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亮  钞建宾 《波谱学杂志》2000,17(3):233-239
通过一维1H NMR,13C NMR和二维ROESYNMR技术对盐酸普鲁卡因与β-环糊精(β-CD)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盐酸普鲁卡因和β-CD形成了1:1的包结配合物,并根据这些数据提出了包结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相似文献   

2.
氟哌酸β-环糊精包结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陈亮 《波谱学杂志》1998,15(3):243-248
氟哌酸是一种广谱、安全、有效,可供口服的抗感染药.我们通过荧光光谱、1H NMR、13C NMR等技术对氟哌酸与β-环糊精(β-CD)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证明氟哌酸和β-CD形成了包结配合物.包结配合物的生成常数由1D NMR和荧光光谱测量而确定,并由改进的Be-nesi-Hildebrand方法进行了计算,根据这些数据提出了包结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相似文献   

3.
以溴化1-(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3-丁基咪唑盐(化合物1)、吡啶和醋酸钯为原料,快速合成了空气稳定的1-(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3-丁基-咪唑-2-亚基]-溴化钯(II)-吡啶(配合物2).配合物2的结构中存在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糖环上有多个手性碳,其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碳谱(13C NMR)较复杂,不易归属.本文通过元素分析对配合物2的组成进行表征,运用1D和2D NMR技术(包括1H NMR、13C NMR、DEPT135、DEPT90、DEPT45、COSY、1H-13C HSQC、1H-13C HMBC)对配合物21H和13C NMR信号进行全归属.研究发现,在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的稠环上多个弱配位的氧和乙酰基氧原子上孤电子对的作用下,配合物2的氮杂环卡宾-钯(II)-吡啶金属键形成对稠环上碳氢化学环境的影响比对丁基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重水溶液中α-环糊精与对甲酚、间甲酚发生包结作用的1H NMR研究结果.实验发现,尽管未包结的α-环糊精和包结后的α-环糊精疏水腔中的同类质子有着不同的化学位移,但1H NMR只检测到一个峰,且峰的位置随包结程度的变化而异.由1 HNMR的数据计算得到了α-环糊精在不同包结程度下的平均几何结构和平衡常数,描述了客体在主体腔中进入深度动态变化的情形,并和β-环糊精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12个新合成的有机锡-Schiff碱配合物的1H NMR谱和13C NMR谱,详细研究了化合物结构与NMR谱的关系,通过比较配体和配合物的NMR谱,得出配合物是通过酚羟基氧原子和锡原子的配键生成的.  相似文献   

6.
应用1D NMR和脉冲梯度场2D NMR技术深入研究盐酸托哌酮的溶液结构,对其1H和13C NMR化学位移进行全归属,并讨论其立体化学.  相似文献   

7.
用2D NMR研究一对差向异构体的化学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刺南蛇藤中首次分离到一对差向异构体,用NMK方法(1H NMR,13C NMR,DEPT,1H-1H COSY,13C-1H COSY,NOESY,HMBC)并结合其它结构信息,确定其化学结构为;1α,6β,8α,13-四乙酰氧基-9α-苯甲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1)和1α,6β,8α,13-四乙酰氧基-9β-苯甲酰基-β-二氢沉香呋喃(2).其中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Celastrine。  相似文献   

8.
盐酸马尼地平是第三代合成降压新药.本文利用一维、二维核磁共振(NMR)技术,包括1H NMR、13C NMR DEPT-135、1H-1H NOESY、1H-1H COSY、1H-13C HSQC和1H-13C HMBC,对其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进一步确证了其分子结构.同时,对其1H NMR和13C NMR谱中一些异常信号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通过1D 1H NMR, 13C NMR和1H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与过渡金属离子Cr3+, Mn2+和Fe3+形成配合物的位置进行了研究, 合成了固体配合物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过渡金属离子Cr3+, Mn2+和Fe3+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形成1∶2的配合物, 并确定了配位位置.  相似文献   

10.
分别以NMR技术、电喷雾质谱、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等分析方法考察了瓜环[n](n=7, 8)与盐酸法舒地尔的相互作用. 实验结果显示, 盐酸法舒地尔与两种瓜环都形成了1∶1的包结配合物, 但其主客体配合物的作用模式随着瓜环空腔大小的不同而各不相同. 通过紫外吸收光谱法计算出瓜环[n](n=7, 8)与盐酸法舒地尔的包结常数分别为2 524 L/mol, 1 216 L/mol, 其范围在200 L/mol~10 000 L/mol之内,这说明瓜环对盐酸法舒地尔具有潜在的药物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头孢唑啉酸(cefazolin)为抗生素类药物,它的钠盐就是通常所说的先锋霉素. 我们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头孢唑啉酸与稀土元素Eu3+ 的固体配合物,并对其进行了光谱及波谱研究. 通过IR、1H NMR和13C NMR确定了配合物的配位点,并探讨了配位机理.  相似文献   

