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环丙沙星-铽络合物的荧光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性条件下,铽(Ⅲ)与环丙沙星反应极易形成络合物。该络合物与小牛胸腺DNA分子作用后荧光强度显著增强,据此建立了简单、快速、灵敏的DNA测定方法,并优选出反应的最佳条件为:25 ℃,λex/λem =325/545 nm,Tb3+浓度5.0×10-5 mol·L-1,环丙沙星浓度1.0×10-6 mol·L-1,Tris-HCl缓冲溶液,pH 7.0。结果表明,在4.3×10-7~3.0×10-5 mol·L-1浓度范围内DNA与其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为F1-F0=107c+48.00(r=0.998 8, n=8),检出限为2.8×10-9 mol·L-1。此法同时用于临床近20例全血DNA提取样本的检测,经t检验,两组在545 nm所得的荧光强度有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利用光谱法研究了β-环糊精与二代抗凝杀鼠剂溴鼠灵的超分子作用,根据Benesi-Hildebrand法确定二者的包络比为1∶1,室温下包络常数为1.048×104 L·mol-1。实验还考察了二者的包络机理,推测主要是溴鼠灵结构中的疏水基团联苯基进入了β-环糊精的疏水空腔。同时发现,超分子包络物的形成可以大大增强溴鼠灵的荧光发射,据此,建立了水溶液中测定溴鼠灵的荧光分析方法。在优化实验条件下,线性范围8.0×10-8~4.0×10-6 mol·L-1(r=0.999 4),检出限为8.8×10-9 mol·L-1,并成功地用于环境水中微量溴鼠灵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对曲克芦丁在胶束体系中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在NaAc-HAc缓冲体系中,曲克芦丁自身具有较弱的内源性荧光,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SDBS-6),可使曲克芦丁与SDBS-6形成胶束配合物,体系微环境发生改变,使荧光发射强度显著增强,荧光增强程度与曲克芦丁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提出了基于SDBS-6增敏胶束荧光光谱法测定微量曲克芦丁的新方法。对测定条件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 在pH 5.53的NaAc-HAc缓冲体系中,当最大激发波长λex=350.0 nm,最大发射波长λem=456.3 nm时,方法线性范围为1.6×10-6 mol·L-1~8.0×10-10 mol·L-1,检出限1.1×10-10 mol·L-1,相对标准偏差为1.7%(n=11,c=6.0×10-7 mol·L-1)。方法用于片剂和注射液中曲克芦丁的测定,回收率为98.5%~100.4%,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采用UV-Vis光谱法,研究在pH 4.2的H3PO4-KH2PO4缓冲溶液中血红蛋白(Hb)与铜(Ⅱ)-茜素红S(ARS)络合物的反应。结果表明:Hb与Cu(Ⅱ)-ARS络合物相互作用形成红色的离子缔合复合物,该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7 nm。在此波长下测得复合物的组成为nHbnCu(Ⅱ)nARS=1∶4∶8,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52×105 L·mol-1·cm-1,Hb浓度在1.0×10-7~2.0×10-6 mol·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26 9+151 675(mol·L-1),相关系数r=0.997 2。考察了溶液酸度、试剂用量、反应时间与温度、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Hb-Cu(Ⅱ)-ARS复合物形成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做了初步探讨,发现Hb与Cu(Ⅱ)-ARS络合物之间主要以静电引力相结合。进一步考察了常见氨基酸及金属离子对Hb-Cu(Ⅱ)-ARS复合物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根据2-(2-喹啉偶氮)-5-二乙氨基苯胺(QADEAA)与钯的显色反应及MCI-GEL反相固相萃取小柱对显色络合物的固相萃取,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钯的方法。在0.2~2.0 mol·L-1的盐酸介质中,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 (CTMAB) 存在下,QADEAA与钯反应生成2∶1稳定络合物,该络合物可被MCI-GEL 反相固相萃取小柱萃取富集,富集的络合物用丙酮洗脱后用光度法测定,在丙酮介质中体系λmax=615 nm,ε=1.37×105 L·mol-1·cm-1。钯含量在0.01~1.5 mg·L-1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痕量钯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24 ℃和0.1~900 MPa压力下乙醇的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24 ℃和0.1~900 MPa压力下测量了含50%水的乙醇溶液和纯乙醇的激光拉曼光谱。研究结果表明,纯乙醇和50%乙醇溶液中的C—H基团振动波数均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它们的各振动峰与压力的关系分别为: 纯乙醇: ν1=2 881.890+0.001 27 P+6.213×10-6 P2;ν2=2 928.707+0.004 38 P+4.772×10-6 P2;ν3=2 973.457+0.008 89 P+3.245×10-6 P2;50%乙醇溶液: ν1 =2 885.616+0.010 8 P-2.699×10-6 P2;ν2 =2 932.734+0.013 7 P-3.346×10-6 P2;ν3 =2 978.115+0.016 5 P-4.914×10-6 P2。另外,还观察到在低于550 MPa压力范围,50%乙醇溶液中的氢键强度随压力的增大而明显增加,550 MPa以上压力时不再随压力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青蒿素与氯化血红素作用的荧光研究及分析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介绍了吡罗红为指示剂通过荧光降低法研究青蒿素与氯化血红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两者为酶和底物作用模型,作用位点为药物的过氧基团和氯化血红素活性中心的金属离子,其动力学催化常数Km, VmaxKcat分别为8.4×10-5 mol·L-1, 7.4×10-6 mol·L-1·s-1及50.23 s-1,催化活性分别受去激活剂和高温影响。在最佳条件下, 荧光降低值ΔF(F0-F)与青蒿素浓度在0.0~1.27×10-6 mol·L-1范围内成线性关系, 检测限为2.3×10-8 mol·L-1, 该方法已用于测定血浆和尿液介质中的微量青蒿素。  相似文献   

8.
