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应用变工况的折合参数相似理论和因次分析原理,确定燃气轮机功热并供装置标定试验的试验工况原则,并提出简捷合理的修正方法。具体推导多结合较复杂的分轴燃气轮机与排气全燃型锅炉联合的功热并供系统进行。对工程实践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理论和实践证明,各种联合循环均存在有使循环热效率达最高值的热力特性参数最优化组合.寻求这样的最优化组合是十分重要的. 一、最优化数学模型 由热力学知,联合循环发电装置的热效率η是与燃气循环参数及系统、蒸汽循环参数及系统、燃料特性、各组成元件的内效率及压力保持系数、联合循环的型式、燃机与汽机功率比等诸因素有关的多元函数,很难求得解析表达式.本文选取次要影响因素为确定值,  相似文献   

3.
改造常规汽轮机电站联合循环系统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联合循环系统改造(Combined Cycle-Repowering)是常规燃煤电站更新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对两种典型的联合循环系统(排气助燃型FF-Repowering和给水加热型FWH-Repowering)进行了热力学系统模拟研究,得到了随燃机汽机功比变化排气助燃型系统效率单调变化以及给水加热型系统效率存在极值点的现象,并发现了一定燃机汽机功比下给水加热型效率大于排气助燃型的特殊规律。通过对联合循环系统改造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揭示了上述特殊规律的热力学机理,澄清了有关研究的误区。该理论研究对采用联合循环系统技术改造常规电站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联合循环中蒸汽底循环系统稳态全工况特性模型及计算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主要符号表GI质流量US换热能力系数d水、蒸汽侧参数h比烩值。对流换热系数g烟气侧参数k换热系数p。HRSG传热效率h高压段参数NP底循环压力级数西几对数平均温差l低压段参数Q换热器热交换量下标:如人口参数S换热面积0基准点参数O。t出日参数1Bua随着燃气轮机性能参数逐年提高,排气温度也相应升高,需要更有效地回收排气余热、因此,优化设计蒸汽底循环,对其进行较准确的全工况性能计算分析愈显重要。已有对联合循环中蒸汽底循环的分析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局限性。最普遍的局限性是,对底循环系统匹配和构成方式研究不深人或不全面,多…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压气机排气余热利用的冷热联供回热空气制冷不可逆循环,并建立了仅忽略系统内所有换热器流动阻力损失的循环工作性能系数(COP)计算方程式。用该方程分析研究了透平膨胀机与压气机等熵效率、压缩机排气余热度、降温比、传热温差、压比等参数对系统COP值的影响,发现膨胀透平等熵效率提高对COP值的贡献远大于压气机效率同样提高的功效;在其它参数确定时,存在最佳压比,可使系统工作性能系数在该条件下达极值。在优化参数配置下,用于空气调节的冷热联供回热空气制冷不可逆循环的COP值可达2左右。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R134a、R290、R600a及R600等四种制冷剂用于双回路耦合制冷系统的性能进行模拟计算。其中R600的当量性能系数最高、单位质量制冷量最大而容积制冷量最小;R600a排气温度最低;R290循环压比最小。对由R290、R600及R600a组成的不同混合制冷剂进行模拟计算,当小端温差一定时,混合制冷剂当量性能系数高于纯质;当有效换热温差一定时,混合制冷剂R290/R600a当量性能系数与纯质R600相当,循环压比稍高于R290,最高排气温度低于所选纯质制冷剂.  相似文献   

7.
用于IGCC的燃气轮机技术方案与性能预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主要符号表T温度G质量流量。压气机压比。压气机进口导叶安装角N功率X。压损系数X。。氮气回注系数X。;,空分整体化系数下标a空气cg煤气0烧天然气时设计工况。氮气as空分装置f燃料O。氧气1Bu8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燃气轮机与常规的燃机有很大的差异[“l。它改烧中低热值的合成煤气,其燃料量比烧高热值的油气时要增大几倍;不同空分方案和采用不同的NZ回注掺混量时,情况就更为复杂。透平工质流量比压气机空气流量相差很多,燃气轮机总是处于复杂的变工况状态。2IGCC中燃气轮机技术方案归纳IGCC中燃气轮机可行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注蒸汽燃气轮机燃烧室和后燃室中燃料系数的计算方法杨玉顺,周伏秋,严家(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工程系哈尔滨150001)关键词:注蒸汽燃气轮机循环,湿燃气,燃料系数,注蒸汽比一、前言燃气轮机燃烧室(或后燃室)出口的燃气温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性能参数。它受设备...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CO_2跨临界循环耦合绝热吸收型两级溶液除湿系统,直接使用跨临界循环压缩机高温排气再生LiCl溶液,充分利用了跨临界循环排气温度高和温度滑移大的特点。本文使用LiCl溶液作为除湿剂,建立了复合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分析得到可用排热的温度滑移范围为120~50℃。耦合系统能够实现温湿度独立控制,跨临界循环的蒸发温度得到明显提高。一级除湿器除湿量占比与湿空气入口含湿量呈单调递增关系。一级除湿器进口LiCl溶液温度降低、浓度增大,能够提高溶液除湿循环的性能系数。耦合系统的可用排热与蒸发温度密切相关,存在一个临界蒸发温度使得可用排热满足系统再生需求。对比CO_2跨临界循环冷却除湿,在相同除湿量下,使用本文耦合系统进行除湿,跨临界循环的COP提高5.6%,压缩功减少29%。  相似文献   

