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甘草真伪品的FTIR光谱法鉴别研究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法并结合二维相关(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分析技术分别对药用植物甘草(药材对照品)及其伪品刺果甘草进行了无损快速鉴别研究。 结果表明:虽然甘草和伪品刺果甘草都是来源于同一科属,但两者所含化学组分的含量不同,其红外光谱图既有一定的差异,又有一定的相似。 而在红外二阶导数谱图上差异较明显,在二维红外谱图的差别不但较明显而且很直观。 凭借这些差异,可方便地进行真伪鉴别,同时还进一步表明了这两种甘草药材中化学组分之间的差异。 该法无损,快速,准确,样品量少,为客观评价中药材的来源,真伪,优劣等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应用FTIR直接测定法鉴定大豆的品种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测定了8个不同大豆品种的子叶及外表皮的红外光谱,对他们的红外光谱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吸收峰进行了归属。通过对各谱图的比较分析发现,不同的大豆品种的红外吸收峰形及峰强有所区别。结果表明: 不同的大豆品种的FTIR有明显的差别,特别是1 800~1 200 cm-1范围内有较大的差异,它反映的主要是蛋白质分子的酰胺Ⅰ带及酰胺Ⅱ带附近,这可能是源于基因的差异。因此FTIR法可用于不同大豆品种的鉴别。  相似文献   

3.
红外光谱法无损鉴别升麻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本文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计算机比对软件,快速、直接地测定了15种升麻基源植物,结果表明:各种升麻药村的基源植物由于其化学成分的不同以及各成分间的相对含量的不同,使每种样品都有自己独特的红外谱图。不同科的升麻样品谱图差别较显著;同属不同种的升麻谱图差别较大;同种不同产地、同种同产地不同采集时间的升麻谱图差别较小。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制样简单不需对样品进行提取分离、保持原性质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鉴定小麦品种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法分析了8个不同小麦品种根部的红外光谱图,对红外光谱图的吸收峰进行了归属分析,通过对各谱图的比对发现,在相同波数范围内,不同的小麦品种其红外谱图的形状、波数及吸收峰的多少有所不同。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的红外光谱图有明显的差异,其一在2800~2980cm-1波数范围内,此区反映的主要是甲基、亚甲基的伸缩振动,化合物分子链的长短、分子量的大小在此区有显现;其二差别较大的区域在1510~1730cm-1范围内,它反映的主要是酰胺的氮原子及α碳原子取代基的性质,可能是源于基因的差异,此区域内谱图差异较大。因此FTIR光谱法可用于不同小麦品种的鉴别。  相似文献   

5.
运用FTIR技术,采集地枫皮及其伪品植物假地枫皮和大八角的根皮、茎皮和叶片等的红外光谱图,研究地枫皮与其伪品植物不同部位的红外光谱差异。结果显示,3种植物不同部位的红外光谱图均有较大差异,在1628cm~(-1)处地枫皮根皮有特征吸收峰;在1724、1710、1497、1484cm~(-1)等处地枫皮茎皮有明显特征吸收峰;地枫皮叶片3401cm~(-1)和614cm~(-1)两处的吸收峰,在假地枫皮和大八角中分别飘逸到3376,3345cm~(-1)和1627,1625cm~(-1)附近;地枫皮不同部位主要化学成分构成比较相似,但是同类化学成分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所以运用FTIR技术可以快速鉴别出地枫皮与其伪品假地枫皮和大八角,并可以判断3种植物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板蓝根颗粒的红外光谱无损快速鉴别及可视化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传统中成药板蓝根颗粒进行了研究。对同一厂家不同批次和不同厂家的板蓝根颗粒主要成分板蓝根和大青叶的红外光谱图及二阶导数谱图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将谱图进行可视化表达。结果显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结合二阶导数谱和谱图的可视化,能够有效地提取配方颗粒的特征指纹谱图,直观地反映出不同生产厂家产品质量的差别及同一生产厂家不同批号产品之间谱图的可重现性,从而实现中成药的无损快速鉴别,为中成药质量检测及监控提供一种方便、有效和直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鉴别菊花中硫磺残留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傅里叶变换(FTIR)红外光谱法对不同加工方法的祁菊花和大怀菊进行了快速鉴别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加工方法可能会导致菊花内部某些有效成分间相对含量有所变化,某些化学结构或许有所改变,反映在FTIR谱图上就有所差异。经过硫磺熏制后晾干的菊花,在1 600,1 060 cm-1波数附近其吸收峰的形状和强度与其他样品不同,在922,818,777 cm-1三处有固定的特征吸收,而且吸收强度相对较强;不同加工方法和不同品种的菊花在FTIR谱图上都有差异。因此,利用FTIR光谱法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分离提取,不仅能够快速、准确、方便、直观地鉴别菊花是否有硫残留,同时还能鉴别不同品种的菊花。  相似文献   

