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岳崇兴  杨硕  王磊 《中国物理 C》2007,31(3):236-239
在最小Higgs(LH)模型中, 由于引进了类矢量顶夸克T, 对弱作用流产生了新的影响. CKM矩阵从3×3变为4×3, 在树图下出现味改变中性流(FCNC). 本文研究了在国际高能直线对撞机(ILC)上能否通过e+e→tc+tc和e+e→WWνeνe→(tc+tc) νeνe过程探测到LH模型所预言的FCNC信号.  相似文献   

2.
中微子质量矩阵和中微子转换矩阵间的一种可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探讨了以νeμτ为基的, 具有一种新的对称性的中微子质量矩阵M. 首先在没有T(时间)破坏的前提下, 假定该质量矩阵具有一个简单的三参数形式. 这一矩阵确定了3种中微子的质量m1, m2, m3以及使M对角化的转换矩阵U. 因为无T破坏的U给出3个可测量参数s12, s23, s13, 我们的形式用3个参数表示6个可测量的物理量, 其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 更精确的测量将对模型给出严格的检验, 并确定这3个参数的值. 本文还推广讨论了包含T破坏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单圈辐射修正的方法,讨论了一个具有规范对称群SU(3)C×SU(2)L×SU(2)R×SU(1)2的超弦低能模型在中间质量M1处对称性的破缺.在唯象讨论的基础上,我们解决了一般超弦低能模型中存在的中微子质量问题,同时给出了软破缺参数A、m和M初值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4.
在重子波函数中考虑了s夸克与u,d夸克质量的差别,构造了把坐标空间与味空间联合成SU(3)rf的SU(3)rf×SU(2)s×SU(3)c群分类夸克间全反对称的重子波函数.与不考虑s夸克与u,d夸克质量差的SU(n)r×SU(3)f×SU(2)s×SU(3)c群分类的波函数作了比较,它们的相互作用能量矩阵元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陈世浩 《中国物理 C》1985,9(6):679-686
本文提出了一个对称性破缺前不仅左、右对称, 而且中微子(或反中微子)与荷电轻子、反轻子的弱作用也相同的SU(3)×U(1)模型. 这一模型无三角反常; 导出了sin2θw≤1/4; 在低能范围内与标准模型一致. 我们反轻子数推广为轻子荷. 证明了只有轻子荷才是严格守恒的, 各代轻子数分别守恒只能近似成立. 夸克不仅带有重子数、电荷, 而且也带有轻子荷. 本模型预言有μR→eReLμR, e+e→μ等现象.  相似文献   

6.
利用中间玻色子理论和Cabibbo的弱相互作用SU3模型,求得了中微子-核子“弹性”反应ν1+N→l+B的微分截面和终态粒子纵极化的解析表式,并对若干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对给定的一组形状因子,当中微子能量足够高时,在适当的出射角附近,轻子和超子的纵极化的中间玻色子效应相当明显;如实验数据足够精确,将极化与微分截面相结合。可估计中间玻色子质量,并给出形状因子的一些知识。还估计了νμ[Z,A]→μ-+[Z+1,A]过程的μ-纵极化的核效应和中微子能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阮同泽  李炳安 《物理学报》1977,26(5):397-410
本文从层子模型的结构观点出发,应用文献[1]中的层子与轻子的弱相互作用等效哈密顿量和文献[2]中给出的(1/2)+重子波函数及文献[3]中定出的参数,对(1/2)+重子的半轻子衰变和高能中微子的弹性和准弹性反应进行了讨论。文中得到的(1/2)+重子的半轻子衰变的理论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得到的ΔS=0过程的轴矢形状因子和νμ+n→p+μ-过程的截面在误差范围内均与实验相符合;得到的ΔS=1过程的轴矢形状因子和νμ+p→Λ+μ+过程的截面与目前实验给出的粗略结果也是符合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在讨论反应问题时,理论中所包含的参数全部从电磁过程定出,在给出的轴矢形状因子和截面公式中没有引进新的参数。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双核子机制及核矩阵元的有效算符理论讨论了在轻子数不守恒的0νββ衰变中的右手流. 从40Ca的0νββ衰变的实验寿命计算了右手流混合参量η, 及其和Majorana中微子质量mν之间的关系. 我们的计算给出: i)当|η|=0时, mν≤(18~23)eV;ii)当|η|≤(1.6~2)×10-5.  相似文献   

9.
陈凤至  王平 《中国物理 C》1999,23(11):1062-1065
提出了一个基于SU(3)L×U(1)X群的弱电相互作用模型.在该模型中,每一代轻子均包含两个中性粒子.计算了新的中性轻子(N粒子)的寿命,并估计了它的质量上限,从而说明N粒子可以看作暗物质的候选者.  相似文献   