10.
将波转子用于水蒸气压缩,建立波转子制冷循环的热力学模型,与单级压缩制冷循环、两级压缩制冷循环进行对比,分析了波转子压比、蒸发温度对循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空调工况下,波转子制冷循环的压缩机压比可降低55.56%,压缩机排气温度可降低42.51%,在波转子压比为2.25时制冷系数ε提升8.67%,达到4.95。  相似文献   

11.
第二代AFBC—CC热力性能初探张娜,蔡睿贤,林汝谋(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关键词常压流化床,燃煤联合循环,效率,功比符号表D总压恢复系数Te余热锅炉排烟温度B燃烧室G流量△增量C压气机H焓η效率cc联合循环Hu煤气热值π压比d燃气透平出口N功...  相似文献   

12.
新型双燃料重整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双燃料重整联合循环发电系统。该系统通过重整反应实现了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煤的燃烧过程为天然气/水蒸汽重整反应提供了高温反应热,通过双燃料重整煤的部分化学能间接转化到合成气中,然后合成气进入联合循环燃烧作功。研究结果表明双燃料联合循环的供电效率为49.4%-53.2%,煤的折合供电效率为42.4%-44.6%,与IGCC(动力部分相同时为44%-46%)相比供电效率降低1-2个百分点,但是投资大约降低30%。本文的研究开拓性地为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给水加热型联合循环的变工况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联合循环改造的各种方案中,给水加热型具有投资少、改动少、耗用优质燃料较少、尤其是简单易行及技术难度小等特点,因此在我国现有的技术经济水平、特别是以煤为主的国情下,有一定应用市场。本文分析比较了多种变工况运行方式的性能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性能较好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比了再压缩超临界CO2 (S-CO2)循环、蒸汽朗肯循环、He布雷顿循环分别应用于铅基堆的最优热学性能,明确了S-CO2循环与铅基堆结合较传统循环的热力学优势。为进一步提高再压缩S-CO2循环的效率,以跨临界CO2 (T-CO2)循环为底循环构建了再压缩S-CO2/T-CO2复合循环,探讨了不同顶循环透平入口温度、压力和压缩机入口温度条件下系统性能的变化规律,对比了S-CO2/T-CO2复合循环和S-CO2循环的热学性能。结果表明:铅基堆再压缩S-CO2循环发电系统较传统循环形式具有更高的热效率;构建的S-CO2/T-CO2复合循环能够有效提高S-CO2循环的效率,在所研究参数范围内,S-CO2/T-CO2复合循环的热效率和效率比S-CO2循环分别最大可提高约4.8%和8.3%;再压缩S-CO2循环和S-CO2/T-CO2复合循环热学性能随顶循环关键参数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联合循环中蒸汽底循环优化设计的方法与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背景联合循环发电与联产系统已成为传统火电站强有力的竞争者,蒸汽底循环已成为联合循环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性能的燃气轮机要求高效率的底循环与之相匹配,以达到提高系统效率的最终目的。关于蒸汽底循环的设计,目前的方法可分为:案例分析【‘1、特定流程的特定方法[‘]、未实现梯级利用的压力匹配设计l’]。这些方法都未能对燃机排热实现有效的梯级利用,而且不能全面考虑底循环面对的限制。本文克服已有方法的局限性,提出底循环灵活、统一的模型,真实反映燃机排热最有效的梯级利用方式,适应不同联合循环对底循环的不同要求和实…  相似文献   

16.
与水蒸气朗肯循环给水泵相比,有机朗肯循环工质泵存在技术难度大、效率低、易气蚀和单位功率成本高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重力增压的新型有机工质热力发电循环,冷凝器出口工质不经过泵而依靠重力增压,然后进入蒸发器气化。分别采用R113、R123和R245fa三种干工质分析了不同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下循环所需的重力增压高度。并基于泵的实验数据,比较了该热力循环与泵增压有机朗肯循环的性能。结果表明,相同工作温度下沸点和密度越高的工质所需的重力增压高度越小。在蒸发温度100℃和冷凝温度50℃时,若采用R113,新型循环所需的重力增压高度为22.2 m,热效率为8.1%,比泵增压循环效率高约0 8%。该重力增压循环显示了应用于热电联供领域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混合工质中低温热力循环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从热力学第二定律角度出发,对氨水混合工质中低温动力循环进行了分析。通过与简单蒸汽循环的比较,揭示了混合工质热力循环的特性及本质,指出工质蒸发换热过程的匹配及冷凝过程是混合工质循环高效的关键。为了改善冷凝过程,可采用分馏冷凝系统取代传统的冷凝方式。同时,本文还探讨了一些基本规律,明确了余热回收过程中中低温段换热匹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动力机械变工况性能解析分析方法,研究了大气温度变化对燃气轮机功热并供和联合循环装置性能影响.指出燃气轮机在带有余热利用的条件下,大气温度的影响明显减弱,并对不同燃气轮机设计参数和蒸汽设计参数影响做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hybridization scenario of a single-flash geothermal power plant with a biomass-driven sCO2-steam Rankine combined cycle, where a solid local biomass source, olive residue, is used as a fuel. The hybrid power plant is modeled using the simulation software EBSILON®Professional. A topping sCO2 cycle is chosen due to its potential for flexible electricity generation. A synergy between the topping sCO2 and bottoming steam Rankine cycles is achieved by a good temperature match between the coupling heat exchanger, where the waste heat from the topping cycle is utilized in the bottoming cycle. The high-temperature heat addition problem, common in sCO2 cycles, is also eliminated by utilizing the heat in the flue gas in the bottoming cycle. Combined cycle thermal efficiency and a biomass-to-electricity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24.9% and 22.4% are achieved, respectively. The corresponding fuel consumption of the hybridized plant is found to be 2.2 k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