱性能,更适合于掺Er3+光纤放大 器实现宽带和高增益放大. 关键词: 碲酸盐玻璃 光谱性质 Judd-Ofelt理论  相似文献   

18.
段宝兴  杨银堂 《物理学报》2009,58(10):7114-7118
利用Keating模型计算了Si(1-xGex合金中Si—Si,Ge—Ge和Si—Ge三种振动模态的拉曼频移,计算分别获得Ge浓度为01,05和09时,Si—Ge的振动拉曼频移分别为40275,41339和38815 cm-1,这些结果与文献的实验结果符合,证明了Keating模型建立的关于原子振动模型是有效的,并可以利用拉伸压缩和相邻原子键之间弹性系数变化获得处于应变状态的拉曼光谱频率.利用Kea 关键词: Keating模型 拉曼光谱 (1-x)Gex')" href="#">Si(1-xGex 非晶硅  相似文献   

19.
Continuous and pulsed 12 keV electron beams were used to excite nitrogen within a gas cell at pressures ranging from 10 to 1400 hPa. The pressure dependence of the ratio of photon fluxes for emission from vibrational levels v'=0 and 1 of the C 3Π u state has been studied. The results confirm the presence of a collisional excitation mechanism populating v'=0, 1 in addition to electron impact excitation. Rate constants of (1.27 ±0.04)×10-11 cm3s-1 [ v'=0] and (2.68 ±0.08)×10-11 cm3s-1 [ v'=1] were measured for C 3Π u quenching by ground state nitrogen. For electron beam conditions relative excitation efficiencies of 1:0.59:0.22 for vibrational levels 0, 1 and 2 were calculated. The recorded flux ratios are compared with the predictions given by a vibrational relaxation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