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产学研协同创新意愿高低关键在于合作收益的大小及分配,且这种大小和分配不是基于固定收益下不同贡献度的分配,而是将创新收益与产品市场表现挂钩,基于动态收益的分配.据此,构建了一个优化模型,分析市场需求(初始市场需求、未来市场需求)、收益分配、研发投入三种因素对协同创新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一是企业收益分配比例受到未来市场需求的强烈影响,不同的取值范围导致协同创新意愿与初始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线性、"U"型、和倒"U"型三种不同关系.二是协同创新意愿与研发投入呈负相关关系,表明通过提升企业分配比例可以抵消由研发投入增加带来的负面效应.这些结论不仅深化了关于协同创新意愿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而且对协同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利益分配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对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超网络现象是以合作创新为基础的区域创新系统功能演化的体现。本文引入了合作创新和标准化协同对协同创新的贡献率概念,通过刻画监管部门激励与创新主体努力投入建立了双重线性分离契约模型。研究发现:(1)收益分享率是风险偏好、努力成本系数和协同创新不确定性的递减函数;(2)采用双重线性分离契约能够有效降低超网络不同任务间的关联程度,提高创新主体在不同任务间切换的积极性;(3)只有当高水平创新主体所占比例超过一定的门槛值时,双重线性分离激励契约才会促进区域创新系统的总体收益;(4)采用双重线性分离契约能够合理控制合作创新风险,但会影响创新主体对标准化协同的风险偏好。  相似文献   

3.
共享经济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新业态和新模式,其发展路径和演化规律,对于经济增长的良态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优化的SIS模型,考虑感知收益和感知风险对共享经济参与行为的影响,探索共享经济消费传染的内在机理、扩散过程和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共享经济协同消费传染的扩散轨迹,呈"S"型的增长趋势;平均有效接触数σ正向积极影响共享经济消费扩散的速度、范围和强度;而且平均有效接触数σ与促进因素λf成正比,与阻滞因素u g成反比.针对共享经济消费传染的机制特征,提出三点促进共享经济良态运行的参考建议,即:加大有益宣传,提高消费者的认可依许;提升科技创新,增加消费者的感知收益;完善监管机制,减少消费者的感知风险.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多元参与主体对数字内容创新过程的影响机制,本研究对数字内容创新活动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并分析其行为逻辑与影响因素,通过构建数字内容平台方、数字内容提供方和数字内容消费方三方演化博弈模型,运用复制动态方程分析以及Matlab软件仿真分析,模拟三方博弈主体在数字内容创新中的策略演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内容创新机制是在数字内容平台方主导创新激励、数字内容提供方选择性创新,数字消费方采纳支持创新的三方动态博弈中不断协同演进的过程,数字内容平台方对数字内容消费方创新采纳行为决策的补偿力度与数字内容提供方收益分成比例两大因素对数字内容创新有决定性影响。其研究结论为完善平台经济视角下的数字内容创新机制提供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林  袁也  刘红 《运筹与管理》2018,27(6):14-20
文章首先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研究了无政府干预下协同创新主体采取合作策略的演化博弈规律;其次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分析了政府干预下协同创新主体采取合作策略的演化博弈规律,并构建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及运用Vensim软件作出了仿真分析。仿真发现,协同创新主体间的合作主要受政府惩罚力度、采取的惩罚机制以及创新主体采取投机行为所产生的生产成本的影响。因此,政府提高惩罚力度并采用动态惩罚机制,能促使协同创新主体更快地采取合作策略进行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6.
