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刊辞     
运筹学在欧美的简称是O.R.(Operational Research),日本译为“运用学”。我国译为“运筹学”,有了更深的意义。除掉“运用”又充实以“筹划”。但不必与“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运筹”等同起来。因为即使是“兵书”、“战策”读得滚瓜烂熟,也会产生“赵括”、“马谡”这样的败军之将。何况O.R.毕竟  相似文献   

2.
1“说题”的意义有人说:设想把数学书中的习题去掉,结果会是怎样?结果是厚厚的一本书只剩下不多的几页了,如果把概念、定理、法则等比作数学的骨架,那么习题就是数学的血肉.由此可见,习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既是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基础知识,熟练运用和巩固知识及培养技能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实现以少胜多,充分地利用好习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认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通过习题的“以旧换新”,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4.
按高中新课程标准编写的高中数学教科书有人教A版、人教B版、北师大版、湘教版、苏教版等五套,它们目前已经被全国15个实验区广泛选择使用。在数学教材中,例题和习题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师生进行有效教与学的重要载体,它的配置数量、类型、综合难度等方面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有必要对高中数学教材中的例习题进行比较分析。本文以《数学1》中的第三章“函数的应用”的例习题为研究对象,对现行五套高中数学教材中例习题的配置数量、类型、综合难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探悉高中数学新教材中例习题结构体系设置的一些特点,并对教材中例习题的编写和修订给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据统计 ,数学教学中的习题教学约占总教学时数的 70左右 ,因此习题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数学教学效果的高低 .如果片面追求习题教学的“容量”,那么只能依靠“满堂灌”、“题海战”、“疲劳战”.而新的教学理念是什么呢 ?裴光亚先生在文 [1]中指出 :“学习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教师的任务不再是把学生从知识的此岸引领到彼岸 ,而是让学生投身此岸到彼岸的过程中 .不再只是满足于学生获得知识 ,而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按此理论 ,笔者提出数学习题教学的“四字原则…  相似文献   

6.
课本习题的巧变与思维品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充分挖掘课本习题的潜在智能,巧妙改变习题,恰当地对习题进行演变、引伸、拓广,使学生对所变习题既有“熟悉感”又有“新鲜感”,从而能诱发解题欲望,激发出求知欲。调动其积极性!本文从变题着手,例说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1 变“形”不变“质”,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相似文献   

7.
对新课标教材习题设置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洪武 《数学通报》2007,46(11):26-28
本文通过对现行课标教材(人教A版)必修Ⅰ函数部分课后习题的仔细研究,发觉新课标教材习题设置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注重与现实周边生活的联系,使问题的呈现显得更加亲切、自然人教A版教材主编刘绍学说过:“数学是自然的,是亲切的,是有用的”,在新教材的习题设置中,就很好  相似文献   

8.
在复习课中,对课本例习题“再创造”,不断挖掘课本例习题的潜在价值,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在复习课中,通过对课本例习题“再创造”进行整合、变式、延伸;把“封闭型”的课本例习题转向“开放型”等,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课本例习题素以典型而著称,而其中隐含的信息和潜在的功能却有待教师在使用中进一步挖掘.有时,看似其貌不扬的一个习题,如果我们能适当借题发挥“小题大作”,在知识的“连接点”、问题的“发散点”、和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提出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思考解决的策略,对学生良好学习行为和思维品质的养成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一道教材习题为教学起点,通过“基础性问题研学”、“巩固性问题助学”、“发展性问题固学”和“综合性问题厚学”四个教学环节对教学实录进行阐述,借助一题多解发散学生思维,实现“低起点、多层次、高落点”的个性化教学.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习题设置很有梯度,一般分三个层次:“感受·理解”、“思考·运用”、“探究·拓展”,供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选择使用.由于教师和学生习惯了解决比较传统、规范的习题,对难度大、变化多、不确定的探究模式和“标准解答”的第三层次“探究·拓展”问题很不适应,再加上无法用考试手段对学生这方面的学习水平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一个优美的定值性质——一道习题的挖掘与应用杨仁宽(湖北省恩施市一中445000)笛卡尔说过:“我所解决的每一个问题都将成为一个模式,以用于解决其它问题.”一道优秀的习题,一种较好的解法及得出的优美结论,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课本是数学知识的系统载体 ,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 .《考试说明》中规定测试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 ,考查的各种数学能力 ,都是通过课本体现的 ,而课本中的例习题具有示范性、典型性和探究性 ,是课本的精髓 .近几年 ,高考数学试卷中有相当数量的试题源于课本 ,高于课本 .因此 ,在高三数学教学中 ,用好课本 ,尤其是用好课本的例习题 ,显得更为重要 .本文就高三教学中如何再次充分利用课本的例习题 ,作一点探讨 .1 将例习题“变化”,巩固“双基”数学解题的思维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变更问题的过程 ,即逐步地变换问题的表达形…  相似文献   

