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近年来内蒙古大学为应用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2学分"统计热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案设计及教学实践.该课程在32学时的授课中,可做到基本理论、方法及应用几个方面的统筹兼顾,且保证了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2.
俞丽萍 《物理通报》2016,35(11):50-53
以“ 高中数学物理方法” 校本课程的开发为例, 介绍了“ 高中数学物理方法”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 对整 个校本课程开发过程进行了反思, 积累了选修课程开设的经验, 这对其他选修课程的开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国内医药专业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情况的基础上,介绍了北京大学医学部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在"坚持物理基础、增加现代内容、结合医学应用"的思想指导下,经过十几年的建设,使现在的物理实验课程基本做到了"医学应用与物理基础并重、现代技术与动手操作并重".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明显增加.最后,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对医药专业物理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提出了要注重物理基础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是所有中专学校都开设的专业,合理定位物理课程在计算机专业中的地位,改革物理课程,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议应用物理专业开设微机接口技术课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洪小叶 《物理实验》2002,22(5):26-27,33
论证了应用物理专业(本科)开设计算机硬件技术课程及实验的必要性,提出了该课的基本教学内容和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医学院校课程设置现状,提出开设"医学影像物理基础"选修课程的必要性.介绍了为适应该课程难度大、学时少、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的需要,研制三维动画学习软件,编写特色教材实现教材立体化的初步实践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大学物理学课程是所有非物理专业理工类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针对大学新生,在学生学习一部分高等数学知识之后的大一第二学期开设,与高中物理相衔接,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增加,内容更加丰富,并且展现了部分近现代物理前沿知识.大学物理学课程在扩大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等方面有着其他公共课程所不具备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辐射度学、光度学和色度学(以下简称"三度学")是现代光电信息转换、传输、存储、显示、测量和计量的基础,随着光电信息技术、图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扩展,"三度学"及其测量技术已成为光电工程领域科研和应用人员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术,在国内还没有完全类似的教材和课程设置。以往教学中仅在某些课程中部分涉及辐射度学和光度学的概念,难以使学生全面地掌握和应用相关的知识,至于色度学则更少涉及,系统讲授的课程大多安排在研究生阶段,但也较少涉及相关的实验仪器和技术的讲授。从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知识体系结构的角度出发,总结了多年教学科研的经验,探索了以"三度学"作为教学内容,通过配合相关测量的实验,开展了"三度学"课程建设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曹雪 《物理通报》2016,35(10):16-19
《 电磁场与电磁波》是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 也是多门后续专业课的基础, 如何使学生 具有扎实的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课程概念抽象, 公式繁杂, 涉及很多的物理知识与数学分析 方法, 是通信系学生公认的难度最大的课程之一, 学生学起来往往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分析了该 课程难学、 难教的原因, 对其课程设置、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与研究. 实践证明, 通过 改革提高了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同时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对理工科大学开设“非线性物理”课的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介绍了该课程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  相似文献   

11.
培养高水平教师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根基,长期以来一直是教育领域中的大事、倍受关注.本文以学生的视角,从学习体验出发,比较了台湾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师范专业在课程开设、选课方式、课程学习和课程考评4个方面;归纳了台湾师范教育的特点;探讨了台湾师范教育对大陆师范教育发展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2.
美国大学物理课程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高等院校都是州立的或私立的,没有国立大学或全国统一的教程。尽管如此,大多数学校的物理课程是类似的。典型的大学物理是一种一年半的概括了解性质的课程。在许多小的学院或大学,所有修物理这门课的学生,无论是理科的还是科的,上的内容都相同。大的学校则通常开设若干种不同的基础物理课程,其中通常包括适用于下述专业的专门课程。(1)物理科学和工程专业(微积分水平),(2)生物和医学专业(代数和三角水平)和(3)科专业(代数水平)。有时还开设其他基础物理课程,包括为优等生开的专门课程或有关音乐物理、能量和环境物理或空间物理的半年期专题性课程。对于修上述任一种基础物理课程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是他们最后一次修物理课程。在本中,我仅讨论上述第一、第二类课程。除了对数学的要求不同外,这两类课程是相当类似的。  相似文献   

13.
就"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及协作委员会2007年全体会议"内容,阐明了学科交叉对该学科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提出的诉求。从培养方案的知识体系结构入手,分析了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缺乏纵向衔接和横向贯通的问题,并通过设置"交叉课程",成立关联课程"学科组"、开设"系统设计"课程和加强创新性实验四个方面入手,提出了改善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大学物理》2007,26(7):F0004-F0004
东南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是面向全校理、工、文、管、医各专业本科生开设物理实验课程和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研学创新活动的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十年间,中心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坚持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重点教改项目,取得了一系列优异的成绩。东南大学的《大学物理实验》和《大学物理》两门课程均为国家精品课程。近年来,中心获得了江苏省教改成果特等奖、国家出版总署电子出版物奖、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奖、全国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物理教学成果大奖赛一等奖等省、部以上诸多奖项。2005年《物理实验》修编本教材由高…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长沙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光电信息技术方向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专业现状,提出了专业实验室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的目标,介绍了专业培养目标,专业特色,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的设置以及教学进程安排。  相似文献   

16.
《格致物理》是西南交通大学物理学院针对应用物理专业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新生研讨课。本文首先介绍了该研讨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然后介绍了2015—2016学年第2学期该课程的一次教学实践情况;最后从课程管理、成绩评定等方面对这门课程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其中教学设计以引导应用物理专业的新生尽快适应大学阶段的学术和社会生活,并让他们认识到本专业的特点和优势,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目标;教学内容主以全球热点问题及其背后的物理学原理为主线,教学形式以学生演讲、讨论为主。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面向史,经济,美术各学院科专业开设“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进而向全校辐射的必要性,初步讨论了“教师讲授”与“CAI课件学球”的功能和关系,阐述了教材,CAI课件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以及课程的开设成效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学科间不断交叉渗透,作为与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并列的第三种研究物理现象和规律的方法,计算物理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由于学科发展相对较晚以及学科自身的一些特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计算物理课程教学尚未形成较成熟的体系.本文主要介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计算物理课程协同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情况.本科生课程定位于掌握计算物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案例实践,课程教学小班化;研究生课程定位于构建计算物理坚实的专业基础和宽广的知识结构,突出专业性和前沿性,重视计算实践能力,并开设计算物理二级学科平行课.本文主要介绍了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手段等方面进行的协同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这项探索使得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在内容、结构和方式上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研究本科应用物理学专业课程之间的关联情况。成绩作为量化学生对课程掌握程度的一种方法,当课程内容具有相关性时,课程的学生成绩也会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以北京理工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2014级学生各门课程的成绩数据和试卷内容为例,将课程视作复杂网络中的节点,课程之间的关联系数转化为节点之间的连线距离。采用复杂网络与统计学中的工具与方法,"逆向"推出课程之间的关联。运用关联系数和可视化工具,以最小生成树和网络图的方式形象描述课程之间的结构关系。从而建立应用物理学专业的相关性课程网络,说明核心课程和难点课程。结合试卷考察的内容,重点分析热学与热力学统计物理、电磁学与电动力学、固体物理学与其他课程等课程内容聚类性,对课程设置提出参考意见,以完善现有的课程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20.
开设创新物理实验是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素质得到培养的关键,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介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创新物理实验课程的实践情况,阐述开设创新物理实验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开设该课程产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