在气候变化应对日益紧迫的背景下,研究了政府、企业、研发机构和金融机构(政产学研金)参与低碳环境友好技术(LCEFT)创新的条件和策略。以企业合作关系为假设条件,引入金融主体和科研机构,构建了LCEFT的政产学研金协调创新博弈模型,深入分析了碳权质押、信用等级、投资回报等因素对博弈系统群体协调创新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机构参与协同创新的决策受到政府奖惩机制、绿色信贷项目盈利和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多主体在资源和能力上的互补性正是LCEFT协同创新联盟形成的关键;政府部门的奖惩机制能够促进多主体合作,但难以使得整体获得最优,达到整体最优的关键是有效地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和金融机构的杠杆作用。本文为政府部门制定绿色金融、产学研协同创新及产业化管理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和一定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曹霞  刘国巍 《运筹与管理》2015,24(2):246-254
为揭示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规模与连接机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运用Agent建模理论和Netlogo仿真平台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仿真模型,对不同特性(小世界、无标度)偏好下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进行仿真实验,并运用动态系统理论解释仿真的涌现现象。研究发现:①网络平均节点度(度数中心势)与网络平均创新绩效(节点加权平均收益的对数)之间存在鞍结分叉和跨临界分叉的组合现象;②网络平均距离(关系强度)与网络平均绩效之间呈指数增长分布轨道;③连接机制与网络平均绩效呈对数增长分布轨道;④实力择优连接机制提升网络平均节点度正向作用的效率较低;⑤随机组合择优连接机制更有利于提升小世界偏好网络平均距离的正向作用;⑥度择优连接机制更有利于提升无标度偏好网络平均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知识集成与技术创新、资本投入与收益激励、市场需要与成果转化中资源配置的作用特征,结合产学研合作过程的构成要素与相互关系,利用Vensim PLE软件构建了多元反馈的动力机制模型.通过模拟仿真对产学研合作过程的演化趋势、作用绩效和反馈机制展开分析.研究表明: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知识链与技术链具有明显的协同特征;加强原有产学研合作模式,对创新驱动效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作用效果不明显;嵌入多元反馈路径后,能有效优化资源配置,显著提升产学研合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企业只有通过创新掌握行业内领先技术才能谋求持续的发展,构建企业创新网络进行协同创新是企业克服资源稀缺、技术复杂实现创新目标的有效途径,主体间协同是企业创新网络实现可持续性与稳定性的基本前提.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探究企业创新网络协同主体之间的协同演化行为,并从主体之间交易成本的降低、加强信任关系、提高协同意识、构建合理分配等方面给出提升策略.研究成果对于提升企业创新网络整体协同水平,保障其协同创新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如何实现供应链需求预测的有效协同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论文基于博弈论分析了协同需求预测的利益分配机制,定量分析了供应链协同需求预测的整体收益系数,提出了考虑收益和成本的动态激励机制,还定性分析了核心企业主导、信息共享以及信任等机制。提出的机制对提高供应链整体的预测能力,提升竞争力和整体绩效具有很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了平衡经销商对顾客个性化需求满足程度与商品维护复杂性和成本之间的矛盾,本文拓展生态学的生物种群理论和方法及应用范围,深入到企业的微观层面——商品,提出了商品种群的概念,构建出多商品种群动力模型以刻画了经销商商品族谱在竞争和协作环境中的演变机理,借鉴生态平衡理论评价经销商商品族谱稳定性和变化趋势。最后举例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对经销商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凯  赵娜  焦阳 《运筹与管理》2021,30(10):169-174
财政补贴政策是政府矫正市场失灵,驱动长期护理保险市场高质量演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多主体仿真模型,考察不同补贴政策驱动长期护理保险市场演化的过程。研究发现:实行产品创新补贴政策时,可以形成健康有序的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竞争格局;实行经营性补贴政策时,长期护理保险市场容易演化成垄断市场。保费补贴政策能够扩大需求规模,且差异化的保费补贴政策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励需求空间的大幅增长。  相似文献   

13.
