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内蒙古废水排放日益增多,过量的废水排放会导致生态系统的衰退,最终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和安全,因此,合理地预测出废水排放量对于控制废水的排放具有重要意义.应用系统动力学的模型和方法构建了内蒙古废水排放系统,通过参数的设定定量地预测出2016年到2025年内蒙古废水排放情况.预测结果显示:在9%的工业废水治理累计投资增长率情况下2016年到2025年内蒙古废水排放总量逐年增加,但是增加速度有所放缓,2025年废水排放总量达到13.22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2025年达到12.03亿吨;工业废水排放量逐年下降,2025年下降到1.18亿吨.如果要使得工业废水排放量下降,需要每年的工业废水治理累计投资增长率至少为6%.  相似文献   

2.
影响废水排放因素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越江.影响废水排放因素的统计分析.本文通过定量分析人口数量、能源消费、生活水平、能源水平和废水治理水平等因素对废水排放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人口数量和工业生产是影响废水排放的重要因素,提高生产率和能源利用率能有效减少废水的排放  相似文献   

3.
摘要(略)   一、前言(略)   二、正文   (一)问题的来源   对河流的污染主要来自于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其中工业废水尤为严重.我国每年的废水排放总量达420亿吨左右,其中工业废水排放总量达229亿吨左右,占总量的54.5%,且工业废水对水质的污染更为严重,有必要对其实施更严格的水质污染总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工业污染是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新疆环境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研究选取新疆1999-2016年经济与环境数据,运用库兹涅茨曲线与灰色关联分析,探讨新疆工业污染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四类新疆工业污染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都呈现倒"N"型曲线特征,而不是倒"U"型.除经济发展外,产业结构、城市发展、环境效力、国际贸易和能源消费等也是影响工业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获得了PM2.5与3个既与综合治理又与专项治理有关的因素SO_2、NO_2、PM10的最优二次回归方程,在将治理基准年与五年后目标的PM2.5浓度折算为对应的AQI指标之后,结合数据分析计算出了基准年的PM2.5、SO_2、NO_2、PM10这4个基准指标值.然后结合PM2.5综合治理与专项治理的费用经验公式,按照五年治理投入总经费最小的原则建立了一个标准的非线性规划模型,并求解出了最少的五年总投入经费及每年经费投入.对于指导PM2.5的治理工作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工业化发展导致了脆弱的土地进一步沙漠化,沙漠地区政府应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与土地沙漠化导致的生态质量降低。通过构建两个沙漠化地区微分博弈模型,研究了两个地区的沙漠治理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工业生产排放技术或沙漠治理技术均能够提高均衡经济产出水平,在工业生产收益系数较高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沙漠治理投入水平,并且两种技术提高存在交互效应;只有对生产排放技术水平和沙漠治理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延长地方政府领导任期有利于沙漠治理;实现沙漠完全治理情况下控制土地再沙化的治理投入低于控制沙漠稳定在一定规模的治理投入。  相似文献   

7.
农业污染空间分布广、分散排放、难以监测的特点使得农业污染治理与防范成为各国政府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以农药投入作为农业污染排放的主要指标,采用空间面板模型考察中国农业环境的库茨涅茨(EKC)曲线特征及空间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环境库茨涅茨曲线在中国基本得到支持,但不同区域的库茨涅茨曲线转折点和所处阶段各异。中西部的拐点值要高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已经逼近拐点值,有可能是最早步入农业污染排放由升到降阶段的地区。农业环境空间溢出效应明显,由于地区之间的污染倾销和政府间环境政策"邻里仿效"使得我国农业污染排放呈现空间集聚特征。农业环境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溢出强度随地理距离的增加而衰减,且不同区域农业环境溢出的地理边界存在差异。构建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与推广体系,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财政支农效率及加强区域农业环境合作等方面对于改善我国农业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2014年中国30个地区的PM2.5年均浓度、大气污染排放以及相关污染产能等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与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地区污染产能与污染排放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京津冀地区PM2.5年均浓度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以及该地区严重大气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大气污染具有典型的传输性特征.因此,京津冀地区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域联防联控,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才能显著改善气质量,使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各国政府和人民关注的焦点,构建绿色、低碳的能源体系是我国能源革命的主要目标,也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构建了消费者、生产部门和能源供给部门目标函数同时达到最优的一体化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对模型求解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着重分析了污染排放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均污染排放量增长率应与人均GDP增长率呈线性关系,且当化石能源使用更加清洁、低碳或减排技术更加进步时,人均环境增长率随人均GDP增长率的变化比原有速度要快;中国实际数据表明,尽管二氧化碳、废水、废气与经济的关系符合环境库兹涅兹曲线,但人均环境增长率与人均GDP增长率的关系并未达到最优状态.  相似文献   

10.