在弱酸性条件下,阿莫西林能与亚甲蓝(MB)反应生成易被1,2-二氯乙烷萃取的离子对缔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λmax=657 nm。据此建立了测定阿莫西林的萃取分光光度法,药物浓度在0.4~6.8 mg·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在最大吸收波长657 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 5.0×104 L·mol-1·cm-1,最低检出限为0.01 mg·L-1,回收率为97.5%~101.3%。实验表明该法可成功地用于药物制剂及尿样中阿莫西林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酸性棕SR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白蛋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Britton-Robinson酸性缓冲溶液中,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阿拉伯胶,能使酸性棕SR(ASR)与血清白蛋白形成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10 nm,比ASR红移165 nm。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该结合反应的最佳条件,并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血清蛋白的新方法。λ=610 nm时,εBSA=6.23×104 L·mol-1·cm-1,εHSA=7.23×104 L·mol-1·cm-1;牛血清白蛋白(BSA)在0~91.0 mg·L-1,人血清白蛋白(HSA)在0~95.2 mg·L-1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检出限分别为BSA:5.72 mg·L-1,HSA:5.15 mg·L-1。对6个人血清蛋白总量平行6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1.8%~4.4%,回收率93.6%~109.1%,并对5只小白鼠的血清蛋白总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0.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间苯三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在甲醛存在条件下,高锰酸钾在酸性介质中氧化间苯三酚而直接产生化学发光,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测定间苯三酚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该法测定间苯三酚的线性范围为5.0×10-9~5.0×10-5 mol·L-1,检出限为3.0×10-9 mol·L-1,相对标准偏差为2.5%(1.0×10-6 mol·L-1间苯三酚,n=11)。该法应用于测定在几种实际水样中加入的间苯三酚,回收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3,4-二羟基苯甲酸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抑制分析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3,4-二羟基苯甲酸对Co2+离子催化的鲁米诺-H2O2化学发光体系的抑制作用,首次建立了3,4-二羟基苯甲酸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抑制分析法,发光信号的降低值ΔⅠ与3,4-二羟基苯甲酸的浓度在1×10-6~1×10-5mol/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7×10-7mol/L(n=11),对8×10-6mol/L3,4-二羟基苯甲酸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3%(n=11)。  相似文献   

12.
阿奇霉素含量的荷移光谱法测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分光光度法分别研究了阿奇霉素与7,7,8,8-四氰基对二次甲基苯醌(TCNQ)和氯冉酸(CL)之间的荷移反应。实验表明:阿奇霉素与TCNQ间的反应在丙酮介质中进行,形成的络合物在743和842 nm有两个吸收峰,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是2.7×104 L·mol-1·cm-1和5.0×104 L·mol-1·cm-1;阿奇霉素与氯冉酸的反应在丙酮介质中进行,形成的络合物在530 nm处有吸收峰,表观摩尔吸光系数2.4×103 L·mol-1·cm-1。用摩尔比法和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得荷移络合物中阿奇霉素与配体的摩尔比均为1∶2。用以上两种方法测定了阿奇霉素片剂中阿奇霉素的含量,相对标准偏差为1.0%~1.4%(n=6),回收率为97%以上,与标准方法比较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3.
