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疑问是学习过程中知与不知、是与非等矛盾的表现,教师把学生的疑问激发出来,正是促进学生思考的前提.一个善教者,不仅要善于答疑,还要善于激疑,善于在教学中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引导学生沿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条思维发展的正确道路前进. 在各教学环节中的设疑大致可分为: 1 课前设疑,导入新课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戏剧的“序幕”,负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人情境的作用.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但课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牛顿管的局限,设计出对称式可读牛顿管,采用双管对比演示并提高实验的可控性,在外管壁贴上红纸黑字的刻度背景提高实验的可视性.结合智能手机的拍摄功能,使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由落体运动模型,而且可以定量测量自由落体加速度,还可以演示伽利略的“冲淡”重力的巧妙思维,做到“一管三用”,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回答问题以解惑 ,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个优秀的教师 ,不仅欢迎学生提出问题 ,热情解答这些提问 ,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以及敢于对事物进行质疑的勇气 .在教学中 ,有很大部分学生只学不问 ,学生不问 ,究其原因 ,一是有疑问不愿问 ;二是提不出问题 ,不善于发现问题 .亚里士多德说过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 .没有疑问 ,就没有深入的思考 ,就没有对知识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大胆提问和质疑呢 ?1 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有些学生有疑而不问因为担心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显得过…  相似文献   

4.
谈晓红 《物理通报》2017,36(5):88-90
利用“ 迷你牛顿管” , 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 可以提高实验的可见程度, 增强学生的体验经历, 符合 学生的认知规律,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第五届全国中学物理名师教学大赛中, 采用“ 迷你牛顿管”所进行的学生 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自由落体运动”一课获得高中组一等奖  相似文献   

5.
沈正杰 《物理通报》2023,(8):102-105
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学生将情境与知识联系的水平,而科学思维是学生学习和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中必备的思维能力.以“牛顿第二定律”教学片段为例,论述了基于学科情境凸显科学思维的问题设计方案,以培育学生科学思维素养.  相似文献   

6.
陈志军 《物理通报》2017,36(7):25-27
针对传送带运送物体过程中, 学生提出传送带反而被物体“ 加速”的疑问, 对传送带运送物体的能量转 化疑难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以深化学生对能量转化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王赛 《物理通报》2016,35(1):25-30
本文以“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为例, 合理利用“ 问题串”教学, 设计了基于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目 标、 活动评价、 教与学的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了科学方法教育, 以此引导学生的学习,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8.
在物理教学中 ,我们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 ,十分重视实验教学 ,对中专物理实验教学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1 重视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展现物理教学魅力的有效手段 ,它有化枯燥为生动 ,化抽象为具体 ,化平淡为神奇的功能 .在激发学生兴趣 ,建立概念 ,验证规律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 .1 .1 由演示实验引新课讲授新课时 ,教师应想办法引入一个能使学生产生疑问和兴趣的演示实验 ,由实验引入新课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讲“电场中的导体”一课 ,教师可把正在收听的收音机用金属罩罩住 ,声音立即减弱 ,为…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心.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围绕学生创设活动情境对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必不可少.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以培养学生全方位发展为目标,以相关实验活动为载体,以“杠杆”为例展开教学设计研讨.设计任务活动,驱动教学完成;创设生活情境,建构物理观念;学生交流讨论,增强科学思维;师生实验协作,激发科学探究;融合科技历程,培养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首要构件,是获得创见的第一步.疑方能创新,创新必先有疑.有小疑则有小进,有大疑则有大进.所谓质疑,就是学习者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敢于独立思考,设疑问难,敢于大胆发言,热烈讨论,敢于追根究底,探索未知.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敢于提问质疑是创新意识的标志,是创新思维的起点,是创新过程的萌芽.  相似文献   

11.
而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设疑,则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把“疑”设在学生不以为有疑的问题上,可促使学生开拓思路,积极思考。本文就此具体阐述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运用疑问进行教学,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拟就如何运用课堂提问开发学生智能谈些体会.1课堂提问的作用1.1激发学生思维 当学生的思维尚未启动时,提出问题,使他们产生悬疑,从而开动脑筋主动寻求答案,“问则疑,疑则思”,借以开发学生的内动力.要讲好一堂课师生间思路必须同步,产生共鸣,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思维活跃,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课堂上的反应做出恰当的处理.“热情期待”表明学生的反应与教师的思路是同步的.若遇“烦燥不安”“迷惑不解”等情况,教师首先要停顿一下发出提问的暗示,或提出一个…  相似文献   

13.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演示实验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打下了形象直观的基础,也是连接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知识的桥梁.成功的演示实验可以形象直观地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学生联系生活、联系实际的科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项科技的进步与发展都离不开问题的存在,学习也是一样“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课堂教学这门艺术中,师生的有效提问,可以诱发学生思维朝纵深方向发展,在增进师生情感交流的同时,提高并优化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5.
高一学生学过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后,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向相反、同时产生、同时变化等问题能够理解,但是对作用力跟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的定量关系不易得到实际验证,常发生疑问。根据现用高中物理课本第一册121页图114的实验装置进行演示,总不能获得比  相似文献   

16.
牛顿环干涉实验是大学物理实验中一个重要的传统实验项目,本文拟解决3个问题:第一,纠正教材中牛顿圈光路图的不正确画法;第二,推导出牛顿环干涉相邻明、暗条纹由内到外依次变窄的理论公式,并给予解释;第三,测量牛顿环干涉条纹弦长,对于测量球面曲率半径并没有任何影响。这些问题的讨论,既有利于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牛顿发现了运动第二定律.但是,这个定律的表示式f=ma究竟是不是由牛顿首先提出来的?从牛顿在世的 1700年至今,一些著名的物理学家和科学史学家一再地提出这个问题,并且在学术界和教学中产生很大的影响. 显然,问题产生的原因是 f=ma难以从牛顿的运动第二定律直接得出来,而且人们也没有从牛顿的著作中发现他写出过这个公式.因此,二、三百年来,不少学者对它的提出者有以下几种说法,现举例予以说明: 例一 欧拉在1735年发表的《力学》一书中,推导出 F=  ,说此式包含了“以前给出的求自然运动的一切原理”[1].并且,他未提牛顿的名字,…  相似文献   

18.
何静 《物理通报》2024,(3):92-95
科学思维作为物理核心素养的4个基本组成方面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科学思维中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的培养已成为物理教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以“自制密度计”教学为例,从创设情境、分析建构,类比迁移、实验探究、推理论证、总结归纳、迁移创新等多样化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八省联考”物理实验题情况,指出其特点为“突出创新思维,考查核心素养”,即:目的创新强化物理观念,器材创新强化社会责任,装置创新强化科学探究,设问创新强化科学思维.给出“四多”教学建议:实验原理多式,数据呈现多变,测量工具多种,设置问题多样.  相似文献   

20.
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传统教学强调提问,探究式教学更讲究提问.探究的基础是问题,离开问题则无所谓探究.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的兴趣和刨根究底的热情总是与其期望心理的强弱联系在一起的.学生一旦产生了某种期望,就会对与之相关的问题产生兴趣,表现出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要努力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紧紧抓住学生求知心理进行"设疑"、"导疑"和"释疑",进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