8.
FTIR光谱法与燕窝的品质分析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直接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获得了30种干燕窝产品的红外光谱图.结果显示,这些谱图与天然燕窝的红外光谱图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蛋白质、氨基酸(1 634,1 535 cm-1)和多糖(1 034cm-1)等主要营养成分的吸收峰;在干燕窝的谱图中,亚甲基的吸收峰(2 935 cm-1)及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吸收峰(1 647,1 533,1 447 cm-1)等处的峰形、峰位和峰强度均与明胶的谱图较相似,说明大多数干燕窝样品中添加了不同量的明胶等物质;有些干冰糖燕窝产品中冰糖含量高达99%,燕窝仅含1%,在红外谱图上几乎观察不到燕窝的特征蜂.因此,市售燕窝的质量令人担忧.用FTIR可简便、快速、直观的评价燕窝产品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现代红外光谱技术用于复方四逆汤的配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不同配伍方式的四逆汤水煎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配伍方式样品的红外谱图特征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根据对特征峰的指认和归属,可初步揭示复方四逆汤配伍中君、臣、佐、使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药物剂量对复方整体配伍规律的影响。该方法为探索中药复方配伍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研究了分属不同蒴齿类型的23种藓类植物的红外光谱.通过比较光谱特征典型的5个代表藓种间红外光谱图的差异,确定了1 790~1 330 cm-1,1 200~960 cm-1,895~830 cm-1和725~655cm-1四个光谱特征区间.23种藓类植物在该四个特征区间的光谱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二阶导数红外光谱结合分级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和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能很好地区分出五大藓类植物类型:泥炭藓类、线齿类、顶蒴单齿类、顶蒴双齿类、侧蒴双齿类,与以蒴齿结构作为最基本特征的传统藓纲分类系统相一致.因此,FTIR光谱结合多元分析方法可作为一种实用的工具运用于苔藓植物系统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11.
6-磷酸己酮糖合成酶(HPS)和6-磷酸果糖异构酶(PHI)是细菌同化甲醛的关键酶。13 C-NMR分析结果说明在天竺葵叶绿体中过量表达HPS/PHI融合蛋白可把RuMP途径整合成卡尔文循环的一个支路,在转基因天竺葵叶绿体中创造一个甲醛光合同化途径。运用FTIR技术分析过量表达HPS/PHI转基因与野生型天竺葵在甲醛胁迫下体内各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光谱表征,考察FTIR能否成为一种鉴定有甲醛光合同化途径的转基因植物与野生型植物表型差异的新方法。分别用4mmol.L-1甲醛处理野生型和转基因植物0,1,2,3,4d,通过对两种植物经甲醛处理不同时间后各光谱特征的比较分析发现,用4mmol.L-1甲醛处理4d后转基因植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族化合物等的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型植物。这可能是由于安装HPS/PHI甲醛光合同化途径后使转基因植物同化代谢甲醛的能力更强,能将更多的甲醛固定为6-磷酸果糖,然后进入各种同化途径用于合成细胞内的各种组份所致,说明FTIR可作为一种鉴定有甲醛光合同化途径的转基因天竺葵与野生型天竺葵表型差异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对棕榈科植物2个亚科4个族的植物叶片进行了光谱研究。结果显示,棕榈科同族不同种和同科不同族的植物在红外光谱上表现出差异。用二阶导数光谱进行主成分分析,显示可以将样品进行正确分类。研究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在鉴别分类植物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测定了8个样地长序榆的根、茎、皮、叶的红外光谱,并对这些红外光谱与土壤元素氮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根、茎、皮、叶的红外光谱存在一定差异,其 组织器官化学成分含量和土壤氮元素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茎中化学成分含量和全氮都呈显著正相关(p<0.05);皮在3 365 cm-1波数时的化学成分含量和全氮呈显著正相关,根和叶的化学成分含量与全氮呈低度相关。土壤速效氮和长序榆根、茎、皮、叶的化学成分含量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但相关性比全氮弱的多,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水平”。说明土壤全氮 的变化对长序榆植物的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影响,速效氮的影响则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4.
基于花瓣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鉴别分类杜鹃属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结合适当的方法对杜鹃属植物不同亚属进行鉴别分类研究。测试了4个亚属植物花瓣的红外光谱,结果显示同种植物花瓣的红外图谱,峰形相似;不同种植物花瓣的红外光谱图在混合模区(1 500~1 200 cm-1)略有差异。为了进一步快速对其分类群进行鉴别,利用OMNIC软件分层抽样建立3个光谱数据库,未知样品光谱分别与光谱数据库比较得出匹配数值进行鉴别。研究结果显示此方法能够准确地鉴别分类4个亚属植物,这为大型的植物系统分类研究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测定了浙江省7个不同地区香果树茎和叶的红外光谱,以721~3 366 cm-1范围内的吸收峰吸光度为指标,以红外光谱图为对象,应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比较了7个不同地理居群香果树茎和叶在红外光谱图上的差异程度,即各吸收峰所对应的化学成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香果树茎和叶的红外光谱存在一定差异,叶在聚类分析中所表现出来的居群间的距离系数和主成分分析三维排序图中各居群的相对位置都较大,在研究植物不同地理距离居群多样性分化方面具有比茎更好的效果。与其他地区地理距离相对较远的大盘山和古田山香果树居群红外光谱具有特殊性,多样性分化显著。九龙山、乌岩岭和松阳的香果树居群红外光谱图各有其特点,在三维排序图上的位置差异不大,聚类分析也显示这几个居群间距离系数很小,说明这几个地区香果树居群在植物化学组成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居群多样性分化不显著。发现基于FTIR的主成分分析排序图和聚类分析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征植物不同地理居群间多样性的分化,这也表明,FTIR在应用于濒危植物保护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作为再生水的主要水源,其迥异的物质组成给受纳水体带来潜在环境风险。全面掌握污水厂出水水体中有机物组成及结构信息,将为污水厂提标改造及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二阶导数光谱及区域积分分析方法,对4个典型城镇污水处理厂(W1,W2,W3,W4)出水水体中颗粒态有机物(POM)与溶解态有机物(DOM)的物质组成及结构差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污水处理厂出水中POM主要组分为脂肪类、芳香类、糖类及矿物盐,而DOM主要由有机酸、蛋白质、多肽、糖类及芳香类物质组成。各污水处理厂出水水体POM中,W1芳香类物质较多而矿物盐类等颗粒较少,W2较W1含有更多的糖类物质,W3含较多脂类、蛋白类及糖类,而W4含有芳香类及羧酸物质的有机物较多。水体DOM组成中,W1和W2成分较为类似,主要为芳香性较高的大分子有机酸,其含量分别占总有机物的73.9%和67.7%;W3与W4组成中蛋白、多肽及糖类含量较高,其中类蛋白物质分别占DOM总量的71.3%和53.5%。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二阶导数分析能很好识别不同污水处理厂出水水体中POM与DOM主要物质组成及结构差异,同时利用区域积分方法对样品三维荧光光谱进行解析,能更进一步定量分析不同来源样品物质组成特征。  相似文献   