14.
张俊 《数学通讯》2005,(7):19-19
将课本例习题进行有效的“组合”及“拓展”,挖掘隐含在问题内部的研究性材料进行探索与开发,既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所涉及内容又有利于其探究能力的培养,也是提高教师处理教材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B.A奥加涅相在《中小学数学教学法》中指出:“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有效利用习题,对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地、积极地进行认识活动是有助益的。这些习题是使学生掌握系统数学基础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最重要的手段,又是学习数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笔者认为,充分利用课本例题、习题进行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学中对课本典型例题、习题进行深入剖析,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解题思路,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帮助学生沟通教材内部之间的联系,克服“定势”思维的消极因素,对于开  相似文献   

16.
<正> 高等数学习题的编拟,直接与培养或考查学生的能力有关,编拟得好的习题还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不难设想,学生如果在习题面前束手无策,百思不得其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受到多大的打击,但是遇到都是一些能不费吹灰之力,依书上例题之葫芦画习题之瓢的习题,也会使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感到索然无味。只有当他们由“可望”而经过充分思考变成“可及”时,他们才会感到有较大的收获,如果能在深入思考或与同学交流讨论后又能得到从形式上到本质上多种不完全相同的解法,并能对这些解法进行分析比较,则他们一定会觉得这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除此之外,面对工科学生,在编造习题特别  相似文献   

17.
当前,由于广大教师从互联网上可以轻易获得大量中考试题,课本习题往往闲置,特别是单元复习中的有关习题则更是“门前冷落鞍马稀”,大量习题俨然“英雄无用武之地”,一学期下来,课本基本不用,导致教学资源极大浪费,教学效率低下.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按 “我们必须适当拓展中小学数学习题的观念,构建基础性训练与探索性训练相结合的习题体系.这里,十分重要的是,要鼓励广大教师提供精彩的习题训练案例及其相应的知识能力标准”.这是顾泠沅先生在《有效地改进学生的学习》一文中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向性呼吁.本栏正是发表与积累“精彩的习题训练案例”的好园地.本期,我们把两位老师的稿件充实修改后率先发表,就是给读者发出了这么一个新信息.一个典型的例习题,对教学来说,决不只是“(应)怎么去解?”,更重要的是“(可、该)怎样去想?”的问题.对一个例题作多角度分析,给学生的发展带来的好处是无容置疑的.只是它也必将给教师本人的素质以及他的钻研精神,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了.读者如果愿意,如果敢于接受这样的挑战,望与我们一起协作,共同努力,以逐渐地(在本栏)积累起一大批精彩的例习题训练案例.上课伊始,教师发下如下的一张纸片:问题1 我们知道,相交两圆 ○.O1:x2+y2-2x+4y+4=01与○.O2:x2+y2-10x-2y+1=02的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可由1-2(消去二次项)得到.那么,对于两个不相交且非同心的圆的方程,也这么地处理,得到的是怎样的图形呢?问题2 已知...  相似文献   

19.
初中几何第二册P.92有这样一道习题:“两圆相交于点A和B,经过交点B的任一直线和两圆分别相交于点C和D,求证AC:AD等于定值”。初三学生刚接触这类定值问题时往往感到束手无策。即使是按教材提示完成了,却也不知所以然。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学生对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变量与常量之问的相依性缺乏认识。如果我们抓住矛盾的对立统一法则,揭示变动元素在“变”的过程中有“不变”的规律,把握住从运动的特殊状态去窥测一般,即“以动求静,以静窥动”的方法去思考,那么对解除学生求解这类定值问题的难点是有所启发的。现在让我们利用这种思考方法来探求这道习题的定值及其证明。  相似文献   

20.
从一道习题的解答提示,对于一些“典型”问题,不要囿于传统的思路和解法,换个角度可能会有更好的解法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