10.
将IBM推广应用于轻核时收IBM4.本文讨论了其中的下述群链.U(36)U6(sd)×U6(ST) SU3(sd)×SU3(S)×SU3(T) SU3(sdS)×SU3(T)× O3(J)× O3(T)的约化、典型能说与E2跃迁,并用它对sd壳的核基态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亚层子模型. 层子和轻子是由rishon T和V组成的. T和V是SUH(3)×SUC(3)×SUG(2)×U(1)群的多重态. 由这些多重态可以自然地得到三代层子和轻子. 在此模型中质子衰变为μe+e+或eμ+μ+.  相似文献   

12.
金硕  解炳昊  张宏标 《物理学报》2012,61(3):30304-030304
由Iachello提出的核类似铜酸盐超导模型具有su(3)代数结构,其平均场近似下的Hamilton量可以写成su(3)生成元的线性组合.通过代数生成元的实现,该模型约化的Hamilton量具有sus(1,1)⊕sud(1,1)代数结构,利用相干算子U(θ,φ)的幺正变换,可得到系统约化Hamilton量的能隙方程及本征值,发现应用不同代数结构求解会得到不同侧重点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3.
陈凤至  勾亮 《中国物理 C》1995,19(6):513-518
提出了一种定义在10维时空上的SO(17)统一模型,通过相对于陪集空间SU(3)/U(1)×U(1)×Z2的维度退化,得到了具有三代轻费米子的标准模型.  相似文献   

14.
TEXONO实验采用CsI (T1)晶体量能器测量反应堆低能中微子的能谱和通量,确定中微子νe的反常磁矩并为中微子振荡实验做技术准备.详细描述了屏蔽体的安排,本底的主要来源,基于GEANT3软件包做了Monte Carlo研究,得到屏蔽体对本底的屏蔽效果.  相似文献   

15.
何小刚 《中国物理 C》2006,30(12):1200-1205
在这一报告中将报告我和BABU教授合作的在hep-ph/0507217一文中有关中微子混合研究结果. 目前中微子实验数据所决定的混合角可归结为几何混合状况:sin2θ12=1/3,sin2θ23=1/2, 和sin2θ13=0. 我们在这一工作中建立了能实现这一几何混合的可重整化模型. 模型以非阿贝尔非连续群A4为描述中微子不同代混合的对称性. 这类模型对中微子质量有很强的限制. 而且能很自然地由轻子数破坏产生重子不对称的实验观测值. 很有趣的是这类模型中出现在轻子不守恒和无中微子双beta衰变中的相位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国内首次开展的双β衰变实验研究工作.国产大尺寸CaF2闪烁晶体既用来做为探测器,又做为双β衰变的放射源.数据采集总共7588.5小时.实验给出48Ca无中微子双β衰变的寿命下限T1/2>1.1×1022年(68%C.L.);由理论推算相应的中微子质量v≤8eV;右手流混合参量η的限值η≤0.69×10-5.  相似文献   

17.
在最小seesaw模型下计算了氚β衰变的有效质量〈m〉e以及无中微子双β衰变的有效质量〈m〉ee. 利用最新的中微子振荡数据, 在正质量等级情况下得到了0.00424eV≤〈m〉e≤0.0116eV和0.00031eV≤〈m〉ee0.0052eV; 如果中微子的质量谱是倒质量等级情况, 能够得到0.0398eV≤〈m〉e≤0.0571eV和0.0090eV≤〈m〉ee≤0.0571eV.最后还讨论了最小的中微子混合角和Majorana CP破坏位相对〈m〉ee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周然  郭华 《中国物理 C》2005,29(3):273-277
把FST模型应用于温度对有中微子束缚的致密物质性质的研究中.结果表明中微子的束缚使得致密物质系统中的质子含量有所增加,温度对npe系统(无中微子束缚)的质子含量的影响比其对npeνe系统(有中微子束缚)的影响明显.温度的升高使两个系统的能量密度都有所升高,同时,由它们所组成的前中子星的最大质量和Kepler周期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9.
基于北京谱仪收集的4.03GeV质心系能量下e+e对撞数据,分析τ±τ±→e±±+nπ0+ν's(n=0,1,2)事例,给出分支比值Br(τ±→π±ντ)=(11.64±0.49+0.76-0.73%,Br(τ±→π±π0ντ)=(24.00±1.34+1.36-1.30%,Br(τ±→π±0ντ)=(9.39±1.68+1.69-1.66%.  相似文献   

20.
假定HiggsYukawa耦合是宇称不守恒的唯一来源,通过取三代并引进超对称性,从而建立了一个SU(3)C×SU(2)I×U(1)Y复合轻子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