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新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尤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还应注重对学生物理思想方法的渗透.其中“微元”思想渗透于一些物理概念、公式中.近年来“微元法”在高考物理压卷题中频频应用,这既说明这种方法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但许多学生对此感到困惑,无从下手.对此,下面就“微元法”谈谈在一些物理问题中的具体应用和做法.  相似文献   

2.
曹则贤 《物理》2007,36(12):959-961
将某个物事,比如天上掉下来的一块馅饼,一分为二,则得到两半.中文“半”字,从八,从牛,是把牛分解的意思.这里的“半”,比如用在圆的半径、半斤八两等语境中,等于数学上的1/2.牛以及其他的高等动物外观上容易分成较严格意义上相等的两半,是因为它们的结构都具有镜面对称性,这是动物生存在三维空间中(物理学第零定律)因受重力约束(对称性破缺,动物的自由发育空间变为二维)从而只能在二维球面上运动(运动又将自由发育的空间降下一维)的必然结果.然而,更多的时候,“半”并不等于1/2,而只表明是某个整体被分成两份中的一份,是部分的、不完全的意思,比如,半壁江山,半月,半明半暗,半吊子,半瓶子醋等.有时“半”仅用来表示少,比如一星半点(点如何半分?).  相似文献   

3.
浅议"对称"     
世界是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但众多的物理大师们却说:一切事物规律都是“对称的”.在物理思想中,对称性像基石似的重要.各种事物都具有对称性,它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在物理规律中的对称性;如伽利略相对原理;爱因斯坦相对论;宇称原理等.另一个是体现在数学形态上的对称性.如镜像对称;旋转对称等.本文将浅议一下物理学中的对称.  相似文献   

4.
2005年是国际物理年,以纪念爱因斯坦及其伟大成就为主题的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这其中出现了一个现象,就是以“物理文化”命名的各种活动出现的频率明显增大.对这一现象作理性思考,我们会意识到,在这个人人都可以讨论文化、任何东西都可冠之以“文化”概念的时代(有人称是文化被滥用的年代),当我们对“物理文化”这一概念没有做足够的阐释和解读的情况下,轻率地提出这一概念并且很快地将其大众化甚至口号化,必然会带来很多疑惑与误解.因此,回答什么是物理文化,为什么要研究物理文化,发掘物理文化研究的广泛议题和意义等一系列问题就显得相当必要和急迫.  相似文献   

5.
图象概念,学生并不陌生.但是,把图象和物理问题的研究结合起来,原来的一些数学概念,如高度、面积、斜率等都具有了一定的物理意义.在v-t图上,纵轴的截矩表示初速度,斜率表示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利用v-t图解决直线运动问题,具有直观、简明等优点.但...  相似文献   

6.
所谓“香蕉球”是指足球比赛中,当运动员踢中足球的侧后面时,沿曲线(香蕉弯曲状)路径飞行的球.这样的问题频繁出现在竞赛题或中考试题中,其中的物理道理可应用初中物理“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解释.但初中学生获得这一知识时,所呈现的知识的方式,无论是现行的教科书,还是相关的物理杂志提供的实验,都是受力物体是静止或受流体(电风扇吹风)运动时产生的力.因此,当出现物体运动时,将周围的空气相对地看作运动流体时,与学生所建立的原有实验模型的表象不符合,从皮亚杰的认知结构来看,将知识的学习成为“顺应”方式变为难点.本文利用玩具电动机将物体变为运动,使演示的现象符合日常生活中的物理事实,从而将知识学习成为易于接受的“同化”方式.  相似文献   

7.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贻芳 《物理》2007,36(3):207-214
中微子振荡是目前唯一超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新现象,它证明了中微子质量不为零,对粒子物理、天体物理与宇宙学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描述中微子振荡的6个参数中,目前仍有两个未知:交叉混合角θ13与CP相角δ.作者建议在大亚湾反应堆附近建设一个中微子实验站,测量混合角sin^2θ13,在90%的置信度下达到0.01的精度,较过去的实验提高近一个数量级.这将对中微子物理的未来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特别是对理解宇宙中“反物质消失之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质心参照系中,从物体的形变恢复这一视角探讨了两体碰撞中恢复系数的物理意义,得出恢复系数表示碰撞后物体所能“恢复”的能量占原初能量的比例.  相似文献   

