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对一名教师来说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可是现在却有一种奇怪的现象:许多学校的数学,教师从备课到上课从不用教材,这样也导致学生从不看课本,只顾钻研参考书,等到学期结束时数学课本崭新如初.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调查后发现教师主要认为教材上的例题过于简单,缺乏思维量.其实这是一种误区.教材中的例题必然是经过仔细斟酌、严格筛选、具有普适性的典型问题.有些例题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已经在我省进行了将近六年,笔者有幸进行了第一个和第二个轮回的教学试验,作为第一批教学的实践者,本人有许多的感想.目前,广大数学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认真钻研教材,用好课本,对课本的知识要形成网络,对课本的例题进行深入的钻研,挖掘它的内涵,进行引申,对课本习题  相似文献   

3.
教材中的习题许多都富有典型性和深刻性,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习题揭示其深刻性,领悟其奥妙性,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要求教师对课本习题的教学要把握好时机,精选一些富有探究兴趣提升思维能力的典型习题进行推广、变式探究.……  相似文献   

4.
周玉 《中学数学》2015,(6):35-36
华东师大终身教授钟启泉先生关于教材使用,曾有深刻的阐释,钟教授认为:"教师究竟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这是区分新旧教学的分水岭."并进一步指出:"教师的‘教材研究’,实际上是指教师在深刻理解教材本质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借助教材使学习者掌握某种能力(关于自然、社会、文化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从而思考怎样的教学设计.教师的‘教材研究’的焦点在于如何实现教材的两个转化."受到启发,笔者将围绕义务教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观认为,数学课程是一个生态系统,它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经验课程;它不只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1].因此,课本例题的教学应成为开放  相似文献   

6.
本册课本是在全日制十年制初中课本(试用本)《几何》第一册(以下简称试用本)的基础上,吸取几年来广大教师的教学经验修改而成的。这次修改的原则是:在原试用本基础上,适当减轻分量、降低难度、减缓坡度,力图使教材更加符合教学规律,便于教、便于学,解决好几何入门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在日常的学习中,同学们往往容易轻视课本的练习题,认为简单而缺乏技巧性,没有钻研的价值.其实教材中设置了一些很有思维价值的练习,这些练习能让同学们的眼睛亮起来、脑子聪明起来.下面的例子就体现这一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B版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不仅结构发生了重要改变而且在教材中还植入了一些很有思维价值的练习.第1题人教社B版数学必修2中P55练习B中的第2题是这样的:如图1,有一个正  相似文献   

8.
有效教学理论指出: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课本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9.
高考复习的基本原则是注重基础,回归教材.要使人们理解并实施,还需要高考命题的合理引导.众所周知,许多高考试题就源于课本,它们是由课本的例题、习题进行变式、迁移、整合、扩展而成.这样可以引导教师和学生重视教材,在教学中切实把握"三基",既能提升数学素质,又能获得考试高分.2010年安徽省的数学高考第9题体现了这一理念,是这份试卷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0.
胡素芬 《数学通报》2022,(1):36-38+56
<正>教材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依据,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和学的内容,是教学过程的支架.沪教版的数学教材上的例题、习题、数学活动和问题情景等都具有较强的教学价值,教师应该认真阅读教材,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对于教材中的教学素材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逐渐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问题、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和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接下来以一个基本图形为例,谈一谈如何解读教材、创设多样化的活动、增强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和感受.1基本图形在教材中的三次出现第一次出现:沪教版教材八年级第二学期22.4"梯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本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更是课标精神的重要体现,每一个例题和习题都经过了反复推敲、精挑细选.可见,课本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有很高的教学和研究价值.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合理使用资源,充分加以利用,静态的课本就变得鲜活起来,处处充满了数学独特的魅力.在《选修1-1》、《选修2-1》、《选修4-4》(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的教学中,笔者注意到很多例题和习题都涉及同一个结果——所求问题的结论是椭圆,将这  相似文献   