化学发光法测定左氧氟沙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左氧氟沙星对碱性luminol H2 O2 化学发光体系具有强的增敏作用 ,建立了一种测定左氧氟沙星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5 5 3× 10 - 1 1 ~ 2 2 1× 10 - 8mol·L- 1 ,检测限 (3σ)为 1 38× 10 - 1 1 mol·L- 1 ,RSD为2 5 6 % (n=9)。该法用于胶囊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环丙沙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丙沙星(CPLX)在酸性介质中与Tb3+形成配合物,通过能量转移反应对Ce(Ⅳ)-SO2-3化学发光体系有很强的增敏作用。据此,采用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流动注射稀土敏化化学发光法测定CPLX的新方法。在9.0×10-9~1.0×10-6 mol·L-1范围内CPLX浓度与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2.2×10-11 mol·L-1,对5.0×10-8 mol·L-1 CPLX平行测定11次,相对标准偏差为3.0%。利用该法测定了胶囊和生物体液中CPLX的含量,方法简单快速,重现性好,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利用流动注射技术 ,研究了Eu3 KMnO4 Na2 S2 O4 PPA化学发光体系 ,探讨了影响化学发光强度的各种因素 ,建立了测定喹喏酮类抗菌消炎药物吡哌酸 (Pipemidicacid ,PPA)的新方法。通过实验 ,确定了测定吡哌酸的最佳反应条件。药片中含量较大的淀粉、糊精对发光信号没有干扰。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7 0 0× 10 -9~ 9 0 0× 10 -7,检出限为 4 0 9× 10 -9mol·L-1。测定了药片中吡哌酸的含量和回收率以及尿液中的PPA的含量和回收率 ,并对化学发光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蒙药和发样中痕量锌(Ⅱ)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在微酸性介质中,过氧化氢氧化钙试剂的褪色反应受Zn(Ⅱ)的催化而加速,据此建立了锌的新催化光度法,考察了该催化反应的适宜条件及动力学性质。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68 μg·L-1,表观活化能为Ea=45.1 kJ·mol-1,反应速率常量为k=5.80×10-3s-1,测定范围0.80~40.00 μg·L-1,成功用于蒙药和发样中锌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锌(Ⅱ)-氟罗沙星光化学荧光法测定药物制剂中的氟罗沙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氟罗沙星在紫外光的照射下易发生光解作用。依据氟罗沙星的光解产物与Zn2+离子形成配合物,能显著地增敏氟罗沙星的荧光强度,建立了敏化荧光分析氟罗沙星的新方法。探讨了酸度、[Zn2+]/[PHFLRX]浓度比和光照等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10-8~5.0×10-6 mol·L-1,检出限为4.2×10-8 mol·L-1。对浓度为5.0×10-7 mol·L-1的氟罗沙星平行测定20次,计算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对针剂、片剂和尿样中的氟罗沙星分别进行了测定,其回收率为95.0%~105.0%。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对其机理进行了合理的推测。  相似文献   

18.
吖啶橙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及其在测定蛋白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染料吖啶橙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以及牛血清白蛋白后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变化情况。以吖啶橙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生成的二聚体作为荧光探针,讨论了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情况。采用荧光呈现法对牛血清白蛋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反应灵敏,速度快,线性范围为0~4.17×10-7 mol·L-1, 相对标准偏差为1.9%, 检出限为8.73×10-10 mol·L-1。  相似文献   

19.
化学发光抑制法测定抗坏血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抗坏血酸对DTMC H2 O2 化学发光体系的抑制作用 ,研究了对抗坏血酸进行间接测定的可能性。试验发现 ,化学发光猝灭率 (R)与抗坏血酸浓度在 1 0× 10 - 7~ 8 0× 10 - 6 mol·L- 1 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达到 8 0× 10 - 8mol·L- 1 (S N =3)。对 1 0× 10 - 6 mol·L- 1 抗坏血酸进行 10次平行测定 ,其化学发光强度猝灭率相对标准偏差为 4 6 %。该猝灭体系不需要额外的掩蔽剂 ,方法简单、选择性好 ,可直接应用于一些食品中微量抗坏血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同步扫描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阿司匹林和水杨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了同步扫描荧光光谱法单次扫描同时测定阿司匹林和水杨酸双组分的方法。荧光光度计同步扫描时,得到两组分互不干扰的荧光峰,借此分别测定两组分的含量。阿司匹林和水杨酸浓度分别在4.0×10-6~1.0×10-4 mol·L-1, 8.0×10-7~1.0×10-4 mol·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 9和0.997 5,水杨酸的检测限为4.0×10-7 mol·L-1。该法简单、快速准确、易操作,可用于药物制剂中阿司匹林和水杨酸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