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17篇
物理学   9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基于二聚体单元的柠檬酸铋结构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最重的非放射性金属元素, 铋的高抗菌活性和低伴生毒性使得它在中世纪就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 其中, 柠檬酸铋类化合物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非常高的疗效而被广泛用作治疗消化系统溃疡的临床药物. 因此, 柠檬酸铋类化合物的结构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 尤其是在酸性条件下(胃中酸度大约是pH 3)的结构分析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此类化合物的结构和药理作用之间的联系. 我们合成了四种柠檬酸铋型的配合物((H2en)[Bi2(cit)2(H2O)4/3]·(H2O)x (1)、(H2en)3[Bi2(cit)2Cl4]·(H2O)x (2)、(Hpy)2[Bi2(cit)2(H2O)8/5]·(H2O)x (3) 和 (H2en)[Bi2(cit)2]·(H2O)x (4)). 它们的晶体结构揭示了柠檬酸铋二聚体单元([Bi(cit)2Bi]2-)是此类化合物结构体系的构成基础. 配合物1, 2, 3和4分别包含三种、一种、五种和一种类型的 [Bi(cit)2Bi]2-单元. 配合物1, 3和4通过柠檬酸铋二聚体单元在三维方向的交叉链接, 形成了三维网状框架结构, 而在配合物2中, 由于低配位数的氯离子取代了桥联柠檬酸根离子, 所以只形成了一种二维的层状聚合结构. 在柠檬酸铋类配合物中, 柠檬酸铋组成网状框架所产生的负电荷必须由阳离子平衡. 吡啶离子([C5H6N]+)和乙二胺离子([H3NCH2CH2NH3]2+)分别在配合物1~4中起着平衡电荷的作用. 这种柠檬酸铋类配合物的共性使得小分子和离子通过扩散作用或者静电引力进入化合物的网状框架成为可能. 同时, 柠檬酸铋骨架的自身组装和形成网状结构的空腔大小也受一些因素的影响. 例如, 引入分子的离子化程度和大小、溶液酸度, 以及配合物晶体生长时间. 基于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 我们模拟了临床药物雷尼替丁柠檬酸铋钾(RBC)的结构, 发现雷尼替丁分子可以插入到柠檬酸铋网状结构形成的空腔中, 并与柠檬酸根及配位水分子形成氢键. 电喷雾质谱可以用来分析溶液中铋类化合物的组成. 因此, 通过对低pH值下的氨水-Bi(cit), 乙二胺- Bi(cit), 吡啶-Bi(cit)和雷尼替丁-Bi(cit)溶液的ESI-MS和MS/MS谱图分析, 我们观测到柠檬酸铋四聚体([Bi4(cit)4·5H]+)、三聚体([Bi3(cit)3·4H]+)和二聚体([Bi2(cit)2·3H]+)的信号, 并且它们在溶液中的丰度成逐渐递增趋势. 同时, 由于在中性水溶液中观测不到m/z 2000以内的信号, 说明柠檬酸铋化合物在中性水溶液中不会降解, 而在酸性水溶液中会逐步降解成二聚体单元. 综合晶体结构数据和电喷雾质谱分析, 我们认为柠檬酸铋类药物在胃中有可能先形成三维网状结构覆盖在溃疡的表面, 然后再在胃酸的作用下降解为二维结构直至二聚体单元. 同时, 由于柠檬酸铋的低毒性及可以形成带负电荷的多孔状聚合物, 因此可以作为一种药物载体, 运输有效药物成分到相关的生物标靶分子.  相似文献   
3.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鉴定小麦品种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法分析了8个不同小麦品种根部的红外光谱图,对红外光谱图的吸收峰进行了归属分析,通过对各谱图的比对发现,在相同波数范围内,不同的小麦品种其红外谱图的形状、波数及吸收峰的多少有所不同。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的红外光谱图有明显的差异,其一在2800~2980cm-1波数范围内,此区反映的主要是甲基、亚甲基的伸缩振动,化合物分子链的长短、分子量的大小在此区有显现;其二差别较大的区域在1510~1730cm-1范围内,它反映的主要是酰胺的氮原子及α碳原子取代基的性质,可能是源于基因的差异,此区域内谱图差异较大。因此FTIR光谱法可用于不同小麦品种的鉴别。  相似文献   
4.