12.
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都是经过专家精心编著和反复筛选的,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对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要作认真分析,以便充分发挥它们的教学价值.出于种种原因,很多教师对教材上例习题的教学缺少足够的重视与引导,反而以课外辅导资料至上,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也使得学生忽视了对课本的学习,以致学不得法.事实上,通过对课本例习题的解答、变式拓展,不仅能掌握基础知识,理解解题方法,也能提高解题能力,提升学习效率.本文将围绕教材中的一个练习延伸教学,以体现例习题应有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戈冉舟 《数学通报》2012,51(1):30-33,37
数学探究式教学改变了学生以往较被动的学习状态,逐渐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那么如何更好的进行数学探究教学?首先,要以教材中的素材为载体、辅以信息技术,在课内或课外开展教学;其次,教师要能正确的认识探究教学和常规教  相似文献   

14.
1新课程必修1(人教A版)中函数学习的困惑自新课改实行以来,全国很多课改区最大的困惑是教学时间不够,认为新课程增加了学习的内容和负担.事实上责任不在课程改革,不在《课程标准》,不在实验教材,而在教师自身,是教师自己感到时间紧张.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必修人教A版,以下简称必修1)中的函数教学为  相似文献   

15.
备课是教师施展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除了根据学生实际考虑教法外,重要的任务就是钻研教材.通过钻研教材,教师要理解编者意图,领悟教材实质,全面地把握知识体系和要点,并对课本知识进行思维制作.下面我以“弧度制”一课为例,谈谈如何钻研教材的体会.1 关于弧度制的引入不少参  相似文献   

16.
大学数学重在介绍思想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在大学教数学 ,我们应该教学生什么 ?不容置疑 ,要介绍数学的重要的结果 ,漂亮的方法 ,巧妙的技巧 ,和广泛的应用。但我认为 ,最重要的是介绍数学的思想。数学最富有吸引力 ,最迷人 ,最具有威力 ,也是最本质的就是她的思想。能否把数学思想很好地介绍给学生 ,依赖于许多方面 ,如课程设计 ,教材编写 ,教学形式 ,等等。关于这些方面 ,许多老师已发表了很好的具体意见 ,我不再画蛇添足。因而 ,我就简单谈谈另外一点 :数学思想是不可能像填鸭那样灌输给学生的。能否较好的把数学思想介绍给学生 ,要求是双向的。既要求老师善于讲 ,也要求学生有兴…  相似文献   

17.
笔者拙文《数学教师的"六研究"》(发表于《中学数学》(初中版)2014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初中数学教与学》2014年第6期全文转载),其中一个"研究"就是"研究教材".《辞海》中解释:"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为师生教学应用而编选的材料,主要有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等.有时也包括供教师和学生用的教学参考书、教学辅导材料等."当然,现在教材编写是根据课程标准.其实,能够对人有教育作用的材料也算教材.教材最主要的是包括学生学习用的"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的"教师用书".教  相似文献   

18.
“算法初步”这一章是高中新课改数学新增的内容之一,人教A版教材是编写在必修3的第一章,教完这一章,笔者觉得有些问题值得探讨!本文将阐述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1“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的引入问题课本(本文所说的课本是指人教A版2007年5月第1次印刷的数学必修3的第一章)是先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求两个函数的交点个数或一个函数的零点个数问题,而这些函数中常常含有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等超越函数,若能巧妙地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探求,就能顺利获解.下面就举几例说明,供大家参考.一、探求函数y=ax与y=xa(a>0且a≠1)的图象在x>0时交点的个数1.问题:(高一教材(人教A版必修1)同步作业第53页第4题):问函数y=2x与y=x2的图象在x>0时有几个交点?学生的主观错误:许多学生根据所画的局部图象,错误地认为两个函数只有一个交点.图12.(1)利用几何画板画出两函数的图象容易发现有两个交点,但是两个交点不十分明显;(2)…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 ,与人教版现行高中课本《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相配套的教学参考书有不妥之处 ,现对其提出几点意见 ,供商榷 .1 高中《立体几何教学参考书》1 高中《立体几何》(必修 )课本第 33页上的第 9题 :“求证 :两条平行线和同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 .”本题应分两种情况论证 :(1 )两条平行线与同一平面平行 ;(2 )两条平行线与同一平面相交 ,这又分为垂直相交和斜交两种情形 .教学参考书中的答案只证明了第 (2 )种情况中的斜交情形 .2 同一课本第 48页上前 2题的第 (1 )小题 :“求证 :每两条都相交且不共点的四条直线共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