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曹则贤 《物理》2004,33(5):372-377
原子核由一定数量的白旋为1/2的质子和中子组成.其总自旋视原子核的构成而各异自旋的原子核象个小磁体.无外加磁场时.原子核的自旋取向是随机分布的.加上一外磁场,则原子核的自旋取向受磁场的约束出现有规则的分布.以1H^1原子核为例.自旋,:1/2,在磁场下分为自旋为1/2和-1/2的两个分量.能量相差  相似文献   

2.
热原子核巨共振的非微扰研究与二体关联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顺金 《物理学进展》1997,17(4):419-429
本文考察了核物理研究的新进展,从规则运动与无规运动并存与交织的观点,评述了原子核巨共振的研究;介绍了近年来用原子核二体关联动力学研究热原子核巨共振的新进展。同时,对原子核二体关联动力学的物理内容以及用它描述原子核小振幅运动和重离子核反应中规则运动与无规运动、动力学效应与随机效应二重性的可能性和潜力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黄书鹏 《物理实验》2004,24(11):11-12
核反应中亏损的质量哪里去了?这是“原子核”一章困扰着同学们的一个难题.课本并没有深入解释,只是简单定性地指出“原子核的质量要比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小,我们把组成原子核的核子的质量与原子核的质量之差叫做核的质量亏损”;“不仅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有质量亏损,放出能量,有些重核分裂成中等质量的核,有些轻核结合成中等质量的核,也发生质量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原子核壳结构是原子核物理研究的重点关注内容。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新一代放射性核束装置和探测技术的蓬勃发展,丰中子原子核中新的壳结构及其演化与形成机制等成为核物理关注的热点之一。在基于核力介子交换图像建立的相对论Hartree-Fock 理论框架下,本工作以Ca同位素、双幻核 208Pb、超重核以及极端丰中子核为例,综述丰中子原子核中新的壳结构形成机制,高角动量态赝自旋对称性恢复与介质中核力吸引-排斥平衡,赝自旋对称性恢复/破缺与原子核壳结构、新奇现象等研究工作,并着重关注了与原子核新壳结构形成、赝自旋对称性恢复以及新奇现象等密切相关的交换(Fock)项效应。  相似文献   

5.
陈永寿 《物理》1996,25(1):22-27
评述了原子核结构研究的新进展和面临的新挑战,讨论了原子核结构的发展方向,基本特点和新实验技术的保证,指出当今原子核结构发展方向的基本特点是“极端条件下的核结构”,它的主要内容是高自旋态物理和远离稳定线直至滴线原子核这两个方面,而新一代的超级γ谱探测器系统和放射性核束加速器的发展和建造是新发展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6.
原子核衰变的模拟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祥生 《物理实验》1995,15(1):32-32,31
原子核衰变的模拟实验伍祥生(湖南师大物理系)在物理教学中,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内容比较抽象,在讲解时,让学生做一个测量水柱高度的减少和它的半衰期的模拟实验,能使该内容变得直观.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测量,容易掌握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的规律.一、模拟实验的原...  相似文献   

7.
《物理通报》1989,(3):4-4
加速器是使粒子通过电场加速获得极高速度和一定能量的装置,它是研究原子核微观世界运动规律的重要设备,被人们称为轰击原子核的“大炮”。  相似文献   

8.
弱束缚原子核引起的熔合反应机制研究是近几十年中实验核物理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相比于放射性核束,加速器提供的稳定弱束缚原子核束流的强度要高几个数量级,利用稳定弱束缚原子核作为弹核进行反应机制的研究,可以在保证统计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原子核的破裂、转移等反应道对熔合过程的耦合作用。已有很多实验数据表明,在库仑位垒附近,弱束缚原子核引发的熔合反应有很多有趣的现象,例如完全熔合截面的“垒下增强”和“垒上压低”。本文主要回顾近年来弱束缚原子核“垒上压低”的研究结果,并探讨造成“垒上压低”的可能原因。完全熔合截面“垒上压低”的主要原因是弱束缚原子核在进入熔合位垒之前发生破裂,从而降低了完全熔合反应道的入射通量。同时,实验研究表明完全熔合截面压低的程度可能与靶核质量数以及靶核结构相关。目前,在实验上对弱束缚原子核引起的熔合反应研究主要有3种测量方法,分别为$\gamma$射线测量方法、带电粒子测量方法以及带电粒子-$\gamma$射线符合测量的方法。其中,带电粒子-$\gamma$射线符合测量的方法在反应道鉴别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对这3种测量方法进行了概要介绍,并就国内外对运用这3种方法开展的研究进行了介绍,包括本研究组在此方面的研究工作。此外,对弱束缚原子核引起的熔合反应近期在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也做了些介绍。  相似文献   

9.
本文评述了原子核结构研究的新进展和面临的新挑战。指出当今原子核结构发展方向的基本特点是“极端条件下的核结构”,它的主要内容是高自旋态物理和远离稳定线直至滴线原子核两个方向。  相似文献   