王染  徐运保 《运筹与管理》2022,31(5):226-232
以2011~2018年沪深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上市企业参与PPP项目建设对企业自身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行业竞争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企业参与PPP项目建设总体会抑制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并且参与PPP项目程度越深,抑制作用越明显。二者的关系在科技型行业和传统型行业中存在异质,参与PPP项目有助于提高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但是不利于提高传统型企业技术创新。行业竞争对PPP项目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随着行业竞争加强,参与PPP项目与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的正相关越大,参与PPP项目与传统型企业技术创新的负相关越小。对此,企业家要有长远意识,坚持创新型发展,同时监管部门要充分利用行业竞争机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破除垄断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分别考察两类外部学习(技术学习和管理学习)与企业突破式创新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引入市场动态性(技术波动和竞争强度)作为调节变量,检验不同市场动态性环境下外部学习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并建模分析外部学习与市场动态性间的交互效应。通过237家企业实证结果显示:技术学习和管理学习均能促进企业突破式创新。研究进一步发现,技术波动减弱了技术学习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但增强了管理学习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而竞争强度增强了技术学习对企业突破式创新影响的同时,却减弱了管理学习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互联网租车市场的出现对传统租车市场造成的影响,以探究通过何种策略避免两个租车市场的恶性竞争,构建了基于Bertrand模型的互联网租车方和传统租车方在合作与非合作条件下的静态博弈,结果显示两者在合作模式下会受困于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冲突的矛盾中。因此,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加入政府部门构建多主体合作演化博弈模型,推导出政府和两个租车市场的演化稳定策略,并对模型的演化路径和演化结果进行研究,以期为政府部门对租车市场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We study the market partition between two distinct firms that deliver services to waiting time sensitive customers. In our model, the incoming customers select a firm on the basis of its posted price, the expected waiting time and its brand. More specifically, we quantify by a cost any departure from the ideal brand expected by each incoming customer. Considering that the two underlying queueing processes operate under high traffic regimes, we analyze the market sharing dynamics by using a diffusion process. As a function of control parameters, such as the waiting and brand departure costs or the incoming traffic intensity, we are able to analytically characterize a transition between an Hotelling-like regime (dominated by brand considerations) and a deadline type regime (dominated by waiting time considerations). The market sharing dynamics is described by the time evolution of a boundary point, which time evolution belongs to the class of noise-induced phase transitions, so far widely discussed in physics, chemistry and biology. Explicit illustrations for both symmetric (i.e. identical servers) and asymmetric cases are worked out.  相似文献   

17.
运用多主体仿真方法,探讨了双元创新平衡对组织绩效的作用机理,并且检验了个体间模仿学习速度、任务复杂度、人员流动、环境扰动等情境因素与双元创新平衡对组织绩效的交互影响。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当组织处于稳定环境下,任务复杂程度适中,并且个体间模仿学习速度中等时,双元创新平衡参数与组织绩效间呈现倒U型的影响关系;当任务过于复杂或者过于简单时,任务本身的特性削弱了双元创新平衡参数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不同平衡模式对应的组织绩效没有明显的差距;当个体间模仿学习速度比较慢时,增强了组织的探索性,此时具有利用式创新倾向的组织可以更好地提升组织绩效水平。但当个体间模仿学习速度过快时,组织更多的倾向探索式创新对组织绩效的提升更有利;当组织存在人员流动和外部环境扰动时,更多的利用式创新可以提升组织对现有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8.
基于豪泰林模型分析具有渠道偏好的线上网络渠道和线下实体渠道市场竞争格局及其博弈关系,构建线上网络渠道投放电子优惠券、线下实体渠道服务创新的渠道竞争模型,剖析优惠券和服务创新对市场份额、定价及利润的影响,并给出具有市场进入时序的渠道退出边界。研究发现:市场缺额情形凭借高价获得较小市场份额下的较高利润,而市场重叠情形的低价策略在较大市场份额下获得较小利润。当服务创新足以支撑实体渠道要价时,其可获得较高利润,守住混合偏好市场;投放电子优惠券的让价方式可增大网络渠道的调价空间,且存在最优电子优惠券面值使网络渠道获得期望收益,夺得混合偏好市场。  相似文献   

19.
Some firms (e.g. Intel and Medtronics) use a time-pacing strategy for product development (PD), introducing new generations at regular intervals. If the firm adopts a fast pace (introducing frequently), it prematurely cannibalizes its old generation, incurring high development costs, while if it has a slow pace, it fails to capitalize on customer willingness-to-pay for improved technology. We develop a model to gain insight into which factors drive the pace. We consider PD cost, the diffusion rate (coefficients of innovation and imitation), the rate of margin decline, and the degree to which a new generation stimulates market growth. We find that a faster pace is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faster diffusion, a higher market growth rate and faster margin decay. Not so intuitively, we find that relatively minor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cost func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act the pace.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资本的大量涌入,创新扩散逐渐受到社会网络关系的影响。在分析了创新扩散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不同拓扑结构的创新扩散演化动力模型。将信息获取、领导者创新能力及机会利益作为创新扩散的动力因子。通过利用复杂网络的演化博弈仿真分析,揭示了小世界、无标度等不同网络拓扑结构下,创新技术的扩散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在网络结构相同的情况下,信息获取对创新扩散的影响较大;在动力因子设定相同的情况下,网络主体连接越规则,创新扩散越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