制革含硫废水成份复杂,除了含有有毒物质硫化物外还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悬浮物,其中硫化物的含量大约占制革行业总排硫量的90—95%,因此有必要对合硫废水进行分割治理.本文在采用化学气浮工艺处理含硫废水中,借助正交实验法在实验室混凝搅拌机和小型气浮池上对工艺过程进行了优选.按优选的条件处理猪革含硫废水,不仅硫化物的去除率能达到90%,而且有机物和悬浮物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84.4%和90.6%,大大减少了试验次数,节约了时间和材料. 解析化学气浮法过程可分为两步,第一步往废水中加.一定量的化学混凝剂,混凝剂水解并与废水中的杂质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0年至2009年上海市的人均生产总值和工业重复用水量并结合工业废水排放量的资料,构建了一种基于时间序列的多元非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并进行了评估和分析.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能客观反映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参考,提高相关部门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客观和准确地挖掘和评价我国CO2排放量影响因素,选取技术投入、对外贸易开放程度、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经济增长水平、人口规模和绿色植被用地面积等因素作为评价依据,构建我国CO2排放量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基于组合赋权法构建我国CO2排放量影响因素评价模型,实证分析2000~2011年我国CO2排放量影响因素。组合赋权法结果显示:技术投入、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经济增长和绿色植被用地面积是影响我国CO2排放量的主要因素。组合赋权法在我国CO2排放量影响因素评价分析的运用,提高了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为进一步确定CO2排放量影响因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碳排放灰色预测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中国碳排放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预测中国未来碳排放有助于实现2020年的碳减排目标.选取2002-2009年中国碳排放数据,通过灰色GM(1,1)模型,对中国碳排放进行了短期预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预测精度为二级,关联度、均方差比值和小误差概率均为一级,预测结果与实际值出入较小,到2015年中国碳排放量将超过三十二亿吨碳,"十二五"期间二氧化碳减排形势严峻.针对研究结果,提出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非化石能源来降低碳排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选取我国部分省际1995—2008年数据,并根据各地区GDP和CO_2排放数据将它们划分成四个区域,运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把各区域CO_2排放增长率分解为11种驱动因素的加权贡献,并对这一时期中的3个时间段和每一种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对各区域CO_2排放增长的正向影响因素为人均GDP、家庭年平均收入、人口总量、交通工具数量和家庭数量;主要的负向影响因素为生产部门能源强度、居民生活能源强度.(2)在研究的每一阶段,各个区域人均GDP增长都是CO_2排放增长的最大驱动因素,同时家庭年均收入的提高对CO_2排放起到了持续的推动作用,尤其是第二阶段,这也表明我国的CO_2排放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密切相关.(3)各个区域CO_2排放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生产部门的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这与各个区域加大研发经费支出所带来的技术进步和企业所有制结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提高生产部门的能源利用效率是减少CO_2排放的最重要措施.研究结论为我国在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升级进程中控制碳排放增量,国家和地方政府建立相应的鼓励政策和技术研发支持机制,各个省域构建各具区域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等提供相关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环境污染具有跨区域性,环境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由单一产污企业治理污染物难以取得有效成果,辖区内多个产污企业合作治理是环境保护的必由之路。 本文从演化博弈论的研究视角探讨了多个排污企业之间的决策演化过程,建立了多主体演化博弈模型,并考虑了污染排放总量超过总量阈值时的环境恶化风险,研究阈值风险对产污企业合作治理污染策略选择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治理成本很大地约束了逐利企业治理污染的行为选择,造成公地悲剧的社会问题。 