12.
用一维1H、13C NMR谱、DEPT 13C NMR谱、选择性远程DEPT 13C NMR、1H-1H COSY和13C-1H COSY二维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南海海绵Dysidea fragilis中的两个倍半萜herbadysidolide(1)和furodysinin lactone(2),确认了化学结构,并对其13C NMR和1H NMR谱进行了归属.药理活性试验表明:1和2具有一定的心血管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盐酸贝西沙星是一种新型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盐酸贝西沙星的紫外吸收光谱(UV)、红外吸收光谱(IR)、质谱(MS)、核磁共振(NMR)波谱(包括1H NMR、13C NMR、DEPT、HSQC、HMBC、COSY和NOESY)数据进行了解析,对其所有的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归属,通过多种波谱学技术确证了盐酸贝西沙星的结构.  相似文献   

14.
胀果香豆素甲的NM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甘肃产胀果甘草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个新化合物.利用1H,13C NMR谱、NOE差谱以及1H-1H COSY、13C-1H COSY和13C-1H远程COSY谱并结合其理化数据,确定了它的化学结构,命名为胀果香豆素甲.  相似文献   

15.
用紫外光谱分别研究了在水溶液和50%乙醇水溶液两种不同介质中,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 1)、羟乙基β-环糊精(HE-β-CD 2)和甲基β-环糊精(Me-β-CD 3)与α-环己基扁桃酸(CHMA)形成的包结物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主客体的包结比为1:1,在水溶液中,三种主体的包结能力均较弱,其包结能力的强弱顺序为:3>2>1.而在50%乙醇水溶液中,主客体包结物的稳定性大大提高,并且三种主体的包结能力强弱顺序发生改变,依次为:1>2>3.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稀上铕(Eu3+)与吡啶-2,6-二甲酸(H2DPC)及邻啡啉(Phen)形成的二元和三元固体配合物的制备.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确定该配合物的组成为二元Na3[Eu(DPC)3]·2H2O和三元NaEu(DPC)2·4H2O,对上述配合物的结构作了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碳谱(13CNMR)和氮谱(14N NMR)及红外光谱(IR)的研究.吡啶-2,6-二甲酸中的羧基以单齿配位(整个分子为三齿配位),二、三元配合物中铕的配位数分别为9和8.  相似文献   

17.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β-CD衍生物对氟比洛芬的包结作用。实验考察了β-CD衍生物种类及其浓度、乙醇含量、离子强度及pH等因素对包结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β-CD衍生物浓度的增大,荧光强度逐渐增强,其中HP-β-CD的增强效果最明显,即表明HP-β-CD对氟比洛芬的包结作用最强。1/(F-F0)对1/[CD]所作的双倒数曲线为直线,说明氟比洛芬与环糊精形成1∶1的包合物。随离子强度增大,包合作用增强;溶液中乙醇比例和pH越大,HP-β-CD与氟比洛芬包结物的包合作用越弱。  相似文献   

18.
氟哌酸-羟丙基环糊精固体包结物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氟哌酸是一种广谱,安全,有效,可供口服的抗感染药.因其在水溶液中溶解度较低,影响肠胃对氟哌酸的吸收,降低了生物利用度.本文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固体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氟哌酸包结配合物,并经一维,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和荧光,差示扫描量热等方法,证明包结物的包结比为1:1,得出包结物的形成常数,并提出包结物的空间构型.  相似文献   

19.
采用荧光光谱法对β-环糊精(β-CD)与柔红霉素(DNR)包结物溶液进行表征。研究了β-CD与DNR之间的超分子包结作用机理,讨论了时间、温度和β-CD浓度对包结反应的影响,建立了新的定量检测微量DNR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DNR本身具有天然荧光,与β-CD形成1:1的超分子包结络合物后,荧光强度增大,β-CD对DNR有较强的荧光增敏作用。在25℃,pH7.0时,包结常数K=1.26×106L/mol。β-CD增敏荧光定量测定DNR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78×107x+312.76,相关系数为r=0.9953,检测下限为3.77×10-6mol/L。  相似文献   

20.
利用高分辨液体核磁共振技术,研究β-环糊精(β-CD) 能否与3-羧基四氢异喹啉 (THIQA) 相互作用形成包合物从而改善后者溶解度. 通过高分辨率利用1H NMR及2D ROESY技术观察β-CD和THIQA作用前后的谱图. 结果从高分辨核磁的1H NMR及2D ROESY可以清晰地看出THIQA和β-CD可以形成包合物;THIQA能够进入β-CD的疏水空腔并发生相互作用,并且主要与β-CD空腔内部的质子H5以及窄口端H6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