9.
物理解题方法中有隔离法和整体法,而整体法思维方式在物理解题中若能正确运用,则解题会得心应手.整体法是在一个物理过程中把两个或者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这样整体内部的物体之间的所有作用力都是内力,整体以外的物体对它的作用力都叫外力.应用整体法时应注意“系统”的选取、“内力”和“外力”的确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引探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探求新知识的一种新型教学法.引探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答思考题为教学(思维)主线,学生先学先讲,教师后讲后帮,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学好新课内容.“引探教学法”的核心是: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习的内容有多个方面,用“引探教学法”指导学生学习的内涵也很丰富,下面谈谈在物理教学中的“引导”艺术.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反思性物理教学”.  相似文献   

12.
物理量的正负号问题一直是困扰同学们的难题 .现在把物理量正负号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及在计算中的使用情况作一归纳总结 ,以便使同学们正确理解应用 .1 矢量的正负号是表示方向的用数学上的正、负来表示矢量的方向 .首先应规定一个方向为“正”,与正方向相同的矢量为“正”,与正  相似文献   

13.
李萍萍 《物理》2005,34(8):588-588
2004年9月30日,为了“迎接世界物理年”,在我校举办了以“热爱物理、欣赏物理、宣传物理”为主题的“大学物理学习素养大奖赛”活动.目的在于弘扬物理的文化价值,倡导一种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精神,把物理学习和做人联系起来,挖掘物理本身内在的精神价值和育人价值.以此活动,昭示人们重视物理、热爱物理、参与物理,使物理教学从知识型升华为知识与物理精神相结合的综合型教学.  相似文献   

14.
周长春 《物理通报》2010,(9):45-47,95
“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是课程标准针对“牛顿运动定律”提出的内容标准.粤教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节探究课,如何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使物理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凸显从“生活走向物理”、“从常识走向科学”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眭平 《物理通报》2004,(9):42-44
在物理学发展的道路上,一个自然现象或物理问题往往会有许多科学者不约而同地去进行探索,正如猎手们把箭同时射向猎物一样.这就使得物理学发现史上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多个科学者在事先互相并不了解的情况下,各自从同一条思路,或从不同的思路,完全独立地发现同一个物理学成果.这就是物理发现中的“殊途同归”现象.  相似文献   

16.
汪明 《物理通报》2009,(10):24-27
1问题的提出 “三点一线”教学法:第一点,明晰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第二点,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与学生心理特点;第三点,了解学生思维兴奋点和能力创新点;“一线”则强调教学需按照“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这一流程线来组织教学,指的是课堂教学内容结构主线安排井然有序,思维主线发展层次分明,即使简单的物理问题也不简约其研究过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和优秀的研究品质.2008年12月,笔者应常州市新北区教研室之邀,示范执教了普通高中《物理·选修3—2》中“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下面即以此节教学研究课为例,来阐述其核心观念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7.
物理教学中有不少“黑箱”习题,可用于培养发散思维、推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一些学生对“黑箱”问题感到困惑、害怕.怎样在“黑箱”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以下是笔者一节“黑箱”习题课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物理教学是以线性问题为基础,根本不涉及或者回避非线性问题,即使碰到非线性问题,我们也常常把它简化为线性问题来处理,由此学生往往认为事物的运动具有确定性,而现实生活中事物发展的不确定性是普遍现象.现行高中物理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在“恒定电流”一章提出了“非线性元件”,并且在学生实验中增加了“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初步接触了非线性现象.在近几年高考中,“非线性”类试题已成为考试的热点,因它在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素养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独特的功效.然而,由解决线性问题形成的传统观念却柬缚了学生的思维,以至遇到非线性问题总用僵化的方法去思考,导致结果不正确.笔者想通过对有关“非线性”高考题的分析和讨论,来揭示这类考题的命题特点,形成应对这类考题的教学策略,达到提高高三物理复习教学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沈富根 《物理通报》2007,(12):59-60
“速度关联类”问题的求解,往往是高考命题的切入点,而找寻运动物体之间的关联量则是考生普遍认为的难点.下面笔者就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必修》中的第六章“曲线运动”的第二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相似文献   

20.
物理插图能起到形象地再现物理情景,辅助解释物理原理的作用.现行人教版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十章“机械波”第一节的知识“波的形成和传播”是该章的重点,本节插图10-5“横波的形成”又是该节的教学重点.这幅插图用得好,直接为后面的波的图像教学及用图像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