碱解增敏荧光法测定残留甲萘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甲萘威在0.01mo1/L KOH溶液中可降解为强荧光产物。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其增敏后,荧光强度达到其自身荧光强度的6倍。基于此,建立了对残留甲萘威进行荧光测定的新方法。线性动态范围为2.00~1.70×103μg/L;检出限为0.95μg/L;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90.2%~99.9%。本法成功地用于叶菜中残留甲萘威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和测定白菜黑斑病菌腐败菌素B的新方法。被真菌毒素感染的白菜病叶用乙酸乙酯萃取,用Nove-Pak C18柱进行分离,流动相为乙腈-水(1+1),pH3.42,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206nm,腐败菌素B的分离时间是11.49min,检出限达到2.3ng,线性动态范围至少是3个数量级。本方法应用于白菜黑斑病叶样品的测定,并进行了回收率试验,腐败菌素B的5次测定值RSD≤1.2%,平均回收率≥97.1%。  相似文献   
6.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测定植物中的水杨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了以胶束电动色谱为分离模式测定植物中水杨酸的新方法。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硼酸和甲醇浓度的升高,苯甲酸内标和水杨酸的分离度以近似线性关系升高;随缓冲液pH的升高分离度呈非线性升高;随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浓度的升高分离度呈非线性下降。在优化的条件下,两可在12min内分离。测定了苹果和梨样品,并做了回收率试验,回收率在97.1%-102%之间。  相似文献   
7.
邻苯二甲醛衍生荧光法测定牛奶中的苄青霉素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饮用含高浓度苄青霉素残留的牛奶可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建立一种可对其进行灵敏检测的方法是必要的.苄青霉素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之一是青霉胺,与邻苯二甲醛衍生后可生成具有强荧光的1-硫代2-烷基异吲哚衍生物,据此建立了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苄青霉素的新方法.在水解时间为1 h、衍生反应体系pH为10.0、衍生试剂用量为40 μL、衍生反应时间为15 min的最佳测定条件下,线性动态范围为2.0 ~500 μg/L,检出限为1.3 μg/L,样品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9.1%,方法可满足我国对牛奶中苄青霉素残留的限量要求.  相似文献   
8.
陈冠华  杨更亮  田益玲  陈义 《色谱》2003,21(1):17-19
  研究了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准固定相的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中假峰的起源。指出在一定条件下,一个组分可能出现两个峰。实验表明,被分析物双峰的相对峰面积取决于被分析物与表面活性剂反应的时间、温度以及表面活性剂在样品中的浓度。这意味着被分析物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反应是一个慢过程,这种相互作用能够产生一种稳定的物质,并导致假峰的形成。根据实验结果,溶质与胶束之间的快速相互作用机理应被质疑。  相似文献   
9.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中的双峰及其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或十二烷基硫酸钠)为准固定相的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中的双峰及其形成原因. 指出在一定的条件下一种组分可以出现2个峰. 实验表明, 某一组分相应双峰的相对峰面积取决于该组分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反应时间与温度以及样品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 当样品中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时, 双峰中一个峰的相对峰面积增加, 而另一个减小; 温度可以加速反应的过程. 这意味着被分析物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慢过程,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产生一种稳定的物质, 并导致双峰的形成.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间羟基苯甲酸反应产物的红外与核磁共振光谱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引言三电极直流氩等离子体光源(DCP)具有激发温度高,线性动态范围宽,检出限接近ICP光源,多元素同时测定等分析特性。已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由于DCP光源激发温度高,因此有丰富的谱线。这为灵活选择谱线提供了方便,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