17.
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 Yang)是一种多寄主林业害虫,在我国常造成多种经济作物的减产甚至绝收。为了对栎黄枯叶蛾幼虫的寄主选择机制进行深入了解,该研究在室内条件下,选取刺槐、柠条、旱柳、山杨、山杏和沙棘六种植物,采用双向选择实验方法,研究了栎黄枯叶蛾幼虫对六种植物的取食偏好性。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六种供选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结构进行了光谱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寄主沙棘与山杏、山杨、旱柳、柠条、刺槐存在时,幼虫比较倾向于选择沙棘。栎黄枯叶蛾幼虫对六种植物的取食偏好性的顺序依次为:沙棘>山杏>旱柳>山杨>刺槐>柠条。FTIR谱图显示,六种植物在光谱特征吸收峰的位置、数目及形状上基本相似,差异不明显。通过对三个FTIR吸光度比率的分析后发现:植物中的脂类和多糖含量是影响幼虫取食选择的关键因素。通过XRD检测,测得了六种供试植物的结晶度。通过对结晶度变化趋势和幼虫取食偏好性的对比发现:结晶度可能一定程度上影响植物的适口性,进而影响了幼虫对寄主植物的取食偏好。该研究是光谱学分析方法首次应用于昆虫寄主选择机制的研究,将为深入研究昆虫与植物在分子层面上的互相影响开辟蹊径。  相似文献   

18.
彝药金沙青叶胆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金沙青叶胆是常用彝药之一,具有独特而显著的药用价值。本文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方法(FTIR)对金沙青叶胆的根、茎、花不同部位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其根、茎、花的红外光谱有较大的相似性,主要吸收峰位置基本相同,它们共同显示出该药材独特的红外指纹特征,三者所含主要物质成分基本相同,由此说明在彝医临床应用中将该药全草入药具有其合理性,但其根、茎、花的红外光谱的吸收峰位置、个数、强度、峰形又有一些差异,表明其不同部位所含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的分析研究为临床应用及开发利用该彝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红外光谱与聚类分析法无损快速鉴别肉苁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测定了栽培和野生肉苁蓉,以450~2 000 cm-1范围内的吸收峰吸光度为指标,以红外光谱图为对象,应用SMICA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法对栽培和野生肉苁蓉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红外光谱结合聚类分析技术可对不同来源的肉苁蓉进行鉴别,识别率和拒绝率达到90%以上,盲样检测的准确率也在95%以上。因此,红外光谱与聚类分析法相结合可以快速、无损识别中药材。  相似文献   

20.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和拉曼(FT-Raman)光谱技术直接、快速地测定了脱毒繁育和硫磺熏制的三组不同祁菊花样品有效药用成分及含量的变化。对所测样品的FTIR,FT-Raman光谱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三组祁菊花样品的FTIR光谱在1 800~500cm-1区间多个红外吸收峰的强度存在明显差异,特征峰形状也略有差异。FT-Raman谱特征峰的形状有明显差异。FTIR和FT-Raman谱直观地反映出茎尖脱毒繁育会使祁菊花的挥发油、黄酮类物质等药用成分含量升高,硫磺熏制使其减少。FTIR和FT-Raman光谱技术为检测脱毒繁育及硫磺熏制引起祁菊花有效药用成分的变化建立科学依据,也为检测其物质成分含量提供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