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是我国各类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加快课程思政进校园,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教师的作用不可或缺.医学物理融入"思政元素"具有先天的融合优势.从医学物理教学现状出发,探索课程思政有效融入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总结经验和不足,力求将医学物理学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紧跟新时代提出的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新要求。《光学》是高等教育物理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如何将光学课程的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实现过程育人和全员育人是本课程面临的新的挑战与机遇。教师应当充分思考和挖掘光学知识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并结合光学教学的特点,将这些思政元素与光学教学相融合,在传授光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辅以思政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培养的全员育人的目的。本文以光学课程为载体,依据课程的特点对光学发展过程和光学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内容进行了深入挖掘。主要从光学中蕴含的辩证唯物思想、科学探索精神、民族自豪感的案例出发,并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对这些思政元素内容进行重新塑造,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初步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半导体物理学是半导体物理、微电子、集成电路等相关专业最为重要的必修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半导体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课程.本文结合当下国家对高校课程思政的新要求,发挥半导体科技史与科学家精神易与学生产生共鸣的特点,创新性地提出将半导体科技史与科学家精神融入半导体物理学课程思政,通过“上好半导体物理课,讲好半导体物理故事,传递半导体科学家精神”,实现“润思政于无声”.  相似文献   

4.
彭政  潘江陵  吴迪 《大学物理》2022,41(4):39-43
物理学作为科学的典范,在弘扬科学精神、塑造价值取向等课程思政教育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力学作为物理学中的第一个成功范例,是学生接触最多的物理学知识,因此在力学课程上合理设计的思政点最能唤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发挥塑造三观、立德树人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在力学课程中引入课程思政的设计思路,以“流体力学初步”的教学内容为例,用案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一堂课的课程设计与实践过程,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时代的医用物理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目前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加入到课程思政建设中,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医用物理学教学全过程,将教书育人的内涵落实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上来,让医用物理学课程上出思政味道,突出育人价值,让立德树人做到润物无声,作者对此做了有益的实践与尝试.  相似文献   

6.
潘小青 《物理与工程》2023,(1):61-64+70
物理教学要怎么做?首先要对物理学有基本的认识,然后对教学有基本的理解,再就是清楚作为教师的主要职责。本文受“人文的物理学”课程的启发,认识到物理学是物理学家看待世界的方式,有着不可思议的美感。科学也是人文历史的一部分,与人文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科学常携带科学家的个人情感和成见。作为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能不断地提出启发性问题,能用通俗的语言解读复杂的物理问题。并且学会设计开放的作业和考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品位物理。作为高校教师能意识到教学不是给学生派任务,而是送礼。教师自身需要博览群书,不断提高自我修养才能践行教书育人使命。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时空观”实施“课程思政”的具体方案.从狭义相对论时空观的知识出发,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将其恰当、自然地融入课堂,潜移默化地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传达给学生,达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完善学生人格的目的.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改进教学设计,提升教师自身“课程思政”的能力和素养.本文实现了狭义相对论中“课程思政”的“备”“教”“学”“评”的全部教学环节,立足“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契合点,探索了有机互融的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上的“成长”和精神上的“成人”同向同行.期望本次教学实践能对“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点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物理学所研究的内容是物质运动及其规律,这些内容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反映.在人类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物理学展现了一系列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大学物理实验”作为学生进入高校后学习的第一门实验课,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形成唯物主义世界观,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物理知识传授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统一.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实施的目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及主要内容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高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李鹏  耿璐  李志坚  马杰 《大学物理》2022,41(6):65-68
全面推进高质量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提升课程建设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充分发挥物理学科特色优势,着力探索“1+3+3”的高质量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即以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培根铸魂、立德树人为一条贯穿线,回答课程思政“为什么”“讲什么”“怎么讲”三个基本问题,从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方面的需求出发,探索出物理学专业高质量课程思政落地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0.
习题讨论课是面向工科学生的理科模式"基础物理学"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本文总结了开展基础物理学习题讨论课,在教学目的、备课与选题、加强课堂互动及接收学生反馈等4个方面的教学要点.  相似文献   

11.
大学物理课程应注重科学伦理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不畏艰险、勇攀科学高峰、追求真理的精神.课程思政建设要有机融入课堂教学,需要把思政元素融入教材编审、教案课件、教学大纲、课程目标设计各个方面,贯穿于课程授课、学生课堂讨论、作业和考试等各环节.以"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课思政设计为例,把课程思政融入知识传授,使物理课程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2.
任超 《物理通报》2022,(1):72-76
针对职业院校物理课程思政所面临的问题,以职业教育的使命与特点为依托,对物理课程中的育人观与思政元素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指出了职业院校物理课程思政育人观的转变方向以及物理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物理教研室的实践,提出了以"对物理课程资源进行二次开发"为着力点、"提升物理教师思政育人能力"为引领、"将课程思政纳入课程评价"为保障的物理课程思政实施途径,为职业院校物理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了可参考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实现"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课程思政要求专业课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塑造的内在功能同时实现.物理光学是光电信息技术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与具体教学实施,以及教学效果进行了阐述.实践结果表明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当中,实现了专业课育才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大学物理课堂演示实验在课程隐性思政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并结合教学实践给出在大学物理课堂演示实验中开展隐性化课程思政教育的策略.以课堂演示实验作为大学物理课程隐性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可以有效地实现"润物无声"式课程思政隐性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编的大学物理课程思政问卷,以笔者所带的湖北文理学院正在学习大学物理课程的学生为样本,实施问卷调查.问卷显示,70%左右的学生需要大学物理课程思政,80%左右的学生接受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线上教学.分析了学生做出这些选择的原因,同时调研了他们对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有哪些期许.对如何改进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开展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是当今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本文结合物理学专业的电动力学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有机结合课程内容和特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和切入点,通过教学实践初步取得教学效果,对理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起到积极的借鉴和推动作用,真正做到课程育人,发挥课程应有的作用,并提出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是目前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首要工作,我们开展了物理实验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思政的探索,在大学物理实验慕课构建立体多元的课程思政平台,在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紧密结合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挖掘工大元素、中国元素和物理学史元素.讲好工大故事,厚植爱校情怀,增强成才信心.讲好中国故事,厚植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讲好物理学史,培养奋斗精神,提升综合素质.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测评系统,有效提高物理实验课程思政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重要内容.学科专业课程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需根据专业特色,发挥专业优势.以理工科专业课程光学为例,分析其悠久历史、探索历程和现代技术与思政要素在"个人-国家-社会"3个维度上的协同共振,构建浸润式光学课程思政模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变革历史及其启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史贵全 《大学物理》2001,20(2):26-30,38
作为科学教育基本手段的实验方法引入大学物理教育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本文着重概述、分析了这期间的几次重要变革的动因、特点及影响, 并总结出几点对今天有启示、借鉴作用的带有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