企业治污成本较大背景下,环境阈值风险发生概率越高,越能有效促进合作治理环境策略的演化稳定,合作治理占优于不治理。 出于对企业自身初始禀赋的保护,产污企业初始禀赋越大、排污收费率越高,越能有效促进企业治理污染物的积极性。 最后,为促进辖区内污染企业合作治理污染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的雾霾让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国网公司基于我国“多煤、少气、贫油”的国情,提出了以电代煤的电能替代方案。本文以在电力和煤炭的使用过程中可获得的热值作为效用,以使用过程中所需要的年费用作为成本,建立了电能替代的成本效用模型,计算出实现电力和煤炭相互替代的排污费临界值,并通过一个算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电价、单位电力排污量、燃煤设备寿命对排污费临界值有正向影响;煤价、单位燃煤排污量、电力设备寿命对其有负向影响。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电能替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STIRPAT模型的我国制造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岭估计法和STIRPAT模型,定量分析了人口、财富和技术因素对我国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认为人口和财富因素对我国制造业碳排放存在正向作用,影响系数值分别为0.529和0.2565;技术因素有负向作用,其影响系数为-0.0965。构建了引入人口和财富二次方项的STIRPAT模型,二次方项的系数都为正,说明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不适用于我国目前制造业碳排放,即我国制造业碳排放短期内不会出现拐点。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方文丽  方世建 《运筹与管理》2020,29(10):157-162
PPP模式在中国情境下实施、建造和营运环节的治理和协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基于交易费用经济学和新产权理论,建立数学模型,对PPP模式的治理展开探讨。首先建立了PPP项目的一般治理模式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最优社会福利,然后针对需求风险偿付契约分别建立了PPP项目的建造、营运分立治理模型和建造、营运合一的治理模型。研究表明:在需求风险偿付契约下,建、营合一治理模式比建、营分立的治理模式具有更高的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9.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理念。本文从全要素的角度建立考核绿色发展与环境治理有效性的评估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将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看作相互关联的两阶段经济-环境治理系统,并基于两阶段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给出了绿色发展和环境治理有效性的数理概念和测算方法。遵循可解释、可解析和可形式表达三原则,构建全要素绩效指数和全要素节能减排指数用于度量绿色发展与环境治理的有效性。研究发现:两阶段经济-环境治理系统技术有效的充要条件是绿色发展与环境治理同时有效。利用该方法对我国2011年30个地区的测评结果表明:我国的绿色发展水平处于初中级阶段,而环境治理仅处于初级阶段。因而,我国的绿色发展和环境治理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引入城镇化及居民消费等因素拓展LMDI模型,解构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动为碳排放因子、能源强度、消费抑制因子、城镇化、居民消费和人口规模六大效应,并探讨上述六种效应变动对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变动的贡献率及其作用机理。然后,选择中国30个省份,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口结构变动对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变动及其分解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 2012年中国碳排放总量增加42.1167亿吨,消费抑制因子效应、城镇化效应、居民消费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呈现为正效应,而碳排放因子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整体上呈现为负效应,并且居民消费效应对碳排放量变动的影响最大。人口城镇化已成为影响中国碳排放量变动的主要人口因素。较之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人口规模效应明显较高,但其能源强度效应则相反,中部地区碳排放因子效应明显高于东、西部地区。现阶段,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教育结构和人口职业结构变动减缓了中国碳排放量的增长,而人口城乡结构、区域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变动的影响方向则相反,最后,人口性别结构变动对碳排放量变动无显著地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