10.
原子核的β衰变是决定宇宙中从铁到铀重元素合成的关键核过程之一。原子核β衰变的主导核跃迁是Gamow-Teller(GT)跃迁,因此,研究原子核β衰变寿命的关键是准确描述原子核的GT跃迁。描述原子核GT跃迁和β衰变寿命最常用的理论模型之一为无规相位近似(RPA)模型。然而,由于该模型仅考虑了一粒子一空穴激发组态,因此无法给出GT共振宽度,并容易高估β衰变寿命。为了克服上述困难,基于Skyrme密度泛函,发展了包含粒子振动耦合效应的无规相位近似(RPA+PVC)模型。相比于RPA模型,该模型在组态空间进一步考虑了一粒子一空穴和声子的耦合组态,从而包含了超越平均场的多体关联效应。为了推广至开壳原子核的研究,进一步考虑了对关联效应,发展了包含准粒子振动耦合效应的准粒子无规相位近似(QRPA+QPVC)模型。基于上述模型,研究了幻数原子核和超流原子核的GT跃迁、β衰变和β+/电子俘获。研究发现,采用同一组Skyrme相互作用参数SkM*,上述模型能够重现实验测量的GT共振宽度和跃迁强度分布,部分解释实验观测的GT跃迁强度压低问题,并同时改进对β衰变寿命的描述。该文针对上述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将来的发展方向给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魏强 《物理通报》2005,(2):63-64
一个静止原子核在磁场中发生天然衰变,衰变出粒子和反冲核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1所示.它们的轨迹半径之比为44,求发生衰变的原子核的原子序数.  相似文献   

12.
由王德云编著的《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概论》一书,系统地阐述了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的基础知识,包括原子核整体的性质、核力、原子核模型、原子核放射性衰变、原子核反应,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低能核物理研究组,对极端条件下原子核性质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包括原子核的高自旋态,超形变带及远高β稳定线核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如何正确理解氢原子的能量──折合质量的物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考虑原子核的运动,引进折合质量μ以后,氢原子的能量E=μv2+U(r)表示电子相对于原子核运动的能量呢?还是表示氢原子在其质心参考系 中的能量?这显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然而却存在不少混淆.本文证明:上式是整个氢原子在其质心参考系中的能量,并非电子相对于原子核运动的能量.一.三种不同的相对运动的能量  相似文献   

15.
重原子核裂變能够放出能來是因為重原子核是很大的原子核。一個很大的原子核若分成兩半成為兩個原子核,則原子核內部的能量將減少,多餘出的能便放了出來。所以這問題的主要關鍵就在於瞭解,為什么大原子核裂變成兩個原子核,能量就會減少。中子和質子(底下統稱為核子)能够緊緊的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原子核,首先就是由於兩個核子靠得很近時就有一種極强的引力作  相似文献   

16.
中子     
引言在原子核物理領域中,中子在原子核性能的研究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是由於中子本身不带电荷,因此其与物質間的相互作用不受靜电力的影响而主要祇由原子核力及原子核結構的特性所决定。因之,自从中子發現以后,原子核物理学也就获得了巨大的發展。有關中子与原子核相互作用的实驗工作与理论工作交替地提高,从而奠立了原子核力的唯象理论的基礎及关于原子核結构的一些初步理論。同時由於中子可以引起原子核的链式反应,才  相似文献   

17.
<正>前面介绍了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那么它的内部结构和性质是如何知道的呢?老话说得好,要知道核桃仁的样子,就要把核桃敲开,仔细查看。所以,要知道原子核的内部结构,就要把原子核敲开。原子核是非常小的,其尺寸大约只有10-14米,一般榔头打不着。原子核还非常结实,比如,要把一个铁-56原子核打散,就需要用大约8 Me V×56的能量。因此,只有用高速运动的原子核去撞击一个原子核了。  相似文献   

18.
一.导言 在高能电子对原子核弹性散射的现象中,我们不能把原子核作为点电荷来处理,而必须把有关原子核结构的某些因素,如原子核半径的大小与原子核内电荷分布的情况,同时考虑进去。 这方面的实验,首先是由莱曼(Lyman)等开始做的。他们用能量为20Mev的电子来做对铝、银、金等原子核的散射实验。在这种能量下的电子对原子核散射时,只能决定原子核半径的大小,而不能决定原子核内电荷分布的情况。霍夫斯塔脱(Hof-stadter)等利用直线电子加速器所发出的能量在100Mev一200Mev的电子研究了  相似文献   

19.
兰思 《物理》2005,34(8):547-547
尽管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们就首次发现了星体如何集聚原子核,他们现在仍然无法给出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决定着3仅过程(3α过程是指3个氦原子核转变为碳的过程,在晚期红巨星和红超巨星中,星体温度超过10^8K时这个过程才能发生)的反应率的碳原子核的关键属性.现在,由于使用同位素在线分离方法产生和分离同位素,以及粒子探测器的发展,研究者们已经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20.
孙保华  孟杰 《物理》2010,39(10)
原子核质量的精密测量是原子核物理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它对探索奇特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重元素核合成之谜等均具有重大意义.文章简要介绍了原子核质量高精度测量的两个主要设备——储存环和潘宁阱,并回顾了近年来原子核质量精密测量在核结构、元素核合成、新同核异能素等领域中的研究亮点,探讨原子核质量测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